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瘦素(LEP)、胰岛素(INS)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63例PCOS患者(PCOS组)、20例同期就诊的不孕症患者(对照组,月经周期正常,不孕原因为免疫因素或输卵管因素)空腹血糖(FBG)水平,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LEP,INS、IGFⅠ水平。结果:①PCOS组FBG为(4.961±0.796)mmol/L,与对照组((5.092±0.905)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7,P>0.539);②PCOS组空腹LEP水平为(19.721±18.107)μg/L,对照组为(8.063±3.27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98,P<0.05);③PCOS组空腹INS水平为(11.782±8.027)mU/L,对照组为(7.951±2.235)m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3,P<0.05);④PCOS组空腹IGFⅠ水平为(50.322±37.881)μg/L,对照组为(25.961±11.57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91,P<0.05)。结论:LEP、INS和IGFⅠ可能共同参与PCOS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苏卫红  庞明史文 《广西医学》2002,24(12):1926-1928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的血清水平以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特异性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3例CHD患者与30例正常人的血清IGF-I水平.结果CHD患者的IGF-I水平高于正常人(234.54士100.651 65.26±72.12.P<0.05).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型CHD患者的IGF-I水平比心绞痛型、缺血性心肌病型CHD及正常人高(P<0.01).心功能Ⅲ级~Ⅳ级CHD患者的IGF-I血清水平较心功能Ⅰ、Ⅱ级CHD患者降低(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型CHD患者的血清IGF-I升高;IGF-I可能在CHD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青春前期矮小儿童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水平与生长障碍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放射法测青春前期矮小儿童 33例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水平 ,其中垂体侏儒 13例 ,宫内生长迟缓儿生后持续矮小 10例 ,营养不良性生长迟缓10例。另选青春分期及性别匹配的正常儿童 15例为对照组。结果 :不同病因的青春前期矮小儿童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 ,差异有显著性 ,其中观察组 IGF (171.8± 75 .49) μg/L,垂体侏儒组 IGF (80 .338± 74.5 1)μg/L,与观察组相比 t'=4.2 89,P <0 .0 5 ;IUGR组 IGF (82 .32± 2 0 .2 1) μg/L,与观察组相比 t'=4.36 ,P <0 .0 5 ;营养不良组 IGF (6 4.5± 9.0 6 ) μg/L,与观察组相比 t'=5 .44 8,P <0 .0 5 ;不同病因组之间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青春前期矮小儿童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明显降低 ,提示 IGF- 水平降低 ,GH激发试验反应低于正常 ,可作为 GHD的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其结合蛋白3(IGFBP-3)的含量与肝脏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63例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30例急性肝炎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IGF-Ⅰ及IGFBP-3的含量,同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肝组织活检及其他肝功能指标,了解血清IGF-Ⅰ及IGFBP-3的含量与肝脏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IGF-Ⅰ和IGFBP-3含量分别为(94.52±61.34)ng/ml、(16.16±8.30)ng/ml,均显著低于急性肝炎组(214.05±72.41)ng/ml(、35.41±9.13)ng/ml及正常对照组(283.47±80.05)ng/ml、(42.27±9.65)ng/ml(P<0.01)。随着肝硬化Child Pugh分级程度的逐步增加,其水平持续下降。结论:血清IGF-ⅠI、GFBP-3的测定能反映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状况,是一项有价值的估测肝硬化患者病情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与宫内发育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足月适于胎龄儿15例,足月小于胎龄儿9例,足月大于胎龄儿10例,在出生72h内检测血清IGF-Ⅰ水平,同时进行体格指标测量.结果血清IGF-Ⅰ水平足月适于胎龄儿组[(57.42±4.74)mmol/L]与足月小于胎龄儿组[(56.03±4.86)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适于胎龄儿组与足月大于胎龄儿组[(63.85±6.11)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适于胎龄儿组体重、身长、头围、胸围4个体格指标分别与足月小于胎龄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足月适于胎龄儿组与足月大于胎龄儿组4个体格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组的出生体重与IGF-Ⅰ水平呈中度正相关(γ=0.516,P=0.002).