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国华  刘元水  李荔  张钦 《山东医药》2004,44(21):50-51
肝癌门静脉癌栓发生率较高,是肝癌治疗中的棘手问题。2001年9月至2003年7月,我们应用超声介入的方法,对11例门静脉癌栓患者实施门静脉导管保留术(PRC)进行门静脉化疗(TVP),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薛峰  沈锋  奚韬 《山东医药》2009,49(3):98-99
对65例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术后癌栓复现时间与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癌栓复现时间为术后22d~3a,主要集中于术后半年,复现高峰为术后1~2个月;术后60d后行预防性TACE治疗者癌栓复现率明显低于60d内行TACE治疗和未行预防性TACE治疗者(P均〈0.05),60d内行TACE治疗与未行预防性TACE治疗者癌栓复现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认为手术2个月后行预防性TACE治疗可显著降低癌栓复现率。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我国恶性肿瘤第二位。门静脉侵犯是肝癌重要的生物学特性。肝癌倾向于侵袭门静脉,并继而形成癌栓。临床报道肝癌门静脉癌栓(PVTT)发生率为44.0%~62.2%。肝癌侵袭门静脉是肝内播散及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根源。此外,癌栓阻塞门静脉,门静脉高压加剧,继而引发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甚至导致肝功能衰竭。因此,肝癌合并PVTT患者总体预后差,中位生存时间仅2.7个月。  相似文献   

4.
李世平  李国强 《山东医药》1998,38(12):24-24
以12例有门静脉左右支及主干癌栓形成的肝癌患者,于切除肝癌的同时行门静脉癌栓取出术。结果癌栓全部取出,无手术死亡,手术后半年、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58.3%、25%。提示该方法可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并为肝癌的后续治疗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药物传输泵(DDS)门静脉化疗(PVC)联合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87例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并取出癌栓,再随机将患者分成3组。A组行TACE、B组行经DDS泵PVC,C组行经DDS泵PVC联合TACE。随访3年。结果 C组患者术后6个月、1年、2年和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3.5%、80.6%、41.9%和29.0%,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8%、87.1%、54.8%和45.2%,其中2年和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均<0.05);C组患者术后6个月、1年、2年和3年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0%、16.1%和22.6%,与A组和B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对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手术切除肿瘤并取出癌栓后,行双途径化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无瘤生存率及累计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 (PHC)伴门静脉癌栓 (PVTT)临床分期为Ⅲ期[1] ,预后差。近几年由于肝癌的诊治进展 ,临床生存期得到延长 ,探索PVTT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及其诊治方法倍受关注。本文对PHC伴PVTT 35例进行临床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收集 1996年 1月至 2 0 0 0年 11月我院住院的临床资料完整的PHC 110例。全部病例符合 1999年第四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修订诊断标准[1] 。其中并发PVTT 35例 (占 31 8% ) ,男 31例 ,女 4例 ,年龄 31~ 73岁 ,平均 4 8.8岁。PVTT部位 :门静脉左支癌栓 7例 ,右支癌栓 5例 ,左右支…  相似文献   

7.
易玉海  姜庆军 《山东医药》2005,45(11):63-64
针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介入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栓塞、消融术、放疗、栓塞放疗等。近年来,更多的倾向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及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采用肝叶切除和经门静脉残端或主干切开取癌栓术治疗32例PHC合并PVTT患者,12例术后联合门静脉、肝动脉介入化疗,5例合并门静脉高压联合行断流术、脾切除或脾动脉结扎术。总结其临床资料、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及疗效预后,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本组病例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肝门阻断次数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同期50例单纯肝癌切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术后并发症:9例肝功能不全,3例术后肝断面出血、5例右胸腔积液、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术后3个月死于肝功能衰竭,其余恢复良好。③疗效与预后:随访26例,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0%、34.6%、15.4%;术后化疗、术前肝功能状况对预后有显著影响。结论:肝叶切除和经门静脉残端或主干切开取癌栓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最有效的方法,改善术前肝功能及术后联合化疗,对提高生存期意义重大;门静脉取癌栓联合贲门周围血管断流、和/或脾切除、脾动脉结扎术能有效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减少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对于难以切除的PHC合并PVTT应争取行TACE术,仍有二期手术切除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门静脉癌栓是进展期肝细胞癌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肝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生存。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方式、局部介入治疗、放射治疗、靶向药物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学科的发展和进步,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进展期肝癌不再是临床治疗禁区,无论采取单一治疗方法或是联合治疗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阐述了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进展期肝癌的治疗现状和治疗难点以及未来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10.
