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从国外神经干细胞和抑郁症的相关研究出发,探讨海马神经干细胞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可能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5—01/2005—04与神经干细胞和抑郁症相关文献,检索词分别为“neuralstemcell,hippocampus,rat”和“depression,hippoeampus,rat”,并限定语种为英文;并手工检索2003—01/2005—02《中国临床康复》相关文献,检索词为“海马,神经干细胞,大鼠”并限定语种为中文。资料选择:从资料中选取有关神经干细胞、抑郁症实验研究的相关文章,纳入标准:①实验中涉及激素、神经递质和各种营养因子诱导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的研究。②实验中涉及抑郁症时海马损伤的研究,如糖皮质激素、谷氨酸、一氧化氮等。③实验涉及中神经营养因子对抑郁症的治疗作用。排除综述类文献,对剩余文献查阅全文。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相关文献106篇,42篇纳入标准。排除相似或重复文献27篇,共15篇文献选定为参考文献。15篇文献涉及诱导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内容有10篇,探讨抑郁症海马损伤的研究有5篇。资料综合:海马损伤是抑郁症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病理表现,这与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轴-谷氨酸-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一氧化氮途径亢进有关;由于该途径还能够抑制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导致海马的自身修复能力下降,引起海马萎缩。因此抑制其亢进是预防和控制抑郁症的重要手段,促进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是抑郁症治疗的关键措施。目前,利用原位诱导神经干细胞的方法治疗抑郁症更有实际意义。结论:原位诱导神经干细胞,促进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将可能成为治疗抑郁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神经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多分化潜能的未分化细胞。在适宜的环境下可分化为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神经干细胞的无限增殖性和多分化性使其成为细胞移植的良好供体。近年来,成年脑组织内也发现了具有多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成体神经干细胞的发现改变了以往中枢神经系统不可再生的理论,随着对成体神经干细胞研究的深入,通过诱导自体神经干细胞的体内增殖修复损伤的神经元,通过分离自体神经干细胞体外扩增后移植治疗等实验的探索为神经源性疾病的替代性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和分化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诱导其分化,先用免疫荧光法查看PPARγ在NSCs中的定位,然后分别取未分化的及诱导分化后d1、d5、d9的NSCs,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相应时间点NSCs内PPARγ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成功培养大量未分化呈巢状悬浮生长的神经干细胞团,并诱导其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PPARγ蛋白存在于NSCs细胞核内,并在NSCs未分化阶段高水平表达,NSCs诱导分化后则表达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结论]在NSCs的增殖阶段,PPARγ的表达较高,而在分化过程中,表达量逐渐减少,提示PPARγ可能对NSCs的增殖和分化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培养条件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在不同血清浓度的诱导条件下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为两类不同神经细胞的情况。方法:通过无血清培养的方法,将原代培养所获得的神经干细胞克隆经传代纯化后,分别接种在加入NeuralBasal,DMEM/F12+50g/L胎牛血清以及DMEM/F12+100g/L胎牛血清3种不同的培养基的培养皿中,7d后进行NF-200,GFAP免疫双标染色,在显微镜下随机选取20个视野,记数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比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无血清、50g/L以及100g/L胎牛血清浓度下,神经元与胶质细胞的比例分别为:65%:35%,45%:55%,33%:67%。在无血清和低血清浓度下,所分化的胶质细胞为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而在高血清浓度下则分化为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结论:血清浓度的高低决定了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比例,并且对所分化的胶质细胞的种类也有影响。在无血清条件下神经干细胞趋向于向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类缺血损伤的皮质神经元对外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中可能的机制。方法:2002-09/2003-03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和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全军神经生物研究所进行。类缺血处理后的小鼠皮质神经细胞与同种异体神经干细胞共培养,通过特异性细胞染色、计数的方法观察神经干细胞分化情况。结果:与缺血处理后的皮质神经细胞共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在共培养6~8d后,其分化趋势以及其向神经元分化的趋向均有增强P(<0.05)。结论:类缺血处理后的皮质神经元对外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有促进作用,并能促进其向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移植神经干细胞于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大鼠海马,研究移植后大鼠的行为学疗效。方法:实验于2002-09/2003-12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进行。①利用无血清培养和单细胞克隆技术从新生大鼠脊髓分离具有单细胞克隆能力的细胞群并连续传代培养,获得大量克隆细胞。