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检测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在成年大鼠不同视神经再生模型中的表达,探讨NCAM分布情况与其在视神经再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2组,自体视神经一坐骨神经吻合模型32只为实验组,自体视神经一视神经吻合模型32只作对照组。于吻合术后15天、30天、45天、60天处死动物并取出吻合段神经。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NCAM在不同吻合模型中的表达。结果NCAM在视神经一坐骨神经吻合模型表达水平高于视神经一视神经吻合模型。吻合术后早期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末期。结论坐骨神经移植有助于增加NCAM表达,促进视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层粘连蛋白(LN)和纤维粘连蛋白(FN)在成年大鼠视神经再生模型中的表达,探讨坐骨神经、LN和FN在视神经再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自体视神经-坐骨神经吻合模型32只,对照组自体视神经-视神经吻合模型32只.术后15、30、45、60 d处死动物取吻合神经.利用免疫组化SP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LN和FN在各组中的表达.结果实验组LN和FN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和FN涉及成年大鼠视神经再生.坐骨神经移植有助于增加两者表达,促进视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3.
Nogo-66受体mRNA在成年大鼠视神经中的 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Nogo-66受体(NgR)mRNA在成年大鼠视神经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取8只成年大鼠视神经及坐骨神经,将拟杂交的组织切片分为3组:视神经实验组、坐骨神经对照组、视神经阴性对照组。采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NgR mRNA在视神经和坐骨神经中的表达。结果大鼠视神经切片中NgR mRNA均表达阳性,阳性信号沿视神经长轴排列;所有大鼠坐骨神经切片中NgR mRNA的表达均为阴性。结论在成年大鼠视神经中NgR mRNA广泛表达,而坐骨神经中不表达,提示NgR 阳性表达及分布与视神经再生能力低下密切相关。(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246-248)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支持下的视神经再生模型。方法大鼠右侧视神经离断后移植一段自身视神经或坐骨神经,分别建立视神经自身吻合模型和视神经-坐骨神经吻合模型。建立模型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处死动物,处死前3d将荧光染料Dil注射到移植的神经断端,应用逆行标记的方法观察不同模型中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轴突的再生情况。结果术后3d,两组均无明显的Dil标记细胞;7d后,视神经自身吻合组无明显的荧光标记细胞,视神经-坐骨神经吻合组可见明显的Dil标记细胞,细胞密度分别为(152±26)/mm2,14d后增加为(297±31)/mm2,而此时,视神经自身吻合组仅在一只大鼠的视网膜铺片上见到一Dil标记细胞。结论成功建立了坐骨神经支持下的视神经再生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及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在视神经、坐骨神经及视神经-坐骨神经吻合模型中的表达。方法 建立视神经-坐骨神经吻合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N及FN的表达。结果 在成年大鼠,坐骨神经中有大量的LN及FN的表达,视神经中无LN及FN的表达,在视神经-坐骨神经吻合模型中LN及FN有少最表达。结论 LN及FN有可能促进视神经的再生。  相似文献   

6.
Nogo蛋白在正常大鼠视神经视网膜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观察Nogo蛋白在正常视网膜视神经的表达分布。方法:正常大鼠5只,多聚甲醛灌注固定,摘取双侧带视神经约0.5cm之眼球,冰冻切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NogoA/B,NogoC的分布。结果:Nogo蛋白在正常视神经和视网膜水平切面均有表达,而且其分布不均匀,表达强度因组织层次不同而异。NogoA/B在视神经和视网膜的神经纤维层、节细胞层、内网层、内核层、外网层、外核层均出现,其中以节细胞层,内核层和外核层最明显。NogoC在视神经,视网膜的神经纤维层,节细胞层,内网层,内核层表达较为强烈,外网层、外核层有少量表达。结论:Nogo蛋白在视网膜,视神经均有表达,其特点可为进一步研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再生与修复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王光洁  蒋华 《眼科研究》2012,30(3):204-208
