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部分,护士长是科室护理管理工作的主体,将新护士长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医药卫生制度改革、具有科学管理能力的专业型人才方法。制定新护士长培训计划,明确实教环节,确定培训内容,实施多种培训方式,系统培训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实践临床护理管理。结果近5年来,我院新护士长上岗13名,95%的护士长能较好地适应护士长角色,得到科室主任的认可和病人的好评。结论培训新护士长科学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以及培养新护士长良好心态是培训的关键;指导护士长抓好护理业务管理及重病人的护理是培训的重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护士长培训,可达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新形势下新护士长的心理体验及工作感受,帮助新护士长尽快适应角色,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方法:以深入谈话方式对10名新护士长进行访谈,对访谈资料进行阅读、分类、归纳总结。结果:新护士长工作压力过大、心理负荷过重,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低落、无成就感等工作疲溃现象并严重影响她们的心理和家庭生活。结论:医院管理者应注重和关心新护士长的成长,为她们创造更加宽松的护理发展舞台,保证医院护理工作质量能够适应现代护理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梁丽 《中外医疗》2011,30(5):131-131
目的实施护士长量化考核,规范护理管理,提升护士长素质,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方法每位护士长年度量化考核均为100分,从质量管理、素质管理、业务技能考核、护理满意度、论文撰写、新业务新技术开展、劳动纪律、护理安全管理、好人好事等方面应用质量控制标准,对护士长进行公平、公正的量化考核。结果我院实施护士长量化考核2年多以来,加强了护士长队伍建设,同时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护理满意度明显上升。结论护士长量化考核能培养和强化护士长的管理和责任意识,增加危机感。使护士长看到了自身的差距与不足,在管理理念和工作态度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行,我院在2003~2007年间实行护士长竞争上岗制度,公开选拔出了一批学历高、技术过硬、工作积极性高的年轻护士担任护士长。她们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个人素质,给护理管理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促进了临床护理的发展。但是,新护士长在从事护理管理时,还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与挑战。我们针对新护士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刘丽华  刘萍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1):653-653
目的 应用核心制度加强护理管理,促进新护士长成长。方法 选择我院24名35岁以下新护士长。对核心制度的落实实施定期考核和综合评价。结果 新护士长的岗位责任心和执行制度的水平以及业务管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结论 护理部认真督查,严格护士长管理核心制度,可有效地促进新护士长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护士长是护理管理工作的主体,本文就新形势下护士长应具备的素质,提高护士长素质的途径和方法,护理管理技巧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提高护士长素质、提高管理技巧是改善护理管理的基本保证,是护士长有效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王桂艳 《吉林医学》2008,29(22):2110-2111
护理管理是以提高护理质量为目标的工作程序,护理管理的内容可分为行政管理、业务管理和教育管理三个部分,要求护士长加强人员、物品、设备合理分配和使用,以提高业务水平和人员素质。实践证明,护士长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护理质量,而护理质量是患者康复的保障。因此,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水平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护士长必须在工作中以自己的行为、良好的职业道德、高超的业务水平影响广大护理人员,提高全科室的管理意识,以达到提高护理质量为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实施后备护士长竞聘的新思路。方法 采取公开竞聘的方式,建立后备护士长库,并对其进行规范化定向培养。结果 有53名护士参加竞聘,20人进入后备护士长库,通过定向培养后现已有3人被正式聘任为护士长,另外有3人被聘为副护士长。结论 竞聘产生后备护士长并对其进行定向培养的做法完善了护理管理用人机制,为聘任新护士长作好了前期储备工作,达到了合理使用优秀护理人才,保障高素质的护理管理队伍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周巧云  杨彦萍 《吉林医学》2008,29(2):130-131
护士长在护理管理活动、中处于一个重要的角色,她是科室护理工作的具体领导者和指挥者。管理学者Mintzberg认为护士长承担着10种角色,即领导者、联系者、陪伴者、监督者、传播者、代言人、企业家、资源调配者、调停者和协调者^[1]。护士长在护理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及行为能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的提高,为促进护士长提高管理能力,同时护士与护士长互动共同进步,我院每半年组织一次护士对护士长行为评价,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将评价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管理是一个过程,即管理者使被管理者与自己共同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护理管理是管理在护理事业上的具体应用,以提高护理质量为目的,以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为尺度。护士长的主要职责是作好护理管理,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护理质量高低。笔者系基层医院的护士长,对如何当好护士长有较深的认识和体会,切身感受到护士长一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二要掌握管理技巧。  相似文献   

11.
