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道出血     
由于损伤或其他原因导致肝内或肝外的血管与胆道相通,血液经胆道流入十二指肠而发生的消化道出血,称胆道出血。出血源主要在肝内(53%),其次是胆囊(23%)、肝外胆管(22%)和胰腺(2%)。过去由于对本病认识不足,治疗效果不满意,死亡率高达40~50%以上。近年来,对本病的诊断及治疗均有较大改进,治疗效果大有提高。病因一、损伤。损伤是本病主要原因,占55~90%。①肝损伤:肝损伤并发胆道出血者,已见报告200多例。其中,中央型肝损伤占1/3,肝撕裂伤占2/3。中央型肝损伤时,常是肝内小动脉  相似文献   

2.
胆道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发生率仅次于溃疡病、门静脉高压症,与出血性胃炎相近。在上消化道出血的鉴别诊断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1但道出血的病因导致胆道出血的病因很多,主要有外伤性、感染性、医源性、肿瘤性疾病和一些先天性异常引起,部分病例原因不明。具体的病因有:1.1外伤性肝外伤引起胆道出血在40年代已有报告,直到目前,在国外仍是胆道出血的主要原因。1.2肿瘤性肝癌或胆管癌侵蚀周围的血管,并溃破人胆道引起。1.3感染性以肝内、外胆管结石或胆道蛔虫并发胆管炎、肝脓肿引起,是我国胆道出血的主要原因。1…  相似文献   

3.
胆道出血是创伤或其它疾病引起血管与胆管之间病理性沟通的结果.血管通过肝内(肝外)胆管进入胆总管,流经乏特氏壶腹,进入十二指肠.它不包括局限于胆囊内的出血,也不包括胆囊肠瘘或胆道肠瘘中肠端的出血.因此真正的胆道出血是罕见的.病因学:胆道出血可发生于胆道的所有部位,肝内胆管占50%,胆囊和肝外胆管各占25%,只有2%的病例侵犯胰腺.创伤在胆道出血的病因中居首位,其它常见的原  相似文献   

4.
胆道大出血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道大出血系胆道结石、胆道感染、肝外伤、原发性肝癌等的严重并发症,因肝内或肝外血管与肝内胆管或肝外胆管发生病理性沟通,形成动脉胆管瘘,血液经胆道流入一卜指肠而发生的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为阵发性上腹或右上腹绞痛,消化道出血、阻塞性黄疽三联症。胆道大出血常为周期性的,其间歇期常在5~10天,长者间期可达1月;胆道术后病人可从胆道T型管内大量鲜红血液涌出。国内胆道出血大多为感染性出血,由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胆道蛔虫,引起化脓性胆管炎及肝内胆管溃疡,后者溃破肝胆管旁肝动脉支,导致肝内胆管与肝动脉沟通而发生…  相似文献   

5.
胆道出血     
肝内或肝外的血管与胆道病理性沟通,血液经胆道流入十二指肠而发生消化道出血称胆道出血。出血可源于胆系任何部位,国外报告肝内占1/2,胆囊和肝外胆道各占1/2,仅少数来自胰腺。但国内报告肝外胆道出血仅占2.6~32.7%。笔者统计近20年来国内文献报道的287  相似文献   

6.
胆道出血又称为“血胆症”,在临床上虽不多见,但其病因复杂,诊断及治疗困难,有较高的并发症率和病死率,在60年代以前,其死亡率高达40%~50%。国外文献报道,胆道出血大多以外伤为主,而我国则以感染性肝胆系统疾病较为常见,外伤性胆道出血仅占2.5%~5%。但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知识的普及,肝胆系统感染性疾病发生率有所降低,而近几年,随着肝胆外科诊疗技术的广泛开展,使医源性胆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提高。医源性胆道出血是指肝胆系统手术或创伤性诊疗操作技术(如PTC,PTCD和肝活检等)引起胆管与血管病理性…  相似文献   

7.
���������Ե�����Ѫ���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道出血 (hemobilia) ,亦称胆血症、血胆症或血性胆汁 ,是基于肝内或肝外血管与胆管病理性的沟通 ,血液经胆道流入十二指肠而发生的消化道出血 ,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来源之一 ,在国内仅次于消化性溃疡、门静脉高压、急性胃粘膜糜烂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损伤性胆道出血多由外伤及医源性损伤导致 ,因其病情凶险、病程反复而又易误诊 ,需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文就损伤性胆道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急诊情况下的诊治作以下讨论。1 病因损伤性胆道出血主要由外伤及医源性损伤引起。Curet收集因损伤致胆道出血 73例 ,其中闭合性损…  相似文献   

