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目的探讨硫酸钙人工骨和异种骨修复良性骨肿瘤刮除后骨缺损的机制及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良性骨肿瘤患者8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实验组患者植入医用硫酸钙人工骨颗粒,对照组患者植入重组合异种异体骨,观察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时植入骨的降解、吸收、及愈合生长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后4w即开始出现硫酸钙骨粒的降解,术后3个月时植入的硫酸钙骨粒已大部分降解完毕并有大量新骨生成,与周围组织无法区分,术后6个月时硫酸钙颗粒已完全吸收并被新骨替代,术后1年骨修复塑形良好;而对照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可看到植入骨的降解和新骨的生成,术后6个月时填充物与骨缺损边界模糊,有融合现象,术后1年可看到骨缺损内骨密度均匀,骨小梁明显形成,骨修复良好。结论硫酸钙人工骨颗粒降解速度快,适合非负重部位骨肿瘤刮除后骨缺损的填充,重组合异种骨降解速度慢,适合负重部位骨肿瘤刮除后骨缺损的填充,二者均排异反应小、后期塑形效果显著,可在良性骨肿瘤刮除后骨缺损修复中替代自体骨植骨。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分析多孔生物陶瓷人工骨填充儿童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表现。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对29例良性骨肿瘤患儿采用病灶刮除,多孔生物陶瓷人工骨修复骨缺损,22例患者随访资料完整。骨缺损大小0.12~47.58 cm~3。采用临床和影像学结合的方式评估人工骨降解、骨愈合等情况。结果随访1~4年,除1例单纯骨囊肿复发,避免肢体持重外,其余患儿术后未发生并发症,均在3个月内恢复日常生活及娱乐活动。术后1年X片可见材料降解及松质骨化,随时间延长呈向心性模式,松质骨化速度滞后于降解。11例在4年内完全降解。10例可见骨皮质增厚现象。结论多孔生物陶瓷人工骨可安全、有效填充青少年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 相似文献
3.
背景:探讨医用硫酸钙人工骨可替代同种异体骨作为骨缺损的修复材料的可行性。
目的:观察医用硫酸钙人工骨材料治疗良性骨肿瘤骨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应用医用硫酸钙人工骨材料于临床修复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骨缺损病例31例和同种异体骨材料修复病例36例。观察植入材料后4,8,12周摄X射线片植骨吸收情况及植骨材料降解率。
结果与结论:全部病例均获随访3个月以上。两组病例在随访期间植骨材料降解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良性骨肿瘤植骨区无复发。患者植入材料后3个月X射线片示骨缺损部位有新骨生成。结果表明医用硫酸钙人工骨材料临床疗效和同种异体骨接近。 相似文献
4.
背景:有关促进腱-骨愈合的方法文献报道很多,主要方法就是给腱-骨间隙添加一些刺激物质,以此促进腱骨的愈合。磷酸钙盐作为生物活性材料具有骨传导性,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骨缺损的替代和填充。而硫酸钙作为人工材料,具有潜在的骨诱导活性。
目的:在自体腘绳肌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过程中,观察人工骨材料磷酸钙及硫酸钙促进腱-骨愈合的效应。
方法:选用36条雄性成熟比格犬,先行切断双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取同侧后肢趾长屈肌腱作为移植物,采用悬吊式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磷酸钙组于股骨腱骨隧道中注入磷酸钙,硫酸钙组注入硫酸钙,空白组韧带重建结束后不添加任何填充物。分别于重建后1,2,3,4,6个月取材行大体观察、组织学和生物力学观测。
结果与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后1,2,3,4个月时,磷酸钙组及硫酸钙组腱骨界面纤维连接明显强于空白组,而磷酸钙组、硫酸钙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6个月时,各组愈合程度相似。生物力学方面,重建后1个月时,磷酸钙组及硫酸钙组腱骨界面的抗拉脱强度均高于空白组(P < 0.05),而磷酸钙组、硫酸钙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磷酸钙及硫酸钙均能促进腱-骨愈合,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俞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1,15(25):4683-4686
背景:由于肿瘤造成的骨组织缺损是临床面临的难题之一,而如何修复骨缺损是骨科领域的热点问题。
目的:介绍各种骨填充材料在骨肿瘤中的应用,并观察硫酸钙人工骨复合自体骨修复骨肿瘤骨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以“骨填充材料,骨肿瘤,骨缺损”为中文关键词;以“bone filled materials,bone tumor,bone defect”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2001-01/2011-01 PubMed及CNKI数据库相关文章。共检索到文献40篇,最终纳入符合标注的文献24篇。
结果与结论:用于骨肿瘤骨缺损的骨填充材料众多,主要分为自体骨、同种异体骨、人工合成材料。有学者应用复合材料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每种材料在修复骨肿瘤骨缺损中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一种理想的骨肿瘤骨缺损填充材料。通过骨组织工程技术获得所需的骨填充材料,可能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6.
