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及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寻求进行干预的可能性。方法:老年患者198例,男196例,女2例,年龄72—92岁。应用彩色多普勒B超显像仪进行颈动脉检测。结果70岁以上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81.3%。颈动脉粥样硬化高龄老年患者的高血压检出率显著高于颈动脉正常患者(X^2=8.8342,P&;lt;0.01)。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在高龄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与颈动脉正常高龄老年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0332.P&;gt;0.05;X^2=0.6275,P&;gt;0.05;X^2=1.07018,P&;gt;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检出率(26.1%)与颈动脉正常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检出率(8.1%)比较相差显著(X^2=9.9675,P&;lt;0.01)。但是,当并存两个或两个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时,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72%)显著高于颈动脉正常检出率(18.9%)。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在高龄老年患者中常见,高血压是高龄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重叠增加后者的危险性,并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对脑梗死危险预测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了解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在脑梗死危险预测中的作用。方法:对64例2001-01/2003-12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和30例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病例组64例有51例检出颈动脉硬化斑块.斑块检出率79.7%,显著高于对照组斑块检出率16.7%(χ^2=33.68,P<0.001)。颈动脉分叉处硬化斑块检出率约为55%,显著高于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斑块检出率(χ^2=11.65.P<0.001.χ^2=15.45,P<0.001)。病例组中、重型患者软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轻型患者(χ^2=14.03.P<0.001)。结论:脑梗死发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脑梗死病情的轻重在一定程度上与硬化斑块的性质有关。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脑梗死危险预测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特点与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92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2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79.3%。其中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率分别为81.7%,75.0%;粥样硬化斑块多发生在分叉部,占54.7%。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标志之一,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评价颈动脉病变的程度,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160例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观察粥样斑块的发生情况,冠心病组110例,对照组50例。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的非侵入性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2例糖尿病患及30例正常人做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IMT值和血流频谱测值。结果 72例糖尿病患颈动脉IMT值明显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42例,发生率为58.3%,与正常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颈动脉硬化斑块与糖尿病有密切相关性。彩色多普勒检测糖尿病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重要临床价值,对糖尿病患脑梗塞的预防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150例心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超声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心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150例心脑血管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78%。其中高血压病及冠心病患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率分别为63.6%、70.9%;粥样硬化多发生在分叉部,占55%。结论 颈动脉超声检查能评价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动脉病变程度,安全、无创、诊断正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发生为脑梗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结果 本组6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发生脑梗死患者比例61.4%(403/656);脑梗死组PI、RI均明显高于非脑梗死组,MIN、MEAN亦明显减慢(P〈0.0001);在不同时间段发生脑梗死的各组患者,颈动脉血流参数大部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3-0、001)。结论 本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在颈动脉众多血流参数改变中,表现为PI、RI明显增高,MIN、MEAN明显减慢为主要特征。提示脑梗死高危患者,应具备两个超声指征:(1)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2)颈动脉PI、RI增高,MIN、MEAN减慢。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颈动脉做为体表窗口,观察心肌梗塞病人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其程度,以说明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Sono CT技术检测49例心梗病人的双侧颈动脉,并与21例有可比性的健康查体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49例心梗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100%,其中软斑、硬斑、混合斑的检出率分别为30%、32%、19%,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动脉粥样硬化为心梗的潜在危险因素,彩色多普勒超声及Sono CT技术可较敏感地动态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对预防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生,在临床上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肠系膜上动脉(SMA)粥样斑块血液动力学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1例SMA粥样斑块患者作为观察组,正常对照组1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SMA血流动力学各项参数。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患者SMA内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小(P<0.01);当SMA狭窄>50%时,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液动力学参数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SMA粥样斑块使SMA血流量减少,对老年性急腹症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80例冠心病患者的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僵硬系数(β),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斑块发生率分别为86.2%和25.0%,前者显著多于后者(P〈0.005);冠心病组软斑构成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扁平斑和硬斑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颈动脉IMT、β显著高于后者(P〈0.05)。颈动脉IMT与β呈正相关(r=0.785,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及评价冠心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与踝肱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对23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观察组)和260名健康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部血管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使用多普勒超声仪测量踝肱指数,并分析踝肱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和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236例观察组患者中,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83例(77.5%),对照组为60例(23.1%),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22例踝肱指数异常,发生率为9.3%;对照组有 6例踝肱指数异常,发生率为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组踝肱指数明显低于正常组,颈动脉内膜斑块形成组患者的踝肱指数明显低于增厚组(P <0.05),颈动脉内膜不稳定斑块组踝肱指数明显低于稳定斑块组(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踝肱指数与缺血性脑卒中明显相关(OR 分别为1.118、0.054,P 均<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关,踝肱指数可作为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血流的三维彩色多普勒成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颈动脉血流立体成像及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血流显像方面的特征。方法 健康志愿者3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30例。选用仪器为Acuson X/P 12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L5/7MHz线阵探头;TomTec三维彩色多普勒成像系统(Ecohscan 4.2)。三维图像采集方法选用自由臂方式。脱机进行血流的三维重建与显示。结果 颈动脉血流的三维彩色多普勒图像能够连续、完整地显示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内的血流空间走行。粥样斑块形成的颈动脉三维图像可以直观立体地显示出管腔内血流束的立体变化特征。