②永久性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法建立VD模型,结扎后饲养30d,以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试验来检测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③利用脑立体定位技术将5-溴-2'-脱氧尿苷(BrdU)标记后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入VD大鼠海马内,饲养8周后以Morris水迷宫来检测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结果:神经干细胞移植后8周,假手术组平均逃避潜伏期为(25.61±3.21)s,痴呆组的平均逃避潜伏期为(53.42±8.26)s,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7.82,P<0.01),移植组平均逃避潜伏期(36.93±6.24)s,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8.23,P<0.01),移植组平均逃避潜伏期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5.77,P>0.05)。痴呆组、移植组及假手术组大鼠在平台象限的平均滞留时间分别为(8.21±2.90),(11.82±3.08),(13.48±3.35)s,痴呆组、移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9.76,P<0.01),痴呆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0.21,P<0.01),假手术组、移植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参与细胞发育分化和细胞非对称性分裂的notch信号传导路的分子Numb在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内的分布和表达,以期为在体外控制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提供新的线索。方法取孕14d(E14)Balb/c近交系小鼠胚胎,采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在体外进行神经干细胞克隆的培养传代,经过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后,用Numb特异性引物对培养的神经干细胞进行RT-PCR分析,PCR产物经克隆测序后,用地高辛标记,对神经干细胞克隆进行原位杂交。结果在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内有大量细胞(>95%)均为Numb基因表达信号阳性;干细胞克隆内部中心和边缘相互间未见明显差别。结论Numb基因可能在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何芳  叶路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6):8979-8979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采取经脑室穿刺注射移植神经干细胞治疗脑出血后遗症患者,取得了一定疗效,现选取其中2例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例1:男,51岁。2009-01因右侧外囊出血就诊于我院,急诊CT示出血量约40ml,遂行手术治疗,术后GLS评分7分,生活功能评分1分。生活不能自理,卧床,植物生存状态,鼻饲流质饮食,无遵命动作。术后3个月行经脑室穿刺注射移植神经干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国内外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研究与进展情况,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深入研究提供回顾性文献研究资料。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重庆维普数据库和清华期刊医药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段为1983-01/2004-07,检索内容为关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文章,英文检索词“endogenous,neuralstemcell”,中文检索词“神经干细胞,内源性”。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初审,排除题目含“胚胎、骨髓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等词文章。然后对剩余文献查找全文。资料提炼:共收集到中文253篇,排除题目含“胚胎、骨髓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文章后纳入25篇。收集到含“endogenous,neuralstemcell”英文文献158篇,与来源有关6篇,帕金森病有关5篇,脑缺血有关8篇,痴呆有关4篇,脑损伤有关14篇,与脊髓损伤有关8篇。共计45篇英文文献被纳入。资料综合:将25篇中文文献和45篇英文文献纳入后再按照来源、活化相关以及疾病相关进一步综合。结果提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来源、活化因素以及通过自体移植和原位诱导两种方案在帕金森病、脑缺血、老年痴呆、脑损伤、脊髓损伤等疾病中的治疗运用。结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无伦理学及发生免疫排斥的优点,应用前景乐观;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可通过外源信号分子和病  相似文献   

10.
神经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多分化潜能的未分化细胞。在适宜的环境下可分化为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神经干细胞的无限增殖性和多分化性使其成为细胞移植的良好供体。近年来,成年脑组织内也发现了具有多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成体神经干细胞的发现改变了以往中枢神经系统不可再生的理论,随着对成体神经干细胞研究的深入,通过诱导自体神经干细胞的体内增殖修复损伤的神经元,通过分离自体神经干细胞体外扩增后移植治疗等实验的探索为神经源性疾病的替代性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背景: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在悬浮培养时由于自身增殖特性会形成球,传代时将会面临如何将细胞球分离成单细胞的问题。目的:寻求理想的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传代方法,以获得大量可增生的神经干细胞以供研究。方法:分离新生1dSD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原代培养至五六天时,分别用机械吹打法、胰蛋白酶、TrypLE和Accutase消化法分离神经干细胞球。之后每7d传代1次,连续传代3次。分别于每次传代后第1天和传代后第4天计数活细胞比例和细胞球数目,实验重复3次。结果与结论:神经干细胞球经3种酶消化后获得的均是单细胞;经机械吹打后既有单个细胞,也有小细胞球分布于培养液中。在酶消化法中,Accutase消化法传代后神经干细胞的活细胞比例明显高于胰蛋白酶消化(P〈0.01)和TrypLE消化法(P〈0.05)。同时,Accutase消化法传代后新形成的细胞球数目也较其余各组多(P〈0.01)。提示在实验条件下,Accutase消化法能够较好地将神经干细胞球分离成存活率较高、能快速形成新的克隆球的单个细胞,是较为理想的神经干细胞分离传代方法。  相似文献   

12.
