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型半胱氨酸血脂与老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VitB12)、血脂等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As)程度的关系,探讨其血浓度在预测老年人心脑血管事件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对74名受试者以血管超声检查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血管,按照血管狭窄程度分为A、B、C、D4组和正常对照组。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胆固醇,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肌酐、血糖、叶酸、VitB12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Hcy水平升高;正常及A、B、C、D组病人血清Hcy浓度分别为(10.2±3.6)μmol/L,(11.5±4.4)μmol/L,(17.9±4.5)μmol/L,(24.7±10.3)μmol/L,(41.4±22.3)μmol/L。经SNK检验,各组与D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叶酸、VitB12水平随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加重而降低,但只有在A组与D组之间才存在统计学差异。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表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叶酸(P=0.035)和ApoAI(P=0.000)显著负相关。各危险因素与CAAs多元回归分析表明ApoAI与CAAs负相关,ApoB、LP(a)、Hcy与CAAs正相关,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尤以Hcy相关性显著(P=0.009)。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其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密切相关。在评价和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时,Hcy、ApoAI、ApoB、Lp(a)是敏感而可信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脑血管病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血清维生素B12(VitB12)和叶酸(F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法检测171例脑血管病患者和76例健康体检志愿的血清Hcy水平,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其血清FA和VitB12水平。结果:脑血管病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1),其中脑梗死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脑出血组(P&lt;0.01);而对照组的血清FA和VitB12水平明显高于脑血管病组(P&lt;0.01);脑血管病组患者血清的Hcy水平与其血清VitB12和FA的水平呈负相关(r1=-0.82,r2=-0.86)。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与脑血管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清中的FA和VitB12的下降可能为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6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体检的36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压、Hcy、hs-CRP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按照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将研究组患者分为高血压1级组(n=41)、高血压2级组(n=64)、高血压3级组(n=62)。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结果,将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颈动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正常组(n=40)、颈动脉IMT增厚组(n=62)、颈动脉斑块形成组(n=65),并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进行分级(0~4级)。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的Hcy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2级组和高血压3级组患者的Hcy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高血压1级组(P0.05),高血压3级组患者的Hcy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高血压2级组(P0.05);颈动脉IMT增厚组和颈动脉斑块形成组患者的Hcy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颈动脉IMT正常组(P0.05),颈动脉斑块形成组患者的Hcy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颈动脉IMT增厚组(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越高,患者的Hcy和hs-CRP水平越高。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越高,血浆Hcy、hs-CRP水平越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重,这提示Hcy及hs-CRP升高可能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维生素B12(Vit B12)浓度与心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共120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采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方法为循环酶法;叶酸(FA)、维生素B12(Vit B12)采用Beckman-Coulter ACCESS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观察Hcy与FA,VitB12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①冠心病患者血清Hcy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冠心病患者血清Hcy水平与FA,VitB12呈负相关(r=-0.64;r=-0.44,P<0.01).③冠心病患者经服用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维生素B6(VB6)治疗后,血清Hcy浓度降低明显(P<0.01).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06例,根据14 C尿素呼气试验分为Hp感染组和非Hp感染组。同时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将Hp感染组又分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稳定性斑块组和不稳定性斑块组。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Hcy水平,分析Hp感染和血清Hcy水平的相关性以及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结果 Hp感染组血清Hcy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非Hp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p感染组和非Hp感染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类型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39,P=0.000 3)。在Hp感染组中,不稳定性斑块组、稳定性斑块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血清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Hp感染组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r=0.731,P<0.01)。结论 Hp感染可能通过影响血液Hcy水平使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并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增加,从而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Vit B12)、血脂等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As)程度的关系,探讨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在预测青年人脑梗塞中的意义。方法对96名受试者以血管超声检查颈动脉,按照血管狭窄程度分组。