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白细胞介素-1(IL-1)、脑啡肽、β-内啡肽及即刻早期基因c-fos、c-jun与癫痫发病机理的研究。结果显示IL-1、IL-1受体拮抗剂、β-内啡肽、抗β-内啡肽抗血清、亮-脑啡肽(LE)均能促进大脑皮层神经细胞c-fos、c-junmRNA表达,但IL-1受体拮抗剂、抗β-内啡肽抗血清促c-fos、c-jun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IL-1、LE及β-内啡肽的作用,并能部分抑制后者的作用;IL-1、β-内啡肽、LE促c-fosmRNA表达在一定范围呈现量效关系;IL-1诱导c-fos、c-junmRNA表达呈现时间效应关系,均为短暂表达。由于具有不同生物学效应的因子均能诱导不同程度c-fos、c-junmRNA表达,提示它们对靶基因的调控具有正性及负性双向性,对神经细胞兴奋性产生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介素-1(IL-1)及阿片肽作为免疫与神经系统之间调节的介质与中枢神经系统生理及病理生理的变化密切相关,我们探讨了IL-1和阿片肽在培养在大鼠脑皮层神经细胞中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IL-1β明显促进大脑皮层细胞前脑啡肽原mRNA表达及亮脑啡肽分泌增加,对β-内啡肽分泌有一定影响,IL-1受体拮抗剂能抑制IL-1的作用,亮脑啡肽不能促进大脑皮层神经细胞IL-1βmRNA表达及IL-1活性改变。  相似文献   

3.
白细胞介素-1(IL-1)及阿片肽作为免疫与神经系统之间调节的介质与中枢神经系统生理及病理生理的变化密切相关。我们探讨了IL-1和阿片肽在培养的大鼠脑皮层神经细胞中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IL-1β明显促进大脑皮层细胞前脑啡肽原mRNA表达及亮脑啡肽分泌增加;对β-内啡肽分泌有一定影响;IL-1受体拮抗剂能抑制IL-1的作用;亮脑啡肽不能促进大脑皮层神经细胞IL-1βmRNA表达及IL-1活性改变。提示在大脑皮层神经细胞中,IL-1和阿片肽间仅存在单向作用,IL-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部分作用可能依赖于阿片肽的神经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L-6、IL-1β、TNFα在大脑神经细胞体外发育过程中对原癌基因c-fos、c-jun的表达调控规律。方法:应用人胎大脑神经细胞无血清原代培养模型。通过DNA-RNA斑点杂交,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杂交点的平均灰度值。结果:c-fos、c-jun的表达均在IL-6、IL-1β、TNFα作用后15~30min开始上调,1h达高峰,而后下降。结论:这些细胞因子均在转录水平上促进神经细胞c-fos、c-jun的表达。为分析其生物学效应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采用细胞因子活性检测,Northernblot及RT-PCR等方法,在体外研究了抗细菌核心糖脂域McAb(EL1、EL3和3H4)对LPS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hPBMC)释放IL-1及其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EL1、EL3和3H4在体外有抑制LPS诱导细胞释放IL-1的作用;Northernblot及RT-PCR结果证实,这3株McAb能降低IL-1mRNA表达的水平;提示抗细菌核心糖脂域McAb可通过与LPS的结合而中和LPS作用于效应细胞,从而降低或阻碍了效应细胞中IL-1mRNA的表达,达到抑制细胞释放IL-1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细胞因子活性检测,Northern blot及RT-PCR等方法,在体外研究了抗细菌核心糖脂域McAb(EL1,EL3和3H4)对LPS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释放IL-1及其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EL1,EL3和3H4在体外有抑制LPS诱导细胞释放IL-1的作用;Northern blot及RT-PCR结果证实,这3株McAb能降低IL-1 mRNA表达的水平;提示抗细菌核心糖脂域M  相似文献   

7.
用细胞因子活性检测,Northernblot方法,在体外研究了抗细菌核心糖脂域McAb(EL1、EL3和3H4)对LPS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hPBMC)释放TNF-α和IL-6及其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EL1、EL3和3H4在体外有抑制LPS诱导细胞释放TNF-α和IL-6的作用;Northernblot结果证实,这3株McAb能分别降低细胞TNF-α和IL-6mRNA表达的水平;提示抗细菌核心糖脂域McAb可能通过与LPS的结合而中和LPS,从而降低或阻碍了效应细胞炎性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达到降低相应细胞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血液透析患者IL-1β、IL-6及IL-8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essangeAmpliflcationPhenotyping(MAPPing)系统半定量测定了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mRNA表达水平,结果发现,血液透析开始1h患者IL-β、IL-6和IL-8mRNA表达增强,其中IL-8mRNA的变化最明显。MAPPing系统检测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具有敏感、可靠和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用分子杂交技术观察了白细胞介素-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对脑损伤后及培养的胶质细胞c-fos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脑损伤后损伤周围组织c-fos mRNA表达呈动态变化;1h后增加170%,12h后增加30%,24h后增加130%。发现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能显著增加脑损伤后12h及24h c-fos mRNA的表达;当培养的胶质细胞中加入此二者后1h c-fos mRN  相似文献   

10.
嗜酸性粒细胞IL—2RmRNA表达及IL—2的趋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从多粘菌素B诱导的豚鼠腹腔渗出液,分离嗜酸性粒细胞(Eos),提取总RNA,以地高辛配基标记的IL-2RacDNA探针进行点杂交,检测出EosIL-2RamRNA表达。测定rhIL-2对豚鼠Eos的趋化作用,ED_(50)为10 ̄(-13)mol/L、最大趋化作用浓度为10 ̄(-12)mol/L。但在10 ̄8~10 ̄(-12)mol/L浓度范围内,IL-2对48hEos存活率及Eos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无显著作用。表明Eos有功能性IL-2受体表达,其作用主要为极强的趋化反应。  相似文献   