硫酸钙(CS)材料由于其具有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可吸收降解性高、制备成本相对低廉、原材料来源丰富等特点,常用于大段骨缺损修复的治疗。然而,其材料存在着降解速度快、骨诱导活性差等问题。因此硫酸钙材料与不同材料的复合,使其相关性能得到改进与加强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将硫酸钙与不同的材料相结合,负载各种抗生素、药剂、生长因子等无机、有机分子,制备出新型复合硫酸钙材料,并经体外细胞实验和体内动物实验探究评价新型材料的机械和生物性能,为进一步硫酸钙人工骨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支持。本文将通过对近年来以硫酸钙材料为载体的新型复合材料在骨缺损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陶瓷人工骨填充成人良性骨肿瘤和瘤样病变刮除后骨缺损的疗效及潜在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行病灶刮除植骨的良性骨肿瘤和瘤样病变患者资料。共纳入32例,男17例,女15例,平均年龄34.2(18~57)岁。平均病变体积25.0(0.1~169.6)cm3。平均植入人工骨4.0 g(0.2~10 g)根据X线片表现以改良Neer法评估骨愈合、材料吸收和病变复发情况。Goslings和Gouma法评估术后并发症。结果平均随访1.8(0.5~6)年,Neer分级6例Ⅰ级,26例Ⅱ级。2年以上随访11例,7例骨皮质增厚,3例材料完全吸收。1例手部内生软骨瘤术后发生骨折,并发症分级为Ⅰ级。随访期间未发现病变复发。所有患者均恢复肢体正常功能。结论该人工骨填充成人良性骨肿瘤和瘤样病变刮除后骨缺损效果可靠,并发症少,但材料吸收较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IIGX3硫酸钙骨水泥填充软骨下良性病变刮除后骨缺损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选择20例股骨近端骨软骨瘤患者,病变刮除后采用MIIGX3硫酸钙骨水泥填充,X线定期对骨吸收和自体骨替代过程进行观察,于术后6和12个月,确保MIIGX3硫酸钙骨水泥完全吸收并被自体骨替代,采用中心旋转测力机测定术后不同时期患侧下肢生物力学特性。结果:20例患者手术成功,切口一期愈合,MIIGX3完全吸收并被自体骨替代,时间11~13周,平均(12.23±1.22)周;术后12个月巴氏评分高于术后6个月(P<0.05);术后12个月扭转1.5°时扭转刚度、扭转1.5°时扭矩、荷载800 N时压缩刚度均高于术后6个月,荷载800 N 时压缩位移小于术后6个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IGX3硫酸钙骨水泥填充软骨下良性病变刮除后骨缺损生物力学表现较好,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满意,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9.
陈北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1,15(16):2973-2976
背景:骨填充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生物相容性、生物安全性和机械性能,可通过骨的传导及诱发新骨形成等作用实现骨的自身修复,是一种高效、安全、性价比较高的骨移植替代材料,可作为修复囊性破坏的良性骨肿瘤和瘤样病变术后缺损的修复材料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及开发利用。
目的:总结近年有关骨填充材料修复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方法: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中与骨填充材料修复骨肿瘤术后骨缺损有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1998-01/ 2009-10。检索关键词:骨填充材料,骨肿瘤,骨缺损。最终纳入22篇文献进入结果分析。
结果与结论:应用同种异体骨、自体骨复合物修复骨肿瘤瘤段切除后骨缺损是一种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的有效方法。同种异体骨作为可被宿主生物学吸收重建的永久性植入材料,其相对于其他材料有很大优势。对于四肢良性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修复,尤其是较大的骨缺损是一种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的植入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前由严重创伤、感染、骨肿瘤等因素导致的大块骨吸收、缺损日益成为临床外科医生面临的一大挑战。针对骨缺损的治疗,自体骨移植是金标准,但是局限于供体来源,并且对供体自身造成残疾等,严重影响自体骨的广泛应用。同种异体骨是现如今在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替代材料之一,但是由于炎症反应、不能满足治疗大块骨缺损等缺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前景。对理想人工骨材料的需求促使临床医生进行不断的实验研究,期望获得一种组织相容性良好、成骨活性、生物力学强度都能够和自体骨相近的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1.
