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患者的最佳进针方法。方法选择神志清楚的需要穿刺浅静脉留置针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研究组)和B组(对照组),A组采取正面50°进针,B组采取侧面15°进针,比较两种不同进针方法对患者疼痛的影响。结果正面50°进针比侧面15°进针成功率高(P<0.05),正面50°进针较侧面15°进针疼痛度低。结论与侧面15°进针组比较,正面50°进针组患者穿刺疼痛度低,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腹壁浅静脉腹部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腹壁浅静脉腹部CT的表现。方法30例经手术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作为肝硬化组,回顾术前的腹部CT片,计数前腹壁浅静脉数目,并测量肠系膜上静脉直径,术中测量门静脉压力;同时取30例非慢性肝病患者的腹部CT片作为对照,比较两组腹壁浅静脉在CT中的数目是否不同。结果肝硬化组腹壁浅静脉数目[(2.50±1.57)条]明显多于对照组[(1.40±0.89)条,P<0.01]。肝硬化组肠系膜上静脉增粗为(11.96±2.11)mm,门静脉压力平均(41.33±0.88)cmH2O。结论与正常人相比,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腹部CT检查腹壁浅静脉的数目明显增多,有助于门静脉高压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廖丽萍  赵艳  王静倩  阙红芳  王玲 《全科护理》2012,(31):2890-289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减少老年病人浅静脉留置针漏液中的应用。[方法]将300例应用浅静脉留置针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传统的正压式冲管,观察组病人通过循证的方法,查阅文献,从而总结出新的按压式冲管方法并应用。比较两组病人漏液发生情况、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发生漏液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总结出的按压式冲管方法可减少老年病人浅静脉留置针漏液的发生、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LED随身灯在小儿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2例儿科住院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2例,观察组使用LED随身灯辅助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对照组行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两组静脉留置针穿刺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总耗时、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穿刺总耗时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穿刺技术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LED随身灯能提高小儿四肢浅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减少穿刺耗时,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张敏  沈国莲  陈钰欣   《护理与康复》2020,19(10):5-9
目的观察基于指南的儿童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血管可视化技术循证实践效果。方法将静脉输液治疗标准指南中得到的相关最佳证据应用到儿科病房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血管可视化技术的护理实践中,以渥太华证据转化模式为指导框架,通过研究场所的现场评估、团队讨论构建循证策略和实践方案、循证方案临床实践以及对实践效果的系统审核和过程反思4个阶段的临床实践,比较循证护理实践前后护士对循证实践方案中各临床审查指标的依从性,护士进行留置针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和穿刺时间以及患儿家长对血管可视化技术使用的满意程度。结果循证实践后护士对各审查指标的依从性显著提高(P<0.05);护士静脉留置一次穿刺成功率由82.98%提高到91.91%(P<0.05),留置针穿刺时间明显缩短(P<0.01);患儿家长对留置针穿刺的满意度提高。结论基于指南的儿童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血管可视化技术循证实践可提高儿童静脉留置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提高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腋静脉留置针在极早产儿静脉营养液输注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腋静脉留置针在极早产儿静脉营养液输注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100例应用静脉营养液的极早产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腋静脉穿刺输入静脉营养液,对照组采用静脉留置针头皮静脉及四肢浅静脉穿刺输入静脉营养液.比较两组在保留成功率、发生渗漏、堵管、脱管、静脉炎的例数、平均保留时间及平均每次穿刺时间.结果 观察组保留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生渗漏、堵管、脱管、静脉炎的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平均保留天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平均每次穿刺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腋静脉留置针在极早产儿静脉营养液输注中保留成功率高,能减少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与头皮静脉、四肢浅静脉留置针及外周静脉置管相比,具有安全、易操作、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求提高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办法.[方法]2006年4月-2008年4月选择住院输液病人1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留置针常规进针方法行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组采用一步到位进针法行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对两组穿刺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一步到位进针法可提高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液晶静脉定位仪在提高心内科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心内科2014年1-6月以传统方法进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使用前)的273例输液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7-12月使用液晶静脉定位仪进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265例输液患者,比较这两种穿剌方法的静脉穿剌成功率和静脉穿刺成功所需时间。结果 使用液晶静脉定位仪比传统静脉穿剌的成功率由72.5%提高至85.3%(P<0.05);使用液晶静脉定位仪静脉穿刺的时间比传统静脉穿刺所用时间平均缩短2.6分钟(P<0.05)。结论 使用液晶静脉定位仪进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不但明显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而且缩短了静脉穿剌时间,提高静脉输液的护理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护理风险评估联合水胶体在防治80岁以上高龄患者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时引起的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经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高龄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静脉输液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评估联合水胶体干预,并对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及分级情况、留置针使用时间、穿刺点疼痛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留置针使用时间长于对照组,穿刺点疼痛也明显低于对照组(χ2及t值为4.27,4.65,2.1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评估联合水胶体干预可有效延长留置针使用寿命,减少液体外渗及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穿刺点疼痛。  相似文献   

10.
