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糖波动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DPN患者126例,根据多伦多神经病变评分分为轻、中、重度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72 h,计算平均血糖水平(MBG)、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波动最大幅度(DMMG)、血糖标准差(SD),并记录年龄、性别、病程、BMI、HbA1c及一般生化指标. 结果 MBG、MAGE、SD随着神经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神经病变严重程度分别与MBG、MAGE呈正相关(β=0.249、0.196,P<0.05). 结论 T2DM患者血糖波动可能与DPN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血糖波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糖尿病患者共284名,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HbAlc水平,进一步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评估血糖波动情况。按照HbAlc水平分为两组(HbAlc≤7%组和HbAlc〈7%组),比较两组间血糖控制水平及血糖波动情况。结果本研究中老年糖尿病患者FPG达标率为67.6%,PPG为34.9%,HbAlc为42.9%,血糖波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占28.6%,血糖波动大的患者占71.4%。两组间比较,FPG、PPG、MB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代表血糖波动的各参数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波动幅度(MOD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MAGE及MODD均与HbAlc水平无关(P〉0.05)。结论大多数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未达标,且约70%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大。HbAlc与血糖波动无关,HbAlc和血糖波动是评价血糖控制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3.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0例老年2型糖尿病无糖尿病肾病(DN)患者(NDN组)和24例早期DN患者(DN组)进行动态血糖监测,计算平均血糖(MBG)、标准差(s)、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波动最大幅度(DMMG)、血糖波动次数(NGE)及三餐前1 h、三餐后3 h BMG,并测血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两组间s、MAGE、MDDG、NGE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N组的SBP、DBP显著高于NDN组(P〈0.05),MBG、午、晚餐前1 h MBG、三餐后3 h MBG亦均明显高于NDN组(P〈0.05)。表明血糖波动不是老年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危险因素,应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糖,延缓早期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HbA1c〈7.5%)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HbA1c与血糖波动的关系。方法选取HbA1c〈7.5%的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100例,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3d的血糖监测,分析血糖波动情况,计算平均血糖、高血糖持续时间以及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分析HbA1c与上述测定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59.5%的患者血糖最高值超过11.1mmol/L,29.7%的患者发生低血糖(〈3.9mmol/L);血糖超过7.8mmol/L占全天的时间百分比为33%;血糖超过11.1mmol/L占全天的时间百分比为(10.2±1.2)%;低血糖占时间百分比(5.2±1.5)%;HbA1c与CGMS平均血糖值呈显著正相关(r=0.55,P〈0.01),与高血糖持续时间相关(r=0.48,P〈0.01),与MAGE无关(r=0.12,P〉0.05)。结论HbA1c达标的老年2型糖尿病人血糖波动大;HbA1c与平均血糖以及高血糖持续时间相关。与血糖波动无关;HbA1c和血糖波动是评价血糖控制的量与质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动态血糖谱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7例GDM患者及20名糖耐量正常者(NGT)进行连续3d的皮下组织葡萄糖监测。GDM组和NGT组平均年龄分别为28岁与41岁,体质指数分别为24、25kg/m^2。计算比较2组平均血糖水平(MBG)、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三餐餐后血糖漂移幅度(PP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及日内最大血糖波动幅度(DMMG),并统计血糖达标后胰岛素的使用情况。组间及组内参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GDM组MAGE、PPGE及DMMG均较NGT者升高,分别为MAGE(4.3±0.2)比(1.6±0.3)mmol/L,早餐餐后血糖漂移幅度(BPPGE)(5.5±1.1)比(1.8±0.4)mmol/L,中餐餐后血糖漂移幅度(LPPGE)(3.1±0.3)比(1.3±0.2)mmol/L,晚餐餐后血糖漂移幅度(DPPGE)(3.4±0.4)比(1.5±0.2)mmot/L,DMMG(6.0±2.7)比(2.9±0.2)mmol/L,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5.6、2.3、2.8、6.1,均P〈0.05)。2组MBG、SDBG、MOD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1.4、0.3,均P〉0.05)。GDM患者BPPGE较LPPGE和DPPGE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2.6,均P〈0.05)。GDM患者基础胰岛素用量占一天胰岛素总量15.0%,早餐的餐时胰岛素用量最大,占一天胰岛素总量的33.5%。结论CGMS是GDM监测血糖波动的有效手段,GDM患者以三餐后高血糖及餐后血糖波动为主,早餐血糖波动最为显著,餐时胰岛素用量为主,早餐餐时胰岛素用量最大。