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范晖  刘建汉 《中医学报》2021,36(3):628-632
目的:观察黎氏经验方加味联合莫米松鼻喷剂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儿童过敏性鼻炎患儿随机分为中医组、西医组、中西医结合组各30例。中医组给予黎氏经验方加味,西医组给予莫米松鼻喷剂,中西医结合组给予黎氏经验方加味联合莫米松鼻喷剂。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体征积分,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呼出气中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水平。结果: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儿童喷嚏、流涕、鼻塞、鼻痒及张口呼吸等症状积分显著低于西医组、中医组(P<0.05)。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后,中西医结合组体征积分显著低于西医组、中医组(P<0.05)。中医组有效率为21.7%,西医组有效率为58.2%,中西医结合组有效率为64.9%,中西医结合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中医组、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患儿FeNO水平显著低于西医组、中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黎氏经验方加味联合莫米松鼻喷剂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疗效较好,对患儿喷嚏、鼻涕、鼻塞、鼻痒、张口呼吸等症状和鼻甲肿胀体征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降低FeNO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鼻腔和口腔呼出气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浓度,观察鼻用类固醇治疗对上、下气道一氧化氮浓度的影响。方法使用化学发光法测量28例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鼻腔和口腔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经布地奈德鼻喷雾剂(512μg/d,1次/d)治疗14d后重复测量。同期选择8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治疗前后口腔和鼻腔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鼻用类固醇激素治疗后鼻腔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口腔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结论鼻用皮质类固醇短期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可降低鼻腔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对口腔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的肺功能和气道炎症标志物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收治的140例非重症成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过敏性鼻炎分为合并组(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35例)和哮喘组(单纯支气管哮喘患者105例)。将哮喘组中32例无过敏原检测结果的患者去除后,根据过敏史及过敏原检测结果将哮喘组患者分为过敏性哮喘组(38例)和非过敏性哮喘组(35例)。比较合并组、哮喘组、过敏性哮喘组及非过敏性哮喘组患者的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_1%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_1/FVC)]、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对合并组和哮喘组的FeNO、EOS%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FeNO、EOS%对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诊断价值。结果合并组FeNO和EOS%水平均高于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并组FEV_1%pred、FEV_1/FVC分别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并组FeNO和EOS%水平均高于过敏性哮喘组和非过敏性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过敏性哮喘组FeNO和EOS%水平均高于非过敏性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并组FeNO与EOS%水平呈正相关(r=0.551,P<0.05)。哮喘组FeNO与EOS%水平呈正相关(r=0.240,P<0.05)。FeNO诊断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最佳临界值为71.65μg·m~(-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40%、80.00%。EOS%诊断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最佳临界值为3.2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90%、71.40%。结论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FeNO和外周血EOS%明显升高,两者水平呈正相关。检测FeNO、EOS%有助于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诊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慢性鼻炎临床上分为可明确过敏原的变应性鼻炎和过敏原不明确的非变应性鼻炎。文中探求不同类型鼻炎对下气道炎症影响的差异,以利于更好地认识并干预不同类型鼻炎对于下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12月初次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鼻炎患者共639例。依据鼻炎诊断标准将受试者分为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组377例、非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 rhinitis,NAR)组262例,以及264例无鼻炎症状患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进行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呼出气一氧化氮及诱导痰炎症细胞分类检测,明确不同类型鼻炎患者下气道炎症的特征和差异。结果 AR组和NAR组患者Fe NO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93%vs 20.99%,P<0.05);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20%vs 6.10%,P<0.05);诱导痰EOS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0.25,7.10)vs0.50(0.00,1.71),P<0.05],但诱导痰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和NAR均可能加重患者的下气道嗜酸细胞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需要进行治疗和干预,而AR对下气道炎症的影响比NAR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5.
李科琼  李静  张玲玲  袁轲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8):2216-2222
目的 探讨重庆地区过敏性鼻炎(AR)患儿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儿童AR、提高其生存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4年4月—2015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喉科确诊的AR患儿34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儿童过敏性鼻炎生存质量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97,分半信度为0.872)评价患儿的生存质量,采用AR相关影响因素问卷收集可能影响患儿生存质量的因素,分析重庆地区AR患儿生存质量现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348份,回收有效问卷332份,有效回收率95.4%。生存质量较好及以上者91例(27.4%),一般者162例(48.8%),较差及以下者79例(23.8%)。男性患儿的儿童过敏性鼻炎生存质量量表总得分、眼部症状维度得分及情感功能维度得分高于女性患儿(P<0.05);郊县患儿非鼻/眼症状维度得分和情感功能维度得分高于市区患儿(P<0.05)。