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2.
目的 为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简称集采)中选药品的正确贮藏提供参考。方法 参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凡例中药品贮藏条件的相关规定,梳理医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10月第1-5批中选药品与参比制剂药品说明书中的贮藏条件,统计并比较其封闭性、光照、温度及有效期的差异。结果 共收集相同通用名的中选药品和参比制剂药品说明书280份,涉及药品140种,其中片剂87种(62.14%)、注射剂27种(19.29%)、胶囊剂14种(10.00%)。140种中选药品中,52种(37.14%)的贮藏条件要求高于参比制剂,分别是封闭性38种(73.08%)、光照19种(36.54%)、温度15种(28.85%);99种(70.71%)中选药品的有效期短于参比制剂。结论 部分中选药品贮藏条件要求高于参比制剂,多数中选药品有效期短于参比制剂,导致实际贮藏存在较大安全风险。医疗机构应重视药品的贮藏与养护条件,生产厂家应重视药品有效期的标注,保证药品质量;同时,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教育,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 评价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以下简称集采)政策对脑梗死住院患者医疗费用和医疗保险支出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某三甲医院2017年12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00例确诊为脑梗死患者的病历,对比集采政策实施前后患者住院总费用、住院费用结构、不同医疗保险种类报销情况和用药情况等。结果 集采政策实施后,患者的平均费用、平均药费、平均西药费均明显下降(P <0.0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患者总费用和医保报销支付金额差异明显(P <0.05),因供应问题导致更换厂家发生情况明显升高(P <0.05)。集采政策实施前后患者的用药情况和治疗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 集采政策可促进脑梗死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下降,但对各种医保报销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9,(17):2317-2322
目的:为进一步评估、完善保障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顺利实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和调研等研究方法,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监测方案》的监测目的、监测内容(包括保障供应、确保使用、确保质量、控制费用四个方面的具体指标)和监测方法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结果与结论:监测目的是从政策指导和信息监测两方面监控采购阶段工作。在监测内容中,保障供应从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两方面设置了监测指标,其中前者包括生产库存、停复产、核心原料及辅料来源、供应及价格情况7个指标,后者包括渠道库存和回款天数2个指标;确保使用方面监测了中选药品、通用名下原研药品、通用名下其他药品、同类可替代药品4个部分,检测内容包括这些药品的月度采购价格、采购量、采购金额、累计采购量、累计采购金额、处方量;确保质量的指标包括反映药品稳定性(质量不合格药品批次和项目情况)、安全性(药品不良反应、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及公众投诉举报事件情况)和有效性(换药人数及二次换药人数)的相关指标;控制费用方面主要监测中选药品、通用名下原研药品、通用名下其他药品的本月药品用量和费用,以及同比原研药品费用(针对同通用名下原研药)、同比其他药品费用和上年度医保报销比例(针对通用名下其他药品),其中药品用量以DDDs计算。监测方法采取的是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小组、"4+7"城市联合采购办公室、试点地区三级监测,固定每月报送和及时反馈监测信息的工作方式,监测信息报送主要采用规范报表格式(每月由人工填报,以电子邮件报送)和系统自动上报的形式(每日,其他试点城市与上海联合采购数据交换平台建立数据接口自动上报)。根据实际情况,笔者提出调整库存周转天数的测度标准、明确采购数量和价格监测的统计口径、区别药品制剂规格和包装规格、统一给定每个监测范围药品的DDD值等完善监测内容的建议,同时建议优化监测信息报送方式,将采购平台与医保信息互通,集成药品从生产企业经配送企业到医疗机构再到患者的供应链信息,提供跨省交易服务等,使其在国家医疗保障局药品采购管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药品合理使用管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追溯管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了解重庆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以下简称"该院")首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以下简称"国家集采")试点工作在首个协议年度内的实施成效,总结经验,为首批国家集采续标和第二批、第三批国家集采执行提供参考,同时探讨医院药师在试点过程中的作用与价值.方法:分别调取该院2019年协议期与2018年同期共24个月的药品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简称集采)政策对耐药结核病患者药物可负担性的影响。方法根据《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2019年简版)》和药品说明书,按体质量50 kg成年人估算服药日剂量,参照北京市药品阳光采购平台和医院信息系统中的药品价格,测算集采政策实施前后耐药结核病患者的疗程费用,以灾难性医疗支出(指家庭的医疗支出占家庭可支付能力的比重≥40%)为指标评估耐药结核病患者的药物可负担性。结果对利福平敏感的耐药结核病患者的疗程费用为(0.40~0.88)万元,乙胺丁醇的价格在集采政策实施后下降了42.86%,但组合治疗方案的总疗程费用相差不大;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疗程费用由集采政策实施前的(3.38~42.83)万元降为集采政策实施后的(2.85~21.04)万元,其中含有利奈唑胺的治疗方案的疗程费用降幅为31.68%~50.88%。48个耐多药结核病治疗组合方案中,造成灾难性医疗支出的组合方案由集采政策实施前的38个降至集采政策实施后的17个。城镇患者的药品支出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例由集采政策实施前的20.77%~102.43%降至集采政策实施后的19.74%~48.51%,造成灾难性医疗支出的治疗方案由集采政策实施前的9个降至集采政策实施后的5个;农村患者的药品支出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例由集采政策实施前的54.91%~270.83%降至集采政策实施后的52.19%~128.27%,但所有组合方案均会造成灾难性医疗支出。结论国家集采政策可在降低药品费用的同时降低个人自付费用,但二线抗结核药品价格仍较高,给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且农村患者的情况更严峻。