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骨康预防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类中药骨康对去势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作用。方法:本实验研究建立了切除卵巢诱发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清洁级SD大鼠模型,运用随机对照分组原则,采用DEXA扫描指标,观察骨康预防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结果:各组大鼠全身骨密度无明显差异;左股骨中段骨密度阳性组明显高于模型组;左胫骨干骺端、左股骨下段干骺端的骨密度均有显著差异,其中模型组最低;骨康组明显高于模型组,与正常组、阳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骨康和尼尔雌醇均可显著提高胫骨、股骨干骺端的骨密度,二者作用相当,说明均能提高骨量。 相似文献
2.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0)
目的观察甘草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骨组织结构的影响,探讨其干预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5只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去势组、甘草汤低剂量组、甘草汤高剂量组,每组15只。去势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甘草汤低剂量组和甘草汤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甘草汤剂2 m L和4 m L灌胃,每周1次,连续16周。末次灌胃后24 h取大鼠胫骨组织,制作冰冻切片冯库萨(von kossa)钙染色观察骨组织形态结构,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测定骨小梁结构的表达情况。结果去势组仅骨小梁结构少量表达;甘草汤低剂量组骨小梁组织表达相对增强,骨小梁数量增多、相对体积增大、分离度减小;甘草汤高剂量组骨小梁组织表达明显增强,骨小梁数量、相对体积进一步增大而分离度显著减小。甘草汤高、低剂量组骨小梁组织阳性目标总面积、骨小梁总周长及骨小梁数量均明显高于去势组(P均0.05),骨小梁分离度明显低于去势组(P均0.05)。结论甘草能够增加成骨细胞中骨小梁的数量而保护骨组织,增加骨量,并能防止骨基质的丢失,从而增加骨的韧性,可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针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前期骨量减少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灸疗法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前期骨量减少患者的骨密度(BMD)、骨钙素(BGP)、一氧化氮(NO)、超氧化歧化酶(SOD)及对衰老积分的影响,探讨针灸对骨量减少患者的干预作用,并进一步认识针灸在防治老年疾病和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40例骨量减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针灸)和对照组20例(口服维丁钙片),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前后BMD比较,治疗组的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的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BMD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BGP、NO、SOD和衰老积分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灸对于骨量减少患者的BMD、BGP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与药物组比较,疗效优于药物组;针灸对患者的NO、SOD的调节明显,可以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的自由基,提高患者的抗氧化能力,较药物治疗作用显著;针灸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前期骨量减少及延缓衰老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骨愈注射液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骨愈注射液对实验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探讨中药复方针剂局部注射用药之可行性。方法:22只日本大耳白兔两侧桡骨中段造成3mm骨缺损模型。分成骨愈注射液组和对照组,分别在骨折断端以0.2ml的剂量等量注射骨愈注射液和生理盐水,每3日1次,并在规定的时间给予四环素双标,分别于16天和29天时取标本,进行骨形态学观察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检测。结果:早期骨愈组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后期骨愈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骨愈注射液应用后期可明显促进骨折愈合。应用早期作用不明显,机理不明,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活络骨康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观察活络骨康丸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临床将21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81例给予活络骨康丸,对照组74例给予骨疏康颗粒,空白组55例不服用药物,观察6个月;实验选用大鼠骨质疏松模型7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活络骨康高、中、低剂量组,骨疏康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观察12周。结果活络骨康丸能够升高血骨钙素,降低尿吡啶酚,提高骨密度,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总有效率达91.36%。能够提高大鼠骨密度值和股骨最大负荷、最大应力及屈服点值,提高血钙、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值,降低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尿羟脯氨酸及尿羟脯氨酸/肌酐值。