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腰椎稳定性训练结合肌内效贴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接受家庭腰椎稳定性训练和肌内效贴治疗。在康复治疗前、后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腰痛障碍指数(ODI)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2组VAS及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VAS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在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进行家庭腰椎稳定性训练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能有效地缓解腰痛,改善功能,值得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腰骶灵活性训练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活动度、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1例,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n=27)和对照组(n=24),两组患者均接受以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为主的保守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腰骶灵活性训练,即改良的腰骶猫式动作、仰卧位骨盆前后倾、骨盆侧屈、骨盆侧旋共4个动作,15个/组,2组/d,5 d/周,为期3周。在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坐位活动度、站位活动度、腰椎延展性以及主观疼痛(VAS评分)和功能障碍程度(ODI指数)。结果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站立位腰椎屈曲延展性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57,P=0.014);站立位屈曲活动度(t=-3.035,P=0.004)、屈曲+右侧屈+右侧旋(t=-3.345,P=0.002)以及屈曲+左侧屈+左侧旋(t=-4.072,P=0.000)活动度均增加;VAS评分(t=2.908,P=0.008)和ODI指数(t=2.095,P=0.047)均显著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骶灵活性训练能够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的延展性,增加腰椎的活动度,改善腰椎-骨盆节律,改善前屈及前屈对角线动作的功能动作能力,并能够帮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缓解疼痛和主观功能障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体质指数(BMI)与深吸气量(IC)、用力肺活量(FVC)的相关性,为临床COPD的综合治疗和疗效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我院呼吸内科2010年1-10月COPD患者94例,按BMI分成两组:低BMI组49例、正常BMI组45例,测定IC与FVC,并分析BMI与IC FVC的相关性.结果:低BMI组COPD患者IC及FVC较正常BMI组下降,IC有显著意义(P<0.01),BMI分别与IC(pearson相关系数r=0.346,P=0.01)、FVC(Pearson 相关系数r=0.317,P=0.032)显著相关.结论:BMI是评估COPD患者营养状况的指标,IC、FVC与BMI呈正相关,提高COPD患者营养状况,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慢性腰痛患者的反应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87例慢性腰痛患者参与了本研究,患者根据自己情况独立完成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3个量表。每一种量表评定2次,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ODI总分和各领域评分;应用效应大小(ES)和标准化反应均数(SRM)来比较3个量表的内部反应度;应用Spearman相关系数来检验ODI总分的变化值与患者自我疗效评估得分的相关性,分析ODI的外部反应度。结果:患者治疗前后的ODI总分和各领域评分比较,两者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ODI的ES=1.63,SRM=1.46;ODI总分的变化值与患者自我疗效评估得分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68(P0.01)。结论:中文版ODI评定慢性腰痛患者具有良好的反应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脊髓腰骶膨大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参数评估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颈脊髓损伤程度和颈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材料与方法 对9例CSM患者颈椎术前和术后1年行脊髓腰骶膨大DTI扫描,测量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并分析术前术后的腰骶膨大DTI参数与改良日本骨科协会(modified 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mJO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与术前对比,CSM患者颈椎术后脊髓腰骶膨大FA值明显上升(t=-3.024,P=0.004),ADC值明显下降(t=3.741,P=0.001)。术前脊髓腰骶膨大FA值与mJOA评分有相关性(r=0.832,P<0.05),而术前脊髓腰骶膨大ADC值与mJOA评分无相关性(r=0.281,P=0.465)。术后脊髓腰骶膨大FA值与mJOA评分有相关性(r=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7年3月至2010年8月,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患者36例,实施改良Jaslow技术联合360°椎体间融合术,以JOA下腰痛评分标准、ODI功能障碍指数、Lenke脊柱植骨融合评价标准,Henderson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椎间隙高度指数、Taillard指数、腰骶角综合评定术后疗效。