背景 接合黏附分子-1(JAM-1)是新发现的跨膜蛋白,参与细胞紧密连接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发挥.在眼组织方面,紧密连接对维持角膜的透明性十分重要,但是目前就JAM-1在角膜紧密连接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研究较少. 目的 确定JAM-1在大鼠角膜上皮层、基质层和内皮层的构成.方法 选取4只SPF级Wistar大鼠,2只用于JAM-1基因在角膜组织中表达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另2只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动物过量麻醉处死后获得角膜组织并制备角膜上皮、基质和内皮标本,RT-PCR法检测角膜标本中JAM-1、occludin和claudin-1 mRNA的表达.反应产物行质量分数1.5%琼脂糖凝胶电泳并用凝胶成像系统进行分析.用兔抗鼠JAM-1单克隆抗体对角膜石蜡切片、上皮及内皮铺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评估JAM-1蛋白在大鼠角膜组织各层的表达部位和表达强度. 结果 在大鼠角膜各层均可检测到JAM-1、occludin和claudin-1 mRNA的表达,PCR熔解曲线为清晰的单峰.角膜组织各层中JAM-1 mRNA表达水平与occludin mRNA相似,均高于claudin-1 mRNA.3种黏附分子均在上皮层表达最强,角膜基质层表达较弱.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JAM-1蛋白在角膜各层均有明确的阳性染色,角膜上皮基底层的表达强于基质层和内皮层.角膜上皮、内皮铺片检测显示,JAM-1蛋白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连接部位,而角膜内皮中JAM-1蛋白的阳性染色广泛而弥散.结论 JAM-1作为细胞连接的构成成分,在角膜上皮层、内皮层和基质层均有表达,但其表达的形态和水平因组织层次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8.
次声作用后大鼠视网膜组织中GFAP与VEGF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8Hz(110dB)次声作用对大鼠视网膜组织中GFAP和VEGF的蛋白表达变化情况。方法:把大鼠置于8Hz(110dB)的次声压力舱中,每天暴露2h,于0,1,7,14,21天后,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的GFAP,VEGF的蛋白表达,结果:次声作用7天后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的GFAP和VEGF的表达显著增强(P<0.05),14,21天后此2种蛋白的表达非常显著增强(P<0.01),结论:8Hz(110dB)次声作用条件下可造成视网膜组织的一定影响,引起视网膜组织中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程度与作用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雌激素受体在大鼠晶状体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两种亚型ERα和ERβ在大鼠晶状体的分布特点,探讨雌激素受体在晶状体生理活动中的作用及雌激素对晶状体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健康成年大鼠10只(20眼),雌雄各5只,制作由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眼球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用种属特异性抗体(兔抗大鼠ERα和羊抗大鼠ERβ抗体),分别观察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在雌、雄大鼠晶状体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ERα和ERβ免疫阳性反应物存在于大鼠赤道部晶状体上皮细胞和部分较新形成的晶状体纤维的细胞核及少量胞质中,而中央部和周边部晶状体上皮细胞、晶状体囊膜及老化晶状体纤维内未见有阳性反应物。相同部位两种受体阳性细胞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雌、雄大鼠间两种受体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性大鼠赤道部晶状体上皮细胞和部分较新形成的晶状体纤维中存在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提示雌激素参与两性晶状体生理活动的调节,直接的受体介导可能是雌激素发挥晶状体保护作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促凋亡蛋白Bcl-2相关死亡因子Bad在正常人眼视神经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8例正常人眼视神经组织中Bad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Bad蛋白表达在正常人眼视神经髓鞘部位,在无髓鞘组织即筛板前视神经及束间隔处未见表达。结论 Bad蛋白可能参与维持正常人视神经组织的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PDGF-BB在视神经损伤和修复过程中表达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视神经再生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PDGF-BB在正常视神经和视神经-坐骨神经吻合后不同时段在各组织部位的表达。结果:在大鼠正常视神经,PDGF-BB阴性表达,在视神经-坐骨神经吻合后,视神经PDGF-BB阳性表达,其表达量随病程的发展而变化。结论:坐骨神经移植能够促进视神经的再生,在此过程中PDGF-BB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大鼠定量视神经损伤模型,为研究视神经损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效果奠定基础。方法健康Sprague-Dawley大鼠27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A组(损伤组)12只、B组(假损伤对照组)12只、C组(正常对照组)3只。A组暴露视神经,应用40g力的视神经夹在大鼠眼球后2mm处夹视神经30s,B组仅暴露视神经,C组不做任何处理。A、B组按损伤后不同时间分为3d组、7d组、14d组、28d组,采用双上丘注射50g.L-1荧光金标记双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 RGCs)。视网膜铺片荧光照相,计算RGCs计数,RGCs标识率及RGCs丧失率。