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从糖尿病大鼠肾脏PKC活性改变入手,研究氨基胍(AG)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给予C组、D组大鼠氨基胍治疗24周,分别测定治疗8周、12周、24周时大鼠的体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和PKC活性,各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8周、12周、24周后,测得糖尿病组大鼠血糖、HbA1c和肾小球PKC活性均升高,氨基胍治疗组糖尿病大鼠的血糖、HbA1c及体重变化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治疗24周时PKC活性恢复正常.结论氨基胍阻止或延缓糖尿病相关的肾脏损害可能涉及多种机制,通过抑制蛋白激酶C通路是其机制之一.PKC活性升高在糖尿病肾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氨基胍可下调PKC活性并可能是一种新的PKC抑制剂.  相似文献   

2.
氨基胍对糖尿病大鼠肾脏非酶糖基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糖尿病大鼠肾脏高级糖基化终未产物(AGEs)的致病机制,探讨氨基胍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干预作用。方法将7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C、D、E、F六组,用链脲佐菌素制做糖尿病大鼠模型,给予糖尿病大鼠氨基胍治疗24周,分别测定治疗8周、12周、24周时,糖尿病大鼠的血肌酐、血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肾小球AGEs(GTE-AGEs)、肾小球基底膜厚度(GBMT)、肾小球系膜体积和24h尿蛋白定量,与其它各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8周、12周、24周后,测得糖尿病大鼠血肌酐、血尿素氮、肾重/体重比值,肾小球AG-ES(GTE-AGEs)、肾小球基底膜厚度(GBMT)、肾小球系膜体积和24h尿蛋白定量均增高。氨基胍治疗组血肌酐、血尿素氮下降。结论AGEs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氨基胍可通过抑制AGEs在糖尿病大鼠。肾脏的蓄积,降低尿蛋白排泄,抑制系膜增生及其它间接作用,发挥其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作用,其抑制AGEs的作用大小与药物持续时间长短有关,与治疗时机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维生素C、氨基胍对糖尿病大鼠肾功能的影响及机理。方法 利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实验用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维生素C治疗组、氨基胍治疗组、维生素C和氨基胍联合治疗组。治疗16周。观察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大鼠的一般状况、血糖、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排泄率、脂质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结果 造模组大鼠均出现肾脏功能有损害;氨基胍、维生素C对血糖无影响,但能改善基本状况,降低糖尿病大鼠的尿素氮、血肌酐、24h尿白蛋白排泄率,脂质过氧化物酶,增加内生肌酐清除率、超氧化物歧化酶;两种药物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结论 维生素C、氨基胍无降糖作用,但可通过抑制氧化糖基化对肾脏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联合用药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川芎嗪联合氨基胍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川芎嗪联合氨基胍治疗对糖尿病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方法:用链脲佐菌素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川芎嗪治疗组、氨基胍治疗组和川芎嗪联合氨基胍治疗组,分别于第12周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肾皮质VEGF表达的变化.结果:糖尿病大鼠较正常大鼠肾皮质VEGF的表达明显增强,在肾小球上皮细胞尤为明显;川芎嗪治疗组和氨基胍治疗组大鼠肾皮质VEGF表达比未治疗组明显减弱,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川芎嗪联合氨基胍治疗组肾皮质VEGF的表达基本正常.结论:川芎嗪联合氨基胍治疗可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VEGF的过度表达,从而对糖尿病肾病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氨基胍对STZ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病程6月STZ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及氨基胍对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方法制备STZ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组、糖尿病(13M)组及氨基胍(AG)组。每组大鼠各8只,饲养6个月时处死,取大鼠视网膜进行电镜观察。结果DM组视网膜周细胞、内皮细胞核染色质浓缩,边集,分布于核膜下;胞质内线粒体肿胀,变性,空泡化,胞浆消失;基底膜增厚。结论氨基胍对STZ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超微结构的损害有明显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测糖尿病大鼠视觉诱发电位(VEP)的改变以及神经生长因子(NGF)和氨基胍(AG)对其的影响.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制作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糖尿病对照组(DM组)、糖尿病NGF治疗组(D N组)、糖尿病AG治疗组(D A组).分别于病程3、6、9、12个月进行各组大鼠的VEP测定.结果:与CON组相比,其他各组大鼠在各实验时点的VEP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P<0.01);6个月及9个月时,D N组及D A组的潜伏期均较DM组缩短,且差异显著(P<0.05),而波幅仅见6个月时部分回升;12个月时.除D A组波幅较DM组略有回升外,其余改变与9个月时类似.结论:NGF和AG能够改善DM导致的大鼠VEP潜伏期延长及波幅下降.  相似文献   

7.
