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741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了解2003-2004年重庆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在季节、呼吸道疾病、年龄、性别方面的差异,为临床提供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741例住院确诊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抽取其鼻咽分泌物,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病毒即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副流感病毒Ⅰ、Ⅱ、Ⅲ、流感病毒A、B。结果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的总阳性率与季节、呼吸道疾病、年龄有关,与性别无关。冬季、毛细支气管炎、29 d至6个月婴幼儿病毒检出率最高,春季、上感、3岁以上儿童病毒检出率最低。在7种感染病毒中,以RSV占首位,阳性率为87.3%,其次递减为副流感病毒Ⅲ、腺病毒、流感病毒A。其中RSV在0~6个月、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检出率最高,3岁以上、上感儿童检出率最低;腺病毒常见于夏季、上感、3岁以上、女性儿童;流感病毒A则多见于夏季、上感儿童。结论通过检测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病毒病原,不仅可对临床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依据,防止滥用抗生素。对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者,还可通过季节、疾病、年龄等流行病学资料来鉴别病毒病原,必要时应进行病毒抗体或病毒血清学检查,以便治疗和预防,降低病毒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明波  刘玲媛  黄永坤  陈祝  李扬芳 《医学综述》2007,13(20):1572-1574
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是儿科的常见疾病,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正确诊断、及时治疗ALRI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社区获得性肺炎和院内获得性肺炎病原学的差异很大,了解这种差异对合理选用抗生素尤其对初始经验治疗有指导意义。目前研究发现,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病原包括细菌、病毒、非典型病原体(支原体、衣原体、嗜肺军团菌等)、真菌和原虫。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区域性差异性较大,同时地区间、城乡间经济卫生条件的差异均会影响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的构成比。各病原的治疗原则各不相同,因此早期明确病原学诊断具有显著意义,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监测扬州地区住院儿童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特征,了解病毒流行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鼻咽分泌物病毒抗原检测,检测流感病毒(FLU)A、B,副流感病毒(PFLU)1、2、3,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等七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包括季节、年龄段分布特点。结果:(1)共收集1622份标本,病毒检测阳性率35.5%(576/1622),其中RSV306例(18.9%),其感染率在冬季显著增加,在0~6个月年龄段感染率最高。(2)PFLU3,感染率位居第二(7.0%),春夏季检出率高,婴儿感染率较高。(3)FLUA:夏季感染率最高。结论:扬州地区住院儿童呼吸道感染中,RSV感染率最高,不同病毒的流行与季节、年龄有关联,儿童PFLU3好发于春夏季节。  相似文献   

4.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学检测和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梅  陈坤华 《四川医学》2001,22(10):923-924
目的 了解重庆地区小儿呼吸道感染主要病毒情况及上、下呼吸道感染病原的差异。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011例呼吸道疾病患儿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MP)、柯萨齐病毒(CBV)、腺病毒(ADV)、合胞病毒(RSV)、巨细胞病毒(CMV)特异性1gM抗体。结果 上呼吸道感染血清中抗体分别为1.69%、37.53%、1.03%、2.85%、2.42%,下呼吸道感染分别是2.17%、22.24%、2.00%、1.18%、16.56%。结论 此次调查重庆地区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柯萨齐病毒占有较大的比例,下呼吸道感染中尤以巨细胞病毒阳性率最高,其中6个月以内的占了84.4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本院收治的20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毒原学特点,并对患儿进行病毒特性习惯抗体检查,分析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毒特点,为临床诊断同类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收治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2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液并采用XK2100生物芯片对其体内病毒类型进行筛查,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份血液样本中病毒特异抗体为阳性的共有102份,阳性检出率为(51.0%),其中腺病毒(ADV)52例(26.00%)、流感病毒(IV)34例(17.00%)、呼吸道合胞病毒(RSV)10例(5.00%)、副流感病毒(PIV)6例(3.00%)。男女病毒阳性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年龄间阳性检出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4~5岁患儿中检出率最高,病毒在不同季节中的总检测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夏季的检出率最高。结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中主要以ADV及IV为主,且呈现年龄及季节性分布,在4~5岁儿童中发病率最高,且发病主要集中在夏季。  相似文献   

