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MRI扫描方法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疾病的MR I表现,对比不同的扫描方法对ACL疾病的诊断结果。方法对我院4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扫描的病例,采取回顾性方法分析不同方法对ACL的显示情况。结果斜冠状扫描法的显示率、诊断符合率、特异度、灵敏度均高于其它方法。结论斜冠状位扫描优于其它扫描方法,是ACL的较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解剖取向轴和冠状面成角,从而进一步调整MRI扫描角度,建立新的扫描方法。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1分别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四肢关节核磁共振室、第三军医大学解剖实验室完成。对既往前交叉韧带全长显示清楚的120例成人(男女各60例)的MRI影像(斜矢状位)按左右膝、性别分组,在Artoscan-C上测量前交叉韧带与冠状面成角及前交叉韧带长度和厚度。将国人新鲜成人膝关节标本在改进的TK-6350型数控铣床上,进行矢状位冰冻薄层解剖切片,对前交叉韧带进行解剖观察。以前交叉韧带与冠状面所成角度试行膝关节斜冠状位扫描,使MRI扫描方向与前交叉韧带斜冠方向上的解剖取向轴一致,并分析简化操作,建立斜冠状位扫描方法。结果:①左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测量值在斜矢状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男性前交叉韧带在斜矢状位测量长度和厚度高于女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分别为(36.45±1.98),(34.52±1.93)mm;(6.09±1.07),(5.45±1.13)mm,P<0.01],和冠状面的角度高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36.4±2.5)°,(35.4±2.5)°,P<0.05]。伸膝位下前交叉韧带与冠状面的角度相对较恒定,走行平直,可以依据该角度行平行于前交叉韧带的薄层斜冠状位MRI扫描。结论:薄层斜冠状位MRI扫描是一种显示前交叉韧带解剖结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MRI成像方法及诊断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结合膝关节交叉韧带的解剖学特点及MRI表现,探寻前交叉韧带(ACL)最佳MRI成像方法、观测ACL损伤的MRI表现,为临床诊断ACL损伤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资料。方法:选择成人膝关节ACL损伤30例,分别进行膝关节伸直位、微曲位和屈曲位的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垂直矢状位和斜矢状位的MR扫描,观察不同位置、不同角度矢状面交叉韧带的显示效果及MRI表现。结果:①ACL损伤的显示:ACL损伤在伸直位垂直、斜矢状面完整显示率分别为46.7%、53.3%;微曲位垂直、斜矢状面上ACL在斜矢状面上完整显示率分别为80.0%、80.0%;屈曲位垂直、斜矢状面上ACL完整显示率分别为90.0%、90.0%。②ACL损伤的MRI表现:ACL部分性撕裂韧带中出现的局限性高信号,完全性撕裂韧带显示局限性中断或完全缺损或韧带附着处出现团状高信号影或韧带纤维难于辨认。结论:ACL在MRI上屈曲位斜矢状面显示最佳,可作为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有效手段;ACL的形态、信号的变化对ACL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MRI检查方法与诊断。方法采用膝关节伸直位、微屈位和屈曲位斜矢状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对36例疑有膝关节ACL损伤患者进行MRI扫描,分析其显示效果及MRI表现。结果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在斜矢状面伸直位、微屈位和屈曲位显示率分别为55.60%、83.33%、92.0%,微屈位和屈曲位2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2者均明显高于斜矢状面伸直位(P<0.01)。结论 ACL带在MRI上屈曲位斜矢状面显示最佳,可作为其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解剖取向轴和冠状面成角,从而进一步调整MRI扫描角度,建立新的扫描方法。 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1分别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四肢关节核磁共振室、第三军医大学解剖实验室完成。对既往前交叉韧带全长显示清楚的120例成人(男女各60例)的MRI影像(斜矢状位)按左右膝、性别分组,在Artoscan—C上测量前交叉韧带与冠状面成角及前交叉韧带长度和厚度。将国人新鲜成人膝关节标本在改进的TK-6350型数控铣床上,进行矢状位冰冻薄层解剖切片,对前交叉韧带进行解剖观察。以前交叉韧带与冠状面所成角度试行膝关节斜冠状位扫描,使MRI扫描方向与前交叉韧带斜冠方向上的解剖取向轴一致,并分析简化操作,建立斜冠状位扫描方法。 