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溶性CD14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14能和细菌脂多糖特异结合,可能是其细胞膜受体。机体血清中也存在着可溶性CD14,分α和β两种形式,它们的分子量、分泌过程各不相同。可溶CD14的生物学作用与浓度及细胞类型有关。它在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LPS受体CD14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炎症反应过程中,脂多糖受体(LPS受体)起着关键作用。它与细菌的类脂A成分结合后可引起细胞活化、细胞因子的释放等一系列连锁反应,这些炎性介质的失控性释放能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进而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LPS受体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细胞膜脂多糖受体CD14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脂多糖结合蛋白/脂多糖受体是体内脂多糖增敏其细胞效应的重要系统。通过该系统,细胞对微量LPS产生应答反应,这可能在内毒素血症致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细胞膜脂多糖受体CD14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多糖结合蛋白/脂多糖受体(LBP/CD14)是体内脂多糖(LPS)增敏其细胞效应的重要系统。通过该系统,细胞对微量LPS产生应答反应,这可能在内毒素血症致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将人CD14信号转导启动区97-101氨基酸进行丙氨酸置换突变。,构建直核表达质粒,并在COS-7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 采用两轮聚合酶链反应定点突变方法,对人可溶性CD14推测中的LPS信号转导启动区之一,N端97-101氨基酸用丙氨酸进行置换交换。将突变PCR片段克隆至载体pGEM-T,进行酶切鉴定及序列分析。将突变基因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Clneo中,转染COS-7细胞进行瞬时表达,并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表达蛋白。结果 测序结果证实,CD14的N端97-101氨基酸发生了连续丙氨酸置换突变。SDS-PAGE表明,突变体基因在COS-7细胞中得到瞬时表达。Western blot显示,抗CD14多克隆抗体可与重组表达的突变体蛋白特异性结合。结论 成功地构建并表达CD14 97-101氨基酸丙氨酸置换突变体,为研究CD14信号转导缺失突变体的生物学活性与功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CD14参与固有免疫应答抵御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14是一种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作为细胞表面和内体中Toll样受体(TLR)的辅受体,在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CD14主要通过髓样分化因子88(My D88)依赖型信号通路、β干扰素诱导的含TIR结构域接头蛋白(TRIF)依赖型信号通路、Ca2+/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信号通路参与机体固有免疫应答。CD14与多种疾病相关,在宿主抵御感染中具有双重作用。如在实验性脓毒症中,抑制CD14具有保护作用,但在肠道感染模型中,抑制CD14增加组织损伤。本文主要围绕CD14表达调控及其参与机体固有免疫应答抵御感染中的信号转导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CD14分子的受体作用及其信号传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D14分子是单核巨噬细胞的分化抗原,同时又是多种细菌成分的共同受体,但CD14与配基的结合具有一定的选择性。细菌成分与CD14结合后通过多种信号传递途径激活NF-κB,从而导致mNRA的转录以及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的合成及释放,行使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8.
CD14分子的受体作用及其信号传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14分子是单核巨噬细胞的分化抗原 ,同时又是多种细菌成分的共同受体 ,但CD14与配基的结合具有一定的选择性。细菌成分与CD14结合后通过多种信号传递途径激活NF κB ,从而导致mRNA的转录以及细胞因子的合成及释放 ,行使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9.
CD14抗原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D14主要存在于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白细胞表面,它是一种分子量为53-55KD的糖蛋白,以糖基磷脂酯肌醇的形式锚在细胞膜上,为脂多糖/脂多糖结全蛋白复合的受体。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在酵母系统中实现可溶性CD14基因的分泌表达,并进行LPS结合活性分析。方法将可溶性CD14基因克隆入表达载体pPIC9K,用SacI将重组质粒线形化,电转化PichiapastorisGS115细胞,筛选阳性整合子并进行甲醇诱导表达。结果经过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sCD14在pH6.5培养基BMMY中实现了分泌表达。免疫印迹和酶联免疫检测结果显示,重组产物可以结合其特异抗体。经流式细胞仪检测,重组产物具有结合细菌内毒素(LPS)的生物学活性。结论具有良好LPS结合活性的重组可溶性CD14分子可以用于进一步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湖北地区汉族人群CD14启动予-159(C→T)多态性分布,探讨该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湖北地区汉族162例冠心病患者及196名正常对照组者CD14基因启动子-159位点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CD14启动子-159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X^2=0.654,P〈0.05,CT vs CC,OR=1.245,95%CI:1.001~1.473,TT vs CC,OR=2.374,95%CI:2.012~2.649;等位基因:X^2=0.547,P〈0.05,TvsC,X^2=0、547,P〈0、05,OR=3.105,95 %CI:2.493~3.539):CD14启动子-159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非心肌梗塞组和心肌梗塞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X^2=0.782,P〈0.05,CF vs CC,OR=2.375,95%CI:2.017~2.689,TT vs CC.OR=3.459,95%CI:3.003~3.846;等位基因:X^2=2.374,P〈0.05,T vs C,X^2=2.374,P〈0.05,OR=4.011,95%CI:3.814~4.279),然而,我们没有发现往冠心病狭窄血管支数之间存存差异。结论CD14启动子-159(C→T)基因多态性中的T等位基因可能是心肌梗塞的遗传学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CD40分子是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超家族的Ⅰ型跨膜糖蛋白,可溶性CD40(sCD40)与膜型CD40(mCD40)共存,并具有与CD40L结合的能力,是CD40-CD40L作用的天然拮抗剂。研究显示健康人血清中存在低水平的sCD40,而肾脏疾病、肝脏疾病、血液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患者血液和体液中异常高表达sCD40,且其水平与病程发展和预后有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娇 《免疫学杂志》2013,(3):273-276
