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999年1月-2001年1月,我院采用重型颅脑损伤高级救治系统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306例,其中,采用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治疗脑疝99例,恢复良好32例(32.3%);采用通窍活血汤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207例,恢复良好158例(76.3%)。  相似文献   

2.
弥漫性轴索损伤(DIA)是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中的特殊类型,其预后在颅脑损伤的各种类型中相对较差。1996~2002年,我院共收治弥漫性轴索损伤92例,占同期颅脑外伤的2.2%,占同期重型颅脑外伤的8.5%。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各种干预因素对重型颅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分析我院1996年9月至2005年4月收治的631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631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主要伤因是:交通伤421例(66.72%);坠落伤123例(19.49%)。非手术组240例,死亡101例(41.91%),主要死于原发脑伤过重;手术组391例。死亡82例(20.99%),主要死于延误手术时机。结论 早期气管内插管,尽早清除颅内占位性病灶,合理使用内外减压术,积极进行脑保护,及早促醒,积极防治并发疽等综合治疗是目前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死残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并顽固性膈肌痉挛的临床特点,总结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我院1995年1月-2000年12月期间收治的2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24例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膈肌痉挛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20例患者中24例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膈肌痉挛,发病率10.9%,治愈21例(87.5%),死亡3例(12.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并不少见,而合并顽固性膈肌痉挛则病情更重,死亡率更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目前国内外仍为30%左右,我院自1968年~1982年8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161例,结合高原地区特点,对其治疗问题作一探讨。 临床资料 1.性别与年龄:男139例,女22例;年龄8个月~82岁,青壮年占61%。 2.致伤原因:车祸83例,坠落伤35例,击伤32例,跌伤11例。  相似文献   

6.
张元  李维泷 《中华创伤杂志》2003,19(12):737-737
我院从 1997年 8月以来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颈椎损伤患者 6 8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男 4 2例 ,女 2 6例 ;年龄 8~ 74岁 ,平均 38.2岁。交通伤 4 2例 ,坠落伤 16例 ,暴力及其他伤 10例。 (2 )颅脑损伤合并颈椎损伤情况 :开放性颅脑损伤 2 4例 ,闭合性颅脑损伤 4 4例。颅脑损伤中硬膜外血肿 18例 ,硬膜下血肿 2 7例 ,广泛颅骨骨折、脑挫裂伤、脑内血肿 15例 ,脑干损伤8例。其中合并颈椎骨折 34例 ,脱位 17例 ,骨折合并脱位 8例 ,合并颈髓损伤 9例。 (3)结果 :本组死亡 5例 ,4例死于脑干功能严重受损所致的中枢…  相似文献   

7.
付冰 《军队医药》2000,10(1):15-16
本探讨NGF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治疗作用,总结临床上4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经验,方法:将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治疗组和NGF治疗组,结果:在常规治疗组,昏迷时间平均10天,死亡3例(15%),恢复良好14例(70.6%),致残5例(25.7%),在NGF治疗组,昏迷时间平均7天,死亡1例(5%),恢复良好16例(80%),致残3例(15%),结论:NGF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中,能降低死亡率,缩短昏迷时间,减少致残率,而且无毒性,安全可靠,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脑电图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后癫痫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癫痫的发生率及预防治疗。方法对67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入ICU后立即行连续脑电图监测至伤后7天。结果16例经脑电图确诊为外伤性早期癫痫,诊断率为23.88%。临床观察到6例有癫痫发作,其中2例脑电图先出现癫痫波形,而后出现临床癫痫发作,临床诊断率为9.00%,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行连续脑电图监测可大大提高早期癫痫的诊断率。脑电图显示有癫痫波型者,应预防应用抗癫痫药,以防  相似文献   

9.
小儿颅脑外伤280例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儿颅脑外伤的临床及CT表现特点。方法:本组男206例,女74例,年龄8个月~14岁,平均6岁。280例均有完整的CT资料,其中35例检查2次,12例检查3次,4例行MRI检查。结果:颅骨骨折52例,占18.6%;硬膜外血肿50例,占18.0%;硬膜下血肿58例,占20.7%;蛛网膜下腔出血19例,占6.8%;脑室出血4例,占1.5%;脑内血肿45例,占16.0%;脑挫裂伤50例,占18.0%;弥漫性轴索损伤6例,占2.1%;脑疝2例,占0.7%;创伤性脑梗塞7例,占2.5%。85.0%的病例有2种以上CT表现。结论:(1)小儿颅脑外伤与成人相比有其相对特殊的临床特点;(2)CT检查快速、准确,是小儿颅脑外伤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与原发脑损伤的程度直接相关,更与脑血流障碍引起的继发性脑损害密不可分.以往有文献报道使用经颅多普勒观察颅脑损伤后脑血流的变化,但重型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究竟发生了那些变化、针对这些变化如何指导临床进行救治却少有报道[1-4].我科自2008年8月至2009年10月使用128层螺旋CT对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头颅CT扫描的同时行CT血管造影(CTA)动态监测,对继发性脑血管损害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西宁地区(海拔2260m)围产期缺氧缺血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做到早期预防,并探讨如何有效降低死亡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坚持恢复期治疗及早期干预康复治疗。方法:对6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疾病(HID)包括脑、心肺、肾和胃肠道等主要器官受损结果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在60例HID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31例,缺氧缺血性心肺损伤12例,胃肠道功能障碍10例,肾功能不全7例。经治疗存活42例(70%),死亡19例(30.1%),放弃3例(5%)。妊娠后期胎儿长期缺氧致脏器损害,较出生时各种原因所致窒息重,预后差。维持新生儿较高血糖水平。明显优于低正常水平血糖。早期高压氧治疗也是重要手段之一。结论:产科、儿科进一步合作,重视宫内监护,完善新生儿复苏设备和技术培训,是预测HID和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控制并发症的关键。在高原地区正常孕妇应改善血液粘稠度,提高子宫胎盘血流量,改善胎盘功能以利妊娠。  相似文献   

