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浆母细胞的表达特征及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7—12月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20例ITP患者和20例继发其他各种疾病导致血小板减少患者(非ITP血小板减少患者)分别作为ITP组和非ITP血小板减少组,并选取同期24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并比较其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TP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TP组浆母细胞(CD19+CD27++CD38++)占CD19+细胞比例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非ITP血小板减少组初始B细胞(CD19+CD27-CD38-)占CD19+细胞比例显著上升,记忆B细胞(CD19+CD27+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周血miRNA-150与CD19+CD24hiCD38hiBreg细胞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变化及意义。 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在2017年3月至2020年9月接受诊治的ITP患儿93例,其中新诊断ITP患儿(病程<3个月)56例,持续性ITP患儿(病程3~12个月)37例。另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测定外周血miRNA-150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19+CD24hiCD38hiBreg细胞表达。 结果ITP患儿外周血miRNA-150表达高于对照组,且CD19+CD24hiCD38hiBreg细胞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0.05)。持续性ITP组外周血miRNA-150表达高于新诊断ITP组,而CD19+CD24hiCD38hiBreg细胞表达率低于新诊断ITP组(P<0.05)。全反应(CR)组外周血miRNA-150表达低于反应(R)组和无效(NR)组,且R组低于NR组(P<0.05)。CR组CD19+CD24hiCD38hiBreg细胞表达率高于R组和NR组,且R组高于NR组(P<0.05)。外周血miRNA-150对ITP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18%和60.53%;CD19+CD24hiCD38hiBreg细胞表达对ITP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63%和71.05%。miRNA-150与PLT呈负相关(r=-0.738),而CD19+CD24hiCD38hiBreg细胞与PLT呈正相关(r=0.796)。 结论外周血miRNA-150在ITP患儿中高表达,而CD19+CD24hiCD38hiBreg细胞在ITP患儿中低表达,且外周血miRNA-150和CD19+CD24hiCD38hiBreg细胞表达与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陆洛  王飞  顾伟英 《临床荟萃》2022,37(11):1001-1007
目的 分析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患者诊断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及其化疗后的动态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16例初治AITL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同期10例健康人群的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为对照组。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采用ROC曲线计算CD4/CD8临界值,并将患者分为低CD4/CD8组和高CD4/CD8组。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ITL患者诊断时外周血中CD3+T细胞、CD4+T细胞、CD3+CD25+活化T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明显降低;同时,CD19+B细胞、CD20+B细胞、CD5+CD19+及CD19+CD23+活化B细胞计数皆明显降低。在第一疗程化疗后,患者CD3+T细胞比例较初诊时明显升高,在完成3疗程治疗后,CD4...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和血小板相关抗体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深圳市儿童医院临床诊断为ITP患儿98例和健康儿童3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和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M、PAIgA),同时比对24例患儿治疗前后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情况,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ROC曲线分析其与血小板数量的相关性和对ITP的诊断效能。结果 ITP患儿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M、PAIgA阳性百分率均高于健康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TP患儿治疗后血小板相关抗体相比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亚群中CD16+CD56+NK细胞比例低于健康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9+B细胞、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CD14+CD16-HLA-DR+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患者预后的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D-1单抗进行干预治疗;采用RECIST Version1.1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追踪,记录患者生存率。结果CD14+CD16-HLA-DR+组患者采用PD-1单抗治疗后的疗效明显优于CD14+CD16-HLA-DR-/low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4+CD16-HLA-DR+组患者生存率明显优于CD14+CD16-HLA-DR-/low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4+CD16-HLA-DR+是非小细胞肺癌采用PD-1单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PD-1单抗治疗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CD14+CD16-HLA-DR+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生存期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ⅡB期~ⅢC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化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化疗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ⅡB~ⅢC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62例为结直肠癌组,体检健康者84例为对照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给予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2h滴注完毕,第1天;卡培他滨1000mg/m2,口服,2次/d,第1~14天;21d为1个周期,至发生严重不良发应或疾病进展停药。