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目前手术疗效肯定,但也有少数术后症状未缓解或复发而行再手术者,到目前为止我国报道再手术率为3~7.8%,我院1982年至1989年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0例,其中再手术者6例,占1.5%。本文拟就再手术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有关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2.
王其友  徐义春  戎利民  陈瑞强 《实用全科医学》2009,7(11):1152-1152,1242
目的探讨髓核摘除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失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4例失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接受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的患者,根据术前腰椎过伸过屈位片对失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椎间Cage融合术。根据术前术后JOA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进行3个月~3年随访,平均16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5.24分,术后随访时JOA评分平均12.78分,平均手术改善率为73.4%。结论对于存在椎间失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椎间可扩张Cage融合术治疗,术中有限开窗,摘除髓核组织并重建椎间稳定性,能够有效缓解症状,可获得良好的近期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彭江涛 《当代医学》2011,17(28):54-55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进行探究。方法回顾分析自2005年3月~2010年1月的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病例,其中手术方式为单纯髓核摘除术与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结果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采用单纯髓核摘除术或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和下腰疼重于下肢根性症状的情况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4.
陈砚侯  陈勤 《四川医学》1991,12(1):23-24
经前路切除腰椎间盘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7例,102例随访2~24年,疗效优良者占96.1%。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非手术治疗,症状反复复发,发作间期可以大部或完全缓解,说明患者脊柱不稳定对椎间盘突出有确切的因果关系。某些患者并有下腰椎先天畸形,椎间盘易退变和老年性间盘退变,后路手术切除间盘和较多腰椎后部结构之后等都与腰椎不稳定诱发腰椎间盘突出有关。前路手术既可稳定脊柱又可以解除神经压迫。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发腰腿痛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临床常见病,也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采用手术治疗能获得较好的疗效。但也可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病例,即术后症状不缓解或缓解一段时间后术前症状再现,经保守治疗无效而再次手术。我院1998年6月-2005年8月,共收治需再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例。其中本院7例,外院1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原有腰椎间盘突出而由其他病因引起的腰腿疼痛病人常易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我院按临床科室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牵引治疗或某些保守治疗无效而转来疼痛科治疗的病例,经详细检查为非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7例,经针对病因治疗后症状缓解或消失。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再手术原因及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评价预防性扩大侧隐窝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对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再手术治疗,术中对存在侧隐窝狭窄者,扩大神经根管,使神经根充分游离;对无明显侧隐窝狭窄者,用薄斜口冲击咬骨钳紧贴内侧壁潜行咬除侧隐窝壁,术中对2例存在椎间不稳定者同时行椎间融合,椎间植骨融合器植入术。结果 48例经平均5.1年的随访,按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24例,良19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89.6%。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是同间隔复发及病变节段不稳定,再手术治疗时,在尽量摘除髓核的同时,预防性侧隐窝扩大可以有效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的远期疗效。对于椎间不稳定者可同时行椎间融合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4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为椎间孔型或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即极外侧型),占同期手术治疗病例的2.8%。8例采用椎板间入路,2例采用椎板侧方入路,2例采用椎板间和椎板侧方联合入路。本症常累及同序数神经根,且突出间隙以L4/5居多,L3/4、L5/S1次之。CT、MRI检查与手术所见一致。经4个月~3年随访,疗效优9例,良2例,可1例。结论:MRI检查是目前诊断本症的最好方法。手术入路应依突出间盘组织占位、病理类型及是否合并椎管内病变而定。  相似文献   

9.
李雪梅  余忠香 《吉林医学》2012,33(25):5560-5561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方法。方法:观察110例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包括术前对患者进行术前指导、心理护理,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及时沟通、交流并告知患者可能发生的症状反弹及麻木症状缓解缓慢以求患者的理解,从而消除患者顾虑,结合脊柱外科规范的康复护理指导患者功能锻炼,采用VAS评分法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110例患者术后次日均下床活动,2周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大多数疼痛症状在3 d内缓解,术后3天出院,术后VAS评分0~4分,平均2.60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能明显减轻或消除临床症状,术前对患者进行术前指导、心理护理,术后及时沟通、交流可以消除患者顾虑,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0.
