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眼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及早发现糖尿病眼部并发症,并分析DR病程进展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165例(330眼)和正常对照者132例(264眼)的眼动脉(OA)和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和脉动指数(PI).结果:DR患者CRA的PSV、EDV、OA的EDV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RI和PI则显著增高,有显著差异(P<0.01).随着患者视网膜病变程度的加重,血流速度逐渐减低,RI、PI逐渐增高.在DR发生过程的极早期阶段,CRA的EDV下降,RI和PI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可利用CDFI诊断糖网病,血流参数的变化可以动态监测视网膜病变的程度及发展,在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视网膜血流动力学已发生变化,可极早期诊断DR.  相似文献   

3.
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又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代谢紊乱和内分泌系统与血液系统损害在视网膜上的反映,在我国也是主要致盲病之一.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检测糖尿病患者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血流参数,并与正常人的有关参数相对照,研究糖尿病患者眼底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探讨DR的早期诊断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按眼底病变情况将136例(268眼)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不伴视网膜病变组(NDR组)48例、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NPR组)40例、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PR组)48例,另选择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相称的健康人69例(138眼)作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入选者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眼动脉(OA)的最大收缩期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同时测定入选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肝功能、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值(Up/Ucr)。结果NDR组眼动脉频谱呈三峰双切迹;NPR组和PR组第一峰降低,波形低而圆钝呈半圆形;4组间CRA、OA的PSV、EDV和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RA、OA的PSV、EDV均与FBG、Hb A1c、胰岛素抵抗指数(IRI)、Up/Ucr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均0.05),CRA、OA的RI与FBG、Hb A1c、IRI、Up/Ucr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均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眼底血流动力学参数能反映糖尿病眼部血管改变情况,对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颈动脉病变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104例DN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上述病例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测量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实验组的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有效的预测、评估颈动脉病变的发生以及发展,能够准确反映斑块的性质、形态等,还可以通过血流动力学改变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行评估,是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的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69例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组和60例正常人对照组的下肢动脉的内冲膜厚度(IMT)、斑块、确定狭窄或闭塞部位,同时检测血流频谱的变化。结果糖尿病组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增厚,胫前动脉、足背动脉的斑块及最大峰值速度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老年Ⅱ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足部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2011年2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150例糖尿病患者基本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将该组糖尿病患者设为试验组,选取同期正常体检者170例设为对照组,均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观察两组检测指标。结果通过观察记录彩色多普勒超声信息回馈显示,试验组血管壁内-中膜厚度(IMT)增加、回声(低或强)斑块、血管狭窄、血管闭塞等情况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足部动脉病变中具有较好应用价值,有助于早期发现患者足部动脉病变、清晰反应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具有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脑梗死的关系及其超声表现特点。方法对96例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进行了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96例脑梗死患者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73例,检出率76.0%。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又处。脑梗死患者常伴有颈动脉软斑、溃疡斑的存在。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判断斑块类型,同时判断斑块部位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对脑梗死发生的预测及临床早期干预有者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后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糖尿病病程越长DR的发病率、致盲率也越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与微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有着密切关联[1]。我们通过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流变化的特点,从而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糖尿病视风膜病变眼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color Doppler imagining,CDI)测定32例(64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球后血流状态,并与正常人30例(60只眼)进行对照。其中32例DR患者接受了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包括非增殖型(NPDR)20例和增殖型(PDR)12例。结果:DR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最大收缩期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总平均速度(Vm)均降低,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增高,视网膜中央骨静脉(CRV)的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低血流速(PI)和阻力指数(RI)增高,视网膜中央骨静脉(CRV)的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低血流速度(Vmin)和Vm增高,其中NPDR各数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变化(P<0.05),PDR各数值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DR患者小动脉闭塞,血流速度下降,舒张期血管阻力增高,使血流减少。CDI检测对DR早期诊断及发病机制研究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发生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的特点和构成比。方法观察对象为有1次以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和眼底彩色照相资料,并明确诊断为Ⅰ期和Ⅱ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除外其他眼底病变和影响眼底检查的屈光间质病变。