11.
细胞因子对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与淋巴细胞粘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对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的表达的调控,及对内皮细胞与激活淋巴细胞粘附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以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β,IL-1β)诱导。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内皮细胞表面ICAM-1表达;采用粘附试验和抗ICAM-1或抗LFA-1单克隆抗体阻断抑制试验。结果:TNF-α、IL-6和IL-1β诱导内皮细胞18~24h,均可使内皮细胞与淋巴细胞的粘附率显著增加,TNF-α和IL-1β的诱导还可使内皮细胞表面ICAM-1分子表达明显增强,表现为ICAM-1表达阳性细胞数增多,着色加深。用10~20mg/L抗ICAM-1或抗LFA-1单克隆抗体均可部分抑制内皮细胞与淋巴细胞的粘附。结论:TNF-α和IL-1β可以有效地激活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通过诱导内皮细胞ICAM-1表达增多,促进内皮细胞与淋巴细胞的粘附  相似文献   

12.
β—内啡肽增强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β,IL—6和 i …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ND)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细胞因子IL-1β、IL-6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mRNA表达,探讨神经递质对免疫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和iNOS的调节作用。方法 以不同浓度β-END体外作用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随后提取细胞RNA。逆转录成cDNA,并分别和相应的上下游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在含有溴化乙锭(EB)的琼脂糖凝胶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明确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对大肠癌细胞E-钙粘着蛋白,α-,β-,γ-连环蛋白及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的影响,明确层粘连蛋白(laminin,LM)反义RNA对上述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抑迹技术检测各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增强的化学发光技术显示结果。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EGR-1、c-fos、cyclin D1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EGR-1、c-fos、cyclinD13种基因mRNA及其相应蛋白在人食管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并探讨其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原位杂交法检测47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其癌旁、上切缘中3种基因的mRNA、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蛋白表达水平。结果:3种基因原位杂交、免疫 化阳性表达产物均分别定位于胞浆及胞核中,EGR-1mRNA、cfosmRNA、cycli  相似文献   

15.
缺血致大鼠肾c-fosmRNA和FOS表达时程的研究程向明刘平钟庆晨张留保张爱羚郭丹周其锦(南京海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近年研究表明,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产物FOS蛋白是一种很有意义的第三信使或转录因子,它与c-jun家族表达的核磷蛋白所形成的同源...  相似文献   

16.
用细胞因子活性检测,Northern blot方法,在体外研究了抗细菌核心糖脂域McAb和LPS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释放TNF-α和IL-6及其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EL1,EL3和3H4在体外有抑制LPS诱导细胞释放TNF-α的作用;Northern blot结果证实,这3株McAb能分别降低细胞TNF-α和IL-6mRNA表达的水平;提示抗细菌核心糖脂域McAb可能通过与LPS的结  相似文献   

17.
对重组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前单核白血病细胞THP-1细胞向巨噬细胞分化过程中核内原癌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诱导分化过程中不同的原癌基因表达变化不仅具有时序性,调节方式也呈多样性,c-fos,c-jun mRNA表达变化在有时间上有一致性,诱导分化早期贴壁细胞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延长rhTGP-β1作用时间至48-72小时时,这种上调作用消失,回复到对照组THP-1细胞原有的或低于  相似文献   

18.
即早基因表达与惊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外刺激能够诱导细胞内即早基因快速一过性表达,其表达产物包括转录因子和细胞因子(cytokine)。即早基因c-fos、c-jun和fos、jun相关基因的表达产物是转录因子AP-1的组成成分。一般认为即早基因参与偶联神经元的兴奋性和细胞的应答反应。本文综述了惊厥后神经元兴奋一转录偶联的有关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9.
对重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前单核白血病细胞系THP-1细胞向巨噬细胞分化过程中核内原癌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诱导分化过程中不同的原癌基因表达变化不仅具有时序性,调节方式也呈多样性。c-fos、c-junmRNA表达变化在时间上有一致性,诱导分化早期(24小时)贴壁细胞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延长rhTGP-β1作用时间至48~72小时时,这种上调作用消失,回复到对照组THP-1细胞原有的或低于原有的表达水平。c-myc在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逐渐降低,作用72小时时表达量不足对照组细胞的10%。而c-sis在rhTGP-β1作用72小时内未发现其表达被调节。提示c-fos、c-jun基因在分化早期的表达上调,以及c-myc基因在分化中期的表达被强烈抑制可能分别在分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实验采用无血清原代培养大鼠垂体前叶细胞及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了不同剂量(1010、108和106mol/L)的17β雌二醇(estradiol,E2)对大鼠垂体前叶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α,TG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1010mol/LE2作用24h后,对两种生长因子的表达均无显著影响;而108mol/L和106mol/LE2则显著升高TGFαmRNA,分别为对照组的15倍和16倍(p<0001);同时明显降低TGFβ1mRNA,使TGFβ1mRNA水平分别降低为对照组的70%和55%(p<0001)。说明一定浓度的E2对正常大鼠垂体前叶细胞TGFα和TGFβ1基因表达有明显影响,提示这两种生长因子可能以自分泌/旁分泌机制,参与E2对垂体前叶细胞功能的部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