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型颅内支架Solitaire辅助弹簧圈拴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4月该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37例为治疗组,采用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拴塞术治疗,另选之前采用传统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的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的影像学评价和出院时的格拉斯哥(GCS)评分。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①按Paymond标准,治疗组术后完全栓塞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瘤颈残留率、不完全栓塞率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CS评分平均(5.12±1.0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GCS评分平均(3.84±1.17)分(P<0.05)。结论 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拴塞术是治疗宽颈或相对宽颈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有效方案,优于传统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NeuroformⅡ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euroformⅡ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并发症防治,评估该技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86例颅内宽颈动脉瘤采用NeuroformⅡ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术后3、6及12个月随访临床症状,6-12个月造影随访。结果68例宽颈动脉瘤致密添塞,18例不全添塞,所有患者载瘤动脉通畅,支架均到位;75例临床症状随访,均无再出血及血栓形成;59例造影随访,56例动脉瘤不显影,3例动脉瘤再通,5例有轻度血管狭窄。结论NeuroformⅡ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01年10月至2003年3月间16例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病例。结果 16例患者中15例(94%)动脉瘤应用该联合技术得以成功栓塞,1例(6%)左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应用双支架置入得以治愈,术后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无血管内治疗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 支架辅助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技术对一些特殊部位的某些类型的宽颈、梭形和夹层动脉瘤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该技术仍需不断改善,其治疗效果也需长期随访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8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利用传统弹簧圈栓塞治疗,观察组患者利用LVIS支架辅助下的弹簧圈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动脉瘤CT特征,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术后6个月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残疾、植物生存、死亡数差异。结果 手术后,观察组最大瘤体瘤深与近端载瘤动脉直径的比值(SR)、瘤体垂直高度与瘤颈宽度的比值(AR)及瘤体高度及长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66.7%)(P<0.05);观察组存活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2.5%)低于对照组(33.3%)(P<0.05);术后12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例数更高(P<0.05),术后残疾人数显著更低(P<0.05),观察组植物生存、死亡例数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Lvis与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选取8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所选用支架不同分为Lvis组(n=46)与Enterprise组(n=34)。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栓塞效果、手术并发症情况、影像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随访结果及预后情况。结果:Lvis组患者共50枚动脉瘤;Enterprise组共36枚动脉瘤。术后即刻,Lvis组有34枚动脉瘤完全栓塞,13枚动脉瘤近全栓塞,3枚动脉瘤部分栓塞;Enterprise组有15枚动脉瘤完全栓塞,13枚动脉瘤近全栓塞,8枚动脉瘤部分栓塞,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is组患者栓塞效果优良率高于Enterprise组(P<0.05)。术后6个月行DSA随访,Lvis组患者有37枚动脉瘤完全栓塞,12枚动脉瘤近全栓塞,1枚动脉瘤复发;Enterprise组有19枚动脉瘤完全栓塞,13枚动脉瘤近全栓塞,4枚动脉瘤复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is组患者栓塞程度增加率高于Enterprise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在颅内宽颈动脉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114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7例.B组单纯应用弹簧圈栓塞方案,A组采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应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32例采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护理观察。结果 32例该介入手术的患者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24例完全栓塞,8例大部分(〉95%)栓塞。有14例随访6个月~1年,均未发生出血或血栓栓塞的症状。结论 在栓塞宽颈颅内动脉瘤时应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使弹簧圈无法突入载瘤动脉,提高了宽颈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起着重要的作用,能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 探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与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在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分析.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7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5例.实验组给予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治疗.比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经验和疗效.方法对26例行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栓塞方式、治疗结果及临床、影像学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26例含28枚宽颈动脉瘤,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瘤3枚,后交通动脉瘤15枚,颈内动脉眼动脉段6枚,大脑中动脉4枚.结果采用支架28个辅助弹簧圈栓塞28枚颅内宽颈动脉瘤,所有病例均成功释放支架(100%);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3例,其中死亡1例.动脉瘤即刻栓塞结果按Raymond分级:Ⅰ级:18枚(64.3%),Ⅱ级:6枚(21.4%),Ⅲ级:4枚(14.3%).随访25例,时间6~51个月,(平均15个月),均无新增神经功能障碍及再出血.出院后3个月m RS评分:m RS:0~1分22例(84.0%);m RS:1~2分3例.