结果:①左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测量值在斜矢状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男性前交叉韧带在斜矢状位测量长度和厚度高于女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分别为(36.45&;#177;1.98),(34.52&;#177;1.93)mm;(6.09&;#177;1.07),(5.45&;#177;1.13)mm,P〈0.01],和冠状面的角度高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36.4&;#177;2.5)&;#176;,(35.4&;#177;2.5)&;#176;,P〈0.05]。伸膝位下前交叉韧带与冠状面的角度相对较恒定,走行平直,可以依据该角度行平行于前交叉韧带的薄层斜冠状位MRI扫描。 结论:薄层斜冠状位MRI扫描是一种显示前交叉韧带解剖结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膝关节的骨损伤 ,X线平片拍摄容易 ,显露明确 ,诊断直接。而韧带损伤就不同 ,常规膝关节正侧位拍摄不能直接显示 ,诊断就更困难。借助临床检查交叉韧带损伤的“抽屉试验”和侧方稳定试验两种体位拍摄X线平片 ,可间接诊断膝关节部交叉韧带和侧副韧带损伤。具体方法如下 :1 抽屉试验位1.1前抽屉试验位 照片目的 :观察患者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有无损伤。胶片选择 :10× 12英寸 ,两分格 ,横放。体位摆法 :患者侧卧于摄影床上 ,膝关节摆成标准侧位 ,膝屈曲 3 0度 ,胫骨上端人为的给一种前拉力 ,尽量使胫部前拉 ,膝关节放于胶片中心 ,固定不动 ,…  相似文献   

7.
膝关节部的骨损伤,X线平片拍摄容易,显露明确,诊断直接。而韧带损伤就不同,常规膝关节正侧位拍摄不能直接显示,诊断就更困难。借助临床检查交叉韧带损伤的“抽屉试验”和侧方稳定试验两种体位拍摄X线平片,可间接诊断膝关节部交叉韧带和副韧带损伤。具体拍摄方法如下:一抽屉试验位1前抽屉试验位 照片目的:观察患者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有无损伤。胶片选择:10 X 12英寸,两分格,横放。 体位摆法:患者侧卧于摄影床上,膝关节摆成标准侧位,膝屈曲30度,胫骨上端人为的给一种前拉力,尽量使胫部前拉,膝关节放于胶片中心固定不…  相似文献   

8.
背景: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合并后外侧复合体损伤重建中移植物的选择迄今仍存在争议。目的:观察异体肌腱材料应用于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并后外侧复合体损伤的效果。方法:经关节镜证实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并后外侧复合体损伤患者15例,均使用山西省医用组织库提供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并后外侧复合体,重建中尽量保留原后交叉韧带残迹,制备后交叉韧带胫骨及股骨隧道,引入修整后同种异体肌腱并挤压螺钉固定。结果与结论:重建后膝关节屈伸度较重建前明显改进(P<0.01),重建前后抽屉试验2+程度4例,4+程度11例,重建后后抽屉试验阴性8膝,后抽屉试验1+有6例,2+有1例,膝关节伸直位、屈曲30°位内翻试验均为阴性,显示关节的后移程度及稳定性较重建前有明显改善。重建后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重建前明显提高(P<0.01),随访期间未见膝关节排斥、感染等并发症。结果证实,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并后外侧复合体损伤不损伤正常的自身结构,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双能CT成像在显示膝关节韧带中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初步探讨双能CT成像在显示膝关节韧带中的价值.方法 对 12 例志愿者行膝关节双能CT 扫描,并均行容积显示(VRT)和多平面重建(MPR)等二维及三维图像后处理,用以显示膝关节的韧带.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膝关节部分韧带(膑韧带、前、后交叉韧带和腓侧副韧带)亦可清晰的显示;而较薄的韧带(胫侧副韧带)、横行的韧带(如膑内、外侧支持带)和后方的韧带(如恫斜韧带)显示欠佳.结论 双能CT是一种能够多方位、立体、直观地显示膝关节韧带的新方法,对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背景: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合并后外侧复合体损伤重建中移植物的选择迄今仍存在争议。目的:观察异体肌腱材料应用于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并后外侧复合体损伤的效果。方法:经关节镜证实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并后外侧复合体损伤患者15例,均使用山西省医用组织库提供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并后外侧复合体,重建中尽量保留原后交叉韧带残迹,制备后交叉韧带胫骨及股骨隧道,引入修整后同种异体肌腱并挤压螺钉固定。结果与结论:重建后膝关节屈伸度较重建前明显改进(P〈0.01),重建前后抽屉试验2+程度4例,4+程度11例,重建后后抽屉试验阴性8膝,后抽屉试验1+有6例,2+有1例,膝关节伸直位、屈曲30°位内翻试验均为阴性,显示关节的后移程度及稳定性较重建前有明显改善。重建后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重建前明显提高(P〈0.01),随访期间未见膝关节排斥、感染等并发症。