结果:36例患者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椎间隙高度指数、Taillard指数、腰骶角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植骨融合结果:LenkeA级及30节段,B级6节段;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JOA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疗效Henderson评价结果优26例,良7例,可3例。结论:腰后路彻底减压、改良Jaslow技术复位、椎弓根内固定及360°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腰骶角、L5~S1间成角(LSA)与腰椎稳定的相关性。方法测量患者站立腰椎侧位X线片腰骶角及LSA,并做腰椎间盘CT检查,结合患者临床症状,通过统计数据处理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腰骶角对腰椎稳定性影响不大,而LSA与腰椎稳定性成正相关,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大。结论LSA增大综合征是腰椎不稳及腰椎间盘疾患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老年慢性腰背痛患者希望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21年6月至12月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慢性腰背痛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Herth希望指数量表(herth hope index,HHI)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老年慢性腰背痛患者希望水平总分为(35.69±4.71)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慢性病种数、疼痛病程不同的老年慢性腰背痛患者希望水平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慢性腰背痛患者自我效能、心理弹性、积极应对、领悟社会支持与希望水平呈正相关(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术后下腰痛与腰椎前凸重建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124例因退行性病变行腰椎融合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随访有下腰痛的患者共32例作为观察组,无下腰痛的患者共9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前、术后6周、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椎前凸Cobb角、下腰痛VAS评分及腰椎功能障碍ODI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三者之间关系.[结果]两组术前腰椎前凸Cobb角、下腰痛VAS评分及腰椎功能障碍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节点的腰椎前凸Cobb角、下腰痛VAS评分及腰椎功能障碍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各时间节点的腰椎前凸Cobb角均明显大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观察组患者腰椎前凸Cobb角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下腰痛VAS评分及腰椎功能障碍ODI评分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术后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观察组三项指标与术后6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下腰痛VAS评分、腰椎功能障碍ODI评分均与腰椎前凸Cobb角之间存在线性相关性,呈负相关(r=0.702、0.682,P<0.05).[结论]退行性病变腰椎融合术后患者下腰痛和腰椎功能障碍与腰椎前凸角丢失有关,应尽量矫正腰椎前凸角.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患者与健康人腰椎位置觉的差异,探讨腰肌耐力、疼痛与腰椎位置觉的相关性。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选取CNLBP患者和健康人各30例,采用Biodex System 3系统检测脊柱前屈、背屈位置觉误差(AE),同步测试腰肌耐力;CNLBP患者采用疼痛数字分级量表(NRS)自我评估腰部疼痛,计算AE与腰肌耐力、NRS的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 CNLBP患者前屈、背屈位AE均大于健康人(t1.862,P0.05),腰肌耐力低于健康人(t=2.307,P0.05)。CNLBP患者腰肌耐力与脊柱前屈位AE负相关(r=-0.71),与背屈位AE中度负相关(r=-0.47);NRS与脊柱前屈位AE高度正相关(r=0.78),与背屈位AE中度正相关(r=0.49)。健康人前屈、背屈位AE与腰肌耐力低度负相关(r=-0.38、r=-0.29)。结论 CNLBP患者的脊柱本体感觉下降,其脊柱本体感觉差异大小与腰痛程度、腰肌耐力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痉挛型脑瘫儿童腰椎发育及稳定性特点。方法:对189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及48例对照组儿童进行腰椎X线对比分析,观察腰椎发育及畸形情况,测量腰骶关节倾斜度,侧位腰椎前凸角(侧位腰椎Cobb角)、弓顶距离及前凸指数等,以及侧位过伸过屈动力位胸腰段(T12-L1、L1-L2)、腰骶段(L4-L5、L5-S1)椎体相对位移(Posner指数)等指标。结果:痉挛型脑瘫儿童腰椎发育不良及畸形发生率、腰骶关节倾斜度、侧位腰椎Cobb角、弓顶距离及前凸指数,以及腰骶段(L4-L5、L5-S1)Posner指数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胸腰段(T12-L1、L1—L2)Posner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痉挛型脑瘫儿童腰椎存在不稳因素,发育不良,畸形等发生率较普通儿童高,上腰段(T12-L2)较下腰段(L4-S1)稳定。  相似文献   

12.
