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疾病进展的不同阶段并发抑郁症的程度以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水平。方法 选择HBV病毒携带者(ASC组)、肝硬化(LC组)和肝癌(HCC组)不同病程的患者126例和40例正常对照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调查研究对象人口学资料,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进行评分和抑郁分级,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BDNF水平。结果 LC组、HCC组离异或丧偶的比率高于对照组(χ2=6.354,11.972; P值均<0.01); ASC组、LC组、HCC组抑郁严重程度的分布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51,42.150,49.636; P值均<0.01); 同时,ASC组抑郁严重程度低于LC组和H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45,28.772; P值均<0.01); ASC,LC,HCC和对照组BDNF((-overx)±s,ng/ml),分别为11.10±3.26,8.66±3.11,7.39±2.52和12.18±2.59,LC组和HCC组血清BDNF水平显著低于ASC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CHB病程的进展与HAMD评分存在正相关关系(r=0.719,P<0.01),与BDNF水平存在负相关关系(r=-0.504,P<0.01); 血清BDNF水平与HAMD评分存在负相关关系(r=-0.526,P<0.01)。结论 CHB疾病的进程可使抑郁的程度加重,BDNF水平逐渐降低。提示血清BDNF水平可作为CHB患者心理治疗的实验室参考依据。有望提高临床医生对CHB患者伴随抑郁症发生的识别,提高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高尔基体蛋白73(GP73)与AFP作为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筛查血清标记物的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中山市肿瘤研究所对中山市小榄镇3564岁年龄段的居民实施HCC筛查血清标本并收集临床HCC初治患者血清标本,分为5组:正常人群组95例,低危人群组100例,高危人群组95例,筛查HCC组9例,临床HCC组52例。对5组患者检测AFP及GP73,对二者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进行比较。结果 GP73曲线下面积(AUROC)0.759(95%CI:0.68364岁年龄段的居民实施HCC筛查血清标本并收集临床HCC初治患者血清标本,分为5组:正常人群组95例,低危人群组100例,高危人群组95例,筛查HCC组9例,临床HCC组52例。对5组患者检测AFP及GP73,对二者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进行比较。结果 GP73曲线下面积(AUROC)0.759(95%CI:0.6830.836),敏感度为72.1%,特异度为63.1%,最佳临界点为98.60 ng/L。AFP的AUROC为0.857(95%CI:0.7920.836),敏感度为72.1%,特异度为63.1%,最佳临界点为98.60 ng/L。AFP的AUROC为0.857(95%CI:0.7920.992),敏感度为59.0%,特异度为76.0%,最佳临界点为20.40 ng/L。GP73联合AFP检测,灵敏度为86.9%,特异度为98.3%,AUROC为0.926(95%CI:0.8750.992),敏感度为59.0%,特异度为76.0%,最佳临界点为20.40 ng/L。GP73联合AFP检测,灵敏度为86.9%,特异度为98.3%,AUROC为0.926(95%CI:0.8750.976)。结论 GP73准确度低于AFP,灵敏度高于AFP,因此应用于HCC筛查有其独特优势;GP73和AFP联合检测可提高HCC筛查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检测血浆Dickkopf同源物1(DKK1)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2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已确诊的HCC患者48例,肝硬化(LC)2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20例,选择排除其他慢性疾病的健康体检者(HC)20例,采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血浆中DKK1浓度,同时采用美国雅培i2000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其AFP。同时比较分析其ROC曲线及相关性。结果 HCC组DKK1水平均显著高于LC组、CHB组和HC组(Z=-4.132~-5.828,P均<0.001)。DKK1对HCC诊断价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9,95%置信区间为0.831~0.947,DKK1诊断HCC最佳cutoff值为565 ng/L,其诊断灵敏度为93.8%,特异度为70%,AF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9,95%置信区间为0.667~0.850。DKK1的AUC显著>AFP(Z=2.28,P=0.022)。DKK1和AFP两指标间无相关性(r=0.148,P=0.316),其中有21例AFP<20 μg/L而其DKK1>565 ng/L的诊断临界值。结论 检测血浆中DKK1可以作为AFP诊断HCC的有效补充,尤其是DKK1对AFP阴性HCC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皮疹的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梅州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诊治的661例确诊的SLE患者,根据皮肤有无皮疹损害分为皮疹组及非皮疹组,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和疾病活动等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各种临床表现的例数及实验室结果异常的例数,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血清补体C3、C4水平及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皮疹与性别、起病年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结果的相关性。 结果661例SLE患者中338例(51.1%)出现皮疹损害。