微血管瘤、视网膜出血和毛细血管无灌注区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和眼底照片为准。无灌注区长径小于1/3视盘直径者未列入统计。结果符合统计标准的观察病例316例,男性139例(44.0%),女性177例(56.0%)。平均年龄56.8岁。接受检查距发现患病的时间平均为7.9年,时间中位数为4年。统计病例中有1次检查记录者289例,2次记录者18例,3次记录者9例。接受检查前最后一次检查空腹血糖水平4.6~12.8(平均数±标准差为9.1±2.8mmol/L)。316例患者632只眼中排除未得到眼底照片者,实际统计眼数为609只眼。其中Ⅰ期病变256只眼中毛细血管无灌注区者33只眼(12.89%),Ⅱ期病变353只眼中毛细血管无灌注区者为144只眼(40.79%)。结论及时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Ⅰ期和Ⅱ期患眼中存在包括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在内的微循环异常对有效保护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济、简便、有效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检查方法。方法分别采用50°后极部眼底照相法,七方位彩色眼底照相法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法对78例(156只眼)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检查。由有经验的眼底病医生按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际临床分类法对图片进行分析给出分期,对3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0°后极部眼底照相法和FFA法在DR诊断分期中的一致性一般(Kappa=0.488),七方位彩色眼底照相法和FFA法在DR诊断分期中有比较好的一致性(Kappa=0.873)。结论七方位彩色眼底照相法可以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和指导治疗的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而50°后极部眼底照相法的可靠性一般。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心血管病的患者颈动脉彩超表现与血脂和血糖的对照研究 ,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及其的早期症状。方法 对 15 4例心内科住院患者做颈动脉超声检查及血脂和血糖检查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颈总动脉前后径 (9.10± 0 .94 )mm ,横径(9.0 2± 1.0 3)mm ;管径大于 10mm分别有 18例和 19例。扭曲有 2 5例 ,大多数为单个扭曲 ,角度为 14 0~ 16 0°。内中膜增厚最明显者为 4 .9mm ;有斑块 6 4例 ,较大个长 8.7mm ,宽 5 .6mm ,厚 4 .3mm。对颈动脉有斑块或无与验血指标在正常值内或超过正常值进行卡方检验 ,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彩超能动态地观察、评价动脉粥样斑块的进程 ,正逐渐成为评价颈动脉疾病的首选方法。笔者认为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是可以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次要因素 ,主要因素还是取决于血管内膜功能。  相似文献   

14.
针刺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血流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血流的影响,寻求改善眼血流的新途径.方法: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鼻侧和颞侧睫状后动脉(posterior cilliary arteries,PCAs)及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OA)血流的收缩期峰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流速(end-diastolic velocity,EDV)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结果:两组患者针刺后OA血流速度较服药前略有提高,达不到正常标准,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CRA及PCAs血流速度针刺后较针刺前提高,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可以改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眼部循环,为它们的治疗提供新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川芎嗪注射液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眼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69例DR患者随机分成120 mg剂量组(36例)、240 mg剂量组(33例),静脉给药,每日1次,15d为1个疗程,间隔2周,共2个疗程,用药30 d.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检测各组病例的眼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睫状后动脉(posterior ciliary artery,PCA)及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O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 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各项指标均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结果 2组治疗后,CRA、PCA及OA的PSV、EDV增加,RI值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40 mg组中个别病例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2种剂量的川芎嗪注射液均能明显改善DR患者的眼部循环,并且效果接近,使用120 mg的剂量治疗DR更为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对椎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椎动脉狭窄患者进行椎动脉的彩超检查。结果:本组125例患者中有120条椎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病变,诊断准确率为96.0%。结论:血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椎动脉能为临床诊断颈椎病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而且它具有无创、便捷、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过程中视力损害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损害的原因。方法 对接受激光光凝和玻璃体切割治疗的160例(198只眼)糖悄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随访视力进行比较,并对与视力损害有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60例(198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眼中89只眼(44.95%)发生严重视力下降,在发生视力损害的病例中平均血红蛋白和胆固醇明显高于无视力损害病例(P〈0.01和P〈0.001)。视力损害的发生与玻璃体出血、黄斑水肿和黄斑区色素上皮改变损害有关(P〈0.01和P〈0.001)。视力损害的发生与玻璃体出血、黄斑水肿和黄斑区色素上皮改变损害有关(P〈0.01)。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过程中可以发生永久性视力损害。视力损害发生与玻璃体出血、黄斑水肿、黄斑区色素上皮损害、高血红蛋白和高胆固醇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丹参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ipidperoxids,LPO)含量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丹参对37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治疗,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浆LPO含量及红细胞SOD活性。35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LPO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红细胞SOD活性明显低于健康人(P<001)。用丹参治疗后患者血浆LOP含量明显降低(P<001),红细胞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丹参能有效地降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LPO含量,升高红细胞SOD活性。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预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分期与视力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83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眼科常规检查,根据眼底改变将DR分为2型6期,糖尿病黄斑病变(diabetic maculopathy,DM)分为4期。结果 随DR期数愈高,视力预后愈差。DM的严重程度随DR逐渐加重而加重,但不完全平行。结论 糖尿病黄斑病变是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DR和DM之间不完全平行,DM独立分期对选择黄斑区最佳治疗时机和保存黄斑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