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调查湛江市区健康人外周血白细胞VCS参数的正常参考范围。方法采用Beckman-Coulter LH 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白细胞体积、高频传导、激光散射(VCS)技术测定外周血白细胞的体积(V)、核浆比例(C)、胞浆颗粒特性(S),分析所测定结果。结果 1024名湛江市区健康人外周血的NEV、NEC、NES、LYV、LYC、LYS、MOV、MOC、MOS、EOV、EOC、EOS等参数的结果分别为139.5±5.4、159.9±6.2、144.6±3.8、83.9±2.8、123.3±4.6、63.1±2.9、164.1±4.6、133.6±5.9、87.6±2.3、158.9±5.9、161.0±5.9、197.9±8.1;男、女组间NES、LYV、LYC、LYS、MOV、MOS、EOV、EOS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建立血细胞分析仪的健康人外周血白细胞VCS参数的正常参考值时应考虑性别、年龄因素的差异,正常参考值的建立可确保VCS参数在临床上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VCS参数在小儿细菌感染时的变化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BECKMAN COULTER LH75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细菌感染患儿78例,收集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VCS参数,包括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中性粒细胞平均传导值(MNC)、中性粒细胞平均散射值(MNS)、淋巴细胞平均体积(MLV)、淋巴细胞平均传导值(MLC)及淋巴细胞平均散射值(MLS),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 中性粒细胞VCS参数中,与对照组比较感染组MNV、MNC明显增高,MNV 随白细胞计数升高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NS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VCS参数中,与对照组比较感染组ML.C及MLS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LV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细胞分析仪VCS参数作为一种反映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形态学变化的新指标,对小儿细菌感染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及其VCS变化。方法以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60例甲亢患者外周血自细胞检测,比较白细胞及其分类的数量变化;同时进行VCS参数的数据分析。结果60例甲亢患者单核细胞相对计数和单核细胞绝对计数分别为(9.0±3.1)%、(4.8±1.9)×10^8/L,均高于对照组的(6.5±2.3)%、(3.6±1.2)×10^8/L,两组之间差别显著(P〈0.01)。甲亢患者具有LMR、中性粒细胞V-均值、淋巴细胞C-均值均降低的特征。LM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7%、50.8%(cutoff值=4.0)。中性粒细胞V-均值、淋巴细胞C-均值对甲亢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ROC下面积分别为0.629、0.706)。结论甲亢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上升,LMR比值降低,白细胞VCS参数有助于临床上甲亢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胡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4):3424-3426
目的 探讨白细胞VCS参数在血液细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体积、高频传导以及激光散射(VCS)技术对100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100例外科手术患者及100名健康体检者的WBC、NE、LY、MO及各自VCS的平均标准差(VCS-SD)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及外科手术组WBC、NEV、NEC、NES、LYV、LYC、LYS、MOV、MOC及MOS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及外科手术组与细菌感染组WBC-SD、NEV-SD、NEC-SD、NES-SD、LYV-SD、LYC-SD、LYS-SD、MOV-SD、MOC-SD及MOS-SD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大于0.7的指标包括:WBC、ANC、MNV、NDW、MLV及MLC.结论 白细胞VCS参数可作为判断细菌感染程度的一个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白细胞体积(V)、传导性(C)、激光散射性(S)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Beckman-Coulter LH7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体积、高频传导、激光散射(VCS)技术测定55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以及64例健康人的中性粒细胞(NE)、淋巴细胞(LY)及单核细胞(MO)的体积、核浆比例、胞浆颗粒特性以及它们各自的平均分布宽度(SD)。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感染组中的NEV、NEV-SD、NEC、NEC-SD、LYV、LYV-SD、LYC-SD、LYS、MOV、MOV-SD、MOC均增高(P<0.05),而NES则减少(P<0.05)。在感染组以WBC 10×109/L为界分成的2组中,除NEV、NEV-SD在WBC>10×109/L组中较WBC≤10×109/L组增高外(P<0.05),其他改变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感染可使外周血白细胞(包括WBC不升高的情况)的VCS参数发生相应改变,检测其VCS参数可作为了解细菌感染程度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与研究白细胞VCS参数在血液细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65例菌血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35例非感染性发热患者作为对照1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2组,分别使用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观察组患者及对照组的WBC值和VCS参数,并按照WBC值的大小将观察者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结果观察组WBC、ANC、MNV、MNV-SD、MLV-SD和MLC值高于对照1组,且对照1组WBC、ANC、MNV、MNV-SD、MLV、MLV-SD、MLS和MLC值高于对照2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1组MNV和MNV-SD值高于观察2组,且观察2组MNV和MLV-SD值高于对照2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1)。另外,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MNC、MLV-SD、MLC及MLS值均高于对照2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白细胞VCS参数能反映出血液细菌感染时白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可作为诊断血液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体积、传导率、激光散射(VCS)参数与异型淋巴细胞的相关性。