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 ca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一种异位妊娠,属于剖宫产术后的远期并发症。近年来,随着我国剖宫产率的不断增高,CSP的发生率也不断上升,CSP 如果处理不当,易发生大出血、子宫穿孔、子宫切除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妇产科医师应高度警惕此病。我院共收治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患者2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指受精卵、滋养叶细胞着床于子宫剖宫产术后的瘢痕处,是一种非常少见的异位妊娠,是剖宫产术后远期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切口妊娠的发生有上升的趋势。CSP早期诊断困难,常因临床误诊行清宫或人工流产术时出现严重的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现将2006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7例相关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cesareanscar pregnancy CSP)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3年1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13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不同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治疗,无1例死亡或子宫切除。86例药物杀胚+超声监测下的刮宫术,3例转开腹,4例在宫腔镜检查后二次刮宫术,治愈率91.8%;31例经腹或经腹腔镜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病灶清除+子宫修补术,治愈率100%;8例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刮宫术;1例加用氯化钾局部注射后8例均治愈,9例宫腔镜检查+刮宫术,4例行单纯药物治疗,均治愈。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早期诊断、选择合适联合治疗方法,可有效预防其并发症发生,达到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湘乡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4例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相关辅助检查,按照治疗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2)。对照组采用保守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手术治疗,对2组的临床诊治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经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有32例治愈出院,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3.13%(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给予对照组15例药物治疗无效者联合手术治疗,最后均获得痊愈出院。结论在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给予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出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是孕囊着床于前次剖宫产瘢痕处的异位妊娠,其发生率为0.045%,在有剖宫产史的异位妊娠中占6.1%[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CSP患者临床诊断治疗经过。结果 5例均有剖宫产史、停经史、血β-HCG升高和尿HCG阳性;流产后均有阴道流血;5例使用甲氨蝶呤(MTX)单剂量(50mg/m2)+米非司酮(50mg),2次/d,连续3d药物保守治疗,并绝对绝卧床休息。4例保守治疗成功,1例行切口妊娠病灶清除术加子宫修补术治疗。结论 CSP是少见而危险的异位妊娠,早期诊断水平有待提高,药物保守治疗可作为治疗CSP的首选主要方法,可有效地避免子宫切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剖宫产切口妊娠患者的病史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74例患者中,63例患者经甲氨喋呤杀胚后B超监视下清宫,56例治愈,5例行经腹子宫切口妊娠病灶切除术,2例行子宫全切术;11例行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48 h后行清宫术,必要时可行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可有效避免子宫切除。结论: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及医院条件,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施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9.
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共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结果采用药物治疗11例,药物治疗加手术治疗5例,双侧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2例,手术治疗4例。22例中治疗成功18例,失败4例。结论有剖宫产史的流产病例,应先行超声检查,血尿β-HCG的检测,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宫腹腔镜治疗或子宫局部病灶切除加子宫修补术等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CSP)是指有剖宫产史,再次妊娠时,胚胎着床于前次剖宫产的子宫切口位置,容易导致患者子宫破裂大出血而危及生命,近年来我院收治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患者53例,现结合临床资料对其诊断及治疗方法、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156例分娩方式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15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41例与随机抽取非瘢疤子宫阴道分娩(VBNC) 41例进行对照.结果:156例中64例进行阴道试产,41例试产成功,成功率64.1%.选择性剖宫产91例.VBAC组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再次剖宫产(RCS)产后出血量比VBAC组高,平均住院天数比VBAC组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剖宫产史不是再次剖宫产的指征,应结合前次剖宫产的指征、手术方式、术后情况,本次妊娠情况及B超监测伤口情况综合考虑,符合试产条件者,严密监护下可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合并子宫肌瘤的妊娠晚期患者行剖宫产术加肌瘤剔除术的应用指征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0例合并子宫肌瘤的妊娠晚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具有产科剖腹指征,施行了剖宫产术同时行肌瘤剔除术。结果 3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失血量和手术时间没有显著增加,无术后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具有手术指征的合并子宫肌瘤的妊娠晚期患者行剖宫产术加肌瘤剔除术没有增加手术风险,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及孝昌县人民医院1996年6月~2006年6月10年收治11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的资料。结果:11例患者均有剖宫产手术史,均在下腹原切口处触及一个质硬包块,8例患者月经期包块增大有触痛,经后包块缩小,疼痛缓解;另3例触痛不明显。11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包块,术后病检结果支持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效果好,预防的关键在于行剖宫产时要注意保护腹壁切口,避免不必要的宫腔操作,防止将子宫内膜种植在腹壁切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的原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4年5月至2012年5月23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运用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13例,另外有3例结合清宫治疗,2例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2例行病灶子宫清除修补术,3例行子宫切除术,以上患者均全部治愈。除了药物治疗的13例中有2例出现肝功能损害,停药后缓解。余均无明显的并发症。结论: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患者采用药物杀胚、清宫,有生命危险则切除子宫处理等治疗措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妊娠产妇的分娩方式,并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胎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该院进行生产的瘢痕子宫妊娠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成A组与B组,每组45例,A组中的产妇进行阴道试产,B组中的产妇进行再次剖宫产,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结果 A组的分娩成功率为88.9%低于B组100%的成功率;但是A组产后并发率为8.9%,低于B组22.2%的产后并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4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率为8.9%,B组中有10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率为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不同的分娩方式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妊娠的产妇的分娩的结局无影响,但是A组并发症发生几率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CSP)的不同治疗方法。方法:80例CS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甲氨蝶呤(MTX)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清宫术;对照组采用肌肉注射MTX+清宫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重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清宫术时出血量和子宫切口瘢痕血流指数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转经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TX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清宫术介入治疗CSP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处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05年6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21例剖宫产术后于腹壁切口处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腹壁肿块均经手术切除,术中发现内膜异位结节多见于皮下,占80.9%,切除病灶肉眼观为紫蓝色、深褐色结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5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中104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剖宫产(RCS组)及4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组),与同期104例首次剖宫产(PCS组)及46例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组)比较。分析各组分娩结局、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住院时间等差异。结果 15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再次剖宫产者104例(69.3%),阴道分娩者46例(30.7%)。VBAC组与RCS组比较,两组在产时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BAC组与VBNC组相比较,两者在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数及住院时间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CS组与PCS组相比较,在手术时间、产时出血量、术后腹腔粘连及住院时间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Apgar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并非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符合试产条件者在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的,且能改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治方法和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该院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20例,随机分组,A组注射甲氨蝶呤+清宫术治疗,B组注射甲氨蝶呤+宫腔镜手术治疗。结果跟A组总有效率70.00%比较,B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达到90.00%,经χ2检验行统计学处理显示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跟A组(62.51±6.38)d、(33.52±4.38)d比较,B组月经恢复时间(39.56±6.34)d、血β-HCG恢复时间(15.52±1.36)d明显较短,经t检验行统计学处理显示月经恢复时间、血β-HCG恢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注射甲氨蝶呤+宫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分娩方式的选择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妇女88例,根据产妇情况进行阴道试产,阴道试产失败转为急诊剖宫产,或者根据患者剖宫产指征直接行剖宫产。并将阴道分娩成功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随机抽取同期无剖宫产手术史阴道分娩3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产程时间以及新生儿情况。结果阴道试产成功率为80.0%。观察组新生儿感染、新生儿窒息和产褥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选择分娩方式时,可根据产妇具体情况进行阴道试产,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