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1994 1998年 ,我们收治老年人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 18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 18例 ,男 10例 ,女 8例 ;年龄50 76岁。痊愈或好转 15例 ,死亡 3例。1 2 发病诱因 有明显发病诱因 13例 ,其中因活动量大、推提重物 8例 ,打喷嚏、咳嗽 2例 ,大便 1例 ,情绪激动 2例 ;无明显诱因 5例。1 3 临床表现  18例发病时均无明显头痛、恶心、呕吐及脑膜刺激征。临床表现 :昏迷 7例 (深昏迷 3例 ,中度昏迷 2例 ,浅昏迷 2例 ) ,头晕 2例 ,偏瘫及颅神经障碍 3例 ,单侧肢体或全身抽搐 2例 ,精神障碍 3例 (表现为欣快、言语增多及行…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影像学特点及其预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一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的疾病 ,正确诊断对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回顾性总结我院1 993年 1 0月~ 1 998年 3月 1组自发性 SAH的 CT、MRI和DSA表现 ,目的是提高 SAH病因诊断 ,阐述其并发症 ,评价SAH的发展过程和预后。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94例病人 ,其中男 5 2例 ,女 42例 ,年龄 5~ 78岁。临床表现主要包括 :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 6 9例次 (其中 1 8例次发病前有情绪波动史 ) ,昏迷、大小便失禁1 7例次 ,抽搐 2 1例次 ,颈项强直、凯尔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阳性等脑膜刺激征 75例次 ,三叉神…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合并脑梗塞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5例SAH后合并脑梗塞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梗塞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4~12天,平均8.3天;年龄52~81岁,平均65.6岁;临床Hunt-HessⅡ~Ⅲ级12例,Ⅳ~Ⅴ级3例;部分患梗塞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结论 SAH后Hunt-HessⅡ~Ⅲ级;有动脉粥样硬化因素;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与CT特点。方法:分析53例60~87岁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与CT资料。结果:本组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与CT特点为:(1)头痛发生率低且程度较轻,脑膜刺激征较轻;(2)意识障碍、精神症状明显;(3)CT对绝大多数老年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不仅能确诊,还能确定部位、体积、脑室情况;(4)积极的内科治疗,一般预后较好;老年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意识障碍越深,提示预后越差。结论:掌握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与CT特点,以便进行积极的内科保守治疗,避免误诊,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方法:对以外伤后头痛头晕症状明显为主诉,3d内症状无明显缓解的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结合体征及头颅CT检查结果行腰穿检查。结果:头颅CT提示脑皮质点片状高密度影及脑池、脑沟高密度影及可疑脑池、脑沟高密度影患者腰穿结果均证实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头晕症状明显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患者行腰穿90%证实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无论是否伴有恶心呕吐症状或脑膜刺激征,头颅CT提示脑皮质点片状高密度影及脑池、脑沟高密度影及可疑脑池、脑沟高密度影患者均符合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头痛头晕症状明显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3d内症状无明显缓解的患者要高度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能。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刺激征表现可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戴馨  范正公 《人民军医》1998,41(9):535-536
近年来,随着CT、MR、TCD、选择性血管造影等技术的应用普及,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诊断率大大提高,确诊率达80%〔1〕。其中54%~75%是由动脉瘤破裂引起,5%~6%因动、静脉畸形所致。其它原因有颅内和脊髓内肿瘤、凝血机制障碍、胶原性血管病、脑栓塞、滥用药物等〔2〕。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无疑对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早期治疗的重点是防止再出血和防治继发性脑血管痉挛等。1 防止再出血1.1 颅内动脉瘤1.1.1 手术时机的选择 传统观点认为,动脉瘤再破裂的发生一般在首次破裂后第7日多见。但最近的报道认为多在破裂当天,特…  相似文献   

11.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治疗组25人,男10例,15例;年龄20~75岁(平均52.8岁);病程4h~13d(平均4.5d)。对照组25人,男13例,女12例;年龄17~82岁(平均50.6岁);病程0.5h~10d(平均3.5d)。二、临床表现两组所有病人发病时均有头痛、呕吐,治疗组3例有意识障碍,对照组4例有意识障碍,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出现癫痫症状。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治疗组1例,占4%;对照组5例,占20%。再出血发生率:治疗组3例,占12%;对照组5例,占20%。三、治疗方法两组病例均保持安静,稳定血压,系统脱水治疗防止脑值,保持呼吸道通畅,维…  相似文献   

12.
刘建辉  冀凤云 《人民军医》2000,43(9):529-530
蛛网膜下腔出血为常见急症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以青壮年多见。 1 995~ 1 999年我院收治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4 2例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4 2例中 ,男 1 8例 ,女 2 4例 ;年龄 61~71岁 ,全部为首次出血。急性起病 36例 ,缓慢起病 6例 ;活动时起病 32例 ,安静时起病 1 0例。有诱因 30例 ,其中情绪紧张、兴奋、激动和劳累过度 1 8例 ,排便用力 6例 ,饮酒 4例 ,受寒 2例。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 32例 (其中 8例合并冠心病 )。1 2 症状和体征 头痛 30例 ,其中剧烈头痛 1 4例 ,非剧烈头痛 1 6例。呕吐 …  相似文献   

13.
14.
15.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最常见的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确诊和及时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病残率和死亡率。综述了确定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动脉瘤的形态位置的各种影像学方法的优势与不足,总结了影像学判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的作用,对比了手术夹闭和血管内动脉瘤栓塞术的危险性,并归纳了血管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和分析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在急性颅脑损伤中的发生特点以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2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单纯急性颅脑损伤病人224例的临床资料(后期转入或合并严重其他脏器伤除外),根据入院时CT扫描结果确定有无SAH,分为SAH组和无SAH组,探讨创伤性SAH与不同年龄、性别、致伤原因、GCS计分、合并原发性脑损伤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96例发生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2.9%)。随着年龄的增加,tSAH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本组20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发生率分别为(8/33)24.2%和(14/18)77.8%;致伤原因中以交通伤和摔伤多见,分别为(65/140)46.4%和(10/21)47.6%。tSAH常合并的脑损伤是脑挫裂伤和硬膜下血肿(48.7%和42.9%);随病情加重,tSAH的发生率增加,预后越差。结论创伤性SAH在闭合性颅脑损伤中常见。伤情越重,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Holter的临床应用和动态监测,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合并心电图异常两者之间的研究逐渐深入,尤其是病理学研究为SAH合并心电图异常提供了有说服力的组织学证据。现就SAH合并心电图异常的病因,病理、治疗及其预后综述如下。 一、SAH的心电图异常 常见的异常形态有高尖P波(在Ⅱ导>2.5mm),P-R间期缩短或延长,病理性Q波,ST段抬高或压低,T波直立,低下、双向成倒置,宽大或u波反向;传导障碍除P-R间期延长外,还可有结性心律和房室分离;其它心律失常有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Torsade de pointe室性心动过速,Q-T延长和房颤,也可合并心肌梗塞,严重者可发生室颤,  相似文献   

18.
19.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底部或表面的血管发生病变,破裂而使血流入或主要地流入蛛网膜下腔时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如系脑实质出血后,特别血液穿破组织而流进蛛网膜下腔者则称为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二者均为非损伤性又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急性脑出血病7%~15%川。其中半数以上是先天性颅内动脉瘤破裂,颅内血管畸形,以及高血压动脉硬化,颅底异常血管网液病等。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有脑血管痉挛,再出血,脑积水等严重的并发症。给治疗和预后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