方法采用Beckman-Coulter LH750血液分析仪检测82例病毒感染患者及50名正常对照者的血常规,并分析白细胞(WBC)VCS参数[包括淋巴细胞平均体积(MLV)、淋巴细胞体积分布宽度(LDW)、淋巴细胞平均高频传导(MLC)、淋巴细胞平均激光散射(MLS)、单核细胞平均体积(MMV)、单核细胞体积分布宽(MDW)、单核细胞平均高频传导(MMC),单核细胞平均激光散射(MMS)]。根据显微镜镜检结果将82例病毒感染患者分为A组:20例,异型淋巴细胞比率2%~5%;B组:40例,异型淋巴细胞比率>5%~10%;C组:22例,异型淋巴细胞比率>10%。结果 A组LDW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的MLV、LDW、MMV、MDW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VCS参数可以反映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是一组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肝感染者血清HBVDNA与HBV-M各模式的关系及二者的诊断价值。方法:578份血清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HBV-M。结果:HBV-M各模式HBsAg阳性者中HBeAg阳性组HBVDNA阳性率(95.21%)及病毒载量最高,与HBeAg阴性组(阳性率50.87%)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HBeAg阴性组以低载量者居多,但高复制者仍有19.05%;HBsAg阴性组HBVDNA阳性率仍有3.28%,病毒量都为低载量。结论:HBV-M与HBVDNA相互结合,才能正确判断HBV感染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细胞VCS分类参数在孕妇产前、产后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检测92例单胎妊娠妇女(妊娠组)和94例健康非孕期妇女(对照组)外周血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的平均体积(NEVx)、平均射频(NECx)、平均激光散射(NESx)、淋巴细胞的平均体积(LYVx)、平均射频(LYCx)、平均激光散射(LYSx),单核细胞的平均体积(MOVx)、平均射频(MOCx)、平均激光散射(MOSx)及以上各分类参数的标准差(s)。结果妊娠组中除产后组的MOCx、产前组的NESx外,其余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组中的WBC、LYCx、MOCx、NESx与产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产前组中的MOCs、NESs,产后组NESs、LYSs外,其余参数的标准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组中NEVs、MOVs、NESs、LYSs、MOSs和产前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VCS参数在孕妇分娩前后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可作为临床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11.
严重创伤患者血糖和外周血象与MODS及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血糖与外周血象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及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查2002年12月至2004年12月本院创伤ICU患者病历1156份,根据住院期间血糖最高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6.1mmol/L)和血糖升高组(>6.1mmol/L)。统计不同血糖水平组的外周血象及MODS发生率和感染率。结果(1)1156例中血糖正常370例(32.01%),血糖升高786例(67.99%),严重创伤患者血糖升高百分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百分率(P<0.01)。(2)血糖升高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而血红蛋白和血小板与血糖正常组无显著差别。(3)血糖正常组370例出现MODS 22例,MODS发生率为5.95%;血糖升高组786例出现MODS 254例,MODS发生率为32.32%,血糖升高组MODS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4)血糖正常组370例发生感染56例,感染率为15.14%;血糖升高组786例发生感染463例,感染率为58.91%,血糖升高组感染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结论严重创伤高血糖反应与外周血白细胞、MODS、感染明显相关,血糖升高可作为创伤后MODS早期诊断指标,改善糖代谢障碍对预防和治疗创伤后感染及MODS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严重烫伤对家兔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蛋白质组的影响。【方法]12只家兔分为A、B两组(每组6只),A组为对照组(假烫处理)、B组为严重烫伤组(30%TBSA,II度)。A组假烫、B组烫伤后24h经颈动脉采血分离中性粒细胞。裂解细胞,提取蛋白质。利用固相pH梯度胶条(240mm×3mm×0.5mm,pH3~10)及SDS-PAGE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考马斯亮蓝染色,图像扫描,PDQuest软件分析图像,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质点。再从凝胶上切割差异蛋白质点,胰酶消化,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得到肽质量指纹图,再利用Mascot软件搜索数据库,鉴定蛋白质。【结果】建立了家兔外用血中性粒细胞蛋白质2-DE图谱。A、B组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759±20)个、(749±27)个,平均匹配率分别为93%、9l%。两组间筛选出19个差异蛋白质点,鉴定了其中8个,包括7种蛋白质。【结论】家兔严重烫伤后外同血中性粒细胞蛋白质组发生改变,表达变化的蛋白质包括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β-肌动蛋白、膜联蛋白I、巯基特异性抗氧化蛋白等,功能涉及细胞内酶活性、细胞能动功能及可变形性、炎症、代谢、抗氧化能力、细胞凋亡等,这些蛋白质与严重烧伤后中性粒细胞功能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分类和形态特征。方法 对2020 年1 月
26 日~ 2 月28 日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2 例COVID-19 患者及同期收治的259 例其他病毒导致的病毒性肺炎
(非COVID-19)患者一般情况比较、血白细胞分类和形态分析。结果 与非COVID-19 组相比,COVID-19 组男性比
例偏高,年龄偏大,胸部CT 病毒性肺炎表现比例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或t 为7.027~21.551,均P<0.05)。
COVID-19 组中性粒细胞比率(NEU%) 为66.00%(62.00% 和69.50%), 中性粒细胞杆核比率(Nst%)31.00%
(20.00% 和39.00%);嗜酸性粒细胞比率(EOS%)0%(0% 和1.00%);淋巴细胞比率(LYM%)22.50%(15.00%
和27.00%);异形淋巴细胞比率(异淋%)0%(0% 和1.00%);中性粒细胞杆核与分叶核之比(Nst/Nsg)2.26(0.44