结果 C组与B组RGCs计数及RGCs标识率比较,无明显差异;A组与B组各时间点RGCs计数及RGCs标识率比较,均有明显差异;A组视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RCCs计数逐渐下降(3d:152.26±25.12,7d:111.19±20.32,14d:101.23±17.19,28d:94.86±18.26),14d组与28d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其他时间点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视神经损伤后RGCs标识率随时间延长渐进性降低(3d:79.35%±8.29%,7d:59.76%±7.79%,14d:53.26%±7.26%,28d:51.29%±3.26%),而RGCs丧失率随时间延长渐进性增加(3d:20.65%±3.15%,7d:40.24%±5.63%,14d:46.74%±4.37%,28d:48.71%±5.12%)。结论应用40g力视神经夹在大鼠眼球后2mm处夹视神经30s能成功建立定量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生2d Wistar大鼠视神经少突胶质细胞的分离方法和生长条件,为视神经损伤修复及少突胶质细胞疾病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视神经,DMEM/F12条件培养基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结果 3d后观察.细胞自视神经周围迁出,呈圆形或梭形;11d左右,细胞基本铺满盖玻片。免疫组织化学半轧糖脑苷脂(galactocerebroside,GC)染色阳性,纯度较好。结论 本课题建立的少突胶质细胞培养方法,可获得纯化的少突胶质细胞,能满足进一步的实验需要。  相似文献   

14.
AIM: To investigate the activation of autophagy in rat retina after optic nerve crush (ONC) and evaluate its relationship with apoptosis of retinal ganglion cells (RGCs). METHODS: The ONC model was established. Western blot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expression of p62, LC3 and Beclin-1.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was performed to discover the autophagosomes in the retina after ONC.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used to confirm the distribution of LC3. TUNEL was performed to confir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utophagy and RGC apoptosis. RESULTS: p62/Beclin-1 ratio was declined shortly after ONC until to day 7 after ONC and then restored to a normal level at day 21. There was an opposite change in the LC3-II/LC3I ratio in the retina compared to the p62/Beclin-1 ratio. Increased autophagosomes were found after ONC us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most of the LC3-stained cells were colocalized with RGCs and Müller cells. More LC3-immunoreactive cells and apoptotic RGCs were found on day 7 following ONC. CONCLUSION: Possible activation of autophagy in RGCs after ONC; autophagy mainly occurred in RGCs and Müller cells, and the apoptosis of RGCs after ONC may be partly associated with autophagic activa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拟通过对于视神经损伤后轴突的病理变化和GFAP及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ECM阻抑性大分子CSPG的表达分布情况,观察视神经损伤后的修复反应,为进一步研究中枢神经纤维的再生提供实验资料。方法:首先建立大鼠视神经不完全损伤的挤压伤模型,于损伤后不同时间段取材进行HE染色和GFAP及CSPG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HE染色示大鼠视神经损伤后3~7d小胶质细胞增殖吞噬功能活跃,伤后14d,损伤处可见多处新生血管。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大鼠视神经损伤后7d,GFAP在损伤区缺乏表达,而CSPG在损伤区中心呈强阳性表达。结论:CNS轴突再生失败可能与损伤局部瘢痕形成的机械性阻碍和CSPG沉积的化学性阻碍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存视神经横断后大鼠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可能的意义。方法制作大鼠视神经横断模型,分别于术后1、3、7d取材,制作视网膜矢状伉冰冻切片,用谷氨酰胺合成酶(Gs)标记视网膜Muller细胞,行GS/GFAP免疫荧光双标。提取视网膜总RNA行GFAPReal—TimePCR半定量分析。结果正常大鼠视网膜中GFAP阳性染色仅位于视网膜内层的星形胶质细胞上。术后1d,在Muller细胞上出现GFAP的诱导表达,术后3d,GFAP在Muller细胞上的表达进一步增强,术后1周,GFAP在Muller细胞上的表达保持在较高水平,Real-TimePCR半定量分析与以上结果吻合。结论视神经横断后GFAP在Muller细胞上的诱导表达是Muller细胞对视网膜损伤产生的一种胶质化反应,GFAP的表达量与病程进展相一致。GFAP在Muller细胞上的诱导表达尤其在足板处的强烈表达可能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