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度过了更年期后,人体健康系统就会发生一系列变化,特别是某些渐渐衰老、退化的机体器官与组织;对外界不良因素刺激的生理防御和心理应激能力会有所下降,身体对疾病的免疫效果亦大不如前。就此而言,在老年人的长寿养生中有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2.
学会储蓄爱情 人们都知道往银行储蓄金钱,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在生活中“储蓄爱情”。其实,“储蓄爱情”相对储蓄金钱而言,更具人生价值和生活意义,因为“储蓄爱情”是一种真情奉献,能收获真情的馈赠。 现实生活中,要学会储蓄爱情,不朝三暮四,不见异思迁,对爱人和爱情忠贞不渝,即使困难和不幸降临,也不会抽走自己的“资金”,从而  相似文献   

3.
步入桑榆晚年,养生保健成为离退休老年人的头等大事,我在从医20余年的工作中,发现老年人在养生保健中存在很多误区,需要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4.
我的养生观     
何谓养生?就是保养身体,争取健康长寿,《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以其修身而养寿也。”嵇康还有《养生论》,谈到“服食养生”,专讲营养与健康之法。再远可以谈到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说得直白一点,养生就是讲究如何维护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与生命质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所谓“五余”指的是余年、余闲、余力、余热、余寿.能不能珍视、善待“五余”,不仅关系到老年人的健康长寿、更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意义和生命质量.一、余年青春留不住,年龄不饶人,不知不觉间人变老了,离开了心爱的工作岗位,在家赋闲,此谓之“余年”、“晚年”.消极者视余年为“垂暮之年”,感到孤独、寂寞与无聊.这种伤老的心理使人活力降低,心理能力下降、情绪消沉,意志衰退,加速生理上的老化或导致新的疾病.积极者视余年如“发之有冬,日之有夜,晴之有雨”,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不足怪也.石崇说:“高歌凌云兮乐余年.”现在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第二青春从60岁开始”.生命的衰老固然无法抗拒,但老年人完全可以做到“人老心不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免疫功能主要受大脑皮层机制制约,年轻化的心态会促使免疫力功能年轻化、使它增强活力,从而使人体各器官的功能得到全方位的巩固和提高.  相似文献   

6.
黄大为 《养生月刊》2011,32(10):896-897
活了一百零一岁的唐代著名医学家、养生家孙思邈,他的《摄养枕中方》开宗明义就是"自慎"的养生理论。"天有盈虚,人有安危,不自慎不能济也。"他还说:"养生之士,不知自慎,未足以论养生之道也,故以自慎为首焉。"可见,养生首先要讲究"自慎"。所谓"自慎",就是慎重对待自己的生命质量,简而言之就是"自主健康"。人的衰老、患病是生命的自然规律,不"自慎"就不足以抵抗疾  相似文献   

7.
对长寿者进行大量调查的资料表明,"知足"为诸长寿者不可缺少的条件。归纳起来,大凡有以下五个方面:其一,饮食知足。民固然以食为天,但若食无度、食无节、食无规律,也会损体折寿。科学的饮食规律应为"早好、中饱、晚少"。尽管人各有异,但皆以刚有饱腹感为宜。切莫因为可口而过饮,为美膳而多食,临喜筵而贪杯。  相似文献   

8.
黄根柱 《气功》2011,(9):772-775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王夫之(公元1619—1692年),在他晚年著述中,提出著名的“六然”修身养性格言,蕴含了深刻的哲学道理,对于人们,尤其是老年人修身养性,不无裨益。这“六然”是: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坦然。老年人记取这“六然”,可从中获取益处,能够平顺、安康、幸福的度过晚年。  相似文献   