6.
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细菌病原学调查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健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5):113-115
目的了解鄂州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细菌病原学及药敏情况,为临床用药进一步提供依据。方法对2372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及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2372例患儿检出病原菌1065例,检出率为44.9%,G+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占优势为67.8%,G-菌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粘质沙雷菌占优势,分别占G+菌的14.1%、12.3%、10.6%和9.0%。药敏显示:万古霉素、苯唑西林、环丙沙星对G+菌耐药率较低;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对G-菌耐药率较低;五种主要致病菌株均表现在一季度明显检出率较高。结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在一季度细菌性感染较高,对细菌性感染病儿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目前首选头孢哌酮/舒巴坦、苯唑西林等。  相似文献   

7.
颉雅苹  邓力 《广州医药》2011,42(3):24-26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2010年9月间本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用PCR检测病毒,细菌培养检测细菌,ELISA法检测血清支原体、衣原体抗体滴度.结果 1815例患儿中,阳性总检出率为40.8%.病毒感染347例(19.1%),支原体感染93例(5.1%);...  相似文献   

8.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系列主要呼吸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3.7型(AdV3.7),甲型流感病毒(FluA),乙型流感病毒(FluB)副流感病毒1.3型(PIV1.3)副流感病毒2型(PIV2)共六种,单克隆抗体(McAb),对123例下呼吸道感染(LRI)患儿鼻咽部脱落细胞的抗原进行检测,研究呼吸道病毒所致LRI的流行情况,方法: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桥联酶标法,结果:123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病原体检测,探讨ALRI的临床特点、病原体分布与患儿年龄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1457例ALRI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在1457例标本中,检出细菌阳性率19.0%,病毒阳性率17.6%,肺炎支原体病原阳性率14.6%。各年龄组细菌及病毒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儿童ALRI以革兰阴性菌及RSV感染为主,年龄越小发病率及混合感染率越高;大于3岁的儿童以肺炎支原体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0.
对我院4年来经细菌学证实334例医院下呼吸道感染(LRHI)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LRHI占医院感染总数的40.55%。(2)高龄患者、各种损伤性侵入必一操作及基础疾病是促发LRHI的重要因素。(3)在分离到的399株病原菌中对氨苄青霉素、青霉素、林可霉素耐药率高达57% ̄100%。(4)作者认为,做好病房的保洁工作,加强各种损伤性操作术的消毒隔离和术后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降低LRHI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锦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采用DFA法检测5种呼吸道病毒性病原体,分析呼吸道病毒性病原体其感染情况.结果 15580例入组病例中,检出病毒者9534例(61.2%).检出率为24.5% 的呼吸...  相似文献   