结论出生后72h足月小于胎龄儿静脉血中IGF-Ⅰ水平低于足月适于胎龄儿,足月大于胎龄儿IGF-Ⅰ水平高于足月适于胎龄儿与足月小于胎龄儿.IGF-Ⅰ水平与宫内发育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乳腺癌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浓度的临床意义.方法 前瞻性地收集了一组接受根治性手术的乳腺癌患者(n=121)及健康对照(n=50)外周血血清,使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F-1和IGFBP-3浓度,比较两组人群平均水平的差异,并了解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IGF-1和IGFBP-3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01).乳腺癌患者中,血清IGF-1和IGFBP-3浓度与肿瘤直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正相关,IGFBP-3浓度的肿瘤组织雌激素受体阳性率负相关.结论 乳腺癌患者出现IGF-1信号转导通路上调,且该信号通络与肿瘤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 (2型 DM)以及合并糖尿病肾病 (DN)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的变化。方法 :应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检测血清 IGF- 1水平 ,采用酸乙醇提取法去除 IGF结合蛋白 (IGFBP)的影响。结果 :1年龄、性别匹配的 DN组 (79例 )、非 DN组 (79例 )和健康对照组 (5 0例 )间 FBG存在显著性差异 (F =31.1,P =0 .0 0 0 1) ,该 3组 FBG分别为(7.81± 2 .5 7) mm ol/ L,(7.2 2± 1.87) mm ol/ L,(5 .0 6± 0 .4 8) mm ol/ L;2该 3组间 Hb A1c存在显著性差异 (F =2 2 .33,P =0 .0 0 0 1) ,3组 Hb A1c分别为 (8.91± 2 .86 ) % ,(8.96± 3.2 4 ) % ,(5 .99± 1.0 8) % ;33组间 IGF- 1存在显著性差异 (F =9.15 ,P =0 .0 0 0 2 ) ,3组 IGF- 1分别为 (185 .4 9± 12 0 .89) μg/ L,(132 .6 4± 6 2 .0 3) μg/ L,(132 .35± 4 5 .16 ) μg/ L。结论 :2型DM的非 DN患者血清 IGF- 1水平与正常人群无显著性差异 ,DN患者血清 IGF- 1水平明显高于非 DN患者 ,提示 IGF- 1可能是 2型 DM肾病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食管癌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水平.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2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GF-1含量,以22名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结果:手术前食管癌患者血清IGF-1水平为(292.57±100.53 μg/L),手术后为(280.50±81.46 μg/L,正常人血清IGF-1水平为(196.75±58.31 μg/L).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GF-1水平均高于正常人(P<0.05).手术前后食管癌患者血清IGF-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F-1参与食管癌的发病过程,是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生长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卵泡液和血清中瘦素(Leptin)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与卵泡发育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67例患者取卵日血清及卵泡液中的Leptin与IGF-Ⅰ水平.结果:(1)取卵日血清中的Leptin水平为(13.20±5.43)mg/L,显著高于卵泡液中Leptin水平(10.86±5.73)mg/L,P<0.05;卵泡液中的Leptin水平与血清中的Leptin水平呈正相关(r=0.84,P<0.001).血清中的IGF-I水平为(7.18±4.58)mg/L,显著高于卵泡液中IGF-I水平(4.36±3.03)mg/L(P<0.05),卵泡液中的IGF-Ⅰ水平与血清中的IGF-Ⅰ水平呈正相关(r=0.79,P<0.001);(2)卵巢低反应型者的血清及卵泡液中Leptin水平显著高于卵巢中高反应型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3)三种卵巢反应类型的血清及卵泡液中IGF-Ⅰ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4)卵泡液及血清中的Leptin水平与IGF-Ⅰ水平无明显的相关性(r=-0.079,P>0.05)及(r=-0.127,P>0.05).结论:(1)卵泡液中的Leptin及IGF-Ⅰ均来自血清;(2)高浓度的Leptin可能抑制卵泡发育,而低浓度的Leptin可能对卵泡发育没有影响;(3)体内IGF-Ⅰ可能与其受体结合后发挥对卵泡发育的调节作用;(4)Leptin与IGF-Ⅰ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7年11月-2008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33例DEACMP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测定血清IGF-1水平,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常识-记忆-注意测验(IMCT)动态评估DEACMP患者的病情变化,并与3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后未发生DEACMP的患者(ACMP组)和32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以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1)DEACMP组急性期血清IGF-1水平[(136.10± 51.51)μg/L]低于正常对照组[(192.91±145.97)μg/L,P<0.05],DEACMP组急性期与ACMP组[(156.51± 93.13)μg/L]比较,ACMP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组恢复期血清IGF-1水平[(187.69±92.46)μg/L]较急性期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DEACMP组急性期ADL、HDS和IMCT评分与恢复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DEACMP组中IGF-1水平与ADL评分呈负相关(r=-0.377,P=0.03).