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报道13例(男5例,女8例)顽固的、严重泛发的复发性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在加用氨苯砜(DDS)辅助治疗后取得良好的效果。患者平均年龄62岁(20~70岁)。患者均曾服过强的松,6例曾服过硫唑嘌呤。10例为维持治疗期间复者,2例单用强的松无效,1例强的松加硫唑嘌呤效.作者以加用 DDS 取代倍增或显著增加的强的松量,在加用 DDS 后强的松只略加量或根本不加量。5例曾准备加用硫唑嘌呤者后未加用,2例维持治疗期间服硫唑嘌呤者加用 DDS 后仍继续服之。判断加用 DDS 有效的标准为10~15天内无新发皮损且原有皮损痊愈。DDS 的起始剂量为100mg/d,如果5~7天内未见好转,剂量每5~7天增加50mg/d,直至临床上见效。逐渐减量,在所有治疗药物中先停用 DDS 且尽可能快地停用。13例患者初发时控制病情用强的松量平均为60mg/d,复发或加重期加用 DDS 后强的松控制量平均为45mg/d,平均减少33%(P=0.0208);初发时强的松维持量平均为20mg/d,复发或加重期加 DDS 治疗后平均为10mg/d,平均减少50%(P=0.0180)。加用 DDS 最大剂量为200mg/d,平均使用5个月(18天至21月),追踪观察平均3年。13例中有12例(92%)因加用 DDS 达临床上完全缓解。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 ,5 9岁。因头部起红斑、水疱半年 ,泛发全身 5个月而入院治疗。 5个月前患者头皮起红斑、水疱、瘙痒。 1月后皮疹泛发全身 ,在当地按“湿疹”治疗无效 ,后疑“疱疹样皮炎” ,服雷公藤、氨苯砜后皮疹随之增多 ,瘙痒加重 ,于是自行停药。半月前在外院疑为“类天疱疮”给静滴地塞米松15mg ,水疱渐消退 ,后自行改服强的松 75mg每日 1次 ,后皮疹复发。患者曾对磺胺药过敏。查体 一般情况可 ,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 :头皮有糜烂、丘疹 ,躯干、四肢见大片红斑 ,其上有大小不等圆形、不规则形糜烂面 ,间有花生米大张力性水疱 ,…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两例大疱性类天疱疮(BP)应用四环素治疗得到缓解.病例1男性、66岁、菲律宾人,自诉双小腿下部有瘙痒性损害10余年.检查:双胫前对称性损害,为多发性色素沉着斑和在红斑或非红斑基础上有几个紧张的内容清亮的水疱、大疱和少数红斑上有黑褐色结痴.无发热,无鼠蹊淋巴结肿大,血白  相似文献   

4.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种好发于老年人的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疤病.患者体内存在针对表皮基底膜带半桥粒抗原(BP180和BP230)的自身抗体,其中BP180-NC16A是BP致病性自身抗体识别的主要靶表位区.BP的发病机制复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均参与BP的发生发展.BP诊断需要基于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直接免疫荧光、间接...  相似文献   

5.
报告了1例极少见的天疱疮伴发大疱性类天疱疮(BP)。日本男性患者,49岁,于1981年7月因面部、胸部和背部发生红斑和糜烂而就诊。组织学检查未见明显的棘层松解水疱,但基底细胞上面有很轻微的棘层松解改变。DIF发现在细胞间隙(ICS)有IgG沉着,IIF也证实有抗ICS的循环抗体。于同年11月诊断为天疱疮。1992年10月患者躯干和四肢发生新的多发性水疱,体温达38℃,全身泛发融合的水肿性红斑,腹部和肿胀的四肢有紧张性水疱和松弛的大疱,其中有些已经破裂,有糜烂和脓液,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92岁,因患泛发性痒疹入院。检查发现病人胸、腹、背及上下肢均有紧张及松弛性大  相似文献   

7.
作者报告了3例罕见类型的大疱性类天疱疮(BP),免疫荧光检查显示 BP 的特征,但无 BP 最主要的形态学表现——水疱及大疱。例1.女,84岁。身体伸侧瘙痒性红斑6个月。体检见大片红色、荨麻疹样斑块,主要分布在肢体伸侧。直接免疫荧光示在基底膜  相似文献   

8.
氨苯砜(DDS)治疗疱疹样皮炎有效,而对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的疗效则不肯定。作者对  相似文献   

