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应用导管经旋股内、外侧动脉,闭孔动脉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方法:采用seldinger’s穿刺超选择灌注溶通术,对6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经旋股内、外侧动脉,闭孔动脉灌注溶通药物。结果:介入治疗后66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髋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等得到缓解或消失。治疗后X线片示坏死骨质均有不同程度吸收,新骨形成及修复。结论:介入插管中西药物联合灌注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DSA表现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ANFH患者的5 3髋先常规行股动脉DSA ,后在股骨头的供血动脉旋股内、外侧动脉内灌注溶栓、扩血管药物,即在每支血管内注入稀释后的尿激酶2 0万u、丹参10ml及川芎嗪2 0mg;术后保留导管于动脉内,经导管每日注入同剂量的药物及肝素钠4 5 0 0u ,连用3天后拔管,治疗后复行股动脉DSA检查及行股骨头X线平片及/或CT、MR随访以评估疗效。结果:术后DSA示治疗后所有患者股骨头区血管计数较治疗前增多(P <0 .0 5 ) ,患侧髋关节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关节功能不同程度改善,股骨头X线平片及/或CT、MR随访1~16个月(平均9.5个月)示FicatⅠ、Ⅱ期患者介入治疗后股骨头修复明显。结论:ANFH的DSA表现是复杂多样的,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多因素所致,而股骨头供血动脉内的介入治疗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方法。方法:股动脉插管超选择关于股外旋动脉升支给药治疗;置管并同时灌注复方丹参液,每天一次,每次2~4ML,持续时间为2周。肝素液保留灌注。结果:明显改善疼痛症状和髋关节的功能,治疗效果优良率达94%。结论: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疗效.方法 采用Seldinger's技术经股动脉插管超选择至旋股内、旋股外及闭孔动脉介入溶栓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共50例(60)侧.结果 50例经临床6 ~ 48个月的随访,并采用血管造影与临床症状改善及骨质改变等方面进行疗效判定,优良率91.4%,血管造影改善率87%,显示治疗后股骨头供应血管计数明显增多,股骨头染色区域增大,毛细血管增加,静脉回流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改善率96.6%.90%股骨头坏死区病灶稳定,见增生、硬化及囊变缩小.结论 介入导向靶血管溶栓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5.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附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方法、疗效及术后康复治疗的措施。方法: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0例,单侧20例,双侧30例。采用Seldinger技术,对患侧的髂内动脉、旋股内动脉及旋股外动脉插管后,经导管灌注前列腺素E1、尿激酶和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经导管灌注治疗2次者35例,3次者15例。术后康复治疗生活指导24-36个月,运用CR摄片及螺旋CT扫描及临床表现评价治疗效果。结果:50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单侧2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经介入治疗及术后康复治疗24-36个月,经CT扫描及CR摄片复查,病变稳定12例,明显好转8例;双侧患病的30例中,治疗后病变稳定16例,明显好转14例,总有效率100/%,其中稳定56/%(28/50),明显好转44/%(22/50)。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康复指导是确保取得治疗效果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DSA在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DSA对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18例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前后股外、内旋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及造影技术有关问题,着重介绍了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新方法。结果:本组资料经介入治疗后患侧血管DSA较治疗前明显改变者占61.1%,可见股外、内旋动脉分支增多、增粗、头上、下支明显延长至股骨头区,明显改善了血供情况,无明显并发症。术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成正比。结论: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明显改善血液供应,减轻疼痛症状,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新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 对2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将溶栓药物和血管扩张药直接注入旋股内、外动脉和闭孔动脉。