海马神经干细胞不同传代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在悬浮培养时由于自身增殖特性会形成球,传代时将会面临如何将细胞球分离成单细胞的问题。目的:寻求理想的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传代方法,以获得大量可增生的神经干细胞以供研究。方法:分离新生1dSD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原代培养至五六天时,分别用机械吹打法、胰蛋白酶、TrypLE和Accutase消化法分离神经干细胞球。之后每7d传代1次,连续传代3次。分别于每次传代后第1天和传代后第4天计数活细胞比例和细胞球数目,实验重复3次。结果与结论:神经干细胞球经3种酶消化后获得的均是单细胞;经机械吹打后既有单个细胞,也有小细胞球分布于培养液中。在酶消化法中,Accutase消化法传代后神经干细胞的活细胞比例明显高于胰蛋白酶消化(P<0.01)和TrypLE消化法(P<0.05)。同时,Accutase消化法传代后新形成的细胞球数目也较其余各组多(P<0.01)。提示在实验条件下,Accutase消化法能够较好地将神经干细胞球分离成存活率较高、能快速形成新的克隆球的单个细胞,是较为理想的神经干细胞分离传代方法。  相似文献   

13.
海马神经干细胞与胶原蛋白海绵及明胶海绵的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宝凤  董明敏  席恺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9):176-178,F0003
背景:在应用组织工程修复周围神经的研究中,载体的选择至关重要。理想的载体应与细胞外基质类似,与活体细胞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的:评价豚鼠海马神经干细胞与胶原蛋白海绵和明胶海绵的生物相容性,探讨它们作为周围神经组织工程载体材料的可行性。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5-07/2005—12在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教研室神经生物学研究室完成。健康新生(〈24h)杂色豚鼠12只,清洁级,雌雄不限,体质量50-70g,由郑州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新生(〈24h)豚鼠,10g/L水合氯醛腹腔麻醉,体积分数为0.75乙醇消毒,无菌操作分离出海马组织。体外无血清培养海马神经干细胞,传至第2代,将浓度调整为1&;#215;10^10L^-1后分别与胶原蛋白海绵、明胶海绵联合体外培养,一周后取材,进行细胞计数,倒置相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并测定两种材料与细胞的吸附率。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神经干细胞在胶原蛋白海绵和明胶海绵上的生长、黏附情况,并测定其细胞总数与载体材料的吸附率。②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化细胞形态观察。结果:①神经干细胞可以在胶原蛋白海绵和明胶海绵上生长,逐渐黏附,胶原蛋白海绵细胞吸附率高于明胶海绵(37.17%和14.87%,r=4.819,P〈0.05)。②对照组、胶原蛋白海绵组、明胶海绵组细胞总数差异无显著性[(53.17&;#177;3.5)&;#215;10^4,(53.25&;#177;2.6)&;#215;10^4,(52.04&;#177;4.05)&;#215;10^4,F=0.233.P〉0.05]。结论:胶原蛋白及明胶两种材料,尤其是胶原蛋白,具有良好的神经干细胞相容性,可以作为周围神经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海马神经干细胞与胶原蛋白海绵及明胶海绵的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背景:在应用组织工程修复周围神经的研究中,载体的选择至关重要。理想的载体应与细胞外基质类似,与活体细胞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的:评价豚鼠海马神经干细胞与胶原蛋白海绵和明胶海绵的生物相容性,探讨它们作为周围神经组织工程载体材料的可行性。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5-07/2005-12在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教研室神经生物学研究室完成。健康新生(<24h)杂色豚鼠12只,清洁级,雌雄不限,体质量50-70g,由郑州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新生(<24h)豚鼠,10g/L水合氯醛腹腔麻醉,体积分数为0.75乙醇消毒,无菌操作分离出海马组织。体外无血清培养海马神经干细胞,传至第2代,将浓度调整为1×1010L-1后分别与胶原蛋白海绵、明胶海绵联合体外培养,一周后取材,进行细胞计数,倒置相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并测定两种材料与细胞的吸附率。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神经干细胞在胶原蛋白海绵和明胶海绵上的生长、黏附情况,并测定其细胞总数与载体材料的吸附率。②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化细胞形态观察。结果:①神经干细胞可以在胶原蛋白海绵和明胶海绵上生长,逐渐黏附,胶原蛋白海绵细胞吸附率高于明胶海绵(37.17%和14.87%,χ2=4.819,P<0.05)。②对照组、胶原蛋白海绵组、明胶海绵组细胞总数差异无显著性犤(53.17±3.5)×104,(53.25±2.6)×104,(52.04±4.05)×104,F=0.233,P>0.05犦。结论:胶原蛋白及明胶两种材料,尤其是胶原蛋白,具有良好的神经干细胞相容性,可以作为周围神经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缺血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干细胞移植后神经功能和缺血脑区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建立Sprague-Dawley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脑缺血对照组(对照组)、电动跑台训练组(运动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移植组)、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运动训练组(联合组),每组6或10只。术后第5天将超顺磁氧化铁(SPIO)标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到缺血侧纹状体区。术后第6天开始,运动组和联合组大鼠给予定量的电动跑台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期间对4组大鼠进行定期的神经功能评估。运动4周后处死大鼠,透射电镜观察SPIO标记的神经干细胞在宿主脑内存活迁徙以及宿主脑区超微结构变化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运动训练2周后运动组和联合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移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联合组可见SPIO标记的神经干细胞密度较大,迁徙也相对广泛,宿主缺血脑区超微结构优于其他各组。 