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蛋白激酶C活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活性的影响,来探讨氯沙坦(Losartan)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对照组(D组)和糖尿病氯沙坦治疗组(DL组).于24周后,筛洗肾小球,提取肾小球胞浆和胞膜蛋白,利用[γ-32P]ATP底物磷酸化的方法检测胞浆及胞膜PKC活性;同时测量血、尿肌酐和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D组胞膜PKC的活性、胞膜PKC活性占总活性的百分比、Ccr、24h尿蛋白定量分别与C组相比明显升高,氯沙坦治疗后,DL组胞膜PKC的活性、胞膜PKC活性占总活性的百分比、Ccr、24h尿蛋白定量均明显低于D组(P<0.05).结论Ang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有部分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部分通过下调肾脏PKC活性.  相似文献   

8.
氨基胍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肝脏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 i NOS)抑制剂氨基胍 ( AG)对内毒素休克时肝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雄性 Wistar大鼠 32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内毒素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治疗组和氨基胍治疗组 ,每组各 8只。用大肠杆菌内毒素 ( LPS)复制大鼠内毒素性休克模型 ,分别给予去甲肾上腺素 ( NA)和 AG治疗 ,观察各组平均动脉压 ( MAP)、心率 ( HR)及肝脏功能的变化。结果 :AG( 2 0 mg.kg-1)能使血压在 5 0 min后恢复至基础水平 ,并且能够减轻内毒素血症导致的血浆 GOT和 GPT水平增高。结论 :AG可能成为治疗内毒素休克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氨基胍和维生素C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血清Ⅳ型胶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氨基胍、维生素C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血清Ⅳ型胶原的影响。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维生素C治疗组、氨基胍治疗组、维生素C和氨基胍联合治疗组。治疗16周。观察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大鼠的一般状况、血糖、糖化血红蛋白、Ⅳ型胶原、尿素氮、血肌苷、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结果(1)造模4组大鼠均出现血清Ⅳ型胶原升高和糖尿病性肾病。(2)氨基胍、维生素C对血糖无影响,但能改善基本状况,维生素C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清Ⅳ型胶原含量、尿素氮、血肌苷、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3)两种药物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结论氨基胍、维生素C无降糖作用,但氨基胍、维生素C具有确切的降低血清Ⅳ型胶原含量、保护肾功能的作用,联合用药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氨基胍与糖尿病的创面难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e K  Lu SL  Qing C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1):966-968
糖尿病创面难愈的原因不明,可能主要与高血糖有关。理想的接近正常的血糖控制对防治糖尿病创面难愈十分关键。近来,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发现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可在血糖控制不良的情况下,阻断高血糖的某些病理作用,对糖尿病创面难愈具有一定防治作用。本文就氨基胍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糖尿病难愈创面中的应用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影响及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用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10只),糖尿病对照组(15只),高剂量西洛他唑组(11只,25 mg.kg-1.d-1),低剂量西洛他唑组(13只,18 mg.kg-1.d-1),治疗12周。用微量法分别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肾重/体重的比值,分别检测肾脏ICAM-1 mRNA及ICAM-1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升高;与糖尿病组相比,高、低剂量西洛他唑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肾重/体重比值明显增加,高、低剂量西洛他唑有减轻肾脏肥大趋势,但与糖尿病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ICAM-1 mRNA表达在糖尿病组明显升高,西洛他唑组有显著改善(P<0.01);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糖尿病组ICAM-1在肾组织分布广且呈强阳性表达,而西洛他唑组ICAM-1着色弱,分布局限;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正常组ICAM-1蛋白表达较弱,糖尿病组显著增强,经西洛他唑治疗的糖尿病大鼠ICAM-1蛋白表达降低。结论:链脲佐菌素诱发的糖尿病大鼠肾脏ICAM-1表达增加,西洛他唑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肾组织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可能对糖尿病肾病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对糖尿病大鼠24 h尿蛋白、血肌酐、肌酐清除率(Ccr)和血清尿素氮(BUN)等相关代谢指标的影响,且应用基因芯片探讨替米沙坦改善肾功能的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其中随机选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选用20只大鼠,采用STZ法制备糖尿病模型,而后将16只造模成功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替米沙坦治疗组(给予10 mg/kg/d的替米沙坦,n=8)和糖尿病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n=8)。