9.
吕莉 《科学养生》2006,(1):43-43
人到中年后,身体处于生理动荡时期,也是多事之秋?£如何才能让我们安全地度过这一时期呢?养生戒?忧心中年人总有很多的事要想要管、要做,公事私事交叉繁杂,肩上责任不轻。在现实生活中忧心忡忡的中年人居多。这对中年人来说,需要的是摆脱忧心的困惑,凡事要想得开,要有顺其自然的心态,这对身体健康有好处。伤心中年被称为多事之秋。人到中年身体疾病会增多,事业可能因精力不足而后退,还可能遇到种种不测之事。人生就是这么复杂,总会有许许多多的遗憾,在遇到不幸之事时,需要的是冷静和理智。死心中年人工作和生活了几十年,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  相似文献   

10.
吴建军 《气功》2009,(5):428-432
近年来,有关老年性心理、性需求、性保健的话题很多,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招来了不少“异论”声。如何帮助老年人排解性心理方面的矛盾,在满足性需求的同时,又能促进健康长寿,这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急需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有关老年性心理、性需求、性保健的话题很多,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招来了不少"异论"声.如何帮助老年人排解性心理方面的矛盾,在满足性需求的同时,又能促进健康长寿,这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急需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吴建军 《气功》2013,(12):1071-1075
养生有许多方法和观点,而“开源节流”则是指导人们养生最根本的方法。中医学认为,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是人的精气神。精是生命的基础,气是生命的动力,神是生命的主宰,只有精足、气旺、神全,人体才能健康长寿。而“开源节流”的内涵就是养护精气神,给人体生命“加油充电”,补充能量,同时提倡“节能降耗”,尽量减少精气神的流失,这样养生才会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3.
王家喻 《气功》2011,(1):96-96
三国时代魏晋的文学家、养生家嵇康所著的《养生论》,是我国第一部较全面、较系统的养生专著,全书十卷。每卷的篇篇文章均含养生哲理,到后世养生家如陶弘景、孙思邈等人都受其启发。对于养生的难处,他总结出共有五难,解决了这五难,他认为才能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14.
人一生下来就会呼吸,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正确呼吸。人离不开呼吸,健康长寿离不开正确的呼吸,健康长寿必须从“呼吸”开始。  相似文献   

15.
林中 《家庭中医药》2013,(12):58-59
我国古代哲学思想把“精”看作天地间万物的基础。《周易·系辞》日:“精气为物。”注日:“精气氤氲,聚而生物。”疏曰:“精气为物者,谓阴阳精灵之气,氤氲积聚而为万物也。”精乃气之精也,故此处“精气”可视为“精”。《质疑录。论阳常有余》曰:“人始生,先成精”,“成立吾身者,即真阴之精也”。这些说明了人生命的由来、形体的成立,都源于“精”的参与,“精”是人类形体生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许力行 《气功》2010,(12):1106-1110
“五心”养生,就是取人体的“五个中心”穴位进行按摩,以达强身健体目的。  相似文献   

17.
马老师:您好!我是您的读者,退休也有两年了。看了您写给老年人的书和文章,还看了有关您的简介,知道您也不再年轻了,于是,就很信赖您。这不,今天就专门来请教您一个问题。跟您说吧,我的情况是这样的。我上班的时候,在单位里当个不大不小的官。  相似文献   

18.
衰老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衰老可以延缓。怎样推迟衰老和延长寿命是人类千古以来所渴求的愿望,“养生学”于是应运而生。随着人口渐趋老龄化,对老年养生的研究,也就日益成为热门课题。各种各样的养生学说、养生方法不断面世,令人眼花缭乱,但归根到底,养生还得从最基本的饮食问题入手。  相似文献   

19.
于丽萍 《气功》2011,(5):398-400
所谓"六字经",简言之就是:一争,二宽,三忘,四老,五行,六忌。一争争取健康长寿。长寿应以健康为前提。一个人疾病缠身,虽然长寿,也会伤了亲人的心,害了自己的身。所以要以预防为主,加强锻炼,实现"老当益壮"。要想长寿,先争健康,要实现健康长寿这个总目标,就得做到"宽、忘、老、行、忌"。实际上,"争"是"六字经"的中心。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退休以后,没有了工作压力,社会应酬也少了很多,闲暇时间比较多。很多老年人会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养生上。把身体调理好了,不但能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也能给家庭和社会减轻负担,实在是利国、利家、利己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