皮疹组患者的发热、口腔溃疡、脱发、关节炎发生率均高于非皮疹组(38.5% vs 30.3%;27.8% vs 19.2%;39.3% vs 25.1%;63.0% vs 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1,P=0.028;χ2=6.800,P=0.009;χ2=15.366,P<0.001;χ2=9.124,P=0.003];皮疹组患者贫血的发生率低于非皮疹组(56.8% vs 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4,P=0.046)。免疫学结果显示,皮疹组患者血清C3水平低于非皮疹组[(0.47±0.27)g/L vs (0.55±0.27)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29,P<0.001);皮疹组患者血清抗双联DNA抗体、抗Sm抗体的阳性率均高于非皮疹组(84.3% vs 77.7%;41.7% vs 2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07,P=0.030;χ2=13.941,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LE患者发生皮疹的危险因素为口腔溃疡(OR=3.523,P<0.001)、脱发(OR=4.549,P<0.001)、关节炎(OR=1.758,P=0.002),起病年龄大(OR=0.502,P=0.006)、无贫血(OR=0.613,P=0.012)及补体C3水平正常(OR=0.472,P=0.006)是保护因素。 结论皮疹是SLE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皮疹损害可能预示SLE疾病过程中更易发生多系统损害,SLE患者发生皮疹损害与起病年龄、临床表现及血清学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和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1月~2015年3月福州市传染病医院178例住院患者的血清,包括5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39例肝硬化患者、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0例健康者,采用LUMI-PULSE G12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和雅培i20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分别检测血清PIVKA-Ⅱ和AFP水平,分析PIVKA-Ⅱ和AFP二者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PH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OC-AUC)、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肝癌组的PIVKA-Ⅱ水平为274 mAU/ml,高于肝硬化组(23 mAU/ml)、肝炎组(26 mAU/ml)和健康组(21 mAU/ml)(P均0.001),肝癌组的AFP水平为84.0 ng/ml,高于肝硬化组(21.78 ng/ml)和健康组(2.8 ng/ml)(P分别为0.043和0.001),但与肝炎组(66.8 n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5);PIVKA-Ⅱ诊断PH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6,高于AFP(0.649),(Z值=2.262,P=0.023 7);单独检测PIVKA-Ⅱ(≥40mAU/ml)诊断肝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52%和78.23%,AFP(≥10 mg/ml)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78%和34.64%,二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肝癌诊断的敏感度为85.19%(vs PIVKA-Ⅱ,P=0.031;vs AFP,P=0,016)和特异度为85.48%(vs PIVKA-Ⅱ,P=0.004;vs AFP,P=0.001)。结论 PIVKA-Ⅱ对PHC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与AFP联合检测可以提高PHC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清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和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自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集90例确诊GDM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收集9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评估两组受检者BMI,检测两组受检者CRP和HbA1c水平,使用χ2检验分析两组受检者BMI差异,t检验分析两组受检者CRP和HbA1c水平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BMI,CRP,HbA1c与GDM患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GDM组孕前超重(47.78% vs 27.78%,χ2=7.658,P<0.05)和肥胖(58.89% vs 31.11%,χ2=14.029,P<0.05)孕妇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GDM组孕妇CRP(10.65±0.83 mg/L vs 2.33±0.62 mg/L,t=76.188,P<0.05)和HbA1c[(10.08±0.76)×109/L vs(4.47±0.53)×109/L,t=57.439,P<0.05)]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Logistic回归显示CRP,BMI和HbA1c均与GDM患病风险呈正相关(P<0.05)。结论 GDM患者孕前BMI,CRP和HbA1c均显著高于健康孕妇,且与GDM患病风险呈正相关,可作为GDM早期临床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对细胞学不能明确诊断的TI-RADS 4类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对140例患者共151个细胞学不能明确诊断的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TI-RADS 4)类结节,按结节最大径分成A组(≤1.0 cm)和B组(>1.0 cm),行超声造影(CEUS)及弹性成像评估,最后与手术结果对比,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通过四格表分别计算超声弹性、CEUS及两者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CEUS、弹性成像以及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比较,采用多组间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采用两两比较,A组与B组间三种诊断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比较采用两两比较的χ2检验。 