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疑难牙颌面畸形的牵引成骨矫治(附112例临床经验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常规正颌外科难以矫治的七类复杂牙颌面畸形112例,采用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矫治,其中22例采用德国生产的牵引器,其余均采用作研制的不同类型的国产牵引器,其截骨方式,牵引器选择与安放,牵引方式依不同患的畸形分类,畸形严重程度,不同颌骨部位而不同,上颌骨牵引距离7-20mm,下颌骨12-46mm,3例合并局部慢性感染,导致部分新骨吸收,另3例因牵引器故障,下颌骨下缘骨折等原因另行手术处理完成牵引,其余106例均按术前设计顺利完成牵引成骨,取得了良好的成骨及牙颌面畸形矫治效果。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技术为各类复杂疑难牙颌面畸形的矫治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牵张成骨术联合正颌外科的方法治疗小下颌畸形患者下颌骨严重发育不足伴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的效果。方法:对2例继发于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小颌畸形患者首先采用牵张成骨技术进行治疗。手术在全麻下行双侧下颌角处截骨,安置牵引器,延长下颌升支及下颌体矫正小颌畸形及OSAHS。第二期在拆除牵引器的后行正畸治疗,继而采用正颌外科方法矫正颌面畸形及咬合关系,术后进一步正畸治疗矫正咬合关系排齐牙列。结果: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下颌骨最小牵引距离25mm,最大牵引距离30mm,牵引区成骨良好。后气道间隙由治疗前的平均3.25mm增加到11.5mm;SNB角由术前平均67°增加到术后80°,OSAHS得以治愈。联合正颌外科及正畸治疗后小颌畸形得以矫治,面型及咬合功能均获得满意的效果。术后经过2年随访,未见复发。结论:牵张成骨技术联合正颌外科治疗成人严重小颌畸形伴重度OSAHS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不仅可有效治疗伴发的OSAHS,而且能很好地矫治小下颌畸形引起的牙颌面畸形。  相似文献   

3.
口腔正颌手术的麻醉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口腔正颌外科是颌面外科中的一个新兴的、前沿的分支学科,它的对象多为牙颌面畸形患者,这些患者的颌骨往往过短或过长,过宽或过窄,不仅影响到患者的面部外形,严重的还会导致咀嚼或吞咽困难,发音障碍,颞颌关节疾病以及心理问题。正颌手术就是根据牙颌面的畸形情况和治疗要求,切开并移动牙一骨复合体,重建牙颌面结构的三维空间关系和功能,从而获得较满意的面部美容效果。通常正颌手术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由于手术操作多涉及到上下颌骨的切开、复位和固定,而患者也往往伴有较严重的颅面畸形,因此手术前气道困难的预估、围术期的呼吸、循环管理等都与其他手术的全麻有所不同,风险也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4.
牙颌面畸形是一种牙颌面发育异常所引起的咬合关系失调及颜面形态异常.正颌外科手术是通过对颌骨各种形式的截骨、移动、固定及去骨和植骨等操作,达到矫正牙颌面畸形的目的[1].正畸外科手术基本上是在口腔内进行,由于术后短期内限制患者的口腔运动,使语言交流及进食都受到影响,同时口腔又是一个有菌的腔隙,易发生感染,造成伤口愈合延误.因此,做好正颌手术患者的术前及术后护理,对正颌手术的成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008年5月至2011年2月我科对39例牙颌面畸形患者采用正颌外科手术,术前护理重点放在针对性的心理指导,术后有效的呼吸道护理,良好的口腔卫生护理,使39例病人无一人发生呼吸道梗阻、伤口感染等影响手术效果的严重并发症,现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口内进路的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Intraoralsagittalsplitrammusosteotomy ,以下简称SSRO) ,首先由obwegeser 195 7年报道 ,195 9年又经Dalpont改进延长了矢状骨切口 ,增加了骨接触面积。由于SSRO适应证广泛 ,且并发症较少 ,因而它成为正颌外科应用最多的术式之一。 1988~ 1998年我科采用SSRO术式矫治各类颌骨畸形 78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一、临床资料1.1988~ 1998年我院颌面外科采用SSRO术式矫治 78例( 13 6侧 )牙颌面畸形患者 ,其中男 3 2例 ,女 46例 ,平均…  相似文献   