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了解云南省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的实施效果,发掘政策利益相关者所关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模型;数据由发放至利益相关者的调查问卷获取,同时运用Excel 2013、SPSS 17.0等软件对收回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等统计分析。结果:发放510份问卷,收回501份,回收率98%;云南省药品集中采购政策总得分为76.6860,处于较好水平,其中医保影响和医疗影响分别得分为82.9980与80.9980,均处于非常好水平;而可及性与医药影响得分分别为78.1940与69.0880,均属于较好水平。结论:云南省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的设计初衷及目的基本实现,政策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评价总体呈现优良,但是医务人员对药品质量疗效的认可度不高,可负担与可获得性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建议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和扩大药品知识普及范围,减少患者受不良信息误导购药情况的发生,同时药品的供应需要全行业协作保障,卫生行政部门、医药企业和医院应充分利用角色优势,并通力合作,努力保障药品供应。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药房》2017,(31):4345-4349
目的:为完善我国公立医院药品采购制度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5年国务院7号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70号文发布后各省药品集中采购文件,搜集药品中标数据,分析药品带量采购的形式及实施情况。结果:带量采购包括分散带量采购、国家集中带量采购和省级集中带量采购3种形式。分散带量采购存在实际采购价格不透明、个别省份采购类似"二次议价"等情况;国家集中带量采购执行情况良好;省级集中带量采购尚未大规模执行,仅上海进行集中带量采购试点,且试点效果较好。结论:为推进带量采购,建议在政府公开文件中明确"带量采购"的定义;公开分散带量采购的实际采购价格;各省试行不区分质量层次的集中带量采购;改良区分质量层次的集中带量采购;完善配套措施,如医院采购系统和省际采购平台、医保资金预付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以来不同时间段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简称我院)他汀类调脂药的使用情况,探讨该政策对我院他汀类调脂药使用的影响,为推动制定和完善政策、提升医院药事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汇总我院“4+7”带量采购、第二批国家集中带量采购及第三批国家集中带量采购后7个月门诊他汀类药的使用数据和政策实施前同期的使用数据,采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分析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对我院他汀类调脂药的使用数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限定日费用(DDC) 的影响。结果: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实施后,我院他汀类调脂药中选品规单价显著降低,未中标品种的单价未变;他汀类调脂药使用量逐步增长而销售金额却下降明显,其DDDs逐年升高,DDC有不同程度降低。结论: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在我院执行情况良好,政策的实施不仅让他汀类调脂药中选品规的日均费用降低明显,使患者和医保的经济负担大大减轻,同时也有利于优化调整药品价格。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分析执行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后,质子泵抑制剂(PPIs)在湖北省武汉市33家医院的使用状况及发展趋势,为推动后续集采药品合理使用及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对武汉市33家医院2019年及2022年PPIs采购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Dc)、使用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执行集采政策后,PPIs采购总金额下降53.6%,用药频度(DDDs)降低15.4%,限定日费用(DDDc)降低45.2%,注射剂型PPIs使用率下降12.6%;集采后口服剂型使用率增长最快的是奥美拉唑(5.6%),其次是雷贝拉唑(5.0%),而注射剂型的使用率差异较大,集采品种明显下降,非集采品种则显著上升。武汉市PPIs整体集采使用率为64.9%,不同等级医院间相差不大。结论:集采政策达到了降低患者用药成本、提高药品可及性的目的,在剂型选择上更加优化,整体符合政策预期;但集采后武汉市PPIs量价齐降,而且在品种选择上凸显了一定的倾向性。今后尚需优化措施,引导临床优先选用集采药品,保障和完善集采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对药品供应保障存在的隐患,为今后的集采提出相关政策的完善措施.方法:依据药品供应链理论,基于采购政策制度设计和实行效果,探究涉及药品短缺风险的环节.结果:中标价大幅下降,原料药稳定供应存在隐患;独家配送不能保障基层地区药品可获得性;较大的地区差价易产生供应隐患,行政倾向的用药方式无法满足患者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我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的制定和优化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政策工具理论,构建“政策工具-政策目标”二维政策分析框架,并以“政策编号-具体条款/章节-具体句段”的编码规则对政策进行分类编码,以此对2015-2022年的国家层面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结果:在政策工具维度,环境性政策工具占比最多,供给型政策工具和需求型政策工具占比较少。在政策目标维度中,以优化发展路径为目标的政策占比最多,以推动采购平台功能建设为目标的政策占比最少。结论:政策工具存在分布不均衡;强制性政策使用较多,引导激励性政策不足;推动采购平台功能完善的政策工具较少。应调整政策工具组合,优化供需两条线上的框架结构;调整政策约束与激励的天平,激发内外部正向推动力;以更多政策工具推动完善平台功能,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为加强药品价格管理,进一步完善招标采购制度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和逻辑推理法,对“二次议价”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和弊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与结论 “二次议价”一方面助长了药品购销的不正之风,影响招标采购中药品价格的确定;另一方面会影响药品质量,造成部分品种短缺.经济利益驱使、处罚力度不足、监管不到位和部分药品中标价格不合理,是引起“二次议价”问题的主要原因.要通过加大处罚力度、加强监督、建立完善的政府补偿机制和确定科学合理的药品中标价格等方法,防止“二次议价”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