结果A组中CEUS与弹性成像联合诊断的敏感度为98.0%、特异度为89.0%、准确性为93.7%。B组中CEUS、弹性成像联合诊断的敏感度为96.8%、特异度为88.0%、准确性为92.9%。A组中敏感度及准确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344、16.315,P均<0.001)。两两比较,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及准确性高于CEU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344、16.173,P均<0.001),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及准确性均高于弹性成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111、5.141,P均<0.05)。B组中敏感度及准确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123、15.485,P均<0.01)。两两比较,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及准确性高于CEU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67、3.903,P均<0.05),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及准确性也高于弹性成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862、14.882,P均<0.001)。CEUS的准确性高于弹性成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5,P=0.036)。弹性成像在A组的敏感度及准确性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943、8.127,P均<0.01)。 结论CEUS与弹性成像联合应用可以更准确评估细胞学未定性的甲状腺结节的性质,为该类结节的诊疗提供一定依据。且弹性成像在结节最大径≤1.0 cm中的诊断价值高于>1.0 cm。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GP73检测在肝细胞癌(HC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测定52例健康者、45例非肝性疾病患者、43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0例肝硬化患者和30例HCC患者血清标本中GP73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检测HCC患者血清AFP水平,计算ROC曲线下面积及GP73和AFP对HCC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 非肝性疾病组(58.57±35.64)ng/mL、乙型肝炎组(70.36±49.88)ng/mL和肝硬化组(114.47±51.27)ng/mL以及HCC组(251.37±95.6)ng/mL患者血清中的GP7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4.03±15.20)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血清GP73水平非常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CC组血清GP73的阳性检测率(76.7%)显著高于非HCC组(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P<0.05);GP73诊断HCC敏感度(75.1%)和特异性(94.9%)均高于AFP的敏感度(52.3%)和特异性(86.6%)。结论 GP73可能成为HCC诊断的一个更好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腹腔引流管管口渗液集束化管理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发生管口渗液65例为改进前组,2019年7月—2020年1月发生管口渗液62例为改进后组,进行集束化管理:即成立以护士为主导的管口渗液管理团队;进行渗液处理系统知识、技术实操培训及考核;改进渗液收集的关键技术。结果:项目改进前后,我科28名护士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66,P<0.000 1;t=-3.76,P<0.000 1)。两组病人腹腔引流管口渗液处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51,P=0.02;χ2=10.79,P=0.001);换药间隔天数,换药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9.727,P<0.000 1;Z=-9.725,P<0.000 1);观察组病人引流管口周围刺激性皮炎发生率明显降低(χ2=5.05,P=0.025),在皮炎严重程度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χ2=8.00,P=0.018)。结论:腹腔引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脱-γ-羧基凝血酶原(DCP)检测在早期肝细胞癌(HCC)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2016年本院收治的40例HCC患者;另外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其他肝脏疾病患者40例作为肝病组,同期住院治疗的其他肿瘤患者作为肿瘤组,行健康体检的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及电化学发光法检测4组的DCP及甲胎蛋白(AFP),同时分析DCP和AFP浓度与肝癌临床特征的关联。结果 HCC组、肝病组、肿瘤组、对照组的DCP浓度(ng/ml)分别为642.70±467.80、8.96±6.71、10.62±7.71、3.69±2.00;AFP浓度(ng/ml)分别为781.00±683.90、8.92±7.65、9.10±8.42、4.16±2.83;其中HCC组的DCP浓度、AFP浓度均高于其他3组(P0.01);肿瘤组、肝病组的平均DCP浓度与AFP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HCC诊断界定值进行判定:DCP12 ng/ml,灵敏度为80.0%,特异性为83.2%。AFP20 ng/ml,灵敏度为75.0%,特异性为86.0%。两种方式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87.5%,特异性为88.7%。根据DCP与AFP浓度对病灶大小进行相关性分析:DCP浓度与患者的病灶直径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632,P0.021)。