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可以提高致密栓塞率,降低动脉瘤复发的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5例共113个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的患者分别采用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53例59个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显微技术治疗,52例54个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利用格拉斯哥结果量表(GOS)评价治疗效果,并总结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治疗的教训和经验。结果显微手术治疗患者中有79.2%患者手术后预后良好,9.4%患者中残,5.7%患者重残,1.9%患者植物生存,3.7%患者死亡;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患者中有76.9%患者预后良好,7.7%患者中残,3.8%患者重残,1.9%患者植物生存,9.6%患者死亡。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采用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都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治疗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各有利弊,且相互补充,临床治疗时应依据动脉瘤的部位、大小、主治医师的技能和患者的意愿进行综合的考虑,以确定一个最优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方法和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支架辅助栓塞的颅内宽颈动脉瘤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过程及结果. 结果 所有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术后即刻栓塞结果:完全栓塞20例,近全栓塞7例,部分栓塞3例.无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术中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1例,术后CT检查发现小面积脑梗死l例.出院时按改良的GOS评分进行评估,5分20例,4分6例,3分4例. 结论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是宽颈动脉瘤栓塞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在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中的疗效并分析相应并发症.方法:145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其中75例采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作为观察组;70例采取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作为对照组. 通过与对照组比较栓塞程度以及术后3个月生存质量来评价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每组并发症进行统计并做分析. 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即时完全栓塞率分别为77.1%和78.6%,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分别为97.1%和94.7%,亦无明显差异( 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3%和5.3%,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 ,其中对照组患者于术中出现1例弹簧圈移位,1例动脉瘤破裂和1例缺血性脑卒中;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中出现1例急性血栓形成,2例血管痉挛和1例脑缺血症状. 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对颅内宽颈动脉瘤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可替代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经验,探讨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技巧、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31例,32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用弹簧圈栓塞25例,宽颈动脉瘤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1例,载瘤动脉闭塞1例。结果栓塞程度:致密栓塞27例,疏松栓塞3例,闭塞载瘤动脉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3例,术后完全康复22例,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8例,死亡1例。结论电解脱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可靠等优点。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方法,对提高栓塞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破裂性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9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介入组105例,保守治疗组92例。结果介入治疗组存活率为67.6%,死亡率为5.7%,保守治疗组存活率为46.7%,死亡率为26.1%,介入组明显存活率明显高于保守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介入组再出血率7.6%,保守组再出血率36.9%;介入组患者均一次性栓塞成功,栓塞后立即行脑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腔填塞满意,栓塞率达100%。术后随访3~8个月,除6例患者死亡外,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疗程短等优点,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和致残、致死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Matrix电解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Matrix电解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技术要点、并发症的原因以及防治方法。方法对45例47个颅内动脉瘤患者行Matrix电解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33个动脉瘤100%栓塞,10个动脉瘤95%栓塞,3个动脉瘤90%栓塞,1个动脉瘤栓塞率〈80%。血管造影随访3例未完全栓塞动脉瘤残腔增大。5例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其中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过度栓塞2例,急性血管痉挛1例。结论Matrix电解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安全、可靠、有效的手段,定期随访血管造影评价栓塞效果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不同麻药用于颅内血管瘤介入治疗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静吸复合或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30例颅内动脉瘤ASAⅡ~Ⅲ级拟择期介入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B组),每组15例.A组吸入七氟醚-微泵静注瑞芬太尼;B组微泵静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维持,观察记录患者的平均血压(MBP)、心率(HR)、氧饱和度(Sa02)的变化及拔管时间、患者拔管后的意识状态及头痛程度.结果生命体征(MBP、HR、SaO2)的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毕自主呼吸和意识的恢复A组优于B组(P〉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麻醉中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优于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同时强调,手术时间应控制在6h以内,否则病人的意识恢复仍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