结论 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是一项新的无创性的血流立体成像技术,对于颈动脉血流观察及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发生相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定量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可否先期预测脑梗死的发生?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关系。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研究对象为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患者,均为佛山市常住居民,年龄23~87岁,其中脑梗死患者148例(脑梗死组),非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45例为对照组。方法:对两组患者颈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主要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斑块及狭窄情况。结果:颈总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增厚的发生率脑梗死组为76.6%,对照组为15.6%,脑梗死组高于对照组(x^2=40.877,P&;lt;0.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脑梗死组为58.8%,对照组为26.7%,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2.99,P&;lt;0.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关,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可能是引起脑梗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二尖瓣环钙化(MA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探讨MAC能否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预测因子。方法 采用高频超声对156例MAC患者(其中55例为重度MAC患者)及118例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无MAC对照者的颈动脉进行了检测。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MAC组及重度MAC组患者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增加(P〈0.05);②MAC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颈动脉狭窄≥20%、≥40%及双侧颈动脉狭窄≥40%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MAC组上述指标的改变更为显著(P〈0.01)。此外,重度MAC组颈动脉狭窄≥60%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MAC组及重度MAc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④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均表明:MAC是颈动脉狭窄≥40%最有意义的预测因子(P〈0.01)。结论 MA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通过对MAC的检测,能够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及其程度,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于有二尖瓣环钙化的患者应常规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无创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及血流的异常改变,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下肢病变的早期评估与康复的价值。 方法:选择2000-06/2004-06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2型糖尿病下肢病变患者297例,以健康志愿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查被试者下肢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及足背动脉,观察频谱的形态,并测定血管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量及频谱宽度,同时观察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糖尿病病程与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生情况。 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90例被试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流量:糖尿病组左、右足背动脉低于正常对照组[(1.22±0.53),(0.71±0.62)mm~3/s;(0.72±0.5),(1.38±0.59)mm~3/s,P<0.05]。②峰值流速:糖尿病组左、右足背动脉和左腘动脉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以足背动脉明显。③血管内径:糖尿病组左、右足背动脉和左腘动脉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④血流频谱:糖尿病组左、右足背动脉和左腘动脉均宽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⑤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60岁以上的两个年龄段糖尿病患者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出现下肢动脉病变的时间早;60岁以下的两个年龄段糖尿病患者也呈增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⑥糖尿病病程与下肢动脉病变关系:糖尿病患者在发病的第4年以后,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病例数明显提高。 结论:①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人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提前,发生率明显提高,并随病程的延长而加重。②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以足背动脉改变为最重。③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防下肢坏疽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超声检测颈动脉,旨在评价其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超声检测健康人组(Ⅰ组)、单纯高血压组(Ⅱ组)和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组(Ⅲ组)的颈动脉的内径,最大内膜中层厚度(IMT),有无斑块及斑块的部位、分类,血流参数及频谱形态。结果:Ⅱ、Ⅲ组患者IMT显著高于Ⅰ组,P<0.01;斑块发生率:Ⅱ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显著高于Ⅱ组,P<0.05;Ⅱ、Ⅲ组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减低,RI和PI均增高,P<0.0l。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不仅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和监测有重要价值,而且对病变的转归、预防及疗效的评价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测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患者46例,按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12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阴性者)、心绞痛组21例和心肌梗死组13例。按病变累及冠状动脉的范围及程度分为:正常组12例(即对照组)、单支病变组11例和多支病变组23例(两支以上病变者)。采用彩色多普勒仪检测其颈动脉管径、管壁、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频谱情况作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正常组)比较,冠心病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心肌梗死组与心绞痛组比较、多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异虽无显著性,但有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多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人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故可作为一个良好的体表窗口,来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无和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对17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测。结果脑梗死患者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别为(1.27&;#177;0.24),(0.98&;#177;0.09)mm,与对照组[0.79&;#177;0.07),(0.72&;#177;0.08)mm]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脑梗死组颈总动脉及分又、颈内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lt;0.01)。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锁骨下动脉起始处的斑块发生率明显多于颈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P&;lt;0.01)。脑梗死患者颈内动脉的IMT值与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成正相关(P&;lt;0.01)。结论彩色多普勒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测的可靠方法。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对颈部肿块的术前应用价值。方法:对14例颈部肿块患者进行术前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肿块二维超声表现及彩色多普勒因流;患侧颈总动脉压迫训练后测定健侧颈内动脉及双侧椎动脉的最大血流速度及速度时间积分,计算每分血流量及流速和流量增加率,并与手术结果对比。结果:颈部常见各种肿块超声表现有所不同。健侧颈内动脉及双侧椎动脉较压迫训练前血流速度及血流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方法可诊断颈部肿瘤和判断侧支循环建立状况,可基本替代颈动脉造影的检查。  相似文献   

20.
超声评价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84例经CT、MB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和84例非脑梗死患者行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壁光滑程度和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果 84例脑梗死患者中,58例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斑块形成,发生率68.3%;非脑梗死组84例中有30例,发生率35.7%,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梗死组60岁以上患者有颈动脉粥样斑块者22例,无粥样斑块者25例;60岁以下患者有颈动脉粥样斑块者8例,无粥样斑块者29例,60岁以上组和60岁以下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年龄越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越高。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