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亚利 《中外医疗》2009,32(10):39-39
目的对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开展溶栓治疗,观察疗效。方法对28例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国产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冠脉再通16例,再通率为57.1%,发病在4~6h者6例,再通率为60%。结论AMI溶栓治疗的疗效存在时间依赖性,越早越好,最佳时间在发病6h内,尽早开通冠脉血流,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研究尿激酶(Urokinase,UK)对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应用尿激酶150万IU对53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进行溶栓治疗。结果:①3小时内溶栓病人10例,8例再通,血管再通率80%(8/10),②3-6小时内溶栓血管再通率69.6%(16/23),③6-12小时内溶栓血管再通率46.6%(7/15),④12-14小时内溶栓血管再通率40%(2/5)。总的血管再通率为62.2%。结论:血管再通率与溶栓开始时间密切相关,提示早期溶栓明显提高血管再通率。  相似文献   

3.
谢长敏 《当代医学》2009,15(19):107-10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不同时间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所选48例无溶栓禁忌症患者均给鼻导管吸氧,肠溶阿司匹林500mg嚼服,生理盐水100ml+尿激酶150万U快速静脉输入治疗。计算发病30min、50min--2h、2-4h、4-6h、6--8h内溶栓血管再通率,并把4h内溶栓病例与4--8h溶栓病例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4h内溶栓再通率75.0%,4--8h溶栓再通率46.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溶栓时间越早再通率越高,因此在安全的前提下应尽早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4.
张淑云 《实用新医学》2000,2(7):583-585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疗效。方法:将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根据符合溶栓条件、无禁忌症分为治疗组,不符合溶栓条件分为对照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治疗组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溶栓时间均在发病后12h之内,其它治疗措施与对照组相同。结果:治疗组冠脉血管再通率为71.88%(23/32),其中3h内溶栓再通率85.71%(12/14),3-6h再通率77.78%(7/9),>6h再通率40%(4/10),出血并发症为15.63%(5/32)。治疗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尽早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可以使梗塞相关血管再通率提高,增加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应用尿激酶治疗72例急性心肌梗塞,并观察溶栓时间与冠脉再通的关系。结果:病程<4h溶栓治疗组,胸病均在1h内缓解或消失;ST段在1h内下降>50%者26例;血清肌酸磷酸激酸及其同功酶峰值均提前至12h内出现。血管再通率为71.87%,与病程4-6h和>6h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01)。提示早期溶栓可在最短时间内建立再灌注,改善心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疗效分析(附3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发病12小时内的3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均立即静脉滴注尿激酶150万u,配合其它相关治疗,观察冠状动脉再通率,30日内的心脏事件。结果:发病小于6小时及6~12小时溶栓者,冠状动脉再通率分别为100%和43.8%,总再通率为76.3%,无1例发生严重出血,再通者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再通者。结论:尿激酶溶栓安全、有效,越早溶栓,再通率越高,再通者心脏事件的发生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7.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安全性不同时间溶栓冠脉再通率、4周病死率、再通与未通组心功能情况。方法:36例溶栓时间分为AMI后≤2h,-4h,-6h组,均于30min内静滴UK150u。结果:①3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8%,68%和22%;②4周病死率:再通组为0,未通组为21%;③心功能Ⅲ级以上,再通组为5%,未通组为36%。结论:①UK溶栓治疗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值得临床应用;②AMI后4h内溶栓血管再通效果最好;③溶栓治疗能明显降低病死率,改善心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对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85例70岁以上AMI静脉溶栓治疗患者,根据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分为≤2h、2~4h、4~6h、6~12h和12~24h 5组。结果:5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4.6%、76.9%、68.8%、45.6%和50%,前3组与后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死率分别为0、2.6%、12.5%、18.2%和16.7%;开始溶栓至血管再通所需时间与发病至溶栓时间呈正相关(P〈0.05),发病2h内为35~80mim,6~12h则为90~155min。结论:70岁以上AMI患者发病6h内溶栓治疗血管再通效果最好,但对于发病时间6~12h和12~24h的患者溶栓治疗仍有较好的效果,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肌酸激酶同工酶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再通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蛋白的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冠状动脉(冠脉)再通诊断的价值。方法:动态测定溶栓治疗(24例)和常规治疗(26例)的AMI血清CK-MB蛋白量,CK-MB、CK活性值的变化,并根据临床指标将其分为冠脉再通组和未通组。结果:冠脉再通组21例(溶栓治疗中19例,常规治疗中2例);冠脉未通组29例(溶栓治疗中5例、常规治疗中24例)。测定结果显示,血清CK-MB蛋白量、CK-MB活性值及CK活性值的峰值距AMI发病时间均值:冠脉再通组分别为9.6、10.8、12.2h,冠脉未通组分别为21.6、24.1、28.7h;峰值持续时间均值:冠脉再通组分别为6.3、8.5、14.7h,冠脉未通组分别为14.8、22.4、24.8h;下降至正常时间均值:冠脉再通组分别为32.2、38.5、48.8h,冠脉未通组分别为40.3、46.6、64.3h。结论:冠脉再通组CK-MB蛋白峰值显著提前,峰值期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恢复正常时间迅速,有助于AMI冠脉再通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不同时间溶栓治疗的血管再通率。方法62例无溶栓禁忌症患者均给经鼻导管吸氧,肠溶阿司匹林300 mg嚼服,0.9%NS 20 ml 尿激酶50万U静脉注射,继以尿激酶100万U加入80 ml生理盐水经输液泵静脉输注溶栓治疗。计算发病30 min溶栓,30 min~2 h、2~4 h、4~6 h及6~8 h内溶栓再通率,并把4 h内溶栓病例与4~8 h溶栓病例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4 h内溶栓再通率75%,4~8 h溶栓再通率46.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溶栓时间越早再通率越高,因此在安全的前提下尽早溶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