结果 20例病人在治疗后髋部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和改善。随访X线平片可见股骨头明显修复。血管造影及DSA显示股骨头区血管数目基本达到正常。结论 通过介入治疗股骨头血性坏死,是一有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价值。方法内服中药,静脉注射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及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46例,对治疗前后疼痛、生活能力、关节活动度及行走距离进行评估比较,分析临床疗效。结果46例治疗后旋股内、外动脉血管分支数目较治疗前增多、增粗,7例闭塞的股骨头上动脉再通,但仍较细小,5例股骨头上动脉延长,6例无明显改变。疼痛消失46髋,明显减轻15髋。功能好转。结论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致残率极高 ,发病原因多为 :①先天性发育不良 ;②外伤 ;③应用激素等。我院自 1992年以来 ,开展了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至旋股内、外侧动脉及闭孔动脉直接给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性治疗[1~ 3] ,现将资料完整的3 0例患者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 0例患者中 ,男 9例 ,女 2 1例 ,年龄 4~ 14岁 ,平均 9岁。其中双侧病变 2例 ,单侧病变 2 8例 (左侧 13例 ,右侧 15例 ) ,病程 0 .5~ 2年。全部病例在介入治疗前及治疗后摄双髋关节平片检查 ,CT检查 15例[4 ] ,MRI检查 6例 ,诊断结果明确。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介入手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伴旋股外侧动脉(LCFA)动静脉畸形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1年9月在漳州市中医院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22例ANFH伴LCFA动静脉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先行超选择栓塞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LCFA,尔后对股骨头滋养动脉旋股内侧动脉、LCFA及闭孔动脉的主干和主要分支行超选择经导管动脉灌注(TAI)治疗,7~14 d后再次行TAI。比较手术前后股骨头滋养动脉DSA表现、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多层螺旋CT(MSCT)影像上股骨头骨质改变。结果所有患者动静脉畸形瘘口均成功封堵,TAI顺利完成,技术成功率为100%。血管造影显示术后LCFA动静脉畸形消失,股骨头滋养动脉明显增多,侧支循环形成。发生异位栓塞8例,均未产生严重后果。随访3~24个月,末次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与第1次手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检查显示股骨头坏死区病灶稳定,周围骨质增生、边缘硬化及囊变缩小。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介入治疗ANFH伴LCFA动静脉畸形微创、安全有效,有助于保留股骨头。  相似文献   

11.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FH)的早期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20例28个髋股骨头外形完整2的成人AvNFH的平片及CT片,分析其征象及变化,结果:28个股骨头均完整2,平片仅显示4个股骨头皮质局限性增厚、硬化。CT扫描15个股骨头显示骨小梁扭曲,12个股骨头内见多种形态斋密度硬化区,其中3个股骨头合并低密度区,4个股骨头见边缘皮质硬化,随访病例股骨头密度及外形表现出一定规律。结论:股骨头内“星芒征”消失,出现多种形态的高密度硬化区是本病的CT早期征象。  相似文献   

12.
成人外伤性股骨头无菌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应用导管经旋股内,外动脉,闭孔动脉灌注治疗外伤性股骨头无菌坏死的研究,材料与方法,采用Seldinger‘s穿刺超选择灌注溶通术,对38例成人外伤性肥骨头无菌坏死患者经旋股内,外动脉,闭孔动脉灌注溶通药物,结果:介入治疗后38例患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髋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等得到缓解或消失,治疗后X线复查坏死骨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新骨形成及修复,结论:介入插管灌注溶药物法治疗成人外伤性股骨头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动脉留置导管持续药物灌注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II、IV期)的临床疗效. 方法 19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II、IV期)采用Seldinger's技术经股动脉插管超选择留置导管在旋股内、旋股外及闭孔动脉持续动脉内药物灌注治疗. 结果 19例均经临床6~12个月的随访,并采用血管造影与临床症状改善及骨质改变等方面进行疗效判定,临床症状改善率75.8%.63%股骨头坏死区病灶稳定.结论动脉留置导管持续药物灌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II、IV期)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牵引、内旋位对股骨颈骨折早期股骨头血液循环的影响。方法9例一侧股骨颈骨折患者,发病后2~23d内进行了患髋选择性旋股动脉DSA检查。