12.
高原肺水肿3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高原肺水肿的临床特点,总结其诊治经验;方法:对我院1986年6月至2001年4月收住的资料较为完整的高原肺水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海拔4000m以上者发病178例,占44.72%;以上呼吸道感染为诱因发病者172例,占43.22%;X线表现单侧肺病变以右肺为多;窦性心动过速为心电图异常主要类型,占62.31%;合并高原脑水肿者死亡9例,占死亡的75%,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结论:高原肺水肿海拔愈高,发病率愈高;上呼吸道感染可诱发高原肺水肿;合并高原脑水肿者,病死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救治特点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4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历资料及其救治方法,并总结其救治经验.结果 恢复良好17例(37.8%);轻度残疾11例(24.4%);重度残疾5例(11.1%);植物生存2例(4.4%);死亡10例(22.2%).结论 脑损伤程度与伤者预后关系极为密切,是...  相似文献   

14.
高原脑损伤血脑屏障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高原条件下颅脑损伤后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ier,BBB)变化的特点.方法:采用自由落体致伤法(致伤冲量为1200g·cm)造成颅脑损伤模型.BBB变化的定性测定采用伊文氏蓝(evansblue,EB)染色,利用荧光比色法测定组织中EB含量来定量代表BBB通透性变化,同时电镜观察毛细血管的病理改变.结果:高原脑损伤后局部损伤区出现蓝染带较早且范围宽.脑组织中EB含量较平原损伤时含量有非常显著的增高.脑组织中毛细血管损伤严重,以基底膜破坏明显,其周围有大量的水肿液.结论:高原低压低氧条件可加重颅脑BBB损伤破坏,通透性增高.  相似文献   

15.
高原地区重症急性高原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重症急性高原病是否存在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方法对我院1971年—1997年收治的1200例高原肺水肿(HAPE)中检出的65例合并脑水肿患者病历资料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高原地区重症急性高原病患者普遍存在着MODS,本组65例患者从病例资料反映少则出现3个系统或器官功能障碍,多则达6个系统或器官功能障碍,其中3例死亡病例均存在6个器官功能障碍,并以肺、脑、心、肾功能障碍为主,尤其是脑、肾功能衰竭尤为突出。65例病例中器官功能障碍出现及出现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肺、脑、心脏、肾脏、眼、胃肠等。结论高原地区重症急性高原病患者普遍存在着MODS,在临床治疗中应加强重要器官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常见的小高原性心脏病X线特点,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1994年-1999年已经临床诊断证实的90例高原性心脏病小儿,对其X线表现及病案进行分析;结果:心脏形态普大,多数以右心室增大为主,透视下90例心脏搏动均减弱。大多数肺纹理增重、模糊,以中内带为著;结论:小儿高心病并无特异性X线表现,必须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改变及高原居住史而综合判断,同时应与心包积液及先心病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行脑电图(EEG)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11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EEG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EEG正常148例(16.2%),异常763例(83.8%),其中轻度异常465例(60.9%),中度异常193例(25.3%),重度异常105例(13.8%)。颅脑外伤的严重程度越高,EEG的异常率越高(P<0.05)。结论 EEG能比较客观的反映和评价颅脑外伤患者的脑皮质功能的实际情况,对诊断、病情程度和预后判断有着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胸部损伤死亡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20年来收治的478例重症胸部损伤的临床资料,对其中死亡患者进行单因素和逻辑回归分析,推测初诊时可能发生死亡的高危因素。结果共有31例死亡,死亡率为6.5%。单因素分析初诊时可能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受伤时间、休克、基础疾病,ISS值、呼吸频率、肺挫伤、低氧血症,血气胸、颅脑损伤,心脏大血管损伤,腹腔脏器损伤(P〈0.05)。逻辑回归分析初诊时影响重症胸外伤发生死亡的独立高危因素为:高龄、休克、基础疾病、ISS值、低氧血症、颅脑损伤、心脏大血管损伤。结论对重症胸部损伤针对高危因素进行治疗,有可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腹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的诊断及救治措施。方法:对1998-09~2006-08救治的174例以胸腹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急诊腹部手术174例次,54例行剖胸术。治愈153例,病死率12%。结论:综合分析胸腹多发伤有助于提高本病的诊断率,及时治疗并减少并发症发生,防治ARDS和MOF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海拔地区重型颅脑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病特征及规律。方法 研究重型颅脑伤符合SIRS诊断标准两项以上,并对符合庐山(95)、Marshall(95)MODS评分分级诊断标准的病例进行粗筛,选择其中资料比较完整,原发损伤以颅脑伤为主的29例为研究对象。动态观察伤后各脏器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并对死亡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高海拔地区急性重型颅脑伤合并MODS诊断治疗有差异。结论 对高海拔地区颅脑伤并发MODS诊断标准、治疗措施应与平原地区有所区别,不能沿袭同一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