浅静脉留置针带芯保护膜滴碘伏湿敷穿刺部位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静脉留置针带芯保护膜滴碘伏湿敷浅静脉留置术穿刺点预防针口感染, 减少静脉炎发生,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效果.方法 将300例使用浅静脉留针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2组均按常规静脉留置术准备用物,实验组穿刺成功后将带芯保护膜中心滴碘伏覆盖于穿刺点.2组均2 d更换保护膜1次.结果 对照组穿刺口红肿、疼痛、局部硬结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05) ;实验组静脉针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01).结论 碘伏湿敷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点能降低静脉炎及针口感染的发生,延长静脉针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1.
应用静脉留置针采血对监测骁悉血药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应用静脉留置针采血对监测骁悉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 ,对 1 2例肾移植患者同时采用常规静脉穿刺采血和静脉留置针采血 ,于初次服用骁悉前采血和服用骁悉后 0 5、1、1 5、2、3、4、6、8、1 2h采血 ,监测骁悉血药浓度。结果两种采血方法测得的骁悉血药浓度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应用静脉留置针采血对骁悉血药浓度无明显影响 ,可以应用静脉留置针采血取代常规静脉穿刺采血监测骁悉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硬化胆囊壁的不同分型与门静脉主干及右支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频超声联合二维及彩色超声观察肝硬化组(69例)和对照组(30名)的胆囊壁分型、厚度、门静脉主干内径(D_(pv))、门静脉主干血流速度(V_(pv))、门静脉主干血流量(Q_(pv))、门静脉右支内径(D_(rpv))、门静脉右支血流速度(V_(rpv))、门静脉右支血流量(Q_(rpv)).同时根据胆囊壁的不同分型将69例肝硬化患者分为胆囊壁不厚亚组、单纯增厚亚组和双边亚组,对比肝硬化各组与对照组以上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 各组间胆囊壁厚度均存在差异(P<0.05);D_(pv)除胆囊壁不厚亚组与单纯增厚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V_(pv)仅单纯增厚亚组与对照组、双边亚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Q_(pv)在双边亚组与其余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_(rpv)、Q_(rpv)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V_(rpv)对照组分别与单纯增厚亚组及双边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与对照组Q_(rpv)/Q_(pv)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壁厚度与D_(pv)呈正相关(r=0.886,P<0.01).结论 肝硬化时高频超声下胆囊壁的不同分型与门静脉主干血流动力学变化关系密切,而与门静脉右支血流动力学变化无相关性;胆囊静脉回流受阻并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胆囊壁变化主要的血流动力学原因,其发生可能有更内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找更可靠的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方法]将250例病人按入院日期单双日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穿刺,观察组采用改进后的方法穿刺,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术中漏血率。[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漏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后的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可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术中漏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3.0T MR 反转时间(TI)对流入反转恢复序列(IFIR)门静脉系统非对比增强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健康志愿者 31名(正常组)、门静脉高压患者12例(门静脉高压组)采用不同的TI行冠状位IFIR序列扫描。评估采用不同TI所得的IFIR图像的门静脉主干SNR、主动脉SNR、肝脏组织SNR、门静脉主干CNR,根据门静脉及其分支显示清晰程度进行评分。对上述指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配对t检验。结果 两组受检者不同TI图像的门静脉主干SNR和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正常组肝脏组织SNR、主动脉S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TI门静脉图像分支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高压组不同TI图像的肝内分支评分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选择900 ms TI时,门静脉高压组门静脉主干SNR和CNR、图像评分均低于正常组,TI为1100 ms时,两组图像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正常受检者,TI为700 ms时既能得到较好的背景压制的图像,又能保证显示门静脉远端细支血管;而对于门静脉高压患者,选择TI为1100 ms更有利于门静脉分支血管的显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头皮针行新生儿静脉抽血最佳穿刺部位,以期提高采血成功率.方法 选择我院新生儿病房采集血标本对象400例.按穿刺部位随机分为4组,包括头皮静脉110例、颈外静脉75例、股静脉120例、四肢浅静脉95例,在留取血标本时对采血成功率、有无并发症发生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使用效果.结果 4组患儿采血成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头皮静脉针行新生儿股静脉抽血.