结论DCP可作为检测HCC的重要手段,联合AFP阳性检出率更高,有利于患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对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TL)与甲状腺未分化癌(ATC)的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至2019年1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73例PTL和28例ATC患者的临床、病理和超声表现.年龄、病灶最大径及杨氏模量值最大值(Emax)、杨氏模量值最小值(Emin)、杨氏模量值平均值(Emean)、甲状腺病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序列(IDEAL-IQ)和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估肝细胞癌(HCC)Ki-67表达情况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40例病理确诊为原发性HCC的患者,按照Ki-67表达指数将患者分为高表达(Ki-67表达指数>10%)组(n=23)和低表达(Ki-67表达指数≤10%)组(n=17),测量并比较2组病灶R2^(*)值、脂肪分数(FF)及表观弥散系数(ADC)。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观察R2^(*)值、FF及ADC评估HCC的Ki-67表达情况的效能。结果高表达组HCC的R2^(*)值高于低表达组(P<0.001),ADC低于低表达组(P=0.006),而组间F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以25.88 s^(-1)为R2^(*)值的截断值,其鉴别HCC Ki-67高、低表达的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60.90%、94.10%及0.867;以0.83×10^(-3) mm^(2)/s为ADC的截断值,其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94.10%、39.10%及0.703;以0.33为R2^(*)值联合ADC的截断值,其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94.10%、69.60%及0.870,且其AUC高于单一ADC的AUC(Z=1.988,P=0.047)。HCC患者Ki-67表达与病灶R2^(*)值呈高度正相关(r=0.84,P<0.001),与ADC呈中度负相关(r=-0.62,P<0.001)。结论MR IDEAL-IQ和DWI可有效评估HCC Ki-67表达;R2^(*)值联合ADC诊断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分类诊断标准,探讨常规超声检查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VTI)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89例乳腺肿瘤患者395个病灶,术前行常规超声检查及VTI检查,VTI模式下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进行分级,记录乳腺病灶边界是否清晰进行,并分别采用常规超声检查、常规超声检查联合VTI技术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进行BI-RADS分类。采用χ2检验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VTI分级、VTI模式下病灶边界情况差异。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常规超声检查、常规超声检查联合VTI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并采用McNemar?s test进行比较。 结果本组395个乳腺病灶中,282个(71.4%)为乳腺良性病变,113个(28.6%)为乳腺恶性病变。75.5%(213/282)的乳腺良性病变为VTI分级Ⅱ~Ⅲ级,83.2%(94/113)的乳腺恶性病变为VTI分级Ⅳ~Ⅴ级。乳腺良恶性病变VTI模式下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759,P<0.01)。77.7%(219/282)的乳腺良性病变VTI模式下肿块边界不清晰,78.8%(89/113)的乳腺恶性病变VTI模式下肿块边界多清晰。乳腺良恶性病变VTI模式下病灶边界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480,P<0.01)。常规超声检查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97.3%,特异度为54.2%,准确性为66.6%;常规超声检查联合VTI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98.2%,特异度为84.4%,准确性为88.4%。常规超声联合VTI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特异度、准确性均高于常规超声检查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特异度、准确性,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9.425、67.549,P均<0.01);但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974,P>0.05)。 结论常规超声检查联合VTI技术能够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特异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美国放射学会超声造影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ACR CEUS LI-RADS)和世界超声医学和生物学联合会-欧洲超声医学和生物学联合会(WFUMB-EFSUMB)肝脏超声造影指南对于高危人群肝细胞癌(HCC)的诊断效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HCC高危患者319例(334个病灶),按照ACR CEUS LI-RADS 2017版和WFUMB-EFSUMB肝脏造影指南分类标准对334个病灶的超声造影视频进行判读,以手术或穿刺活检组织学病理、临床诊断及随访结果为参考标准,分析ACR CEUS LI-RADS各分级类别对HCC的诊断效能。分别计算ACR CEUS LI-RADS LR-5类和WFUMB-EFSUMB标准诊断HCC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采用χ2检验及DeLong's检验进行诊断效能比较。计算两者联合诊断HCC的ROC曲线下面积,并分别与2种诊断标准的ROC曲线下面积进行比较。 结果本研究纳入的334个肝脏病灶,按照ACR CEUS LI-RADS分类,LR-5类病灶114个,LR-4类病灶25个,LR-3类病灶12个,LR-M类病灶162个,每个分类诊断HCC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9%、40.0%、16.7%、24.7%。