结果证实,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并后外侧复合体损伤不损伤正常的自身结构,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MRI和KT-2000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MRI及KT 2 0 0 0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早期诊断的作用。方法  4 2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分别由 1名专科医师按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查体要求进行物理检查 ,同时进行MRI检查和KT 2 0 0 0测量。所有患者在三周内得到确诊 ,并进行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结果 查体膝肿胀 38例 ,疼痛 4 2例 ,关节积液 32例 ,Lachman试验阳性 38例。 19例行前抽屉试验检查 ,阳性 12例。MRI显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信号异常 ,其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连续性中断 9例 ,弥漫性改变 19例 ,信号扭曲、波形变 14例。KT 2 0 0 0检查 :患、健差值 >2 5mm者 33例 ,<2 5mm者 9例。结论 临床检查是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的重要基础。MRI和KT 2 0 0 0有助于判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范围、部位和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膝关节后外侧失稳导致前交叉韧带重建失败原因中的组织学因素。方法:选择2004-06/2006-0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骨科接收的9例患者,均为膝关节后外侧角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且于伤后只接受了前交叉韧带的重建,仍以关节不稳就诊。实验过程:关节镜下见前交叉韧带移植物异常松弛,遂予以二次重建,同时解剖重建后外侧结构,术中取下失效之前交叉韧带移植物予光镜下观察,并与重建成功的韧带进行比较。实验评估:经过平均11个月的随访,根据膝关节内翻应力试验及Cooper试验评估膝关节的稳定性,根据膝关节Lysholm评分标准及IKDC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估膝关节的功能。结果:9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光镜下结果:可见重建失败的前交叉韧带移植物中胶原细胞稀少甚至组织水肿,血管长入少,显示细胞繁殖及再血管化失败,而重建成功的组织胶原细胞丰富,血管长入多,显示细胞繁殖及再血管化的进程顺利。②患者关节稳定性结果:行内翻应力试验时,发现屈膝0°及30°位时与健侧相比均未见内侧不稳的现象;Cooper试验则显示,30°位外旋不稳者2例,均在5°以下,90°位与健侧相比无明显异常。关节活动度,屈曲75°~120°,平均为102°,伸0°~5°,平均1°。③膝关节Lysholm评分结果,术后评分为52~92分,平均81.6分;按照IKDC膝关节评分标准,客观评价正常的2例,近似正常的5例,不正常的2例,严重异常的无,主观评价41~92分,平均为80分。结论:忽视对膝关节其他结构的损伤,特别是后外侧角的修复重建,是导致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学》2021,41(6)
目的 研究三维快速自旋回波(MRI 3D-SPACE)序列检查诊断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商丘市中医院疑似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98例,均行MRI 3D-SPACE检查、常规二维序列(2D-PDWI)检查,以关节镜检查为“金标准”,比较3D-SPACE、2D-PDWI检查对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效能。结果 98例疑似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中交叉韧带损伤71例[前交叉韧带损伤(ACL)59例,后交叉韧带损伤(PCL) 12例],未损伤27例; 0级27例,1级25例,2级24例,3级22例。3D-SPACE检查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0级27例,1级25例,2级25例,3级21例; 2D-PDWI检查0级26例,1级23例,2级28例,3级21例。3D-SPACE检查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灵敏度(91. 55%)、准确度(92. 86%)高于2D-PDWI检查(71. 83%、75. 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3D-SPACE检查特异度为96. 30%,2D-PDWI检查特异度为85. 19%,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MRI 3D-SPACE序列检查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能清晰显示韧带损伤情况,诊断灵敏度、准确度均较高,有助于临床病情评估及针对性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4.