8.
胆道出血是由于损伤或感染等原因导致肝内、外胆管与毗邻血管之间形成病理性内瘘、血液经胆管流入十二指肠所致,临床上并非少见,其发病率仅次于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糜烂和门静脉高压症所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本文就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例老年反复胆道出血患者,病因疑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患者病例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9.
胆道出血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院自 1992年 2月 - 1999年 10月共诊治胆道出血 2 0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11~ 58岁 ,平均 36岁。其中有胆道手术史者 14例 ,肝外伤史 2例 ,就诊时带“T”型管引流者 12例。呕血合并黑便 14例 ,单纯黑便者 4例 ,带“T”型管者出血 12例。出血量 4 0 0 ml-2 0 0 0 ml,合并休克者 8例。伴有黄疸者 12例 ;右上腹痛者 10例 ;出血呈周期性者 14例 ;其中胆道感染 12例 ,胆囊出血合并胆道感染 2例 ,“T”型管压迫致胆管壁血管破裂出血 2例 ,胆管残石合并感染 1例 ,肝外伤后胆道出血 2例 ,肝脓疡术后合并胆道感染…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弹道碎石治疗肝胆管结石3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在腹腔镜胆管结石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桂东人民医院2007年2月至2009年9月期间应用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手术治疗的36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中有33例完全在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下一次完成胆管取石(3例残留胆石在术后2个月经T管二次取石成功),3例因术中胆道和肝门部血管出血及胆管撕裂而中转开腹手术取石;术中出血30~280(94.51±54.70)ml;手术时间110~260(147.22±48.45)min;术后肠蠕动功能恢复时间1~3(2.03±0.76)d;术后住院时间6~13(7.12±1.65)d(带T管出院);T管拔除时间28~45(38.92±6.52)d。术后胆汁漏1例,胆道感染1例,无胆管狭窄、胆道出血或操作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肝内一级胆管及(或)肝外胆管单发或泥沙样结石,应用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是可行的,对机体创伤小,术后康复快,是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又一种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肝内或肝外血管与胆道病理性沟通,血液经胆道流入十二指肠而发生消化道出血称胆道出血。1病因Sandbiom[1]收集欧美国家545例,因外伤致胆道出血259例,占47.5%;感染154例,占28.3%;胆石54例,占9.9%;肿瘤28例,占5.1%;血管疾患40例,占7.3%;不明原因者10例,占1.9%。国内有病因记载的312例中,因胆道蛔虫致胆系感染者268例,占85.9%;肝损伤29例,占9.3%;肿瘤8例,占2.6%;原因不明者7例,占2.2%。明显提示欧美国家胆道出血以损伤为主要病因,而中国以感染因素居多。Curef[2]收集因损伤致胆道出血73例,其中闭…  相似文献   

12.
�ε��ܽ�ʯ�ϲ�������Ѫ����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道出血的诊治方法。方法对1982~1992年收治的32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道出血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病人中14例为肝内胆管自发性出血,均采用手术治疗,止血率为100%,随访1年无复发出血,18例为手术后出血,3例经保守治疗治愈,15例经保守治疗无效后采用手术治疗,13例止血成功,2例死亡。结论对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自发性胆道出血应及时手术,在止血同时注意处理原发病变。手术后的胆道出血可先采取非手术治疗,部分病人可取得较好的疗效;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应积极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胆道手术中常规应用胆道镜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中常规应用胆道镜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3年10月至2009年7月期间使用术中胆道镜处理的136例胆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16例肝内、外胆管结石,经术中纤维胆道镜检查、取石和针对性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取净率为100%(85/85);肝外胆管和肝内胆管残留结石的发生率(简称残石率)分别为0(0/85)和22.6%(7/31),总残石率为6.0%(7/116)。经胆道镜探查发现良性肝内胆管狭窄13例,恶性肝内、外胆管狭窄8例;通过胆道镜取活检,确诊肝门部胆管癌4例,胆总管癌4例,胆总管下段息肉2例,肝胆管结石合并左肝胆管内胆管癌3例;16例梗阻性黄疸的病因得以证实。全部病例均无胆管撕裂、膈下脓肿、急性胆管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胆道镜可大大降低胆管残石率,提高胆道疾病的确诊率,对其治疗方案起到合理的指导作用,术中胆道镜对明确黄疸病因有其独特的优势,胆道镜在胆道疾病诊治中作用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胆道出血常由化脓性胆管炎、胆道蛔虫、胆管结石、肝脓肿或创伤等引起血管与胆管之间病理性沟通的结果,本文就我院1973~1983年收治的62例胆道出血病例进行分析,并对其诊断和治疗加以讨论。临床资料本组男40例,女22例。年龄13~71岁,21~50岁为50例(80.6%)。出血原因:胆道蛔虫症28例,胆结石24例,肝脓肿2例,肝癌3例,胆囊十二指肠瘘1例,DIC伴胆道出血1倒,外伤2例,胆道术后1例。治疗方法及结果:①肝固有动脉结扎加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引流术31例,其中治愈24例(77.4%),再出  相似文献   