9.
通过大疱性类天疱疮与瘢痕性类天疱疮之间的比较,发现大疱性类天疱疮与瘢痕性类天疱疮之间存在相关性,表现在好发人群均为老年人、存在相同致病抗体、两者可同时合并肿瘤、间接免疫荧光显示致病抗体沉积在表皮侧等方面。近年来生物制剂如抗CD20抗体利妥昔等应用于大疱性类天疱疮与瘢痕性类天疱疮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疗效。瘢痕性类天疱疮的黏膜受累机制与大疱性类天疱疮180及层粘连蛋白332等自身抗体有关,发病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老年人,儿童少见.儿童大疱性类天疱疮的发病率无明显的人种、性别区别,年龄跨度较大,儿童期各年龄组均有报道.儿童大疱性类天疱疮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及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在病因及临床表现上儿童有别于成人,但在组织病理及直接免疫荧光上与成人大疱性类天疱疮相似.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男,1岁2个月。主诉:全身皮肤水疱、大疱反复10余天。现病史:患者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耳部丘疹,10余天前面部、肛周出现红斑、水疱,疱液清亮,疱壁紧张,逐渐蔓延至躯干、四肢。2015年7月8~14日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诊断"1脓疱疮;2疱疹样皮炎?",予"抗感染、抗病毒、抗敏止痒、维生素营养皮肤"等治疗后水疱较前消退,留有暗红斑、糜烂面、结痂及色素减退斑,无粟丘疹、疤痕。出院后停用药物治  相似文献   

12.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老年人,儿童少见。儿童大疱性类天疱疮的发病率无明显的人种、性别区别,年龄跨度较大,儿童期各年龄组均有报道。儿童大疱性类天疱疮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及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在病因及临床表现上儿童有别于成人,但在组织病理及直接免疫荧光上与成人大疱性类天疱疮相似。  相似文献   

13.
作者报告3例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共存的患者。每一病人在血清中有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发现在棘层细胞间隙和基底膜带区有IgG的存在。例1:女性84岁,病期4个月,广泛出现大疱性损害,部分大疱为松弛性,易溃破并向周围发展;另外部分为紧张性和出血性大疱。伴有瘙痒和灼热感。一般临床检查和常规化验无特殊发现。对3个水疱进行了组织学检查,符合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表现。荧光抗体检查在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损害中均有IgG存在。用大量强的松(70毫克/天)治  相似文献   

14.
儿童大疱性类天疱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琳 《皮肤病与性病》1996,18(3):99-100
儿童大疱性类天疱疮马琳(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100045)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DenphigoidBP)是一种后天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好发于老年人,偶见于儿童。为此,本文通过有较完整资料的5例患儿,对儿童BP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  相似文献   

15.
报告1例婴儿大疱性类天疱疮。患儿女,6个月。皮肤科检查:躯干及四肢多发红斑、水疱和大疱。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浅层血管及胶原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直接及间接免疫荧光均可见基膜带免疫球蛋白(Ig)G带状沉积,疱病自身抗体提示抗大疱性类天疱疮(BP)180抗体明显升高。诊断:婴儿大疱性类天疱疮,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6.
报告1例儿童大疱性类天疱疮.患儿男,18个月.2个月前躯干和双下肢皮肤出现紧张性水疱、大疱,尼氏征阴性,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下水疱;卣接免疫荧光示:lgG、C3沉积于基膜,间接免疫荧光示抗表皮基膜抗体阳性.诊断为儿童大疱性类天疱疮,予以口服泼尼松治疗后痊愈.  相似文献   

17.
【摘要】 非大疱性类天疱疮与大疱性类天疱疮相关,临床表现多样,多数伴有瘙痒,缺乏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紧张性水疱或大疱的典型临床表现,误诊率高。组织病理缺乏特异性,需要依靠直接免疫荧光、间接免疫荧光或盐裂间接免疫荧光明确诊断。部分无疱性类天疱疮会发展为大疱性类天疱疮,预后较大疱性类天疱疮好,但由于易被延迟诊断,使得控制症状的药物用量大,药物不良反应多。  相似文献   

18.
研究显示,生物制剂治疗难治性天疱疮、类天疱疮疗效显著,其中利妥昔是一种源自基因工程的人鼠嵌合型抗B淋巴细胞CD20的单克隆抗体,最早应用于天疱疮和类天疱疮的治疗。除利妥昔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KC706、PI-0824疫苗、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或单克隆抗体如英夫利西等均取得满意疗效。但应用生物制剂治疗天疱疮和类天疱疮存在严重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且价格昂贵、缺乏一定量的可靠临床疗效的数据,影响了生物制剂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的免疫病理学发病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动物模型的构建为其机制的阐明提供了研究平台.BP动物模型按照构建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IgG的被动转移模型,即通过注射抗鼠BP180抗体诱导与人BP类似的临床及免疫病理学改变.该模型证实炎性细胞及补体等成分在BP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但无法直接说明患者体内自身抗体的致病性作用,也未能复制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特点;第二类是转基因鼠模型,即在BP180抗原人源化鼠动物模型基础上证实了患者体内自身抗体的致病性作用,但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仍很少,体内模拟T、B细胞针对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依赖的致病性自身抗原仍不理想;第三类是移植皮片模型,即通过移植人或鼠皮片来模拟BP发病过程.该模型证明了BP皮损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存在,但具体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该文就3类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其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