结直肠癌组于第1、3、5个周期化疗前1d,对照组于体检日采集外周血标本,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比较结直肠癌组与对照组第1个周期化疗前1d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结直肠癌患者第1、3、5个周期化疗前1d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结果结直肠癌组第1个周期化疗前1d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41.12±8.07)%]、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比值[(1.57±0.61)%]、CD19+B淋巴细胞百分比[(9.10±3.32)%]、CD3-CD16+/56+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百分比[(17.56±9.28)%]均低于对照组[(44.96±6.34)%、(1.97±0.64)%、(13.93±5.16)%、(20.70±7.55)%](P<0.05),CD3+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26.58±8.29)%]高于对照组[(21.94±7.88)%](P<0.05),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71.79±9.17)%]与对照组[(70.90±8.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第3、5个周期化疗前1d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42.31±8.13)%、(43.31±8.13)%]、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比值[(1.67±0.69)、(1.76±0.64)]高于第1个周期化疗前1d(P<0.05),CD19+B淋巴细胞百分比[(8.36±3.58)%、(8.18±2.29)%]低于第1个周期化疗前1d(P<0.05),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71.86±10.71)%、(72.56±11.45)%]、CD3+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28.22±11.82)%、(27.46±10.57)%]、CD3-CD16+/56+NK细胞百分比[(19.05±10.13)%、(18.63±11.66)%]与第1个周期化疗前1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辅助化疗可增强CD3+CD4+T淋巴细胞参与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CD19+B淋巴细胞相关的体液免疫,对CD3-CD16+/56+NK细胞参与的固有免疫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人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对相同辐照剂量下不同辐照次数处理模式时的辐照敏感性差异,为免疫性疾病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 采集志愿者外周血,分离提取外周血淋巴细胞,用总剂量为300 mGy分别辐照6次(50 mGy/次)、3次(100 mGy/次)、2次(150 mGy/次),每次照射间隔24 h,每个剂量最后一次照射后24 h检测凋亡、增殖、周期、细胞因子。结果 与对照比较,经照射处理后的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在50 mGy/次照射剂量组中CD3-CD56+NK>CD3+T>CD3-CD19+B细胞,细胞因子分泌量呈现上升趋势;100 mGy、150 mGy/次照射剂量组中CD3-CD56+NK>CD3-CD19+B>CD3+T细胞,细胞因子分泌呈现下降趋势。50 mGy、100 mGy和150 mGy/次的X射线照射处理后,淋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T细胞(natural killer T-cell,NKT)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21年6月—2022年6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为观察组,均施予流式细胞术检测,将血小板(platelet,PLT)<20×109/L患者分为观察1组(30例),将PLT≥20×109/L患者分为观察2组(30例);纳入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上述受试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NKT细胞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3组CD3+、CD3+CD4+、CD3+CD8+、CD3-CD19+、CD3-CD16+CD56+、CD4+/CD8+、NKT比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Ig)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在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输血治疗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免疫比浊法,对45例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和50例健康对照组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CD3+CD4+,CD3+CD8+和CD4+/CD8+)、B淋巴细胞亚群(CD3-CD19+)、NK细胞(CD16+CD56+)和血清Ig(IgG,IgA和IgM)水平进行检测,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与健康组相比较,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CD3+T细胞比例[(60.49±9.23)% vs(68.41±6.31)%,t=2.46,P=0.005],CD4+T细胞比例[(31.19±5.02)% vs(43.23±4.52)%,t=3.31,P=0.002],CD4+/CD8+比值[(1.19±0.31)% vs(1.73±0.27)%,t=3.78,P=0.001]、NK细胞[(9.27±2.24)% vs(18.04±5.07)%,t=3.92,P=0.001]比例明显减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而CD8+T细胞比例[(29.11±4.03)% vs(24.49±5.13)%,t=1.89,P=0.04]和CD3-CD19+B细胞比例[(26.13±2.99)% vs(12.53±3.11)%,t=4.45,P=0.001]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此同时,与健康组相比较,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血清IgG(13.27±2.31 g/L vs 11.41±1.81 g/L,t=2.93,P=0.011),IgA(1.99±0.43 g/L vs 1.19±0.19 g/L,t=2.69,P=0.043)和IgM(1.91±0.45 g/L vs 1.49±0.27 g/L,t=2.81,P=0.02)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体内存在着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状态的测定,对监测患儿输血治疗过程中机体免疫功能状态的变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D45+CD3+淋巴细胞比例、CD45+CD64+单核细胞比例、CD161+细胞比例和16KD、38KD、CFP-10、ESAT-6、LAM结核抗体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计数202例初治肺结核患者(结核组)和120例体检健康者(健康组)外周全血CD45+单个核细胞、CD45+CD3+淋巴细胞、CD45+CD64+单核细胞、CD161+细胞,应用蛋白芯片技术定量检测患者血清16KD、38KD、CFP-10、ESAT-6、LAM结核抗体,定量比较两组间各细胞比例和抗体表达水平的差异,并应用诊断性试验评价指标评价其临床诊断性能。结果 经秩和检验,CD45+CD3+淋巴细胞、CD45+CD64+单核细胞、CD161+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确诊乙肝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血清中ALT浓度不同分为ALT正常组、ALT中度升高组、ALT高度升高组,根据病毒载量的不同分为未复制组、低复制组、高复制组,另随机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B淋巴细胞在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 (IR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2 5例初诊患者 ,1 5例治疗后血常规恢复正常的患者和 1 0名正常人骨髓总B淋巴细胞、CD5+ B淋巴细胞的数量以及B淋巴细胞膜表面凋亡相关蛋白Fas抗原 (CD95)、胞浆内抗凋亡蛋白bcl 2的表达。