背景:成人脊柱侧弯患者健康生活状态的相关评价与患者的放射学参数结合,以此来指导外科手术并预测治疗结果,而这些放射学参数是如何影响成人脊柱侧弯治疗结果的目前尚无报道。
  目的:评价成人脊柱侧弯患者手术前后放射学参数变化与健康生活状况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68例成人脊柱侧弯患者,男18例,女50例;年龄20-88岁,平均58.5岁。所有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均拍摄全脊柱站立前后位和侧位 X 射线片并采集完整的 ODI调查表。测量患者的放射学参数包括重力线、C7铅垂线、Cobb 角、腰椎前凸角、冠状面侧方滑脱的距离、骨盆入射角、骶骨倾斜角和骨盆倾斜角。分析放射学参数和ODI值的相关性使用Pearson’s 相关分析。
  结果与结论:随访时间6-14个月。患者ODI值术前50.6±16.8,术后41.1±19.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01)。Cobb角的平均值术前26°,术后10.7°;侧方移位距离平均值术前4.9 mm,术后接近0 mm。矢状面上,术前和术后C7铅垂线与ODI值之间有明显相关性,术后重力线数值和ODI值之间有相关性。冠状面上,术前Cobb角和术后腰椎前凸角与ODI数值之间有相关性。骨盆倾斜角的改变和骶骨倾斜角相等,而骨盆入射角在术后没有变化。提示评价脊柱平衡和患者健康生活状态的相关性,使用重力线并不优于C7铅垂线。患者术后放射学参数的改善并不预示着症状的缓解。骶骨倾斜角角度的丢失和骨盆的后倾在成人脊柱侧弯中更加常见,通过手术并不能明显的改变骶骨倾斜角、骨盆的后倾、腰椎前凸以及脊柱的矢状面平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中休克指数与血浆乳酸浓度的相关性及在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急诊科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就诊后2h接受血浆乳酸浓度检测。对患者的休克指数、心率、平均动脉压、收缩压与血浆乳酸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患者的休克指数(r=0.633)、心率(r=0.315)、平均动脉压(r=-0.441)、收缩压(r=-0.402)与血浆乳酸水平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而且以休克指数的相关性最强。结论急诊预检分诊过程中,休克指数比心率等常规检测指标能更好地反映急诊危重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与血浆乳酸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最强,可以提高预检分诊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我院老年住院患者肌少症与年龄、性别、骨密度、骨质疏松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科室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住院患者100人,记录一般情况,采用双能X线法测量股骨头骨密度(h-BMD)、腰椎骨密度(l-BMD)及四肢骨骼肌含量(ASM),计算出相对四肢骨骼肌指数(RASM),通过6米步行测试和测量握力评价躯体功能,应用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诊断标准诊断及评估肌少症。采用Pearson及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统计肌少症与上述因素的相关性,采用卡方检验验证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结果所有老年患者RASM均与年龄呈负相关(男性r=-0.506,女性r=-0.659,P均0.01),男性RASM与BMI、l-BMD呈正相关(BMI:r=0.380,lBMD:r=0.295,P均0.01),女性RASM与h-BMD、l-BMD呈正相关(h-BMD:r=0.682,P0.05、l-BMD:r=0.69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老年男女性患者年龄是肌少症发病的危险因素,高龄老年人l-BMD与肌少症明显相关,老年女性的骨骼肌减少是骨质疏松的发病危险因素。结论肌少症与年龄、BMI、BMD、骨质疏松均有一定相关性,对于老年住院患者来说,骨质疏松是肌少症的明确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骶管内变速滴注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变速组及匀速组,每组39例。变速组运用变速骶管内滴注方法,匀速组运用传统的全程匀速骶管内滴注方法;通过采用改良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及治疗3个月后进行评分,并对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临床疗效评定,两组总有效率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变速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匀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及3个月后两组患者ODI指数均明显升高,但变速组ODI指数、ODI指数改善幅度均高于匀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管变速滴注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其近期和远期疗效均优于传统的骶管匀速滴注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腰神经后支射频消融与神经阻滞治疗老年腰椎压缩骨折疼痛近期、远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病人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腰神经后支射频治疗,对照组给予腰神经后支神经阻滞治疗,分别于治疗前1d及治疗后1d、5d、3个月、6个月,对病人行总体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F=23.770、414.821,q=9.969~46.117,P〈0.01);对照组术后1、5dVAS评分及ODI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F=21.004、354.325,q=5.064~40.039,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5dVAS评分及OD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6个月VAS评分及ODI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t=4.814~26.612,P〈0.05)。