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目的]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对脊髓损伤进行干预治疗,探讨其对脊髓神经细胞中内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变化的影响。[方法]40只wister大鼠分为三组:未损伤未给药组(A),损伤后注射生理盐水组(B),损伤后注射MP组(C)。利用Allen氏重物坠击法(weight drop,WD)技术,以2.5g×10cm致伤力造成T8脊髓损伤模型,C组分别于术后即刻经尾静脉按首次剂量30mg/kg注射MP,以后按5.4 mg/(kg·h),共23h.分4次静推;B组在同时间点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术后于2d、5d、12d、28d取A、B、C各组损伤部位脊髓组织作bFGF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在各个时间点上,大剂量MP可以显著地提高bFGF的表达。[结论]大剂量MP可能通过提高损伤脊髓组织中bFGF的表达,来发挥受损脊髓神经细胞的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2.
3.
背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被认为具有神经营养作用,但有关其脊髓损伤中的变化和意义仍存在争议.目的探索脊髓损伤时的内在自我保护修复机制,为脊髓有效治疗寻求可行性方案.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雌性SD标准化大鼠55只(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质量200~230
g.干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7只,术后1,4,7,14,21及28
d组,8只/组.采用改良的Allen's法建立SD大鼠Ts段脊髓损伤模型.主要观察指标观察术后不同时期Ts伤段及其远、近脊髓内的bFGF及GFAP蛋白表达分布与变化情况,组织学观察及图像处理与分析.结果脊髓损伤后bFGF阳性表达细胞,在术后Ts段及远、近段明显增多,图像分析表明,大鼠SCI后4,7,14,及21
d时Ts区bFGF的平均光密度,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且术后14
d时阳性表达最高;GFAP结果示,大量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出现于创伤后脊髓灰质中,相邻切片表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是bFGF的主要阳性细胞.结论脊髓损伤诱导了内源性bFGF蛋白表达短暂增高,提示神经营养因子bFGF可能参与SCI后的神经元营养及自我"保护"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干预急性大鼠脊髓损伤,以探讨其对神经细胞凋亡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Allen氏WD法制造急性脊髓损伤(ASCI)模型,时104只雌性wister大白鼠随机分为A、B、C三个组,其中A为细胞凋亡组,B为bc1-2组,C为bFGF组。每组又分为两个亚组:大剂量MP治疗组和生理盐水组。术后d2、d5、d28取损伤部位脊髓组织做以下检测:①HE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②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比例;③免疫组化检测bc1-2基因蛋白和bFGF。结果 所有动物HE染色组织形态学观察和TUNEL法均证实有凋亡现象的存在,d2开始出现,d5达高峰,d28开始下降;应用大剂量MP可以减少脊髓组织神经细胞发生凋亡的比例;在各个时间点上,大剂量MP可以显著地提高bc1-2和bFGF蛋白的表达。结论 大剂量MP可以通过提高bc1-2和bFGF的表达,来发挥抑制ASCI神经细胞凋亡和营养神经细胞的作用,从而减轻了ASCI后的继发性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bFGF对大鼠牵张性脊髓损伤后脊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大鼠脊髓T13-L2经牵张损伤.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监测P1-N1波幅下降至术前波幅70%后,于损伤平面以下经蛛网膜下腔置细导管,治疗组分别于即刻、1、2、3、4、8、12、24h经细导管注入bFGF溶液20μl(含bFGF20μg),对照组在相同时间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2、3、6周进行联合行为评分及CSEP检查。结果:bFGF治疗组大鼠CBS评分、CSEP波幅及潜伏期恢复均好于对照组。结论:bFGF对大鼠牵张损伤脊髓的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对脊髓损伤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Allen氏WD(Weight drop,WD)技术,以10g&;#215;2.5cm致伤力造成SD大白鼠Ts脊髓损伤模型,并于损伤平面以下蛛网膜下腔置细塑料导管。bFGF治疗组(A组)分别于术后即刻,1,2,4,8,12,24,及48h经导管注入bFGF溶液20μL(含bFGF100u),以后每周经导管注,20μL bFGF:对照组(B组)则在同时间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损伤后1,3.7,14,28d对脊髓损伤区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TuNEL),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并计算凋亡指数(AI),AI=凋亡细胞核数,总细胞核数计算:结果:A,B两组中均发现凋亡细胞,A组损伤后不同时间段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4.57&;#177;0.43),15.38&;#177;1.16),(3.43&;#177;0.65).(3.38&;#177;058).(2.63&;#177;0.43);B组分别为(7.36&;#177;0.68),(13.96&;#177;2.74),(9.26&;#177;1.03),(7.25&;#177;0.73),(5.79&;#177;0.57).B组细胞凋亡率大于A组结论:bFGF能抑制脊髓损伤后脊髓损伤区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脊髓损伤进的自我保护修复机制,为髓有效治疗寻求可行性方案。方法:采用改良的Allen's法建立SD大鼠T8段脊髓损伤模型,观察术后不同时期T8伤段及其远、近脊髓内的bFGF及GFAP蛋白表达分布与变化情况,同时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图像处理与分析。结果:脊髓损伤后bFGF阳性表达细胞,在术后T8段及远、近段明显增多,图像分析表明,大鼠SCI后4d、7d、14d及21d时T8区bFGF的平均光密度,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且术后14d时阳性表达最高;GFAP结果示,大量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出现于创伤后脊髓灰质中,相邻切片表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是bFGF的主要阳性细胞。结论:脊髓损伤诱导了内源性bFGF蛋白表达短暂增高,提示,神经营养因子bFGF可能参与SCI后的神经元营养及自我“保护”过程。 相似文献