ACR CEUS LI-RADS LR-5类标准与WFUMB-EFSUMB标准诊断HCC的敏感度分别为66.9%、83.8%,特异度分别为96.0%、73.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037、38.025,P均<0.001);2种标准诊断准确性比较(82.0% vs 7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52,P=0.245);2种标准诊断HC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4、0.7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1)。两者联合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与ACR CEUS LI-RADS LR-5类及WFUMB-EFSUMB标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 结论ACR CEUS LI-RADS和WFUMB-EFSUMB标准对高危人群HCC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价值。ACR CEUS LI-RADS LR-5类标准和WFUMB-EFSUMB标准诊断HCC的效能类似。然而,2种标准在提供诊断信息时存在差异,ACR CEUS LI-RADS LR-5类标准的诊断特异度更高,而WFUMB-EFSUMB标准的诊断敏感度更高,2种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直径≥5 cm肝细胞癌(HCC)患者的远期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天津第三中心医院收治并接受RFA治疗或RFA联合TACE治疗的HCC患者79例。其中36例HCC患者行单纯RFA治疗(RFA组),43例HCC患者行TACE联合RFA治疗(TACE联合组)。TACE联合组患者在TACE术后2周内进行RFA治疗。采用χ2检验比较TACE联合组与RFA组患者肿瘤首次完全消融率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对2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率。采用Cox回归分析直径≥5 cm的H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TACE联合组患者肿瘤首次完全消融率93.0%(40/43),RFA组患者肿瘤首次完全消融率为91.7%(33/3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1,P=0.821)。TACE联合组及RFA组患者1、3、5、7、10年肿瘤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8.8%、56.1%、38.4%、25.2%、16.8%及69.0%、40.0%、20.1%、13.4%、13.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61,P=0.059);TACE组患者1、3、5、7、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4%、57.6%、45.9%、41.3%、31.0%,高于RFA组患者的68.8%、40.2%、24.1%、16.2%、16.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1,P=0.03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门脉分支瘤栓、肿瘤无假包膜以及甲胎蛋白(AFP)浓度升高是影响直径≥5 cm的HCC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因素;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门脉分支瘤栓及AFP浓度升高是影响直径≥5 cm的HCC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TACE联合RFA治疗能延长直径≥5 cm HCC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合并门脉分支瘤栓及AFP浓度是影响直径≥5 cm 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老年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治疗的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肾病内科血液透析中心年龄≥60岁启动HD的资料完整的患者共76例,进行治疗前后资料的收集.结果 兰州大学第二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血清肿瘤标志物癌抗原153(CA153)、糖链型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期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0例,同期乳腺良性疾病患者80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乳腺癌组、乳腺良性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采用罗氏E411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定量检测全部入选研究对象的血清肿瘤标志物CA153,CA125,CEA和HER-2浓度,分析联合检测的意义。结果 乳腺癌组的CA153,CA125,CEA和HER-2水平均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541~9.854,均P<0.05); 乳腺良性疾病组的CA153,CA125,CEA和HER-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953~7.924,P<0.05)。单纯检测CA153,CA125,CEA的敏感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4,P>0.05)。单纯检测CA153,CA125,HER-2的特异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5,P>0.05)。联合四者检测特异度及敏感度明显高于单项指标的特异度及敏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0.472~0.913,P<0.05)。结论 血清肿瘤标志物CA153,CA125,CEA和HER-2联合检测弥补了单一指标检测的不足,在乳腺癌诊断中敏感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组织中lnc RNA DNAJC3-AS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宝鸡市人民医院收集的246例EC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nc RNA DNAJC3-AS1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