背景:自体半腱和股薄肌腱移植均可重建交叉韧带和膝关节后外侧角.目的:分析自体半腱和股薄肌腱移植修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合并后外侧角损伤的效果.方法:将2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合并后外侧角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在关节镜辅助下应用自体半腱肌、股薄肌一期重建前交叉韧带和加强重建后外侧角韧带;对照组仅采用自体组半腱肌、股薄肌一期重建前交叉韧带.结果与结论:两组术后Lysom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 < 0.01).实验组患者在站立、行走和上下楼梯时无与膝关节后外侧不稳相关的过伸位膝关节不稳感,未发现行走时膝关节内甩;关节活动度屈曲100°~135°,伸直0°~10°.对照组中3例在站立,行走和上下楼梯时无与膝关节后外侧不稳相关的过伸位膝关节不稳感,4例行走时出现轻微膝关节内甩;关节活动度屈曲104°~130°,伸直0°~10°.说明用自体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和后外侧结构损伤,能够恢复膝关节后外侧与前后方的稳定性,较单纯重建前交叉韧带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正常成年人膝关节的MR测量及其成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对正常成年人膝关节MRI的半月板及韧带的测量,为膝关节损伤性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值.方法 53例正常对照组成人膝关节MRI检查资料,选择矢状位及冠状位PDWI成像序列,分别测量正常成年人半月板、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胫骨平台的有关数据,并与解剖文献的大体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其中13例同时做了矢状位及冠状位的T2WI及PDWI压脂序列扫描,分析、比较压脂序列对显示半月板及韧带的优势.结果半月板的MR测量值较大体解剖测量值大,外侧半月板后角较半月板的其余部分厚.内侧半月板体部横径与胫骨平台宽径及体重呈线性相关.前交叉韧带与Blumensaat线的夹角小于15°,后交叉韧带的角度约为(120.89±5.63)°.结论膝关节的MR测量值较大体解剖测量值更能反映活体的真实情况,为临床膝关节损伤性疾病的诊断提供正常参考值,外侧半月板后角较前角及内侧半月板厚;内侧半月板体部横径与胫骨平台宽径及体重间可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体重对内侧半月板体部横径的作用稍大于胫骨平台的作用;MR特别是T2WI及PDWI压脂序列对显示膝关节结构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伍小勇  徐红 《系统医学》2021,(9):109-111
目的 探究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诊的疑似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120例,120例疑似患者在术前均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疑似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中,手术确诊的患者共117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确诊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探寻膝关节交叉韧带成像的最佳方位,指导交叉韧带MR扫描方式,提高交叉韧带MR图像的显示程度。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月~2010年3月50例成人膝关节螺旋CT检查阴性者,调取双侧膝关节薄层横断面重建图像,利用多平面重建技术进行任意角度矢状面重建,分析所得图像交叉韧带的显示程度。结果:膝关节自然伸直位,当定位线平行于股骨髁间窝层面的外侧髁内缘时,所得矢状面图像膝关节交叉韧带显示完整(一个层面以上),前交叉韧带显示率为98%,后交叉韧带显示率为100%,明显优于其他方位。依上述方位做矢状面定位,20例MR检查阴性者图像示前、后交叉韧带显示完整,显示率为100%。