8.
背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被认为具有神经营养作用,但有关其脊髓损伤中的变化和意义仍存在争议。目的:探索脊髓损伤时的内在自我保护修复机制,为脊髓有效治疗寻求可行性方案。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雌性SD标准化大鼠55只(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质量200~230g。干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7只,术后1,4,7,14,21及28d组,8只/组。采用改良的Allen’s法建立SD大鼠Ts段脊髓损伤模型。主要观察指标:观察术后不同时期B伤段及其远、近脊髓内的bFGF及GFAP蛋白表达分布与变化情况,组织学观察及图像处理与分析。结果:脊髓损伤后bFGF阳性表达细胞,在术后Ts段及远、近段明显增多,图像分析表明,大鼠SCI后4,7,14,及21d时Ts区bFGF的平均光密度,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而且术后14d时阳性表达最高;GFAP结果示,大量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出现于创伤后脊髓灰质中,相邻切片表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是bFGF的主要阳性细胞。结论:脊髓损伤诱导了内源性bFGF蛋白表达短暂增高,提示神经营养因子bFGF可能参与SCI后的神经元营养及自我“保护”过程。 相似文献
9.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应用大剂量甲基的强的松龙对脊髓损伤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脊髓损伤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A组)、单纯脊髓损伤组(B组),损伤后1、3、7、14、28天驿脊髓损伤区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TUNEL)以及Bcl-2蛋白免疫反应表达的测定(免疫组化法),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A、B两组中均发现凋亡细胞及BCL-2蛋白阳性表达,B组细胞凋亡率大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牵张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大鼠脊髓T13-L2经牵张损伤,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监测P1-N1波幅下降至术前波幅的70%后,于损伤平面以下经蛛网膜下隙置细导管,治疗组分别于术后即刻、0.5、1、2、3、4、8、12及24h经细导管注入bFGF溶液20滋l(含bFGF20滋g),对照组在相同时间注入等量生理盐水,然后于术后1d、4d、7d、14d及21d处死取材(n=4)。采用流式细胞仪及TUNEL法观察脊髓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行为学评分及CSEP检查大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4、7、14、21d,bFGF治疗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的凋亡率及TUNEL法染色示细胞凋亡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神经行为学评分及皮层体感诱发电位也显示出大致相同的趋势。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抑制牵张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并能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甲基强的松龙(MP)对星形胶质细胞(AS)增殖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PF级10周龄大鼠48只,制成脊髓右侧半横断损伤模型,分为MP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术后每4 d进行1次行为学(BBB)评分.MP组通过尾静脉注射MP溶液,对照组同时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大鼠分别在3 d、7 d、14 d、28 d处死,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GFAP的表达,并做灰度值测定和GFAP阳性细胞计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MP组在损伤后21 d内行为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在25 d后MP组优于对照组.脊髓损伤后3 d和7 d,MP组活性化AS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14 d后无显著性差异;3 d、7 d、21 d时,MP组胶质性瘢痕中GFAP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8 d时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急性脊髓损伤后大剂量MP冲击疗法能减少AS活化的数目,减少胶质性瘢痕的形成,并能促进后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周围神经损伤后内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损伤后内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变化规律及与神经修复的关系。