结论 IGF-1在DEACMP脑损伤中可能起着重要保护作用,血清IGF-1水平可能作为临床转归、疗效判定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窒息后新生儿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变化,探讨出生窒息对新生儿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48例窒息新生儿和36例正常足月儿生后1、3、7天血中IGF-1、EGF的变化。结果 窒息新生儿血中IGF-1、EGF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窒息新生儿恢复期IGF-1、EGF升高。结论 窒息新生儿血中IGF-1、EGF的水平下降,表明窒息新生儿胃肠激素水平异常,可能是造成患儿消化功能紊乱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胎鼠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和 (IGF- 和 IGF- )的变化 ,探讨 IGFs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IUGR)发生的关系。方法  2 1只 SD孕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 9只 ,实验组 (IUGR) 12只。实验组于第14天行双侧子宫动、静脉钳夹 2 0分钟以建立胎鼠 IUGR模型。对照组仅行开腹和关腹术。比较两组胎鼠血清 IGFs的浓度及体重、身长和肝、肺、脑及胎盘的重量。结果 实验组血清 IGF- 、 浓度分别为 117.92± 2 6 .5 8ng/ ml和2 33.19± 33.35 ng/ ml,明显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2 34 .43± 70 .6 5 ng/ m l和 397.74± 2 3.6 9ng/ m l) (P均 <0 .0 1) ,其体重、身长及肝、肺、脑、胎盘组织的重量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均 <0 .0 5 )。结论 胎鼠血 IGF- 和 IGF- 水平的降低是 IU GR发生的内在因素之一 ,IGFs在胎儿生长发育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与骨密度 (BMD)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法对对照组 ,2型糖尿病组 (单纯 2型糖尿病组 ,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组 )进行IGF 1的测定 ;应用美国NOR LANDXR 3 6双能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 ,同时测定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结果 :3组病例血清IGF 1分别为 (183 .78± 42 .46) ,(13 9.2 5± 2 6.64 ) ,(10 0 .84± 2 5 .62 )ng/ml,3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1)。 2型糖尿病组的IGF 1与骨密度呈正相关 (P <0 .0 1) ,与空腹血糖无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IGF 1的降低可能是 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补肾益气活血方对胎儿生长受限胎鼠肝脏IGF-1、IGFBP-1、IGFBP-3表达的影响,探讨补肾益气活血方治疗FGR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被动吸烟法建立SD大鼠FGR模型,分为正常组、FGR组、补肾益气活血方治疗组(中药组)、精氨酸治疗组(精氨酸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胎鼠肝脏IGF-1、IGFBP-...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冠心病 (CHD)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I(IGF- I)的血清水平以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特异性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33例 CHD患者与 30例正常人的血清 IGF- I水平。结果 :CHD患者的 IGF- I水平高于正常人(2 34.5 4± 10 0 .6 5∶ 16 5 .2 6± 72 .12 ,P<0 .0 5 )。其中 ,急性心肌梗死型 CHD患者的 IGF- I水平比心绞痛型、缺血性心肌病型 CHD及正常人高 (P<0 .0 1) ,心功能 级~ 级 CHD患者的 IGF- I血清水平较心功能 、 级 CHD患者降低 (P<0 .0 5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型 CHD患者的血清 IGF- I升高 ;IGF- I可能在 CHD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家族成员在早期自然流产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正常早孕及自然流产绒毛组织中IGF2基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F1R)基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3)基因mRNA表达。比较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自然流产绒毛组织中IGF2、IGFIR mRNA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绒毛组织(P0.05)。正常绒毛组织中IGF2 mRNA表达量与IGF1R 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r=0.345, P0.05)。 