结论腰神经后支射频治疗老年腰椎压缩骨折疼痛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神经阻滞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儿童强直性脊柱炎(JAS)患者髋关节病变的X线表现及其病变分级与中轴关节下段病变分级的相关性.方法: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对71例确诊的JAS患者的骨盆和腰椎X线平片进行阅片分析及BASRI评分.结果:髋关节问隙变窄25.35%(36/142)、股骨头基部骨赘形成22.54%(32/142)、髋臼囊变21.83%(31/142)、股骨头囊变19.01%(27/142)、髋臼骨赘形成16.20%(23/142)等征象最常见,常合并存在,且一般双侧髋关节均受累.髋关节与腰椎、骶髂关节及中轴关节下段(腰椎+骶髂关节)受累程度级别呈正相关(r=0.511、r=0.412、r=0.492,P<0.01).结论:与骨质增生、骨赘形成共存的关节间隙变窄是JAS髋关节受累的特征性表现.JAS髋关节病变与腰椎和骶髂关节病变同步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BMD)与体重、病程、胰岛功能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42例2型糖尿病患者(DM)中21例为骨质疏松患者(DM-OP),21例为非骨质疏松患者(DM-NOP),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42例DM患者以及42名正常对照者(NC)正位腰椎(L1~L4)及左侧股骨BMD,并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身高、体重、体质指数、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和胰岛素(Ins)、C肽(CP)、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DM-OP组患者空腹血清C肽低于DM-NOP组;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BMD与血清C肽水平和体重呈正相关(r=0.318、P=0.040和r=0.457、P=0.002),与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r=-0.312、P=0.044)。DM-OP组BMD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降低与年龄、性别、体重减轻、病程延长、胰岛功能下降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背景:近年来,有关生物力学因素与腰背痛关系的报道大多集中在腰椎整体生物力学与腰背痛的研究上,而针对局部生物力学特点与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的研究则较少.目的:探讨局部生物力学因素在L_5/S_1 椎间盘突出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共纳入对象124例,包括椎问盘突出症组和对照组,62例/组.椎间盘突出症组为2008-06/2009-07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明确并行手术治疗的L5/S_1 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照组为健康体检人员.在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上测量和观察各组L_5椎体相对深度、腰骶移行椎、L_5/S_1 椎间盘相对高度、腰骶角、骶骨水平角和骶骨垂直角的变化.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椎间盘突出症组L_5椎体相对深度明显增加(P<0.01),椎间盘突出症组腰骶移行椎数目明显降低(P<0.01),说明相对位置较深的L_5椎体及腰骶移形椎可能对L_5/S_1 椎间盘具有保护作用,可降低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率.椎间盘突出症组腰骶角和骶骨水平角明显减小(P<0.01);但L_5/S_1骶骨垂直角和椎间盘相对高度在椎间盘突出症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可见,L_5/S_1椎间盘相对高度、腰骶角、骶骨水平角和骶骨垂直角与椎间盘突出的关系仍不明确,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GNRI)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横断面研究。纳入2019~2020年安徽省宣城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等29家透析中心2678例MHD患者,收集相关人口学特征、原发病、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其中依据白蛋白、身高、体质量等计算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值,根据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值分为高营养风险组(GNRI<82),中营养风险组(82≤GNRI<92),低营养风险组(92≤GNRI≤98),无营养风险组(GNRI>98),单因素方差分析4组间临床指标的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老年营养风险指数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MHD患者中存在营养风险的占40.3%(1084/2687),高、中、低营养风险占比分别为3.0%、13.5%和23.7%;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年龄(r=-0.101,P<0.001)、超敏C反应蛋白(r=-0.195,P=0.002)与GNRI呈负相关,血红蛋白(r=0.266,P<0.001)、肌酐(r=0.225,P<0.001)、三酰甘油(r=0.147,P<0.001)、低密度脂蛋白(r=0.089,P<0.001)、胆固醇(r=0.060,P=0.002)、血镁(r=0.113,P<0.001)、血磷(r=0.127,P<0.001)、甲状旁腺激素(r=0.051,P=0.008)与GNRI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MHD患者GNRI与血清肌酐(β=0.070,P<0.001)、三酰甘油(β=0.070,P<0.001)、低密度脂蛋白(β=0.034,P=0.009)独立相关。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风险比例高,老年营养风险指数是反映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