测定生化项目、叶酸、Vit B12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Hcy水平升高;叶酸、VitB12水平随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加重而降低。等级相关系数表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叶酸显著负相关,P<0.05。各危险因素与CAAs多元回归分析表明LP(a)、Hcy与CAAs正相关,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青年脑梗塞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其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脑卒中与同型半胱氨酸 (Hcy)的关系。 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 5 7例 ,其中脑出血 (CH)组 2 1例 ,脑梗死(CI组 ) 3 6例 ,另选正常对照 2 8例 ,分别测定血浆Hcy、VitB12 、叶酸、肌酐浓度 ,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指数 (CNDS)评定 ,并测定CH组的血肿体积 (HV)。结果CI组和CH组的Hcy水平均比对照组高 (P <0 0 5或P <0 0 1) ,而CI组和CH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CI组和CH组Hcy与叶酸水平呈高度显著负相关性 (r =-0 44 2 ,P =0 0 0 7)或显著负相关 (r =-0 5 3 1,P= 0 0 13 ) ,均与VitB12 水平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高Hcy血症与脑卒中关系密切 ;血浆Hcy水平与叶酸水平呈负相关 ,与VitB12 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酒依赖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与正常人群的区别,探讨酒依赖患者Hcy含量变化及其与叶酸和维生素B12(VitB12)的相关性.方法对酒依赖患者组、正常对照组各20例进行血浆Hcy的测定,同时测定血清叶酸、ViB12的浓度.结果 (1)酒依赖患者血Hcy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酒依赖患者叶酸及VitB1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3)Hcy浓度与叶酸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酒依赖患者出现Hcy代谢障碍,其原因可能与血清叶酸、VitB12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伴颈动脉斑块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梗死发生以及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0例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荧光偏振法测定血Hcy,彩色多普勒检查颈动脉内膜及斑块,同时测定血VitB12、叶酸及血脂水平。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平均水平(21.06±10.79μmol/L)高于对照组(16.51±7.46μmol/L),叶酸水平低于后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脑梗死组中伴颈动脉斑块的患者Hcy水平高于无颈动脉斑块者(P<0.05)。脑梗死患者Hcy水平与叶酸存在轻度负相关(r=-0.306)。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叶酸缺乏可能是其增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设为试验组,并依照患者是否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将其分为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44例)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组(72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入选者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血清MDA、SOD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试验组血清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SO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组MDA水平显著高于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SOD水平显著低于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DA水平与IMT呈正相关(r=0.607,P0.05),SOD与IMT呈负相关(r=-0.547,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后应激反应增强,与血清中MDA、SOD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高血压患者的MDA、SOD水平进行监测,对判断患者是否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动脉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差异,以及三者之间关系。方法选择彩超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14 C尿素呼气检验结果分为Hp感染组和Hp阴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有无粥样斑块形成及斑块类型,同时测定血清Hcy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p感染组IMT及血清Hcy水平均高于Hp阴性组(P0.05);Hp感染组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及不稳定性斑块发生率均高于Hp阴性组(P0.05);Hp感染组不稳定性斑块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Hp阴性组(P0.05);Hp感染组患血清Hcy与IMT呈正相关性(r=0.558,P=0.001)。结论 Hp感染可能会加速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升高血清Hcy浓度,并促进斑块不稳定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透析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颈动脉内膜的影响。方法选取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尿毒症患者7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分为单纯透析(HD)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HD+HP)组,各35例。监测治疗前后两组Hcy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结果 (1)两组MHD患者透析前血清Hcy、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4、11.12、12.32、10.65,P均0.01);(2)治疗8个月后,HD组血清Hcy、CRP、IL-6、TNF-α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1、0.325、0.267、0.327,P均0.05);HD+HP组血清Hcy、CRP、IL-6、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1、10.05、9.43、10.45,P均0.05)。HD+HP组治疗8个月后与同期H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3、10.15、8.99、9.96,P均0.05)。(3)治疗8个月后,HD组动脉粥样斑块面积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D+HP组颈动脉IMT和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Hcy与颈动脉IMT以及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呈正相关(r=0.687,P0.05;r=0.615,P0.05)。结论 MHD患者存在微炎状态,常规HD不能清除Hcy,而HD+HP能够降低Hcy,改善微炎状态,并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鉴别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AD患者20例(AD组)、VD患者18例(VD组)、正常体检人员20例(正常对照组)空腹静脉血各4mL,离心后使用全自动荧光偏振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浆Hcy水平,并以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血清VitB12、叶酸水平,进行组间Hcy,VitB12与叶酸水平差异比较以及三者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VD、AD组以及正常对照组血浆Hey水平分别是(17.6±4.3)、(14.7±3.O)μmol/L以及(13.1±2.5)μmol/L,其中VD组与AD组、VD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8和P<O.001),而AD组与正常时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O.129).VD、AD组以及正常对照组间血清VitB12、叶酸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血浆Hey与血清VitB12水平呈负相关(r=-0.340,P=O.021).