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发生率高,病情进展快,现有治疗方法有限且效果不佳。虽然国外指南推荐索拉非尼为唯一治疗手段,但临床研究显示部分患者,尤其是伴癌栓侵犯至门静脉一级或二级分支的患者(程氏分型Ⅰ/Ⅱ型),通过手术切除可以取得比其他非手术疗法更好的效果。然而临床实践中相当一部分患者由于病灶范围较广无法根治性切除,或者由于癌栓侵犯到门静脉主干(程氏Ⅲ型),术后癌栓残留可能性高,需要通过降期切除的方法改善预后。研究发现通过新辅助三维适形放疗、经肝动脉钇-90微球放射性栓塞、肝动脉灌注化疗等姑息性治疗方法,部分患者(5.7%~26.5%)可出现门静脉癌栓消退乃至消失、肿瘤体积缩小、卫星灶消失等现象,从而使病灶降期,提高手术切除率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多学科综合治疗对于进一步提高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降期切除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的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152例行TACE治疗的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TACE术后肝衰竭、上消化道大出血、栓塞后综合征等发生情况,分析生存期资料与影响预后的因素。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采用Log-Rank法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0(95%可信区间:4.4~5.6)个月,6、12、18个月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7%、18%和9%。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肿瘤类型、肝两叶累及、远处转移和Child-Pugh分级是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TACE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χ2值分别为5.108、11.542、6.036、12.319、22.574,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肿瘤类型、远处转移和Child-Pugh分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Wald值分别为11.243、5.021、7.651、25.876,P值均0.05);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发生肝衰竭的唯一影响因素是Child-Pugh分级(P=0.015)。结论在肝功能良好的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中,TACE是安全有效的。肿瘤大小、肿瘤类型、远处转移、Child-Pugh分级是影响患者生存的最主要因素,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患者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64层CT门静脉成像(64-SCTP)的诊断门静脉癌栓的价值.方法 对41例肝细胞癌(HCC)患者行64-SCTP,并以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再现(VR)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 结果 发现门静脉主干癌栓15例,右支癌栓11例,左支癌栓5例,主干+左支癌栓2例,主干+右支癌栓8例,门静脉海绵样变11例;CT轴位图像诊断准确门静脉癌栓40例(7.8%),MPR结合MIP诊断41例(0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64-SCTP可多方位显示门静脉癌栓部位及范围.  相似文献   

13.