胰岛素用量与血糖波动的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漂移水平的差异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对43例正常人及87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71±10)h的血糖监测,分析日内不同时段的血糖水平、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及日间血糖平均色对差(MODD);并用多普超声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内中膜厚度,将糖尿病者分为A组(IMT〈0.8mm)和B组(IMT≥0.8mm),与对照组C组进行比较。结果 (1)糖尿病组的血压、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体质量指数(BMI)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则降低(P〈0.01);B组冠心病及脑血管病的百分比、糖尿病病程、收缩压、HbAlC、BMI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较A组有增高(P〈0.05或P〈0.01);IMT与负2h血糖的相关性最强(r=0,88,P〈0.01),而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呈负相关。(2)T2DM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IMT增加(P〈0.001);而CGMS显示的24hMBG、MAGE与IMT的相关性强(r=0.181,P〈0.01).(3)HbAlc与MBG呈正相关(r=0.82,P〈0.01),而与MAGE、NGE及MODD均不相关。(4)研究还证明:CGMS观测值与血浆葡萄糖值及指端毛细血管血糖均呈正相关(r=0.93,r=0.95,P均〈0.001)。结论 T2DM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不仅与血压、血糖、血脂、HbAlc及IMT有关,而且与血糖漂移水平的差异密切关联,相似的HbAlc水平其血糖漂移的程度可以不同,而血糖漂移幅度大的患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9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持续3d血糖监测,读取CGMS监测期间平均血糖值(MBG)及其标准差(SD),以3SD〈MBG为血糖波动小组,3sD≥MBG为血糖波动大组,比较两组问生化指标及CRP水平的差异。结果血糖波动大组与血糖波动小组CGMS监测期间的MBG相比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7.9±1.8)mmol/LVS(7.3±1.4)mmol/L,P=0.070】,但血糖波动大组CRP水平较高,与血糖波动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1(0.39-4.90)坩0.76(0.46~1.14),P=0.035】。相关分析表明CRP与SD呈正相关(r=0.42,P=0.032)。结论血糖波动与CRP水平有关,血糖波动大的患者的CRP水平较高,血糖波动大可能参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糖化血红蛋白(HbAlC)〈7.0%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水平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HbAlC达标患者中的相互影响机制。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8月在黑龙江省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40~66岁。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A组,n=30,男14例,女16例,年龄(50±11)岁],糖尿病肾病组[B组,n=38,男20例,女18例,年龄(52±10)岁]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C组,n=32,男18例,女14例,年龄(53±13)岁]。另以同期于黑龙江省医院进行体检的25名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Con组,n=25,男12例,女13例,年龄(48±9)岁]。人院前糖尿病患者均使用药物治疗。所有参试者均测定空腹血糖浓度(FPG)、总胆固醇(TC)、甘油i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餐后2h血糖浓度(2hPG)、24h尿微量白蛋白(24h尿ALB)和HbAlc。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连续监测血糖3d,计算平均血糖(MBG)、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内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和曲线下面积(AU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血清中VEGF和PDGF—BB水平。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DGF.BB、VEGF相关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B组PDGF—BB水平高于A组和Con组[分别为(53±12)、(31±6)、(26±4)μg/ml,F=9.56,P〈0.05];C组VEGF水平高于A组和Con组[分别为(217±57)、(105±12)、(74±10)μg/ml,F=8.13,P〈0.05]。(2)动态血糖监测指标B组与A组比较,SDBG、LAGF、MAGE、MODD、AUC明显升高(t=2.57、3.46、5.75、3.59、4.28,均P〈0.05),C组与A组比较,SDBG、LAGF、MAGE、MODD、AUC明显升高(t=3.29、3.77、5.38、4.54、3.16,均P〈0.05),而MBG在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DGF-BB、VEGF及血糖波动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以PDGF-BB、VEGF为因变量,以血糖波动指标SDBG、LAGF、MAGE、MODD、AUC及2hPG为自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能影响PDGF-BB、VEGF的相关因素,结果显示,MAGE、SDBG和2hPG对PDGF-BB、VEGF影响最大。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与血糖波动具有明显相关性,血糖波动可导致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水平增高,从而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微血管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动态血糖监测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动态血糖监测(CGMS),评估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9例口服药联合治疗空腹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T2DM患者,加用甘精胰岛素(IG)和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睡前皮下注射,治疗12周。