12.
1426例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小儿呼吸道感染 (RespirataryInfectionRI)和呼吸道病毒的流行情况。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对 14 2 6例RI患儿进行呼吸道病毒IgM抗体检测 ,对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0 0 2年 10~ 12月与 2 0 0 2年 1~ 9月和 2 0 0 3年 1~ 2月病毒感染的阳性率有极显著性差别 (P <0 .0 1)。 14 2 6例标本中病毒抗体阳性 4 4 8例 (31.4 % ) ,流感病毒 (InfluenzavirusIFv) 16 7例 37.3% ,呼吸道合胞病毒 (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RSV)2 7.9%居病毒感染的前 2位。两种以上病毒混合感染 11.6 %。结论 :小儿RI以呼吸道病毒为主 ,且病毒感染在性别、年龄中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秋冬季感染明显高于其他季节 (P <0 .0 1)。其中IFV和RSV是引起小儿RI的主要病毒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的感染发生率及探讨病毒感染与性别的关系。方法:在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例中随机抽取男性和女性患儿各1 000例,取其鼻咽深部的刷检物进行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2 00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中七项呼吸道病毒检出率为27.45%(549/2 000),其中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为主,其次分别为(副流感病毒1型)PIV-1、(副流感病毒3型)PIV-3、(腺病毒)ADV、(甲型流感病毒)IFVA、(副流感病毒2型)PIV-2、(乙型流感病毒)IFV-B。其中PIV-3男性与女性感染率比较(χ2=4.465,P〈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引起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七项病毒中,以RSV为主。并且除PIV-3外,其他六种病毒感染均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在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中的发生率和临床特征。方法对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临床诊断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1033例住院患儿取静脉血2mL,取血清在生物薄片马赛克TM上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原体的抗体。结果1033例中共检出肺炎支原体71例,检出率为6.87%。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52例(5.03%),混合感染19例(1.84%)。各年龄组MP感染率分别为1个月至1岁1.69%、~3岁13.78%、~6岁18.27%、~14岁19.23%。全年均可检出MP,且无季节差异。所有病例用阿奇霉素治疗2~3周均治愈。结论本地区肺炎支原体感染现象普遍。血清学MP-IgM检测是早期诊断的必要手段,阿奇霉素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5.
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特点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感染者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特点和临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04/2008年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2084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结果,分析了肺炎支原体的感染率与性别、年龄、季节、部位及与喘息性疾病的关系。结果208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阳性患儿共433例(20.78%),其中男性222例占同性别群体的19.78(222/1122),女性211例占同性别群体的21.93%(211/962),男性与女性MP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gt;0.05)。不同年龄组MP发病率分别为:小于3岁组106例占同年龄组的14.95%,3~5岁组163例占同年龄组的25.27%,5~14岁组164例占同年龄组的22.47%,三组之间M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3岁组分别与3~5岁组及5~14岁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的MP感染率分别为:1~3月17.99%,4~6月25.01%,7~9月17.73%,10~12月20.47%,不同季节之间的MP感染率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上、下呼吸道感染组的M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下呼吸道感染者中,喘息组MP感染率(26.92%)高于非喘息组(2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MP感染与性别和感染部位无关,与年龄和季节有关,大于3岁患儿是易感人群,MP感染可能与喘息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引起儿童呼吸道反复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206例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人院体检的206例非呼吸道感染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考察结果显示: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维生素缺乏、微量元素缺乏、先天性心脏病、胃食道反流、支气管哮喘、慢性肺炎、鼻炎、扁桃体炎及过敏史为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其中营养不良、胃食道反流、支气管哮喘、慢性炎症、鼻炎、扁桃体炎及过敏史7项指标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儿童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高发群体,且存在致病因素复杂的典型特点。明确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的主要病因是保障患儿临床治疗水平和预后生活质量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喜炎平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采用喜炎平治疗,对照组110例用利巴韦林治疗,对比两组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总有效率、继发下呼吸道感染情况。结果:两组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喜炎平治疗能减轻病情,缩短热程,减少患儿继发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结论:喜炎平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效果显著,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1458例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的病原谱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1458例ALRI住院患儿,通过不同方法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在1458例标本中,检出细菌阳性率19.0%,病毒阳性率17.6%,肺炎支原体病原阳性率14.6%。各年龄组细菌及病毒感染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婴儿ALRI以革兰阴性菌及RSV感染为主,年龄越小发病率及混合感染率越高;大于3岁的儿童以肺炎支原体感染为主。呼吸道病毒感染具有季节性,而细菌、支原体感染呈散发性。  相似文献   

19.
曾华  丁睿  张智贤 《中外医疗》2013,(28):31-32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血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变化。方法收集伴有发热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32例,分为2组,A组为咳脓痰的患者(18例),B组为无咳脓痰的患者(14例)。收集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5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对所有研究对象检测血降钙素原及白细胞(WBC)计数。结果在伴有咳脓痰的患者,血PCT(3.46±0.98μg/L)及WBC(11.5×109±2.81×109/L)显著高于无咳脓痰的患者(PCT,1.48±0.72μg/L,P<0.01;WBC,5.23×109±0.96×109/L,P<0.01)及正常对照(PCT,0.71±0.22μg/L,P<0.01;WBC,5.01×109±0.79×109/L,P<0.01);在无咳脓痰的患者,血PC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血WBC与正常对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热伴咳脓痰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血PCT显著升高,提示PCT可作为儿童呼吸道细菌感染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