结果 IRP初诊患者总B淋巴细胞、CD5+ B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治疗后血常规恢复组和正常人 (P均 <0 .0 5) ,后两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三组B淋巴细胞Fas抗原的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 .0 5) ;初诊患者B淋巴细胞胞浆内bcl 2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 (P均 <0 0 5) ,治疗后血常规恢复组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各组间B淋巴细胞凋亡相关指数(CD1 9+ CD95+ /CD1 9+ bcl 2 + )比较 ,初诊组显著低于治疗后血常规恢复组和对照组 (P均 <0 .0 1 ) ,治疗后血常规恢复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B淋巴细胞的比例与治疗起效时间呈正相关 (r =0 .69,P <0 0 1 )。结论 IRP患者自身抗体的产生可能与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数量异常、凋亡受抑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的表达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20年7月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129例及健康对照者36例,检测外周血血清GP73的表达量并根据临界值将原发性肝癌患者划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采用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1976年中国唐山地震生存截瘫患者外周血淋巴细 胞亚群水平,评估截瘫患者40多年后细胞免疫功能的状况。方法采 集110例截瘫患者静脉血,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CD4+Th细 胞,CD8+Ts细胞,CD4+/CD8+),CD19+B淋巴细胞和CD16+CD56+NK细胞,并与正 常对照作比较。同时,按性别分层比较各项目的差异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截瘫组与对照组比较,截瘫组CD8+T细胞升高,CD4+/CD8+和CD16+CD56 +NK细胞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375,1.052,0.674,均P <0.05)。 CD3+,CD4+T细胞和CD19+B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800,1.490,0.223,均 P >0.05) 。按性别分层,CD19+B细胞女性组高于男性组,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0.03 8,均P <0.05),其他指标无明显差异( F=0.002~1.808,均P >0.05)。CD4+与CD 8+,CD4+与CD4+/CD8+,CD4+与CD16+CD56+,CD8+与CD4+/CD8+,CD8 +与CD16+CD56+,CD19+与CD16+CD56+均存在显著相关性( P <0.01)。结论唐山地震截瘫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严重紊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3日至3月10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507例COVID-19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其中,普通型249例,重型217例及危重型41例。 结果507例COVID-19患者中,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患者外周血CD3+、CD4+、CD8+ T细胞数均存在差异,随着疾病程度加重,均呈下降趋势;与普通型相比,重型、危重型的CD3+、CD4+、CD8+ T细胞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危重型患者上述T淋巴细数目较重型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341例COVID-19患者中,死亡病例组CD3+、CD4+、CD8+ T淋巴细胞数目较治愈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 结论重型、危重型COVID-19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损伤更显著,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COVID-19疾病分型及预后显著相关,有助于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和淋巴细胞亚群,探讨其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20例ITP患者及20例健康人外周血中PAIg 和T淋巴细胞表型.结果 ITP患者组PAIg明显高于健康人组(P<0.01);ITP患者组CD3 、CD4 、CD4 /CD8 显著低于健康人组(P<0.01),CD8 显著高于健康人组(P<0.01).结论 血小板相关抗体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能较好的反映ITP发病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选取2020年2月于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就诊的轻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轻型组)35例、重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重型组)11例,以健康体检者(NC组)20例为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检测三组淋巴细胞总数、T淋巴细胞(CD4+T,CD8+T,CD4+/CD8+)、B淋巴细胞数及NK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的淋巴细胞总数、T淋巴细胞数(比例)、CD4+T细胞数(比例)、CD8+T细胞数(比例)、B淋巴细胞数(比例)、NK细胞数(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774~0.121,P<0.05),且重症组比轻症组降低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852~1.208,均P<0.05);两组患者的CD8+T细胞数和CD4+/CD8+较对照组有所升高(t=-0.142~0.256,P<0.05),但轻症组与重症组组间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淋巴细胞数及B淋巴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t=0.065,-0.352,P<0.05),且重症组明显高于轻症组(t=-0.744,-0.11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K细胞比例在重症组可见明显升高(t=0.011,P<0.05),而在轻症组和对照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t=0.059~0.201,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患者机体细胞免疫水平降低,重症患者可见免疫监视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8.
吴洪坤  周琳  张玲珍  仲人前 《检验医学》2011,26(12):818-822
目的 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亚群、B细胞活化因子(BAFF)及其受体BP3的表达,为进一步探讨AS发病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24例AS患者及30名正常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CD19+总B细胞、CD19+ CD20+ CD27 -初始B细胞、CD19+ CD20+ CD27+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