6.
口腔颌面修复重建外科近况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总结口腔颌面修复重建外科的最新进展.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并进行综合整理分析其主要的创新点.结果从口腔颌面修复重建外科层面,近几年在采用血管化组织移植、人工材料、富血小板血浆、骨牵引成骨、骨折的微创技术治疗、关节成形技术、动力性修复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结论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口腔颌面的修复重建外科技术,尤其是个体化治疗,将会有更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颌外科术后正畸颌间牵引的临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颌面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完成后,虽此时颌骨骨骼畸形已得到矫正,但是由于神经肌肉还未适应新的平衡,加之上颌骨前移或下颌骨后退手术瘢痕的牵拉,往往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回复。所以正颌外科手术后行安氏Ⅰ、Ⅱ、Ⅲ类牵引,对巩固疗效、防止复发保持术后效果具有很重要作用。本文就正颌外科手术后的牵引治疗的重要性予以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颌外科学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医疗科学技术发达国家兴起,20世纪80年代逐步发展成熟成为新的临床分支学科.正颌外科综合应用外科和正畸的手段,以美学理论为指导,通过面中、下部颌面骨结构的变换调整,达到恢复正常口腔(牙合)功能,并美化容貌的目的. 一、正颌外科的发展简史及其美学特点 运用外科手段矫正颌骨畸形已有百余年历史.1849年美国弗吉尼亚Hullihen医师首先报道1例烧伤后致畸的病例,由于面下部瘢痕挛缩导致下唇外翻,下颌前突伴开(牙合)畸形,采用下颌骨截骨的方式向上向后移动得到改善.这是现代医学文献中记载最早的颌骨整形术.  相似文献   

9.
牵引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sis,DO)指在保留软组织附着及血供的前提下,在骨缝处或截开骨段,用牵引装置按一定的速度和频率牵开,因此产生骨间隙形成新骨,以达到使骨延长或增宽的目的。骨牵引术起源于欧洲,1905年意大利学者Alessandro Codivilla将股骨干截断,跟骨牵引进行股骨延长,他的研究开创了牵引成骨术的先河。20世纪50年代,俄罗斯学者Gavril Ilizarov创造性地设计出环形固定器。并通过实验提出促进骨再生和软组织适应反应的原则,后来的Ilizarov延长技术成为20世纪矫形外科的里程碑。Snyder等(1973)首先将牵引成骨原理引入颅颌面外科并进行了动物实验,以期寻找矫治颅面畸形的新方法。1992年,McCarthy等率先将DO技术用于临床牵引延长下颌骨,取得了理想效果,是真正意义上的颌骨牵引成骨技术临床应用的开始,使颅颌面畸形的治疗翻开了历史性的一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综合应用正颌外科、颌骨牵引成骨技术和去表皮肩胛游离皮瓣移植术矫治进行性半面萎缩畸形的疗效与可行性.方法 5例进行性半面萎缩畸形,轻度畸形的1例行去表皮肩胛游离皮瓣移植充填术及同期行颏成形术;中度畸形的2例,一期行上颌Le Fort I型截骨术,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和颏成形术,3~6个月后行去表皮肩胛游离皮瓣移植充填术;重度畸形的2例,一期行患侧下颌升支和上颌牙骨段的同期牵引成骨术,3~4个月后取出牵引器的同时行去表皮肩胛游离皮瓣移植充填术.结果 5例患者正颌外科及牵引成骨均效果良好,去表皮肩胛游离皮瓣均成活,患者面部对称性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①进行性半面萎缩症的程度与发病年龄密切相关,发病年龄越小,畸形越严重.②综合应用正颌外科、颌骨牵引成骨技术和去表皮肩胛游离皮瓣移植充填术,可有效矫治进行性半面萎缩畸形的软、硬组织复合畸形.  相似文献   

11.
牵引成骨技术治疗颌面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口外颌骨牵引成骨装置治疗颌面畸形。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制作的口外颌骨牵引成骨装置和上颌杠杆式牵引支架分别水平延长下颌骨,水平快速前移上颌骨,垂直延长下颌骨升支,水平延长下颌骨颏部,用以矫正小下颌畸形,下颌骨颏部外伤性骨缺损,小颌偏颌畸形,半侧前面肥大畸形,咬合平面倾余和唇腭裂术后上颌后缩等,共11例。结果 4例不同类型下颌骨牵引成骨,其中有1例在牵引过程中1根克氏针发生松动,旋转,最终将克氏针取出。1例下颌升支垂直牵引4根克氏针发生轻度弯曲,7例唇腭裂上颌后缩行Le Fort Ⅰ型截骨快速牵引成骨中有1例固定期后1个月出现对刃合并有轻度开咬合。最终11例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口外颌骨牵引成骨装置治疗下颌骨复杂畸形。Le Fort Ⅰ型截骨快速牵引成骨治疗唇腭裂术后上颌后缩是一种安全简便效果可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牵引成骨技术(Distractionosteogenesis.DO)是近年来发展和成熟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在颅颌面外科应用广泛。随着临床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该技术已在整形外科、口腔颌面外科等学科得到了推广。  相似文献   