将67例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分为两组治疗,治疗组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后序贯立体定向适形放疗(3-DCRT),对照组单用TACE。结果治疗组肿瘤消退及生存状况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门静脉癌栓(PVTT)的效果。方法对32例肝细胞癌伴PVTT患者实行伽玛刀治疗。采用50%~60%等剂量曲线包绕临床靶区。单次周边剂量为4.5~5.0Gy,共10~12次,总量介于50~54Gy之间,观察疗效。结果在伽玛刀治疗结束4周后,10例(31.3%)患者癌栓完全缓解,8例(25%)部分缓解,12例(37.5%)稳定,2例(6.3%)进展,总有效率为93.7%;27例AFP阳性患者经治疗后20例AFP下降至正常。1年累积生存率为48.1%,中位生存期为10.2个月。结论伽玛刀是治疗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方法,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门静脉癌栓影像学诊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术前各影像学检查对门静脉癌栓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回顾性分析110例肝细胞肝癌(HCC)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术前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以同期100例HCC不伴门静脉癌栓患者为阴性对照。US、CT和MRL/MRA诊断门静脉癌栓的敏感性分别为88%、、93%和94%,其特异性分别为95%、96%和98%。经x2检验,各影像学诊断门静脉癌栓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影像学检查对门静脉癌栓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原发性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射波刀)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5年5月原发性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59例,均接受射波刀治疗。门静脉癌栓的大体肿瘤体积为24.6~1265.0 cm3,中位数399.0 cm3,单次分割剂量5~13 Gy/次(中位数10 Gy),照射次数4~8次(中位数6次),肿瘤剂量35~56 Gy(中位数49 Gy),每d或隔1~2 d照射1次。采用寿命表法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分析生存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59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接受射波刀治疗,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5.1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1.84个月,疾病控制率为62.71%(37/59),治疗后1年、2年、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9.15%(29/59)、20.34%(12/59)、11.86%(7/59)。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前AFP水平、性别、年龄、病灶大小、肿瘤数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腹水、癌栓类型及总剂量大小对患者生存期无明显影响。结论射波刀是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07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124例行TACE治疗的中晚期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Log-rank法进行检验;各影响因素行单因素Cox分析,再用多因素Cox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12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40个月,患者0.5、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7.6%、74.2%、15.5%、4.1%,中位生存时间为482 d。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大小、有无门静脉癌栓、肿瘤临床分期是HCC患者TACE预后的影响因素(P值均0.001);进一步多因素Cox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肿瘤临床分期、术前血清AFP水平、门静脉癌栓是HCC患者TACE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Wald值分别为7.428、7.699、15.235、5.803,P值均0.05)。结论肿瘤大小、肿瘤临床分期、术前血清AFP水平、有无门静脉癌栓是HCC患者TACE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临床判断预后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荣新  叶胜龙 《肝脏》2006,11(4):290-291
日本大阪大学医学院Morito Monden等认为,HCC的预后一般很差,即使是根治性切除后5年的生存率局限在25%~58%。虽然已经发展了各种治疗方法,但治疗后复发率非常高,许多患者病情进展到晚期伴血管侵犯和肝内多发转移。合并有门静脉主要分支癌栓(Vp3)的患者预后极差。几乎所有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生活质量较差,多在几个月内死亡。即使是能够冒险手术切除,预后也很差。况且,常规的治疗方法不适合这些患者。尝试动脉灌注化疗,但效果不能令人满意。所以对这些难治性HCC伴门静脉癌栓的患者需要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9.
周祝谦  程云 《山东医药》1994,34(7):23-24
原发性肝癌(PHC)对血管系统的浸润发生率很高,特别是门静脉癌栓(PCT)多见。我们对门静脉癌栓患者的B超实时显像(BUS)、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电子计算机断层(CT)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总结分析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本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100例.男 8 2例,女 18例,平均年龄5 4岁,均经临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和门静脉重建技术多层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forma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projection,MIP)、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的联合应用在门静脉癌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52例门静脉癌栓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行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扫描.扫描参数:层厚2.5 mm,重建间距:0.625 mm,注射速率为3.5-4 mL/s,对比剂注入:80-100 mL,扫描时间为25-30 s,45-60 s和120 s.影像重建技术包括:VR、MPR和MIP,图像重建由1名诊断医生完成,另由2名诊断医生评价门静脉癌栓的范围、形态以及侧支循环情况.结果:动脉期癌栓呈不均匀强化35例(67.3%);47例门静脉增粗及充盈缺损(90.4%),门静脉管壁强化19例(36.5%),侧支循环形成13例(25%),门静脉受压13例(25%),门静脉海绵样变4例(7.7%),动-静脉瘘4例(7.7%).门静脉重建技术对门静脉癌栓的显示:MPR显示52例(100%),MIP显示43例(82.7%),VR显示39例(75%).结论:CT增强结合门静脉重建技术对门静脉癌栓显示更加全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