结论:VD患者平均血浆Hey水平明显高于AD患者,提示血浆Hey水平对于鉴别AD和VD有一定临床意义,但仍应同时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及维生素B12(VitB12)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循环酶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分别检测60例脑梗死患者血清Hcy、FA及VitB12水平,并与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血清Hcy水平(23.16±8.17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8.09±2.45μmol/L,P0.01),血清FA水平(6.12±2.19ng/mL)和VitB12水平(323.92±133.79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0.57±5.70ng/mL,530.85±168.56μmol/L,P0.01)。脑梗死组血清Hcy水平与FA及VitB12水平均呈负相关(r1=-0.444,r2=-0.535,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与FA和VitB12水平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叶酸、维生素B12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检测脑血管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结果脑血管病组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脑梗塞组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脑出血组(P<0.01)。与之相反,脑血管病组的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脑血管病组的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与Hcy水平呈负相关(r1=-0.80,r2=-0.83)。结论高Hcy血症与叶酸、维生素B12之间存在负反馈的调节机制可能正是导致脑血管病发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对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和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住院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普伐他汀10 mg/d,连用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脂和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变化,并通过彩超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患者血浆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C)及低密度脂蛋白 - 胆固醇(LDL - C)和CD62p、CD63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 - 胆固醇(HDL - C)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治疗组斑块大小、厚度和中层内膜厚度(IMT)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发现治疗组斑块大小、厚度和IMT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普伐他汀对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具有降脂、抑制血小板活化、减少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作用,从而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减少颈动脉斑块大小和厚度,可阻断和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Hcy)、总半胱氨酸(Cys)、总半胱氨酰甘氨酸(CysGly)、总谷胱甘肽(GSH)、叶酸(FA)和维生素B12(VitB12)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60例健康成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浆Hcy、Cys、CysGly、GSH浓度,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FA及VitB12水平。脑梗死组血浆Hcy与其它相关硫醇物、FA和VitB12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血浆Hcy、Cys、CysGly水平显著增高,血浆GSH、FA、VitB12水平显著降低(P<0.01)血浆Hcy与Cys浓度呈明显正相关(r=0.6663,P<0.0001),与GSH、FA、VitB12呈明显负相关(r=-0.6099;r=-0.6032;r=-0.5826,P<0.05),与CysGly无明显相关(r=-0.0829,P=0.6870)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以及相关硫醇物发生代谢紊乱,高水平的Hcy、Cys和低水平的GSH、FA、VitB 1 2可能共同参与脑梗死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观察叶酸、VitB12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干预作用。方法:应用荧光偏振分析法测定80例MCI患者(MCI组)血浆Hcy、叶酸、VitB12水平,并与78例健康人(对照组)对照;其中MCI患者中选出高Hcy血症者47例再按有无接受叶酸、VitB12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Hcy水平变化及MMSE评分变化。结果:MCI组血浆Hcy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叶酸、VitB12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叶酸、VitB12治疗组Hcy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Hcy水平低于非治疗组(P<0.05)。治疗组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 治疗后治疗组MMSE评分与非治疗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CI患者存在高Hcy血症及叶酸和VitB12的缺乏;补充叶酸和VitB12可降低血浆Hcy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在2型糖尿病(DM)及其并发症中的变化,同时探讨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与Hcy的关系。方法将57例2型DM患者分为单纯DM组(25例)和DM合并并发症组(27例),以45名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浆Hcy浓度并作比较。同时应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各组FA及VitB12浓度。结果DM合并并发症组血浆Hcy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单纯DM组(P<0.01)。2型DM患者血浆Hcy与FA、VitB12水平呈负相关(r=-0.6381、r=0.6721,P<0.05),DM合并并发平患者血浆Hcy与FA、VitB12呈明显负相关(r=0.7622、r=-0.7896,P<0.01)。结论高Hcy与DM慢性并发症明显相关,血浆FA及VitB12浓度是影响血浆Hcy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变化。方法:纳入脑梗死患者85例为病例组,同时随机抽取门诊健康人群90例为对照组,均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Hcy及hs-CRP水平,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析上述指标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的Hcy、hs-CRP水平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例数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硬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软斑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值与血清Hcy、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320,r=0.290,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软斑在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一定作用,血清Hcy、hs-CRP水平升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