遇恒新 《黑龙江医学》2006,30(7):560-560
1987~2005年,我院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43例,其中,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发病率为5.12%.本文旨在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全椎板切除间盘摘除术与椎板开窗或半椎板切除间盘摘除术疗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经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1月夏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分析患者手术情况,并对比手术前后VAS及ODI评分。结果手术时间为(43.26±6.43)min,术中出血量为(12.13±5.45)ml,住院时间为(4.16±0.57)d;术后患者VAS及ODI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恢复患者腰椎功能,缓解神经根压力,降低腰椎疼痛感,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总结临床特点,评估手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从1995~2003年对14例患者行单纯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平均年龄17.6岁(年龄范围14~22岁)。采用JOA评分表评估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的症状与体征。结果 其中12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6.2年,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远期随访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外伤是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证据,对保守疗法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的患者应及时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80%-90%的病例经保守治疗可使症状得到缓解或消失,但仍有10%-20%的病例需手术治疗。自1934年Mixter和Barr报道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来,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逐步完善。其外科治疗的基本原理在于缓解由于突出的椎间盘造成的神经根激惹或压迫。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其手术的术式也得到了改良,新技术不断问世,但是对于其治疗方法仍存在争议。现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术对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术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21例,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术后优良率95.2%.结论 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手术治单节段腰疗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肯定,是一种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的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不佳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翁柱庆 《广西医学》2003,25(8):1445-1450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切除压迫神经根而引起严重坐骨神经痛的突出髓核组织 ,以迅速缓解疼痛 ,并且极少发生并发症 (1)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方式包括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半椎板切除髓核切除术、椎板间隙开窗髓核摘除术、经皮穿刺椎间盘切除术、经皮穿刺内镜椎间盘切除术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不佳 ,又称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 ( FBSS) ,广义上泛指在行椎板切除或椎间盘摘除术后 ,患者仍有腰部、臀部或下肢的顽固性疼痛或其他不适症状 ;狭义上仅指多次手术后症状没有任何改善(2 ) 。FBSS的发病率约在 1 0 %~ 46% (3 …  相似文献   

16.
徐永宁  罗飞  万忠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8):117-11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1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行单侧椎板开窗、切除上位椎板的下1/2和下位椎板的上1,3、全椎板切除或者单侧半椎板切除手术进行椎管减压。结果随访6个月~3年。按照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优283例(89.94%),良31例(9.84%),差1例(0.23%)。结论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一定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认真做好每个环节,可以减少并发症和再手术率。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上极少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后患者因症状再发需要再次手术治疗。由于瘢痕组织多,神经粘连重,再次手术难度大,效果欠满意。8年来对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采用扩大开窗术、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术,极管狭窄者行根管扩大减压术。手术效果良好。认为只要严格再手术指征,术式恰当,减压彻底,操作细致,再次手术亦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31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永宁  罗飞  万忠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8):117-11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1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行单侧椎板开窗、切除上位椎板的下1/2和下位椎板的上1,3、全椎板切除或者单侧半椎板切除手术进行椎管减压。结果随访6个月~3年。按照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优283例(89.94%),良31例(9.84%),差1例(0.23%)。结论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一定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认真做好每个环节,可以减少并发症和再手术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效果及症状缓解情况。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均为我院骨科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应用后路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对照组,n=40)与应用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观察组,n=40)恢复效果、疼痛改善情况、手术情况展开对比。结果两组恢复优良率无差异(P 0.05),但观察组术中出血、切口长度、术后VAS评分均少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经皮椎间孔镜下行TESSYS技术治疗,可促症状消除,减轻创伤,缓解疼痛,具重要开展价值。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观察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术对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术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21例患者,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术后优良率95.2%.结论: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手术治疗单节段腰疗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肯定,是一种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的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