13.
本研讨会定于1999年5月下旬在广西北海市召开,征文内容为头颈肿瘤的基础、临床、口腔颌面整形治疗、颌而美容外科、牙及种植体以及口腔颌面外科新技术,新方法和相关的麻醉、材料、护理等,清将未公开发表的论文全文及800字以内摘要各1份(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部分),以所在单位盖章后寄上海(200065)新村路289号《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编辑部收。信封清注明“征文”字样。1999年2月28日截稿(录用与否不退稿)  相似文献   

14.
正畸-正颌联合防治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索唇腭裂患术后牙颌面畸形正畸-正颌外科的防治方法。方法:56例唇腭裂伴牙颌面畸形患者,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龄8~38岁。其中25例患者为替牙列期或恒牙列初期,31例为恒牙列期。所有患者均进行正畸治疗,替牙列或恒牙列初期采用唇挡或颅颌面架干预性诱导上颌骨前后位的发育,上牙弓扩弓器扩大上颌骨左右位的发育并行牙槽裂植骨术;恒牙列期患者在完成排挤牙列、矫正错位牙、去代偿、关闭间隙等正畸治疗,手术方法如下:①伴牙槽裂的患者前期行髂骨取骨植骨术;②上颌Le Fort I型截骨前徙术;③上颌多片段Le Fort I型截骨术;④上颌Le Fort I型截骨术+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BSSRO);⑤BSSRO+颏成形术。所有病例骨间均用钛板钛钉坚强内固定,并辅以2~3周颌间牵引固定。术后应配合正畸治疗并定期随访12~49月。结果:青少年患者经唇挡、腭弓扩大矫正器和上颌前牵引面架干预性诱导上颌骨发育,伴牙槽裂患者行牙槽裂植骨术,其颜面形态及牙牙A关系明显改善;成人患者经正畸-正颌-正畸治疗模式后,面部比例协调,咬合关系及面型均较满意。结论:正畸-正颌外科联合防治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疗效确切;应以患者牙袷关系的具体情况、要求等因素,采用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宜于推崇。  相似文献   

15.
在颌面外科领域,遇到因手术、意外创伤造成的颌骨缺损或先天性畸形缺损,习惯上都采用外科手术植骨的方法予以修复,会给病人带来诸多痛苦和不便。最近,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主任顾晓明教授等利用自己研制并获国家专利的“MS-1型骨牵引延长器”,成功地为患者施行了下颌骨延长,实现了修补颌骨缺损不需再植骨的愿望。  相似文献   

16.
牵引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是通过牵张器固定在切开后仍保留骨膜及软组织附着与血供的骨段施行缓慢牵引以延长或重建骨组织及软组织的一项技术。相对于传统正颌手术,无需植骨,减少供区创伤,骨周围的软组织可同期获得扩张,且治疗范围广泛,从新生儿到成人均有成功范例。因此,自90年代以来,该技术已广泛用于治疗各种严重的牙颌面畸形。  相似文献   

17.
颌面骨畸形系指因颌面骨发育异常或其他后天因素引起的颌面骨的体积、形态以及上下颌骨之间及其与颅面其他骨骼之间的关系异常,所致的颜面畸形.以研究和诊治颌面骨畸形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国内为正颌外科、整形外科、颅颌面外科.颌面骨畸形的治疗已有百余年的历史,1849年Hullihen首先报道1例烧伤后瘢痕挛缩所致下颌骨畸形,通过截骨方式得以矫正,这是现代医学文献中记载的最早的颌骨整形术.  相似文献   

18.
正颌手术是治疗牙颌面畸形的经典手术。由于牙颌面解剖结构的复杂性, 术前通常需要进行详细而准确的手术规划。随着近年来医学成像技术和手术规划软件的快速发展, 虚拟手术规划(VSP)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正颌外科, 以提供准确、高效、可预测的规划和模拟。正颌外科VSP的设计和发展涉及图像采集和复合头部模型构建、三维参考框架定义、虚拟咬合设置、虚拟截骨和手术模拟、软组织预测、转移工具等几个方面, 该文对相关步骤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以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探讨牵引成骨技术矫治面部复杂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复杂面部畸形采用常规正颌外科手术无法一期解决的面部畸形10例患者,采用牵引成骨技术配合正颌外科技术进行治疗。手术一期置入内置式牵引器,术后1周开始牵引;牵引结束后3~6个月再行二期手术。结果 10例患者均完成牵引成骨,所牵引成骨平均牵引长度18 mm,面部外形及咬关系均得到明显改善。随访2~4年,疗效满意。结论通过牵引成骨技术治疗复杂面部畸形可以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是治疗面部复杂畸形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自1992年McCarthy等首次报道了4例经口外牵引延长下颌骨的病例,将牵引成骨技术(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引入颌面外科领域以后,该项技术在颅颌面外科、整复外科、头颈外科等领域迅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面中部复杂的解剖结构及其与长骨形态结构上的差异,使之在上颌骨及面中部骨骼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