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C肽及餐后2hC肽等,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血糖和HbAl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IG组血糖下降更明显(P〈0.05),2组HbAlc无明显差异(P〉0.05),IG组治疗后餐后2hC肽水平提高(P〈0.05)。CGMS显示IG组24h血糖曲线平缓,血糖达标时间延长,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低(P〈0.01).血糖波动幅度小。结论IG作为老年T2DM患者的基础胰岛素替代治疗,血糖控制达标率高,胰岛素剂量控制更方便、安全,优于NPH。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将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47例行256排冠脉CTA检查及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将其分为冠脉病变组100例和非冠脉病变组47例,下肢血管病变组106例和非下肢血管病变组31例,比较冠脉病变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并进行性别、年龄、病程、血糖、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c)、胰岛素等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冠脉病变组较非冠脉病变组,下肢血管病变组与非下肢血管病变组比较,年龄、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餐后2小时血糖(PBG2h)、总胆固醇(TC)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与冠脉病变及其分支病变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冠脉病变与性别、病程、DBP、TC、高密度脂蛋白(HDL)、非高密度脂蛋白(nonHDL)明显相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对冠脉病变具有明显的预测价值,性别、病程、血压、血脂是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DPN患者126例,根据多伦多神经病变评分分为轻、中、重度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72h,计算平均血糖水平(MBG)、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波动最大幅度(DMMG)、血糖标准差(SD),并记录年龄、性别、病程、BMI、HbA1c及一般生化指标。结果MBG、MAGE、SD随着神经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神经病变严重程度分别与MBG、MAGE呈正相关(β=0.249、0.196,P0.05)。结论 T2DM患者血糖波动可能与DPN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静脉病变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133例老年T2DM患者和125例对照组行双下肢血管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糖尿病组62例行UAlb、HbA1c、hsC—RP、Fins及2hIns和C—P,并分析上述指标与下肢静脉病变的关系。结果(1)糖尿病组静脉瓣功能不全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1);(2)糖尿病组静脉血峰值流速较对照组减慢(P〈0.05),小腿部淤血程度重于对照组(P〈O.01);(3)糖尿病组静脉瓣功能不全与年龄及动脉硬化相关。结论老年T2DM患者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静脉病变主要表现为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血峰值流速减慢和小腿静脉淤血;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可能参与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应在糖尿病足的防治中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糖波动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29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3d动态血糖监测,得到反映血糖波动的指标,包括连续48 h的平均血糖水平(mean blood glucose,MBG)及其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rgest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 LAGE)、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MAGE)和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absolute means of daily difference,MODD),同时对患者进行认知量表的测定,包括简易智力状态量表(the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加拿大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画钟试验(clock drawing test,CDT),日常生活能力量表(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总体衰退量表(global deterioration scale,GDS).统计分析血糖波动指标与认知量表分数的关系.结果 MMSE分数<28组的血糖波动参数(MAGE、MODD、SD、MBG)均高于MMSE分数≥28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化血红蛋白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GE、MODD、LAGE、MBG、SD均与MMSE分数呈负相关(r值波动于-0.161 ~-0.263,P<0.01).MAGE、MODD、MBG、SD均与MOCA分数负相关(r值波动于-0.159 ~-0.265,P<0.05).校正年龄、受教育程度、糖尿病病程后,MAGE、MODD、MBG、SD与MMSE分数负相关(r值波动于-0.153 ~-0.198,P<0.05).MODD、LAGE、MBG、SD均与ADL分数正相关(r值波动于0.128~0.219,P<0.05).MAGE、MODD、MBG均与GDS分数正相关(r值波动于0.138 ~0.170,P<0.05).MAGE、MODD、LAGE、MBG、SD均与CDT分数负相关(r值波动于-0.134 ~-0.205,P<0.05).以MMSE分数为因变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文化程度、MAGE、SD是影响MMSE分数的因素.