表明活络骨康丸能够有效的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强骨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方法】运用切除大鼠卵巢方法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强骨丹高低剂量组、西药组,同时设假手术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和ELISA法等检测各组实验鼠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血清雌二醇(E2)、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以及尿脱氧吡啶啉(Dpol)。【结果】强骨丹可明显升高BMD、BMC,提高血清E2水平,降低TRACP5b和Dpd水平,并降低BGP含量。【结论】强骨丹通过调节机体相关内分泌功能,抑制骨吸收,降低骨的转换率,减少骨丢失,增加骨密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骨康液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两组,以骨康液、凯思立D3片治疗,以临床症状和骨密度的变化作为临床观察指标.结果:临床症状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6%,明显高于对照组36.1%;骨密度有较大增加,差异有显著的意义(P<0.01).结论:骨康液能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症状,增加骨密度,减少骨流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补肾强骨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并总结饮食调护体会。方法:将120例原发型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予碳酸钙D3片口服治疗,并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补肾强骨汤口服治疗,并加强饮食调护。治疗前后测患者骨密度,采患者静脉血检测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并对患者进行疼痛分级评价。结果:治疗3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骨密度T值、血清钙(Ca)含量、骨钙素(BGP)含量升高,疼痛分级评分(NRS)评分、碱性磷酸酶(ALP)含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血清磷(P)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清P、BGP、ALP含量变化更加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强骨汤配合饮食调护治疗原发型骨质疏松症能有效减轻临床症状,增加骨密度,改善患者血清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增骨丸对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本实验研究是为了探讨中药复方制剂增骨丸对维甲酸诱导的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骨组织显微结构的影响,为增骨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提供实验依据,为今后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在此领域进一步发展提供资料。方法:50只8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13只),模型组(37只)。模型复制成功后,把模型组随机分为三组:骨质疏松组、乙烯雌酚组、增骨丸组。治疗两个月,观察增骨丸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影响。结果:增骨丸组、乙烯雌酚组与骨质疏松组比较:静力学参数BV/TV、Tb.Th、Joint均显著增加,而FLAW明显减少,OBI明显上升;动力学参数dLs/BS、BFR也显著增加,动力学参数MLT缩短。但是静力学参数BV/TV、Tb.Th、OV/BV增骨丸组比乙烯雌酚组明显升高,动力学参数MAR、BFR增骨丸组比乙烯雌酚组明显下降。结论:增骨丸类激素样作用,可增加成骨细胞的数量和活性,明显提高成骨作用,类骨质矿化的速度加快,使骨量增加,改善骨组织形态计量学作用,可改善骨质疏松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0.
11.
实骨饮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形成、破坏指标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实骨饮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BMD)、血清骨钙素(BGP)、尿吡啶酚(PYD)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40例。治疗组予口服中药实骨饮(主要成分:熟地黄、狗脊、淫羊藿、补骨脂、牡蛎、山药等)治疗;西药对照组予口服钙尔奇D片治疗;空白对照组6月内未服用任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疗程6月,测定3组治疗前后BMD、BGP、PYD水平,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西药对照组为67.5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西药对照组BMD、BGP、PYD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P〈0.05);空白对照组6月后以上3项指标则有恶化趋势。结论:实骨饮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探讨中药丹仙康骨胶囊的治疗作用,从生化、骨密度与组织形态学角度评价中药丹仙康骨胶囊的治疗效果.以卵巢切除诱导制作骨质疏松模型,观察丹仙康骨胶囊对反应骨代谢状况的生化指标,以及股骨近端骨密度与股骨近端、子宫、肾上腺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用药3个月后,中药治疗组骨代谢参数明显改善,骨密度则明显增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且中药组子宫内膜萎缩、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痿缩与索状带细胞浊肿均明显减轻,股骨近端骨小梁骨化良好,皮质骨厚度增大.