结论运动训练可以促进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脑梗死大鼠的治疗作用,但其具体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神经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90年代 ,美国科学家在成年动物和人脑的脑室下区和海马齿状回内发现了神经干细胞 (neuralstemcell,NSC) ,当脑损伤时它们可以移行至损伤部位实施修复。这一重要发现为寻找NSC来源实现对脑组织的修复提供了依据[1、2 ] 。1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尽管成年脑内存在NSC ,但损伤发生后完全依靠其增殖分化来进行神经修复还是不够的。因此 ,科学家试图通过移植NSC来修复神经系统功能。迄今进行的大量动物实验证明 ,神经替代和部分重建神经回路是可能的。NSC移植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植入的NSC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宿主神经…  相似文献   

17.
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种慢性、致残率高的精神疾病,存在多巴胺假说、失连接假说、神经发育障碍假说、氧化应激假说等多种假说解释其发病机制。神经干细胞具有分裂分化的潜能和修复中枢损伤的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多个脑区广泛分布。相关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与胚胎神经干细胞异常和神经发生有关。目前药物治理是精神疾病的主要临床治疗手段,但不可避免地存在多种弊端。根据多巴胺假说,腹侧海马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处在关键地位,是各个假说的“共同通路”。借助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建立精神分裂症疾病模型,对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陆续取得进展。神经干细胞在胚胎发育和神经系统发生损伤时的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其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具有显著优势,这为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背景:有研究表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以维持神经元的存活、影响神经元的迁移,在体外可以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和分化。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低血糖幼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作用。方法:取新生1d低血糖模型大鼠脑海马组织进行原代、传代及单细胞克隆培养。培养的细胞一部分进行神经干细胞鉴定,另一部分依据培养液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质量浓度的不同将单克隆细胞分为0,100,200μg/L组,取第4代细胞进行诱导分化,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免疫荧光染色,计数阳性细胞比例。结果与结论:单克隆培养后3组细胞均呈巢蛋白阳性,诱导分化后细胞呈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100,200μg/L组神经干细胞生长较快,且分化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细胞比例较高(P〈0.05),但两组神经干细胞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促进低血糖幼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定向分化。  相似文献   

19.
背景脑缺血、癫痫等损伤可刺激成年海马的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subgranular zone,SGZ)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去大脑皮质血管状态下引起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 growthfactor,bFGF)表达增多是否是刺激SGZ神经干细胞增殖的主要原因之一呢?目的探讨去皮质血管对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SGZ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以及去大脑皮质血管状态下bFGF的表达情况.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科学试验中心.成年Wistar雄性大鼠33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5只)和模型组(18只).干预采用去Wister大鼠脑皮质血管脑缺血模型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测大鼠海马齿状回溴化脱氧尿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Tuj-1,Vimentin,Nestin,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neuclesr antigen,PCNA),bFGF的表达情况.主要观察指标大鼠海马齿状回的BrdU,Tuj-1,Vimentin,Nestin,PCNA,bFGF的表达情况. 结果去大脑皮质血管后成年大鼠SGZ中BrdU,Tuj-1,PCNA阳性细胞的数目增多.模型组大鼠齿状回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目[去在脑皮质15 d为(46.667±6.614)个/脑片,去大脑皮质30 d为(14.111±3.408)个/脑片]与正常组[9.556±1.236)个/脑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模型组大鼠齿状回Tuj-1阳性细胞数目[去大脑皮质15 d为(18.778±2.224)个/脑片,去大脑皮质30 d为(31.333±2.646)个/脑片]与正常组[(6.778±1.481)个/脑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齿状回bFGF表达上调,相反Vimentin阳性细胞减少.结论成年大鼠海马SGZ神经干细胞在脑缺血情况下,通过上调bFGF的表达,可能通过自分泌、旁分泌等方式作用于其受体,促进其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