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对认知功能有影响,血糖波动幅度较大的患者总体认知功能及执行功能均减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日内不同时间的血糖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糖漂移幅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02年12月至2005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新诊断T2DM患者60例,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持续3d的血糖监测并分析日内不同时点、时段的血糖水平、HbA1c、餐后血糖漂移幅度(PPGE)及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之间的关系。结果(1)他DM患者HbA1c与全天8次血糖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62~0.70,P均〈0.01),与PPGE不相关(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空腹及中、晚餐后2h血糖进入最后的方程(校正R^2=0.566,P〈0.01)。(2)HbA1c与全天不同时段的平均血糖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57~0.74,P均〈0.01),晚餐前1h、晚餐后2~3h及晨3:00~6:00时间段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其独立影响因素。(3)CGMS所示的日内平均血糖水平与HbA1c相关性最强(r=0.81,P〈0.01)。(4)MAGE与HbA1c不相关(P〉0.05),三餐PPGE及晨3:00的血糖水平为影响MAGE的独立参与因素(校正R^2=0.427,P〈0.01)。结论T2DM患者HbA1c与全天平均血糖水平的关系最密切,而日内血糖的漂移变化主要归因于餐后及夜间血糖的漂移。因此,他DM的血糖监测及干预治疗应针对全天血糖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的血糖波动与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d)、白细胞介素-6(IL-6)和患者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入住北京军区总医院ICU病房的非糖尿病危重患者共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5±9)岁,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II)评分〉10分,符合应激性高血糖诊断且糖化血红蛋白为4%-6%。患者入科12h内佩戴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测定空腹血清CRP、TNF.0l和IL-6水平,分析MAGE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追踪观察患者28d预后。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危重患者入科24h内MAGE与炎症因子CRP、TNF-d、IL-6及APACHERⅡ评分显著相关(r=0.622、0.505、0.509、0.597,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AGE和IL-6及性别对ICU患者APACHERlI评分的影响作用较大(β=0.155、0.768、-0.209,t=2.879、8.375、-3.170,均P〈0.05)。死亡病例MAGE及APACHEII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病例[MAGE分别为(3.34-1.0)、(5.1±2.0)mmol/L,APACHEⅡ分别为(21±3)、(26±5)分,均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AGE可影响患者预后(OR=4.401,95%CI:2.185-6.618,P〈0.05)。结论危重患者血糖波动幅度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病重程度密切相关;血糖变异度高可作为ICU危重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47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老年冠心病(年龄≥60岁)患者,将其分为冠心病伴2型糖尿病组(179例),单纯冠心病组(292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是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与单纯冠心病组相比较,冠心病伴2型糖尿病组发生3支病变较多(P〈0.01)、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完全闭塞及弥漫病变比例更高(P〈0.01),其Gensini积分亦显著高于单纯冠心病组(P=0.009)。结论LDL-C、FBG及2hPBG是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冠心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累及范围广且程度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5年9月至2011年3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712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后进行全面的糖尿病并发症评估,所有患者均空腹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测量血压,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l)、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和静脉血糖,并监测至少2次完整的7段血糖,计算胰岛细胞B功能指数(HOMA—B)、校正的胰岛素增量反应(CIR)、胰岛素生成指数(IGI)、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NS)。日内血糖波动用标准差(SD)进行评估,根据SD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4组(Q1sd—Q4sd);日间血糖波动用通过7段血糖曲线下面积计算出的平均血糖变异系数(MBS—CV)进行评估。根据MBS—CV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4组(Q1me~Q4me)。分析及比较不同的日内及日间血糖波动水平组中各项指标的差异。