表明中药丹仙康骨胶囊通过改善模鼠骨代谢与内分泌功能,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而呈现抗骨质疏松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针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包括动物实验的目的、动物模型的设计制作、现有动物模型的特点、检测项目、治疗方法及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研究近况做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强骨宝复方制剂干预治疗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胫骨钙、镁、磷及羟脯氨酸的含量和骨形态计量参数的变化,并讨论两者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取32只W 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按要求行去势手术,然后分别灌胃给药,8周后处死,取大鼠右胫骨烘干测定钙、镁、磷及羟脯氨酸;取左胫骨上段松质骨和中段皮质骨硬组织包埋、切片,图像分析松质骨、皮质骨形态计量参数。结果强骨宝可使去卵巢大鼠胫骨干重,羟脯氨酸、钙、镁与骨干重的比值等骨质量指标明显提高;去卵巢大鼠胫骨松质骨静态参数和动态参数显著增加,吸收参数显著降低;皮质骨静态及动态参数均无显著变化,内膜面骨吸收参数降低。结论强骨宝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作用,从骨形态计量参数变化上看能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增加松质骨的密度;从骨质量指标变化来看能促进骨羟脯氨酸等骨胶原有机质的分泌合成,并增加成骨细胞对钙、镁、磷等无机矿物质的吸收和沉积,从而促进新骨的形成,骨质量的增加。因此,骨形态计量参数与骨质量指标两者的变化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肾中药骨灵片对去卵巢大鼠腰椎的骨形态计量学及生物力学影响,进一步探讨骨灵片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理。方法选择3月龄SD大鼠36只,分为空白对照组(即假手术组,A组)、去卵巢组(B组)、骨灵片低(C组)、中(D组)、高剂量组(E组)、雌激素组(F组),每组各6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骨灵片高、中、低剂量、雌激素灌饲3个月。取第3腰椎包埋切片,检测骨形态计量学参数的改变。结果与去卵巢组,骨灵片各剂量组尤其是中、高剂量组在骨小梁面积百分数、厚度、数量上显著升高,骨小梁分离度、骨形成率、骨矿化沉积率、每毫米破骨细胞数显著下降。结论补肾中药骨灵片具有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作用,使骨结构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7月龄与12月龄雌雄大鼠去势致骨质疏松模型的比较,为建立男性及老年性骨质疏松模型提供实验数据。方法:取7月龄、12月龄雌雄SD大鼠分别随机分为伪手术组与去势组,手术15周后检测动物的体重、骨生物力学、组织计量学、血清生化、骨指数等指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7、12月龄雌雄大鼠去势后胫骨近端的骨松质骨量减少,股骨、胫骨力学性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股骨骨长度、重量等有不同程度的减少。7月龄雌性大鼠去势后体重增长加快、碱性磷酸酶(ALP)增加,雄性大鼠去势后体重增长减缓、ALP减少。与相应的7月龄组相比,12月龄组胫骨近端的骨松质骨量减少,股骨、胫骨力学性能未见明显改变。与雌性动物相比,雄性动物的股骨骨重量、长度等明显增加,骨力学性能增强,左侧胫骨近端骨松质骨量减少。结论:7、12月龄雌雄大鼠去势后15周均可发生骨质疏松症,而7月龄大鼠去势造成的骨质疏松更显著。与7月龄大鼠相比,12月龄雌雄大鼠可形成增龄性骨质疏松,而雌性动物随着增龄造成的骨质疏松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了能在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机制有进一步突破和研制出有更好疗效的药物 ,医药工作者大多采取动物实验研究方法。文章就动物模型的选择、造模方法、选用指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大量国内外文献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中药骨康防治去势大鼠骨丢失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观察骨康口服液防治通过切除卵巢诱发的绝经后骨质疏松在大鼠模型骨丢失的药效。通过双能X线扫描,血清激素水平等实验,结果显示:骨康组大鼠的骨矿含量(BMC)和骨密度9BMD),以及血清中雌二醇(E2),降钙素(CT)和骨钙素(BGP)的含量均明显高于造模组。 相似文献
19.
二仙益骨汤治疗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评价二仙益骨汤治疗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取12周龄的雌性Wistar大鼠40只,其中30只打开腹腔去除双侧卵巢,另10只予以单纯打开腹腔不切除卵巢。分组饲养给药12周,测定骨密度、血清中骨钙素(BGP)、降钙素(CT)水平及骨生物力学指标。结果经过12周的二仙益骨汤水煎液灌胃治疗,明显提高了去势大鼠的骨密度、血清激素水平,并能改善治疗组大鼠的骨力学性能。表现二仙益骨汤对去势大鼠的骨质疏松症具有治疗作用,可提高骨密度值,改善骨的生物力学性能。推测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变体内激素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慢性前列腺炎动物实验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简称CP)是中青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约占泌尿外科门诊患者的1/4[1]。按传统分类法可分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NBP)和前列腺痛(PQ)。目前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甚明确,病原体经常发生耐药性变异,药物很难渗透前列腺包膜形成有效的药物浓度,因而该病的治疗是世界性难题。通过建立实验动物模型,从不同角度开展实验研究,以阐明药物治疗的作用机理,尤其是为传统中医药的治疗开辟一条试验性途径。兹就近10年来有关动物实验研究情况概述如下。1实验动物目前文献报道较多的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