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8 毫秒
1.
目的针对某公司工业炸药生产区整体搬迁改造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探讨防护对策和管理措施。方法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要求,采用类比调查法对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进行预评价。结果该项目的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等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粉尘、毒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粉尘的TWA检测结果在0.47~0.64mg/m^3之间,STEL检测结果在2.57~2.97mg/m^3之间,TNT的TWA检测结果在0.05~0.08mg/m^3之间,STEL检测结果在0.06—0.34mg/m^3之间,均符合国家卫生接触限值的要求;噪声共检测12个点,检测结果在61.3~96.8dB(A)之间,超标率为25%。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结论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的,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某机械公司冷作车间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进行预评价。方法采用类比法与定量分级法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和有害化学因素,检测值分别为粉尘TWA0.8—2.6mg/m^3、STEL1.8—4.4mg/m^3,噪声76—83dB(A),有害化学因素STEL0.03—0.99mg/m^3。结论该建设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识别、评价、控制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采用综合评价法、类比法与经验法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卫生辅助用室设置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类比企业各工种毒物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粉尘0.66—5.77mg/m^3,除副司炉、三段皮带、六段皮带超过国家标准外,其他均符合国家标准;噪声72.4—89.5dB(A)。结论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的,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识别、评价、控制某秸杆发电厂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采用类比法与定量分级法进行评价。结果 该建设项目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卫生辅助用室设置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在对类比企业检测结果显示,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谷物粉尘为0.7~3.1mg/m^3、谷物灰尘为0.6~2.0mg/m^3、氢氧化钠0.1~1.1mg/m^3、盐酸0.1~6.4mg/m^3、氮氧化物0.1~0.2mg/m^3、一氧化碳5~10mg/m^3、二氧化碳280~345mg/m^3,存在噪声、高温热辐射、工频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结论 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的,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某电子制造企业扩建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探讨防护对策和管理措施。方法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要求,采用类比调查法对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进行预评价。结果该项目的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等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对相似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毒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发现,异丙醇的TWA浓度在61.5~134.5mg/m^3之间,STEL浓度在80.4~92.5mg/m^3之间,乙醇浓度均小于14mg/m^3,丙酮的TWA浓度在2.7-115.2mg/m^3之间,STEL浓度在8.1~276.4mg/m^3之间,甲基环己烷的浓度均小于1.3mg/m^3,均符合国家卫生接触限值的要求;噪声共检测11个点,检测结果在62.1~82.4dB(A)之间,无超标。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结论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的,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杨钧  李涛  张洪 《中国卫生工程学》2007,6(5):269-270,272
目的 识别、评价、控制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 采用综合评价法、类比法与经验法进行评价。结果 该建设项目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卫生辅助用室设置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粉尘、聚醚类高分子化合物、噪声、高温、高频电磁场、复合添加剂、苯甲酸钠、机油、防锈剂及消泡剂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类比企业监测结果粉尘为0.0025mg/m^3;噪声为78.3dB(A);淬火机电场强度为65.66V/m。结论 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一般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的,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识别、分析与评价拟建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采用类比法和检查表法。结果该拟建项目选址、总体布局、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卫生辅助用室、个体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和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基本符合卫生学要求。该项目运转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粉尘STEL为1.3—2.7ms/m^3,汽油、苯、甲苯、二甲苯,CO、CO2、Mn STEL为0—230,0—1.49,0~0.34,〈0.10,〈0.009,0.067,0.07~0.15ms/m^3,噪声、工频电场低于国家卫生限值。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结论该项目运转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预防和控制,项目建设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识别与评价高原铜矿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采用类比法和经验法等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等基本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粉尘(0.33~2.90mg/m^3)、砷及其无机化合物(0.003~0.008mg/m^3)、氟及其化合物(0.1~1.1mg/m^3)、硫化氢(0.3—0.5mg/m^3)、二硫化碳(0.20~1.30mg/m^3)、噪声、高温热辐射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结论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的,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识别、评价和分析建设项目可能产生及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危害的类别,预测其对劳动者健康危害程度;对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进行分析与评价,制定相应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可行的技术依据。方法选择与该建设项目类似的工程进行类比调查,采用类比法检查表法与定量分级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属于一般职业病危害项目;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设计、辅助用室的卫生设施配置等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本项目可能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和噪声。结论该建设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某公司蓄电池扩建项目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采取的防护措施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定量分级法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铅尘、硫酸、噪声,硫酸为0.13~0.37mg/m^3,铅尘为0.004~0.009mg/m^3,噪声为4.4~84.9dB(A),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项目。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可以得到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识别、评价、控制某氧化铝厂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采用现场调查、现场检测、定量分级等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的选址与总体布置、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辅助用室等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该项目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辐射热、工频电场、电离辐射等;粉尘检测点TWA、STEL合格率分别为87.2%和82.1%;噪声检测点合格率为83.3%;毒物均符合标准。结论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2.