三组大鼠均连续灌胃12周。每4周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和体重。12周末测定大鼠24h尿蛋白、尿肌酐、血肌酐和BUN水平。12周末处死大鼠,取肾脏组织进行基因芯片实验,并运用real time PCR进行验证。 结果 糖尿病模型组24h尿蛋白(P<0.01)、血肌酐(P<0.05)和BUN (P<0.01)比对照组显著升高,Ccr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替米沙坦能改善糖尿病大鼠24h尿蛋白、血肌酐、Ccr和BUN水平。基因芯片结果显示替米沙坦组较糖尿病模型组有1541个基因发生显著改变,其中554个上调,987个下调。基因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集中在氧化磷酸化通路和PPAR通路。Real time PCR证实替米沙坦组较糖尿病模型组ATP合成酶β亚基(Atp5b)、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VIc(Cox6c)和NADH脱氢酶(辅酶Q)铁硫蛋白3(Ndufs3)基因显著下调。结论替米沙坦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功能。替米沙坦的肾脏改善作用可能是通过线粒体氧化磷酸化通路和PPAR-γ通路调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蛋白激酶C(PKC)活性变化及其同工酶表达特性。方法 :采用渗透休克法获取正常及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原位PKC催化活性分析法测定两组大鼠视网膜血管PKC活性 ,α、β、γ、δ、ε、ζ-PKC同工酶表达水平则采用Westernblot法。结果 :病程 2月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PKC活性为 346± 18.1PmolesPimin-1·mgprotein-1(单位下同 )较正常对照组 131± 10 .5显著为高 (P <0 .0 5 )。α、β、δ、ζ -PKC分布于正常和糖尿病大鼠血管细胞浆、膜部 ,而γ、ε则无信号 ,α、β、ζ同工酶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膜部较正常对照大鼠显著为高 (P <0 .0 5 ) ,尤以α、β为著 ,光密度 (OD)值分别为对照的 2 82 %± 32 %、340 %± 2 6 %、187%± 14 %。而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浆部α、β、ζ -PKC同工酶表达则较对照组显著为低 (P <0 .0 5 ) ,其OD值分别为对照的 71%± 11%、6 3%± 8%、84 %± 6 %。但δ -PKC浆部则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其OD值为正常对照之 2 0 8%± 13% ,但膜部δ -PKC与正常对照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靶组织———视网膜血管中PKC显著激活 ,呈α、β、ζ同工酶从胞浆至胞膜 ,而δ -PKC则从胞膜至胞浆移位激活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保护糖尿病大鼠心功能的相关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EPO干预组?糖尿病组?糖尿病+EPO干预组,每组10只?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后,给予正常+EPO干预组和糖尿病+EPO干预组大鼠皮下注射EPO 1 000 IU/Kg,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周1次,共12周?建模前及末次给药后7 d,尾静脉采血,检测血糖?血脂和血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RT-PCR法分析内质网应激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78,GRP78)?肌浆网Ca2+-ATP酶(SERCA2a)和EPO受体(EPOR)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技术检测GRP78?SERCA2a和EPOR蛋白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和正常+EPO干预组之间,心功能?血糖?血脂?血常规?GRP78?SERCA2a和EPOR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差别(P > 0.05)?与正常对照组和正常+EPO干预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射血分数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明显下降(P﹤0.01),血糖和血脂明显升高(P﹤0.01),左心室心肌组织GRP78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 (P﹤0.01),SERCA2a和EPOR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与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EPO干预组大鼠射血分数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明显增加(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减小(P﹤0.05),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明显减小(P﹤0.01),左心室组织GRP78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降 (P﹤0.01),SERCA2a和EPOR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EPO具有保护糖尿病大鼠心功能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减轻心肌内质网应激,增加糖尿病大鼠心肌SERCA2a和EPOR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LY3 3 3 5 3 1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表达的调节作用。 