范芸  王佩珍 《中国医院》2006,10(6):75-76
目的:探索对部门护士长的培养方法,提供全新的护士长培养途径,提高医院整体护理水平。方法:科总护士长从2004年1 月-2005年12月对所管辖的9个病区9名护士长,因个人能力而宜制定培养计划,实施总护士长助理上岗制度。结果:培养管理梯队,出色完成任务。结论总护士长助理是培养护理管理人才的梯队,需具备特殊的管理技巧,有助于护士长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培养护士长良好的情商,进一步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方法①加强护士长人文社会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长认识自己、控制自己、理解他人的能力;②开展在职护士长科学管理知识的继续教育,提高护士长的工作能力;③注重护士长自身培养,进一步提高心理素质。结果使护士长自身素质得到提高,实现护士长自我完善,提高护理质量。结论培养情商至关重要且可行的方法就是加强文化艺术修养并注重内化,才能培养出高情商的护士长,才能做好现代化的护理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郑佳 《中国医疗前沿》2013,(17):114-115
目的:探讨护士长沙龙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我院护理部自2009年元月开始每月组织护士长沙龙一次,对护理管理中遇到的难题、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大家通过座谈交流、研讨等方法,各自发表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从中选择最佳方案以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结果通过护士长沙龙的开展,达到了相互学习和促进,激发了大家的创新性思维,拓展了工作思路,促进护士长成长,护理部制定的管理计划可执行性好,提高了管理水平。结论护士长沙龙的开展在护理管理中作用积极,增加了护理管理队伍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发挥了护士长的潜能。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适应现时市场经济的医疗护理服务,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努力提高护理质量这一工作目标,作为一名基层管理者,应认识到没有好的管理,就不可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笔者对个性心理品质、影响力、观念、创新、管理能力和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突出护士长的基本潜能和抓好科室护理管理工作的方式与方法,以求更加明确护士长职责,更有效地发挥护士长的管理能力,更充分体现护理管理活动中的作用,推动优质护理工作广泛深入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张艳凤 《中外医疗》2012,31(29):10-12
目的调查该市二级以上医院,护士长不同领导方式与护士工作满足程度。方法采用Mathena设计的Liker5分制量表和个人背景问卷对该市20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认为官僚式领导方式的护士长最多。认为民主式、父母式、独裁式以及放任式领导方式的护士长分别居第2、3、4、5位;另外不同领导方式对护士的工作满足程度均有关系(P〈0.05),民主式领导方式是的管理方法,护士的满足程度最高。结论民主式领导方式是在护理管理中为最满足的一种领导方式,为今后的护理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与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组织模式对病区优质护理质量控制的有效性。方法:护理部明确规定病区护士长休息不在岗时,指定在班护士为负责人暂时履行护士长职责,进行日常护理管理工作,控制安全,形成病区从时间段而言的护理管理组织“无缝隙”化。通过对比实行“无缝隙”护理管理组织前后6个月的护理质量管理指标,即将护理质量检查、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护理不良事件、护士对自我工作的满意度调查方面列表比较。结果:实行“无缝隙”管理组织模式,病区日常护理工作在负责人的监管下仍持续、有序进行,一改过去护士长不在岗位时的混乱局面,有效提高了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组织有效保证了病区护士管理、病人管理、护理工作的无缝隙性,对提高优质护理质量、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及自我对工作的满意度具有重要促进效能和积极作用,同时有利于护理管理梯队的建设与培养。  相似文献   

17.
杨海艳 《中国病案》2013,(10):36-37
目的 保证急诊各区域24小时不间断的医疗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调整急诊护理组织管理模式,实施副护士长24小时带班制.结果 急诊总体护理质量及安全得到有效提高.结论 副护士长24小时带班制在急诊护理管理模式中起到重要作用,能确实保证急诊科夜间及节假日的医疗护理安全,改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葛文娥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9):1637-1639
目的:探索精细化护理管理的具体构架,介绍我院精细化护理管理的做法。方法:以提高护士长的管理能力、创建首批《江苏省肿瘤专科护士培训试点基地》、简化护理文件书写、申办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为抓手,从转变管理理念、提高护理队伍综合素质、强化管理责任、完善内部机制、细化管理目标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护理内涵。结果: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专科内涵建设有了新突破,简化护理书写初见成效,优质护理服务稳步推进,患者安全有效得到保障。结论:精细化的护理管理在促进护理内涵建设、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护士分层次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分层次管理的护理人员,分为护士长、专科护士、高级责任护士和初级责任护士四个层次,并分别开展不同内容的护理工作,对实施分层次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分别比较分析。结果:实施分层次管理后,整体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相对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护士分层次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根据医院探索实施护士岗位管理的工作情况,阐明了探索护士岗位管理是推进优质护理服务长效机制建立的重要途径。护士岗位管理包括岗位设置、岗位分析、岗位培养和岗位评价等,岗位管理促进了整体护理品质的提升和业务流程优化,同时关注护士职业生涯发展,激发护士工作热情,推进了护理专业化和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