Osteoset-T治疗良性骨肿瘤的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医用硫酸钙(Osteoset-T)在治疗四肢良性骨肿瘤中的临床效用。方法自2002年6月起,采用Wright公司的Osteoset-T治疗四肢良性骨肿瘤28例,肿瘤大小3×6cm~4×18cm,术后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结果随访6个月~4年,28例良性骨肿瘤残留的骨缺损均得到修复。结论应用Osteoset-T能修复良性骨肿瘤残留空腔,具有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外科级硫酸钙促进腱-骨愈合的效应。方法实验采用比格犬33只建立动物模型,分别在实验侧采用注射型硫酸钙。在双侧后肢切取趾长屈肌腱进行前交叉韧带(ACL)重建。重建模拟临床方式:肌腱两端采用悬吊式固定,肌腱只充填骨隧道靠近关节腔的一部分。在实验侧,重建术后隧道内间隙充填硫酸钙;对侧不作类似处理,作为对照。术后2、4、6、8、10、12周,各取3只犬行组织学检查,了解腱-骨界面的组织学变化;术后2、4、6周各取5只作生物力学检查,测试腱-骨愈合强度;通过对比了解实验侧硫酸钙对腱-骨愈合的效应。结果实验侧组织学观察术后4周在腱-骨界面形成许多骨岛,出现不规排列的sharpey’s纤维;8周时腱-骨间sharpey’s纤维集结成束;12周时腱-骨间肌腱与骨出现密集的纤维连接。对照组4周腱骨间隙存在间隙;8周时腱-骨间隙才出现稀疏的sharpey’s纤维;12周时腱-骨界面出现的密集分布sharpey’s纤维。生物力学测试对比,实验侧和对照侧在术后6周内,有明显差异(0.05)。结论硫酸钙可以早期促进腱-骨界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复位、注射硫酸钙植骨治疗Sander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1例sander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经皮球囊扩张复位结合注射用硫酸钙植骨治疗,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后足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综合评估最终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随访13.2个月,术后骨折愈合平均时间为3.2个月,术前测量Bohler角(6.7±2.8)°,Gissane角(85.9±6.3)°,跟骨高度(丘部)(27.3±4.4)mm,跟骨宽度(35.8±4.0)mm,术后1年测量Bohler角(30.0±2.8)°,Gissane角(130.0±6.4)°,跟骨高度(丘部)(40.1±3.2)mm,跟骨宽度(32.3±1.2)mm,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经皮球囊扩张复位、注射用硫酸钙植骨治疗跟骨骨折,创伤小,临床效果好,无需二次取内固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Dr A. J. El Haj L. M. Walker M. R. Preston S. J. Publicover 《Medical & biological engineering & computing》1999,37(3):403-409
Changes in strain distribution across the vertebrate skeleton induce modelling and remodelling of bone structure. This relationship, like many in biomedical science, has been recognised since the 1800s, but it is only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in vivo and in vitro models that is allowing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the cellular mechanisms involved. A number of secondary messenger pathways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load transduction by bone cells, and many of these pathways are similar to those proposed for other load-responsive cell types. It appears that load transduction involves interaction between several messenger pathways, rather than one specific switch. Interaction between these pathways may result in a cascade of responses that promote and maintain bone cell activity in remodelling of bone. The paper outlines research on the early rapid signals for load transduction and, in particular, activation of membrane channels in osteoblasts. The involvement of calcium channels in the immediate load response and the modulation of intracellular calcium as an early signal are discussed. These membrane channels present a possible target for manipulation in the engineering of bone tissue repair. 相似文献
16.
A. J. El Haj L. M. Walker M. R. Preston S. J. Publicover 《Medical & biological engineering & computing》1999,37(1):403-409
Changes in strain distribution across the vertebrate skeleton induce modelling and remodelling of bone structure. This relationship,
like many in biomedical science, has been recognised since the 1800s, but it is only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in vivo and
in vitro models that is allowing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the cellular mechanisms involved. A number of secondary messenger
pathways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load transduction by bone cells, and many of these pathways are similar to those proposed
for other load-responsive cell types. It appears that load transduction involves interaction between several messenger pathways,
rather than one specific switch. Interaction between these pathways may result in a cascade of responses that promote and
maintain bone cell activity in remodelling of bone. The paper outlines research on the early rapid signals for load transduction
and, in particular, activation of membrane channels in osteoblasts. The involvement of calcium channels in the immediate load
response and the modulation of intra-cellular calcium as an early signal are discussed. These membrane channels present a
possible target for manipulation in the engineering of bone tissue repair.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比较球囊扩张硫酸钙骨水泥(Calcium sulfate cement,CSC)椎体增强与后外侧植骨融合结合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经临床确诊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椎体增强组患者采用球囊扩张CSC椎体增强结合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组应用后外侧植骨融合结合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中央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等指标,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患者的VAS得分和ODI分值均显著降低,术后疼痛情况明显改善(0.01);术后1年,椎体增强组的中央高度比均明显高于植骨融合组且术后1年椎体增强组的矢状面Cobb角远远小于植骨融合组,提示术后椎体增强组疗效优于植骨融合组,矫正丢失更少,差异均存统计学意义(0.01),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失败。结论球囊扩张CSC椎体增强与后外侧植骨融合均可有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但CSC椎体增强早期可更好的恢复伤椎的高度,增加伤椎的稳定性和椎体强度,减少矫正度丢失,保留脊柱的节段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