其采血成功率高达90.8%;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8).结论 采用头皮静脉针行新生儿股静脉抽血,其血流丰富、可采血量大,在同等采血量的情况下所需时间短,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高;行头皮静脉、四肢浅静脉抽血,多发生采血量不足而影响采血成功率;颈外静脉采血操作难度大,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如不慎或操作不当易发生意外.因此,采用头皮静脉针行新生儿静脉抽血首选股静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婴幼儿静脉采血成功率高、效率高,家长容易接受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门诊采血婴幼儿361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81例和对照组180例,实验组采用肘静脉采血法,对照组采用股静脉穿刺法;比较两组采血一次成功率、平均时长和婴幼儿家长的满意度。结果两组婴幼儿静脉采血一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8,P〈0.05);两组婴幼儿采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P〈0.05),两组婴幼儿家长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6,P〈0.05)。结论婴幼儿肘静脉采血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经皮门静脉穿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A)64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超声引导经皮门静脉穿刺将自体骨髓干细胞植入肝脏。对照组(B1)为本院感染科87例肝硬化并腹水患者,治疗方法为常规治疗基础上经导管将干细胞植入肝脏动脉多级分支血管;对照组(B2)为本院感染科56例肝硬化并腹水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治疗组移植后的临床症状、术后不良反应、腹水持续时间、肝肾功能检测,与对照组资料进行对比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骨髓干细胞移植后3个月,治疗组(A)及对照组(B1)患者腹水均有一定程度缓解,腹水增长速度缓慢;肝肾功能明显改善,实验室指标均好转,二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B2)比较,腹水增长速度、肝肾功能、实验室指标改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B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治疗组(A)少于对照组(B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是目前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一种有效手段,采用超声引导经皮门静脉穿刺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与肝动脉多级分支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疗效一致;经皮门静脉穿刺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腹水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小,可作为中晚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基于CT动态容积灌注(DVPCT)扫描行上腹部动脉、门静脉及肾静脉三维融合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25例上腹部肿瘤患者为试验组、22例其他患者为对照组,行上腹部DVPCT扫描,对试验组腹主动脉、门静脉和肾静脉强化峰值起始处至结束处所有图像行融合重建和容积再现(VR),对照组行上腹部动脉早期、动脉晚期及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脾穿刺应用组织胶栓塞胃冠状静脉(GCVE)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治疗上消化道急性出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行GCVE结合PSE术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的门静脉系统流体力学变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改善程度、术后即刻止血疗效、再发出血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25例消化道...  相似文献   

20.
In case of failure of peripheral vascular access, classical alternatives are central venous or intraosseous access. We report a new site of vascular access necessitating no specific material. A 53-year-old patient with cirrhosis-induced coagulopathy, portal hypertension, and collateral abdominal portosystemic circulation required parenteral antibiotherapy. After failure of peripheral vein catheterization, he was addressed to our resuscitation room for central venous access. To avoid the risks associated with this invasive procedure, we chose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After skin preparation, a 20-gauge 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 was inserted in a dilated subcutaneous vein of abdominal wall. To our knowledge, it is the first human report of insertion of a catheter in a superficial vein of abdominal wall. It could be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for vascular access after failure of peripheral venipuncture in patient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