方法 建立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糖尿病模型 ,随机分对照组 ,糖尿病模型组及LY3 3 3 5 3 1给药组 (10mg·kg-1·d-1,灌胃 )。 8周后应用放射活性测定法检测肾组织细胞总蛋白激酶C(PKCt)、细胞浆PKC(PKCc)及细胞膜PKC(PKCm )活性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TGFβ1表达。 结果 模型组肾组织PKCt活性、PKCc活性、PKCm活性及PKCm/PKCc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LY3 3 3 5 3 1给药组PKCt活性、PKCc活性、PKCm活性及PKCm /PKCc明显低于模型组 (P <0 .0 5 )。模型组肾小球TGFβ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LY3 3 3 5 3 1对其有明显抑制作用 (P <0 .0 5 )。 结论 LY 3 3 3 5 3 1对糖尿病肾脏有明显保护作用 ,机制可能与抑制肾组织TGFβ1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阿魏酸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蛋白激酶C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同峰  邓华聪  赵江佩 《浙江医学》2004,26(7):497-500,F004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SF)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灌胃给予SF 110mg·kg-1.·d-1,治疗8周,测定各组大鼠肾皮质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PKC活性及丙二醛含量,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对照组大鼠肾重体重、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肾皮质胞膜PKC活性、胞膜PKC活性占总活性的百分比、肾皮质丙二醛显著升高,肾皮质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降低,肾脏病理学改变明显,SF治疗组上述指标显著改善.结论 SF可通过抑制肾脏PKC的激活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OS)和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及替米沙坦治疗组。检测各组第4、5、11、17周的血糖、血胰岛素、血脂(TG、TC),11、17周的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微白蛋白排泄率(UAE)、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及PKC活性。结果 与糖尿病组相比,替米沙坦治疗组血糖、血胰岛素及血脂无明显变化。而Ser、BUN、UAE、肾脏MDA含量、肾细胞膜PKC均明显下降,肾脏抗氧化酶活性(Cu,Zn-SOD、CAT、GSH-Px)则明显上升。做相关性分析发现肾脏内MDA含量的变化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与细胞膜、细胞质PKC活性的变化相关。结论 替米沙坦可以抑制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内的氧化应激,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其下调蛋白激酶C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大鼠阴茎勃起功能的变化及胰岛素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大鼠阴茎勃起功能的影响,胰岛素是否能提高糖尿病大鼠阴茎勃起功能。方法:应用雄性SD大鼠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制造糖尿病动物模型,用胰岛素对糖尿病大鼠进行干预治疗周,再通过观察各组大鼠注STZ8射阿朴吗啡()后的阴茎勃起情况来评价其勃起功能。APO结果:糖尿病组(组)大鼠阴茎勃起率、阴茎勃起次数较对照D组(组)明显降低(CP),用胰岛素治疗组(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组(<0.01DMDIDP),较组低(<0.01CP),阴茎<0.01勃起功能与HbA1呈显著负相关。C结论:糖尿病严重损害阴茎勃起功能,胰岛素治疗可提高糖尿病大鼠阴茎勃起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过程中视网膜血管蛋白激酶C(PKC)同工酶p、δ表达变化及其与DR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链脲菌素诱导的糖尿病组.采用渗透休克法获取大鼠视网膜血管.在成模后2周、2月、4月、6月,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视网膜血管PKC同工酶β、δ表达情况.毛细血管床形态立体定量评估DR.结果:PKC-β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2周、2月、4月、6月时呈胞膜至胞浆部移位激活,而PKC-δ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2周、2月、4月、6月时呈胞膜至胞浆部移位激活.成模6月后,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呈现周细胞减少、基底膜增厚的特征性改变,而成模4月时,电镜显示糖尿病大鼠深层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结论:在DR发病过程中的不同阶段,PKC同工酶β、8在视网膜血管的变化不同,对DR的发生、发展有着不同的调控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细胞因子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模型组(D组),替米沙坦组(T组)。给予替米沙坦12周末结束实验,检测心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TGF-β1和HGF蛋白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D组,T组LVEDP显著升高(P<0.05),-dp/dtmax降低(P<0.05);与D组比较,T组LVEDP显著降低,(P<0.05),-dp/dtmax升高(P<0.05)。与C组比较,D组,T组TGF-β1和HGF灰度值降低,与D组比较,T组TGF-β1灰度值升高(P<0.05);T组HGF灰度值降低(P<0.05)。结论:替米沙坦能够改善糖尿病大鼠心功能,可能与降低心肌中TGF-β1,升高H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