方法: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坐骨神经钳夹组(n=49)和正常组(n=7)。采用免疫组化、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正常和损伤后不同时间的坐骨神经中bFGF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①采用钳夹的方式可使坐骨神经bFGF表达增加。②神经损伤后4h局部bFGF开始升高,7~14d达峰值,21d开始下降,28d恢复正常。结论:①周围神经损伤后bFGF表达变化与伤后时间有着时效关系。②周围神经损伤后bFGF、表达明显增高.可能介导了神经损伤后一系列的细胞反应.以间接和直接的方式促进了周围神经的再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两种给药法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和护理,探讨用药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78例脊髓损伤手术后的患者,按治疗方法的先后分为常规法(34例),改良法(44例),根据脊髓损伤的神经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脊髓损伤程度并比较疗效,记录用药特点及用药后临床表现.结果两种方法治疗后感觉及运动功能均有改善,但改良法对感觉、运动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常规法(P<0.01).结论甲基强地松龙可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及感觉功能,采取改良给药方法,加强护理和观察,能使甲基强的松龙发挥最大的药理作用和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两种给药法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和护理,探讨用药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78例脊髓损伤手术后的患者,按治疗方法的先后分为常规法(34例),改良法(44例),根据脊髓损伤的神经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脊髓损伤程度并比较疗效,记录用药特点及用药后临床表现。结果两种方法治疗后感觉及运动功能均有改善,但改良法对感觉、运动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常规法(P<0.01)。结论甲基强地松龙可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及感觉功能,采取改良给药方法,加强护理和观察,能使甲基强的松龙发挥最大的药理作用和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6.
电刺激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刺激对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灰质神经元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损伤对照组、电刺激组。采用Allen法,将后两组复制为脊髓T9损伤模型。术后对电刺激组大鼠进行电刺激治疗7 d。于术后l d、3 d、5 d、7 d对3组进行BBB评分,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GF的表达情况。结果 BBB评分结果显示大鼠脊髓损伤后有自行恢复功能,从第5天开始电刺激组与损伤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脊髓损伤后,电刺激组和损伤对照组NGF表达均持续升高(P<0.05),电刺激组表达多于损伤对照组(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电刺激诱导损伤区NGF表达,从而创造了有利于神经再生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17.
电针刺激对脊髓损伤大鼠植入脐血干细胞后生长相关蛋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电针刺激方案对大鼠脊髓损伤植入脐血干细胞后生长相关蛋白(GAP-43)、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92只清清级SD大鼠用NYU打击器制成T10-11段脊髓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A组为运动区头皮表面投影区电刺激组(A1组电刺激+脐血干细胞移植,A2组只进行电刺激);B组为损伤局部电刺激组(B1组电刺激+脐血干细胞移植,B2组只进行电刺激);C组为运动区头皮表面投影区电刺激+局部电刺激组(C1组电刺激+脐血干细胞移植,C2组只进行电刺激);D组为损伤模型组(D1组移植脐血于细胞不进行电刺激,D2组不移植不进行电刺激).各组分别于1周、2周、3周、4周、8周、12周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染色检测生长相关蛋白(GAP-43)、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的阳性表达.结果 在各时间点上,电刺激均能提高生长活性物质GAP-43、bFGF、IGF水平;头针加体针的影响大于单纯头针或体针;干细胞移植后水平更高.结论 电刺激与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微环境均有有利影响,并有协同作用;头针加体针优于单纯头针或体针. 相似文献
18.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头颅磁共振波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头颅磁共振波谱的影响.方法 制作VD大鼠模型,随机取用VD模型大鼠12只,分为治疗组6只、痴呆组6只.另取6只大鼠为假手术组.治疗组大鼠皮下注射bFGF.5周后,以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试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观察颞叶区头颅磁共振波谱的变化,并观察颞叶区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NAA/(Cr+Cho)值.结果 治疗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颞叶区的NAA、NAA/(Cr+Cho)值较痴呆组明显提高( P<0.01).结论 皮下注射bFGF能明显提高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NAA、NAA/(Cr+Cho)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