胡世杰  耿继武 《中国职业医学》2007,34(5):389-391,394
目的识别、评价某粮食辐照加工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探讨其防护对策和管理措施。方法综合运用检查表法、类比调查和理论计算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投产后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电离辐射、粉尘、毒物、噪声和高温等。与传统的粮食加工项目不同,电离辐射是该项目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总体布局、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和事故应急措施等符合国家有关要求。结论经综合分析,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13.
某锅炉公司产品结构调整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识别、评价、控制某锅炉公司产品结构调整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采用现场调查、现场检测、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毒物、噪声,各种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其中电焊烟尘TwA,STEL分别为1.3~3.7、1.6~4.4mg/m^3,其他粉尘TWA、STEL分别为2.1~2.4、2.6~2.9mg/m^3,NO2、CO、二氧化锰均低于国家限值。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但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解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情况。探讨其防护的对策和管理措施,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与建没项目同喊市并建成营运的一、二号线进行类比调查,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经验法与定量分级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预评价。结果 该建设项目建成营运后可能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电磁辐射、高温、粉尘、毒物等;项目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卫生辅助用室设置、职业卫生管理和应急措施等基本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结论 该建设项目属于一般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按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要求、采取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施,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应急措施,可使营运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降到最低点,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某汽车涂料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检查表分析法和职业健康检查法对该项目进行调查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工作场所中的化学毒物、噪声、粉尘、工频电场等浓度(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有关要求。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源头上预防、控制和消除某烟标印刷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方法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该项目职业卫生情况较好;生产性毒物乙酸乙酯、异丙醇、二甲苯TWA检测值分别为164.9~193.0、67.1~127.1、1.7~6.3mg/m^3,STEL,检测值为204.4~266.0、83.0~190.2、4.3~9.0mg/m^3,生产性噪声强度为83.7~85.0dB(A),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职业病观察对象或患者。结论该建设项目为一般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厂方应继续落实各项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识别、评价、控制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采样规范》(GBZ159-2004),采用现场调查、现场检测、检查表、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的选址、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措施、个人使用的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辅助用室等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化学毒物、粉尘、噪声、高温、工频电场等。结论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识别、评价拟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提供技术依据。方法综合运用类比法、检查表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拟建设项目在选址、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布局、车间建筑设计、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辅助卫生用室设置、职业病危害管理措施等方面基本符合相关要求。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矽尘、其他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钼及其化合物、氧化镍、三氧化铬、异丙醇、甲醇、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高温、低温、工频电场、噪声等。类比项目检测结果:矽尘有4个点不合格、其他粉尘有1个点不合格、噪声有7个点不合格,其余均符合职业卫生标准要求。结论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的,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识别、分析某铝电公司铝合金项目及配套预焙阳极系统的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采用检查表法与类比法相结合的原则对该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的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辅助用室等符合国家有关法规。主要存在氧化铝尘、氟化氢、二氧化硫、噪声、工频电磁场、高温、热辐射、沥青烟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类比企业车间粉尘TWA检测,仅铸造车间清包操作位超标2.52倍。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结论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的,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