目的探讨脊髓硬膜外联合麻醉对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血清LBP和sCD14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期间接受脊髓硬膜外联合麻醉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7例,采用ELISA检测手术前、手术后1 h、手术后1天、手术后3天和手术后6天所有患者血清LBP和sCD14质量浓度,另外检测红细胞比容,并计算LBP和sCD14相对于红细胞比容的校正质量浓度。结果术前和术后1 h患者血清LBP质量浓度和校正质量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376),术后1、3 d和6 d血清LBP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手术前,校正质量浓度也均显著高于手术前。术前、术后1 h、1、3 d和6 d患者血清sCD14质量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而术后1 h、术后1、3 d和6 d患者血清sCD14校正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术前。结论脊髓硬膜外联合麻醉会促进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引起的创伤激起的炎症反应,从而促进LBP和sCD14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本文观察PMB及其模拟肽处理前后FITC-LPS与J774A1的结合能力及CD14表达,并检测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6的含量变化。结果发现①FITC-LPS分别与PMB、peptide 1孵育后,细胞膜平均通道荧光显著减少,LPS与J774A1的结合能力显著降低;②100 ng/ml LPS刺激J774A1 3 h后CD14阳性率明显增加;LPS分别与PMB和peptide 1预孵育后可显著降低LPS刺激J774A1细胞膜CD14表达;③LPS刺激J774A1分泌TNF-α和IL-6显著增加,LPS分别与PMB和petide 1预孵育后能显著减少细胞因子TNF-α和IL-6分泌。结果证实多粘菌素B及其模拟肽(peptide 1)可能通过下调J774A1 CD14表达,降低细胞因子水平来减少LPS诱导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迄今为止,CD14仅被看作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一个标志分子,而现在已证明了CD14在结合脂多糖-脂糖结合蛋白复合物及信号转导中的作用,这重新引起了人们对CD14特性的兴趣,本文阐述了CD14的功能,在不同类型细胞上的表达及表达的调节及可溶性CD14的产生,并讨论了CD14对一些疾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川崎病及细菌感染患儿单核细胞CD14 CD16 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川崎病和细菌感染患儿外周血中单核细胞CD14 CD16 的表达水平。结果:川崎病和细菌感染患儿的CD14 CD16 单核细胞百分数和绝对数在急性期均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经有效治疗病情好转后又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川崎病短期内复发的或细菌感染治疗未彻底的患儿CD14 CD16 单核细胞表达持续增高。结论:川崎病和较严重的细菌感染患儿CD14 CD16 单核细胞表达增高,而且在病程中的改变与临床疾病的恢复或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LPS致小鼠肺、肝功能损伤时 ,小鼠组织及血液中LPS受体CD14、TLR4的变化情况 ,从而验证LPS所致的肺损伤可进一步诱发肝功能受损。方法 :BALB/C小鼠 2 5只 ,随机分成五组 ,并予尾静脉注射LPS(8mg/kg) ,分别于 0、2、6、12、2 4h后处死 ,取血清及肺、肝组织。 (1)形态学 :制备肺、肝组织冰冻切片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肺、肝组织中CD14、TLR4的表达变化。 (2 )蛋白水平 :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血清中sCD14及肺、肝组织中CD14、TLR4的表达情况。 (3)mRNA水平 :采用RT -PCR方法检测肺、肝组织中CD14、T…  相似文献   

19.
CD14是一种膜锚着糖蛋白,可作为内毒素的主要受体,激活巨噬细胞释放前炎症因子,引发炎性级联反应.另一方面,CD14作为巨噬细胞识别清除凋亡细胞的受体之一,介导凋亡细胞的非炎性清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创伤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MODS)患者血浆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与内毒素比值(sCD14/LPS)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正常对照组,创伤MODS生存组和MODS死亡组血浆sCD14和IPS的摩尔浓度含量,并计算sCD14和IPS比值。观察创伤MODS患者血浆sCD14/IPS变化及其与主要器官功能受损指标的关系。结果 创伤性MODS各组血浆sCD14,LPS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创伤MODS死亡组LPS明显高于创伤MOIYS生存组(P〈0.01),但sCD14与创伤MODS生存组没有显著差别。创伤MODS生存组sCD14/IPS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MODS死亡组sCD14/IPS明显低于MODS生存组(P〈0.01)。创伤MODS患者血sCD和IPS水平均与血谷丙转氨酶、肌酐和二氧化碳分压明显正相关(P〈0.01),但sCD14/IPS与血谷丙转氨酶、肌酐和二氧化碳分压明显负相关(P〈0.01)。sCD14/IPS与血谷丙转氨酶、肌酐和二氧化碳分压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结论 创伤性MODS患者血sCD14浓度升高幅度不如IPS。sCD14/LPS比值可能作为判断MODS患者器官功能不全程度及预后转归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