和6.06). 与非COVID-19 组相比,COVID-19 组异淋%,NEU%,Nst% 和Nst/ Nsg 较高,EOS% 和LYM% 较低,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为4.037~61.209,均P<0.05)。COVID-19 组白细胞间接计数较低,NEU,EOS,LYM,异淋和
MONO 形态异形多样且明显。结论 COVID-19 组外周血白细胞分类和形态变化明显,在早期鉴别诊断价值较高,值
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bet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37例CHB患者(CHB组)、1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HBV组)和2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bet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CHB组T-bet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BV组和对照组(P均<0.01).HBV组T-bet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HB重度组T-bet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HB轻度组(P<0.01).[结论]T-bet在慢性HBV感染的不同状态具有差异性表达,其可能在机体抗HBV的免疫应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细胞含量与HCV-RNA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探讨HCV感染慢性化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4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CHC)外周血中髓样树突细胞(mDC)及浆样树突细胞(pDC)的含量,22例健康人作对照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HCV-RNA载量.结果 HCV-RNA1+ E003 IU/ml患者及HCV-RNA≥1+E003 IU/ml患者外周血mDC表达(0.25%±0.09%,0.14%±0.07%)均低于健康对照组(0.38%±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40 9,9.222,P值均<0.05);HCV-RNA1+ E003 IU/ml患者及HCV-RNA≥1+E003 IU/ml患者外周血pDC(0.23%±0.10%,0.13%±0.08%)均低于健康对照组(0.33%±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52 4,11.04,P值均<0.05);HCV RNA≥1+E003 IU/ml患者外周血mDC,pDC的表达量明显低于HCVRNA1+E003 IU/ml患者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49 6,2.671 8,P值均<0.05).结论 CHC患者外周血DC含量与HCV-RNA病毒载量呈负相关,CHC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肝脏及脾脏超声声强值与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Ⅳ胶原蛋白、Ⅲ型前胶原)的相关性.方法 对136例肝硬化患者和32例正常体检者采用Philips脱机软件Q lab测量各感兴趣区声强值,136例肝硬化患者用放射免疫法测得血清中透明质酸(HA)、Ⅳ胶原蛋白(ⅣC)、Ⅲ型前胶原(PⅢP)值,采用Spearman统计方法分析肝硬化患者肝、脾声强值与血清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肝硬化组各感兴趣区声强值均显著高于正常组,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距肝左叶表面4.5 cm、肝右叶表面1.0 cm、肝右叶表面3.0 cm、肝右叶表面5.0 cm处感兴趣区声强值与H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85、0.464、0.491、0.377.结论 肝硬化患者肝脏声强值结合血清指标可为临床肝硬化程度评估、治疗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患者PBMC AFP mRNA表达与其微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 PHC患者 PBMC AFP m RNA表达与微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巢式 RT- PCR检测 10 2例PHC、2 2例转移性肝癌及其他恶性肿瘤 ,16例慢性乙型肝炎、2 2例肝硬化和 4 0例献血员中 PBMC AFP m RNA表达水平。结果 AFP m RNA在献血员、转移性肝癌及其他恶性肿瘤、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PBMC中均为阴性 ;在 PHC组 PBMC中 AFP m RNA的检出率 (5 6 .86 % ,5 8/10 2 )明显高于肝硬化组 (9.0 9% ,2 /2 2 ,P<0 .0 5 )。 PBMC AFP m RNA的表达与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肝内转移、远处转移明显相关 (<0 .0 5 ) ,而与肿瘤直径、数目及血清 AFP浓度无明显相关 (>0 .0 5 )。结论 巢式 RT- PCR检测 PHC患者 PBMC AFP m RNA是一种早期发现 PHC血道播散的可靠而又敏感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炎性指标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hs-CRP、CD3+/HLA-DR+和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及流式细胞学检测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外周血hs-CRP、CD3+/HLA-DR+和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水平。结果:梗死组hs-CRP水平、CD3+/HLA-D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与NIHSS评分显著正相关,hs-CRP水平与CD3+/HLA-DR+水平亦呈正相关。梗死组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炎性反应参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过程,外周血hs-CRP和CD3+/HLA-DR+可用于判断急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尚未明确。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活动期多发性肌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蛋白抑制因子(SOCS)1、SOCS2、SOCS3和细胞因子诱导的含SH2区域蛋白1(CIS)与正常人表达的差异,探讨SOCS在多发性肌炎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2011年6月-12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了14例活动期多发性肌炎患者和14例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中SOCS1、SOCS2、SOCS3和CIS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多发性肌炎症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基因SOCS 1~3表达明显降低(P值均<0.05),CIS1基因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OCS基因家族可能参与了多发性肌炎的发病,该蛋白分子家族的成员可能会成为多发性肌炎治疗的一种新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