不同年龄患儿儿童过敏性鼻炎生存质量量表总得分、非鼻/眼症状维度得分及情感功能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儿童过敏性鼻炎生存质量量表总得分、非鼻/眼症状维度得分、情感功能维度得分与年龄呈正相关(r=0.158,P=0.004;r=0.256,P<0.001;r=0.111,P=0.04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鼻部症状每天累计时间、鼻部症状持续时间、接触性皮炎史、对家庭经济影响是AR患儿儿童过敏性鼻炎生存质量量表总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孩子出生时有无窒息史、家里是否饲养宠物对睡眠维度得分有影响(P<0.05);年龄、鼻部症状持续时间、家里是否饲养宠物及对家庭经济影响对非鼻/眼症状维度得分有影响(P<0.05);年龄、鼻部症状每天累计时间、鼻部症状持续时间、是否纯母乳喂养及对家庭经济影响对实际问题维度得分有影响(P<0.05);鼻部症状每天累计时间、鼻部症状持续时间、接触性皮炎史、对家庭经济影响对鼻部症状维度得分有影响(P<0.05);鼻部症状持续时间、变应性结膜炎史、AR家族史对眼部症状维度得分有影响(P<0.05);地域、鼻部症状持续时间、接触性皮炎史、变应性结膜炎史、家里是否饲养宠物对情感功能维度得分有影响(P<0.05)。结论 AR可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鼻部症状每天累计时间、鼻部症状持续时间、接触性皮炎史、对家庭经济影响,预防AR应从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用糖皮质激素对变应性鼻炎和非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7年7月淇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10例非吸烟成人鼻炎患者,将10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纳入A组,102例非变应性鼻炎患者纳入B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连续治疗14 d。治疗后2周、1个月,采用鼻部症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鼻部症状,测定鼻腔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治疗后2周、1个月,两组患者鼻塞、鼻痒、喷嚏、鼻涕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周、1个月,两组患者NO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治疗变应性鼻炎和非变应性鼻炎后,患者症状得到改善,鼻腔NO水平回归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呼出气一氧化碳(eCO)及脉冲振荡肺功能(IOS)检查在学龄前儿童哮喘的临床应用价值,指导临床治疗,规范管理学龄前哮喘儿童.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3~5岁学龄前儿童确诊哮喘58例,其中单纯哮喘组(A0组)23例,哮喘合并鼻炎组(A+AR组)35例;选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呼出气-氧化氮(FeNO)在儿科门诊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疾病诊治中的使用价值.方法 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A组)患儿163例,其中合并过敏性鼻炎(A1组)75例、无过敏性鼻炎(A2组)20例、经糖皮质激素规律治疗3个月以上(A3组)68例;慢性咳嗽(B组)患儿85例,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B1组)29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B2组)26例、(呼吸道)感染后咳嗽(B3组)30例;同龄健康对照组(C组)50例.总结分析各组儿童所测FeNO值,A组患儿同时记录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值.结果 (1)A组与C组FeNO值比较结果 :A1组、A2组、A3组均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组内之间两两比较,A1高于A2和A3组,A2高于A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治疗前肺功能指标FEV1%有所下降,EOS%升高,经激素规律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好转,EOS%值有所下降.两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B组与C组FeNO值比较结果 :B1组、B2组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3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组内两两比较:B1与B2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1组和B2组高于B3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eNO可用于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管理,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显著降低哮喘儿童FeNO水平;FeNO可用于儿童慢性咳嗽的鉴别诊断,提高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效率.过敏状态,如过敏性鼻炎对FeNO水平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糖皮质激素对不同表型非变应性鼻炎(AR)的影响尚不清楚. 方法 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东部战区总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37例NAR伴EOS增多(NARES)患者(NARES组)及58例NAR不伴EOS增高患者(NAR组).通过病史采集、皮肤点刺实验(SPT)、鼻部症状视觉模拟量化(VAS)评分、血常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变应性鼻炎(NAR)与变应性鼻炎(AR)的发病时间、分型、诱因及临床表现.方法选取2008年4月~2009年4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976例鼻炎患者,通过病史采集、鼻分泌物涂片等检查对其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分型、诱因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76例鼻炎患者经过试验,NAR患者379例,占38.83%;AR患者597例,占61.67%;NAR以女性居多,AR以男性为主;NAR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AR多发于秋季;NAR患者以鼻塞和流鼻涕为主要临床表现;AR患者以打喷嚏、鼻痒为主要的临床表现;且AR患者鼻腔分泌物涂片检查嗜酸性细胞高于NAR患者.结论 NAR与AR的发病时间、年龄、临床表现及比分泌物涂片检查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后鼻孔息肉29例鼻内镜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探讨后鼻孔息肉的起源、临床特点、鼻内镜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5月-2003年6月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后鼻孔息肉29例,并对此病的临床特点、分型、鼻内镜手术方法、疗效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29例后鼻孔息肉中源于上颌窦者24例,蝶窦者3例,中鼻甲及鼻中隔者各1例,均经鼻内镜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1年,治愈率达93.10%,总有效率达100%。上述病人术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后鼻孔息肉可原发于上颌窦、蝶窦、中鼻甲及鼻中隔等多部位,鼻内镜手术可列为治疗后鼻孔肉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中鼻甲、下鼻甲、钩突等多结构同步矫形扩容术治疗鼻中隔偏曲95例。结果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显效82例(86%),有效13例(14%),无效0例。结论采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中鼻甲、下鼻甲、钩突等多结构同步矫形扩容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Nasal polyposis     
A review of 313 cases of nasal polyposis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 high incidence of recurrence in this disease. Other nasal pathology affects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these patients. Simple surgical removal of the polypi by a transnasal route is the common mode of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8.
19.
Nasal hirudiniasi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再次矫正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再次矫正术的手术方式和效果。方法:20例患者行鼻中隔再次矫正术,根据鼻中隔不同的偏曲部位,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切除偏曲的软骨、骨质后用油纱条或膨胀海棉填塞。结果:20例均成功。无并发症。随诊3-6月,痊愈17例(85%),改善3例(15%)。结论:鼻中隔偏曲再次矫正术宜先探清虚实,切口应作在有软骨或骨质的部位,仔细剥离,先剥有软骨或骨质的部位,尽量保持一侧粘膜完整,避免对称性粘膜撕裂,切除偏曲部软骨及骨质,可以取得较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