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检验,二分类变量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Q1sd—Q4sd组患者的病程(4组平均为4.5、6.1、6.7、6.8年,F=4.683,P〈0.05)、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4组HbAlc平均值分别为8.7%、9.2%、8.9%及9.9%,F=5.043,P〈0.05)和胰岛p细胞功能(4组HOMA—p平均为2.1、7.4、5.2和1.5,F=3.462,P〈0.05)、CIR(4组CIR平均为4.2、5.0、3.1和1.2,F=5.308,P〈0.05)、IGI(4组IGI平均为2.3、0.8、0.6和1.0,F=2.963,P〈0.05)、AUCINS(4组AUCINS平均为101.2、86.9、72.0和47.1,F=2.83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ame~Q4me组患者的血糖水平(4组HbAlc平均值分别为8.1%、8.9%、9.3%和10.9%,F=23.669,P〈0.001)和胰岛p细胞功能(4组HOMA—p平均值分别为1.4、1.6、2.2和2.4,F=4.884,P〈0.05;4组CIR平均值分别为3.3、3.4、4.4和1.1,F=8.083,P〈0.05;4组IGI平均值分别为2.1、2.4、0.3和0.2,F=5.433,P〈0.05;4组AUCINS平均值分别为103.3、92.7、68.8和56.6,F=4.14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随着日内血糖波动幅度和日问血糖波动幅度的增加,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然而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不同日内血糖波动组之间(x。=4.115,P〉0.05)及不同日问血糖波动组之间(x。=2.365,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有1种或2种以上并发症的患者比例在日内和日间血糖波动幅度较大组均明显升高,慢性并发症的种类在不同日内血糖波动组之间(x2=12.286,P〉0.05)及不同日问血糖波动组之间(x。=10.543,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3)回归分析显示,日内血糖波动指数(B=3.453,P〈0.05)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因素,日问血糖波动指数(B=2.546,P〈0.05)是大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结论血糖波动可能与血糖控制、病程、胰岛B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相关,随着血糖波动幅度的增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和种类可能也会增加。血糖波动可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大血管病变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急性期血糖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心内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ACS患者64例,其中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30例(A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60±11)岁;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术34例(B组),男15例,女19例,年龄(59±10)岁,择期冠脉造影术均在患者病情稳定1周左右进行;同期住院的20例不合并ACS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54±13岁)。应用动态血糖监测仪对3组患者进行连续72h的血糖监测,比较3组患者间血糖波动参数,分析各组血糖波动参数及临床生化指标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对照组日内血糖波动幅度(MAGE)、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5.6±1.5)、(2.5±1.0)mmol/L]相比,A组[(7.2±2.2)、(3.3±1.1)mmol/L]和B组[(6.2±4.4)、(3.2±1.4)mmol/L]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543、3.465,均P〈0.05)。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MAGE、日间血糖波动幅度(MODD)、MPPGE、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反应蛋白与Gensini积分呈明显正相关(r=0.463、0.439、0.633、0.595、0.282、0.224,均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r=-0.579,P〈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发现:MODD、LVEF、MPPGE均与Gensini积分独立相关(Y=388.629+33.794MODD-93.824LVEF+8.531MPPGE)。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在ACS急性期血糖变异性明显增大,血糖波动幅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其中日间和餐后血糖变异性为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9.
观察美敦力722型胰岛素泵与712型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控制血糖的疗效差别。方法:将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美敦力722型胰岛素泵为观察组,美敦力712型胰岛素泵为对照组。治疗后第4天观察两组患者各时段的血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时段血糖均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降糖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所需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美敦力722型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能更好、更快、更稳地控制各时段血糖,减少血糖波动,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对指导糖尿病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滨 《山东医药》2011,51(9):75-76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炎症学指标变化,并观察丹参注射液对炎症因子的干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并与2型糖尿病无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进行对比。结果糖尿病无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清CRP、IL-6水平明显高于糖尿病无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治疗组治疗后血清CRP、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炎症学指标明显升高.丹参注射满对炎瘫因子的干预治疗效果佩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