结论 IGF家族成员IGF2和IGF1R mRNA表达的降低可能与早期自然流产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IGF-1R)在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核酶对其表达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广州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手术切除的18例患者的病理性瘢痕组织(增生瘢痕9例、瘢痕疙瘩9例),同期收集的20例正常皮肤标本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对组织进行观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织标本的IGF-1 mRNA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取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进行细胞培养获得IGF-1及其受体核酶,取第2-4代生长状态良好的对数生长期细胞+核酶继续培养72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IGF-1 mRNA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皮肤组织、增生性瘢痕组织、瘢痕疙瘩组织中的IGF-1 mRNA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呈现正常皮肤组织<增生性瘢痕组织<瘢痕疙瘩组织的特点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皮肤组织、增生性瘢痕组织、瘢痕疙瘩组织中的IGF-1 mRNA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呈现正常皮肤组织<增生性瘢痕组织<瘢痕疙瘩组织的特点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组织中IGF-1 mRNA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核酶具有阻断IGF-1 mRNA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作用,可能在抑制瘢痕的形成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IGF-2、IGF-1R在早期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岚  张轶清 《安徽医学》2007,28(3):180-183
目的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及其受体IGF-1R在早期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评价IGF-2和IGF-1R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5例正常宫颈组织及50例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宫颈组织中IGF-2、IGF-1R的表达,同时对IGF-2和IGF-1R表达与宫颈癌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宫颈癌组织中IGF-2和IGF-1R阳性率分别为74%、76%,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的13.33%、26.67%(p<0.001)。宫颈癌组织中IGF-2、IGF-1R两者表达密切相关(P<0.05)。IGF-2的表达在不同肿瘤分期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IGF-2与IGF-1R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IGF-2与IGF-1R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9.
Fu X  Lu Y  Lu K  Liao J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6):410-412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及其结合蛋白 3(IGFBP3)水平的变化 ,及两者与胰岛素抵抗 (IR)有关的血浆胰岛素 (FINS)水平及其敏感性系数 (ISI)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 4 0例急性脑出血 (ACH)患者、34例脑梗死 (ACI)患者、脑卒中恢复期组30例和正常对照组 30名的血浆IGF 1、IGFBP3、FINS水平 ,同时测定空腹血糖 (GS)水平。结果  (1)ACI和ACH组血浆IGF 1、IGFBP3、ISI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脑卒中恢复期组 (分别为ACI:17 3mmol/L± 7 0mmol/L ,72 9mmol/L± 11 4mmol/L ,- 4 2± 0 3;ACH :14 4mmol/L± 5 8mmol/L ,5 7 8mmol/L± 17 2mmol/L ,- 4 7± 0 6 ,恢复期组 :2 8 8mmol/L± 13 6mmol/L ,87 4mmol/L± 18 3mmol/L ,- 3 9±0 4 ;正常对照组 :31 5mmol/L± 18 9mmol/L ,93 1mmol/L± 2 8 0mmol/L ,- 3 6± 0 3;F分别为 18 3,2 0 2 ,17 2 ,P <0 0 1;GS、FINS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ACI组 :6 1mmol/L± 1 0mmol/L ,15 7mIU/L±3 1mIU/L ;ACH组 :6 4mmol/L± 2 1mmol/L ,19 7mIU/L± 9 6mIU/L ;正常对照组 :4 8mmol/L± 0 5mmol/L ,10 6mIU/L± 3 2mIU/L ;F分别为 8 5 ,10 6 ;P <0 0 1) ;(2 )ACI组和ACH组血浆IGF 1与IGFBP3水平呈正相关 (P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研究E5基因导入系统的体外、体内基因导入瘤谱,建成一个平台技术:一个基因导入系统可用于多种肿瘤的基因治疗。方法 应用E5基因导入系统在体外、体内转移报告基因到IGF I R阳性的多种肿瘤细胞与裸小鼠皮下肿瘤。结果 E5基因导入系统在体外转移报告基因到富于IGF I R的5种肿瘤细胞,在体内将报告基因转移到IGF I R阳性裸小鼠皮下肿瘤,其导入率与IGF I R表达水平呈正相关。而体外、体内均不能将报告基因导入到IGF I R阴性的肿瘤细胞和裸小鼠皮下肿瘤。结论 E5基因导入系统具有相对的靶向性与广谱性,在临床基因治疗研究和应用中具有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