造影在下列条件下完成,(1)中立位无牵引(9例);(2)中立位3kg牵引(7例);(3)中立位5kg牵引(6例,其中4例先行3kg牵引);(4)伸直内旋位无牵引状态下(5例),3例用微导管同时作了支持带动脉造影。8例作了正常髋关节中立位无牵引状态下血管造影,其中2例加做下肢伸直内旋位时造影。结果同一血管部位,同等对比剂注射流率、总量造影,与中立位无牵引状态下造影所见比较,9例患髋中立位牵引时,除外下支持带动脉,所有未损伤的支持带动脉均有不同程度闭塞,相应股骨头颈部灌注不佳或几乎无灌注,静脉显影延迟或显示不清,4例牵引力由3kg增至5kg时,上述改变更为明显;5例患髋维持伸直内旋位时,所有支持带动脉尤其细小分支未见明确显示,股骨头灌注差或未见明确灌注,改变甚于牵引时;2例正常髋内旋位时造影改变类似。所有上述改变,旋股内动脉系统造影比旋股外动脉系统的更加明显。结论牵引、内旋位使股骨头大部分区域血供减少、静脉回流受阻。牵引可能是股骨颈骨折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动脉内留置导管持续灌注药物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AvNFH)的疗效及优点。方法 :对 3 7例AvNFH患者 (病变股骨头 43个 ) ,采用Seldinger′s穿刺术以 5FCobra导管超选择性置导管于旋股内、外侧动脉及闭孔动脉造影 ,灌注药物后 ,留置导管 ,连续 3d再灌注溶栓药物。结果 :所有患者症状均得到缓解 ,疼痛缓解率为 96.6% ,关节功能改善率为 93 .0 %。对 3 7例患者随访 12个月。关节功能改善的总优良率为 83 .7%。介入治疗AvNFH的总有效率为 97.7%。治疗后定期复查 ,X线平片、CT、MRI显示坏死骨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修复及新骨形成。结论 :动脉内留置导管持续灌注药物治疗AvNFH的方法可靠 ,近期疗效显著 ,能缩短治疗周期 ,是一种新的有价值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设计一种既操作简便又与常规髋关节侧位同样拍摄效果的新体位.方法 采用不同摄影角度对骨骼模型进行X线摄影,测量股骨头、颈充分显示时中心线倾斜角度和骨骼模型倾斜角度,并对头、颈显示情况评分;对30例髋关节X线摄影患者加照新侧位,并与常规侧位的实际可操作性和图像质量进行对比.结果 模拟摄影得出中心线向头侧倾斜35°~45°,身体冠状面与探测器角度60°~70°,评分为3分;新侧位具有可行性,对关节面、间隙显示率均为96.7%,股骨头、颈均为100%,大粗隆为80%,小粗隆为100%.结论 改良髋关节侧位摄影方法同样可以显示股骨头、颈和其余诸组成骨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合并严重股骨颈前倾角畸形患者采用普通假体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男9例,女6例;年龄30~42岁,平均37岁.前倾角40°~50°,术前Harris评分(59±8)分,术中通过将股骨假体缩小前倾角20°~30°,同时将髋臼杯前倾角增大10°~15°,使其基本恢复正常对合关系,防止关节前脱位.术后定期影像学检查和临床疗效Harris髋评分.结果 术后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2.5~3.7年(平均2.9年),关节假体稳定性良好,关节活动度基本正常.术后2年Harris评分为(88±6)分,与术前相比,疗效显著(P<0.01).结论 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合并严重股骨颈前倾角畸形患者手术中通过对普通的股骨假体及髋臼杯安放的角度的联合调整,使关节置换术后人工假体与髋臼的对合基本恢复正常,疗效显著,同时避免了使用小柄股骨假体、转子下截骨或使用特殊前倾角股骨假体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5年4月~2009年12月我科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7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术后临床效果,评估术后髋关节活动功能。结果 17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获得6~62个月(平均28个月)的随访,术后开始负重行走时间为3~10天,平均7天。88.2%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到受伤前水平,无感染、松动、脱位。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使患者早日下地行走,恢复髋关节的功能,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创弹性髓内钉(ESIN)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解放军184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30例小儿股骨干骨折患儿,采用ESIN固定治疗,观察手术切口、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对患儿进行随访,探讨其疗效、膝关节功能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0例患者均获得满意效果,手术切口约1.5~2.0 cm;手术时间30~50 min;术中出血20~30 ml。随访12~30个月,平均随访16个月。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优28例,良2例,优良率100.0%。2例为膝关节活动受限20°~45°,在下肢关节被动活动器(CPM)辅助下功能练习6个月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无弹性髓内钉断裂、骨不连现象发生。结论 ESIN在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中具有固定可靠、创伤小、操作简便、治疗效果佳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