15.
<正> 肝内胆管结石是常见多发病,肝内胆管结石并胆道狭窄的治疗目前仍是胆道外科治疗的难题,主要表现在术后残石率高(30.3%),再手术率高(37.1%)。我院1990~1997年应用手术方式治疗32例不同程度的肝内胆管结石并胆道狭窄,取得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创伤性胆血症诊疗体会(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伤性胆血症是肝外伤后期的严重并发症。具有腹部外伤、胆绞痛和胃肠道出血三联征。其症状常在腹部外伤后相当一段时间才出现,即所谓胃肠运出血与受伤时间的脱离。治疗以彻底清除肝实质内潜在腔隙中的血块及坏死肝组织,确切的止血和结扎胆管并置有效的引流,解除胆道梗阻为主要手段。必要时行肝叶或肝段切除。保守治疗成功的可能性极小。本文报告3例,治愈2例,死亡1例。  相似文献   

17.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对6例符合手术指征的左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病例,行腹腔镜规则性左半肝切除术+胆囊切除术,并应用纤维胆道镜行肝外胆管探查。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217.5±89.4)min,术中出血(108.3±102.1)m L。术后2例出现并发症,住院时间(12.7±4.8)d,残石率0(0/6)。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安全、可行、微创。  相似文献   

18.
钬激光碎石术在胆道结石中的临床应用(附1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镇激光碎石术治疗胆道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纤维胆道镜直视下用钬激光碎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和胆道术后残余结石17例。结果 17例经T管造影及术中胆道造影证实共有36枚结石。不用钬激光直接取出7枚结石;经钬激光碎石取出24枚结石,成功率82.8%(24/29);余5枚结石在3级胆管以上,胆道镜无法直接观察到,未作钬激光治疗。术后1月B超及胆道造影未见肝外胆道内残余结石,未作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仍在原位。全部病例无胆道出血、胆漏、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T管拔除后随访半年,总胆管内未发现残余结石,无胆管扩张及胆管炎征象,肝功能检查无异常。结论 在纤维胆道镜直视下用钬激光碎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和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结石清除率可达82.8%,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9.
肝内胆管结石在我国为常见病,据国内统计,占胆石症的20~80%。残余结石最高发生率达82.5%,多位于二、三级肝内胆管,术中难于发现,也不易一次取净。术后经T管造影或B超检查可发现结石残留。目前对残余结石的治疗方法虽多,但效果不够满意。我院从1983年10月~1986年7月采用DZ-3型胆道振荡仪治疗21例肝内胆管残余结石,效果较好,报告如下。一、胆道振荡仪的临床应用1.胆道振荡治疗胆道残余结石的原理:胆道振荡仪是根据胆道流变学,利用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胆道出血的原因、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2例胆道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术前出血患者21例,其中胆道结石伴感染15例,肝肿瘤2例、肝门部胆管癌2例,胆囊癌1例,肝脓肿1例;术中出血患者4例,均为胆道取石术中出血,3例为胆管壁损伤出血,1例为结石卡压致左肝内胆管左门静脉瘘出血;术后出血患者7例,其中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4例,胆肠吻合术后1例,经皮肝穿术后2例。10例保守治疗,9例痊愈,1例死亡。5例行肝动脉血管造影与介入栓塞治疗,4例止血成功,1例失败后手术治愈。13例行手术治疗,均痊愈。4例术中出血,3例采用胆道镜直视下电凝法治疗,1例行左半肝切除治愈。结论胆道结石伴感染是胆道出血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医源性操作及创伤性胆道出血逐年增多,及时分析胆道出血的原因,做出正确的诊断,根据不同的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可提高胆道出血的治疗效果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