结论:利用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探寻膝关节交叉韧带成像的最佳方位,操作简单,结论准确,对膝关节交叉韧带MR扫描方式具有明确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MR)诊断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价值。方法:以96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为对象,患者均接受MR检查,以关节镜检查为金标准,评估MR诊断韧带损伤的价值。结果:关节镜检查96例患者中82例为膝关节韧带损伤,14例为假阳性,MR诊断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5.12%、78.57%、96.30%、73.33%、92.71%。关节镜检查膝关节损伤中前交叉韧带损伤33例(40.24%)、后交叉韧带损伤6例(7.32%)、内侧副韧带损伤20例(24.39%)、外侧副韧带损伤23例(28.05)。MR诊断交叉韧带、外侧副韧带损伤与关节镜检查相符,前交叉韧带及内侧副韧带损伤存在漏诊。MR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中Ⅰ级损伤漏诊1例,Ⅱ级损伤漏诊2例;诊断后交叉韧带损伤及外侧副韧带损伤程度与关节镜完全符合;诊断内侧副韧带Ⅰ级损伤漏诊1例,其余损伤与关节镜完全符合。结论:MR诊断膝关节韧带损伤的价值较高,可准确评估损伤的位置及程度。  相似文献   

19.
人工韧带重建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运动损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结构、功能,损伤的力学机制和特点及其缺损后的人工韧带重建研究现状,为人工韧带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人工韧带,重建"为关键词,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和Medline数据库,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31篇文章.重点对以下3个方面进行了探讨:①前交叉韧带的结构和功能?②前交叉韧带运动损伤机制和特点?③前交叉韧带运动缺损后人工韧带的重建?结果:前交叉韧带由胶原纤维组成,对膝关节的内旋和胫骨的伸直活动起稳定性作用,限制胫骨前移及过度伸展,对膝内侧的稳定、膝伸直位时胫骨旋转活动限制作用.在一些扭转、斜切、急停等动作较多的运动中容易发生损伤,诸多研究表明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效果与其他移植物相比具有显著优势.结论:前交叉韧带在膝关节的稳定当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也是极易发生损伤的部位.当前对于前交叉韧带缺损的治疗比较认可的方法是LARS人工交叉韧带重建.它具有创伤小、早期即可从事运动等优势,同时也存在医疗费用高等不足.  相似文献   

20.
邓开鸿 《华西医学》2006,21(2):F0002-F0002,F0003
膝关节交叉韧带分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前交叉韧带起始于胫骨髁间嵴前内区,斜行向上后外方,呈扇形附着于股骨外侧髁内后面,走行多斜直,可轻微向后弯曲,宽约3.8mm,前缘光滑,后缘较模糊。后交叉韧带起始于胫骨髁间嵴后方,斜行向上前内方,附着于股骨内侧髁外后面,走行多向后轻微弯曲,可轻微斜直,宽约4.8mm,前后缘均光滑。交叉韧带将股骨和胫骨牢固连结,伸膝时前交叉韧带可防止胫骨前移;屈膝时后交叉韧带可防止胫骨后移。 交叉韧带损伤常见,根据交叉韧带损伤程度和部位,可分为完全撕裂、部分撕裂和撕脱性骨折等三种类型。 MRI表现,常用矢状面和冠状面检查。正常交叉韧带在所有MRI成像序列中呈均匀低信号影,清楚显示其解剖形态及边缘轮廓。以T2加权像最敏感,易于发现异常。交叉韧带完全撕裂,表现为韧带完全中断、变形,局部肿胀模糊,呈斑片状高信号影;部分撕裂,表现为韧带部分中断、部分连续,断裂处增粗模糊,呈斑点状高信号影;撕脱性骨折,表现为韧带附着处骨皮质中断、掀起,呈斑片状高信号影.伴交叉韧带形态和信号异常。交叉韧带周边或关节囊并发积液,T1加权呈低信号、T2加权呈高信号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