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中纤维连接蛋白(FN)、血小板(PLT)、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的变化,以探求FN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测定7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正常非妊娠妇女25例及正常孕晚期妇女39例血浆中FN、PLT、PT及APTT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FN较正常孕晚期妇女显著升高(P<0.05),并且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均较轻度子痫前期显著增高(P<0.05),但重度子痫前期与子痫比较FN值无明显改变(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PLT较正常非孕组及正常孕晚期组显著降低(P<0.01),重度子痫前期与子痫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者PLT较轻度子痫前期皆显著降低(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PT较正常非孕组及正常孕晚期组显著降低(P<0.01,P<0.05),但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子痫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APTT值变化不明显。结论:FN参与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及监测病情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作为血管内皮损伤的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凝血酶活化的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物(TAFI)和纤维酶原激活抑制物-2(PAI-2)在正常妊娠妇女和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包括2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其中子痫前期10例、妊娠期高血压12例)、30例正常妊娠妇女和30例正常未孕妇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研究对象妊娠早、中、晚三期血浆中的TAFI和PAI-2抗原水平。结果:与未孕对照组比较,正常妊娠组妊娠各期PAI-2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TAFI在孕晚期才明显高于未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组妊娠三期中TAFI、PAI-2抗原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妊娠三期TAFI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而PAI-2均低于正常妊娠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FI、PAI-2在正常妊娠妇女发挥着纤溶抑制作用,维持母体凝血和纤溶的平衡。TAFI是一个预测子痫前期的敏感指标,有助于预测子痫前期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形成,而PAI-2不能用来判断母体内纤溶水平变化,但可能预示不良妊娠结局。两者对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3.
沈亚杰  杨伟文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4):4802-4804
目的:探讨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病理生理作用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9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分妊娠期高血压组7例,子痫前期组22例),15例正常妊娠孕妇(正常孕妇组),分3个孕期即16~21周、25~28周、33~42周,14例非孕健康育龄妇女(正常对照组),所有对象均抽取清晨空腹肘静脉血测定血浆VCAM-1值。结果:子痫前期组VCAM-1值(1471.95±423.12)ng/ml与妊娠期高血压组VCAM-1值(880.49±256.63)ng/ml相比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妊娠期高血压组的VCAM-1值与正常孕晚期组(936.31±217.53)ng/ml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孕晚期组VCAM-1值与正常对照组(614.91±412.99)ng/m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2),正常孕妇组不同孕龄的VCAM-1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中VCAM-1水平变化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密切相关,随着病情加重VCAM-1值明显升高,VCAM-1对预测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及终止妊娠时机的选择有重要作用;VCAM-1值在正常妊娠中不随孕龄的增长而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中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及其抑制物——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的表达变化。方法选取2012~2014年在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分娩的8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根据病情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45例,子痫前期组42例,同时选取48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TF、TFPI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子痫前期患者及正常妊娠妇女血浆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组血浆中TF、TFPI表达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TF表达显著升高,TFPI表达下降,与正常妊娠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TFPI/TF比值降低,而子痫前期组TFPI/TF比值下降更为明显,两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中TF、TFPI值的变化及其比例失调可能导致了凝血功能的异常,并促使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有望成为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2(ICAM-2)在正常妊娠妇女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包括2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其中子痫前期13例、妊娠期高血压12例)、24例正常妊娠妇女和25例正常未孕妇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研究对象妊娠早、中、晚三期血浆中的ICAM-2水平。结果:与未孕组比较,正常妊娠组孕中晚期ICAM-2明显高于未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组妊娠三期中ICAM-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妊娠三期ICAM-2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周血中ICAM-2水平变化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密切相关,随着病情加重ICAM-2值明显升高,ICAM-2对预测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及终止妊娠时机的选择有重要作用;ICAM-2值在正常妊娠中不随孕龄的增长而升高,可能预示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商晶  马晓艳  王虹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3):3225-3226,3264
目的: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中纤维连接蛋白(FN)、肌酐(Cr)、尿素氮(BUN)及尿蛋白水平的变化,以探求各指标在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发展及肾脏功能损伤中的作用。方法:59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选择正常非妊娠妇女22例及正常孕晚期妇女3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浆中FN、Cr、BUN及尿蛋白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FN: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及重度子痫前期/子痫组较正常孕晚期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病情的发展,改变更加明显;随尿蛋白的增加,FN有增加趋势。Cr、BUN: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及重度子痫前期/子痫组较正常孕晚期组增高;轻度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痫前期/子痫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孕晚期组较正常非孕组Cr水平降低(P<0.05)。结论:FN、Cr、BUN及尿蛋白水平在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发展及肾功能损伤中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对于了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妇女和正常妊娠妇女在中孕及晚孕期间血脂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8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妇女和127例正常妊娠妇女,分析两组妇女孕中期和孕晚期血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孕中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CHOL无明显变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孕晚期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CHOL为(6.40±1.41)mmol/L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的(6.00±1.19)m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孕中期和孕晚期时TG为(2.38±0.94)和(3.47±1.46)mmol/L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的(1.77±0.84)和(2.17±0.99)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妇女孕晚期血脂明显升高,孕中期时TG变化较CHOL明显,推测对于TG的监测有利于早期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孕晚期血浆凝血因子、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为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50例GDM患者及50例HDCP患者,并选取50例正常的孕晚期孕妇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部分凝血活酶活化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及DD水平。结果正常妊娠组与HDCP组PT、FIB、APT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DM组与HDCP组PT、FI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妊娠组与HDCP组、GDM组D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妊娠组均未出现不良妊娠结局;GDM组1例患者在第35周由于羊水过少、胎儿窘迫而行剖宫产,1例患者在第37周由于羊水过少进行剖宫产,产后均恢复正常;HDCP组1例患HELLP综合征的孕妇于孕36周由于羊水过少进行阴道引产分娩。结论GDM及HDCP患者孕晚期时具有血液高度凝结的倾向,而异常升高的DD水平可以预测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55例PIH患者、50例晚期妊娠妇女和52例非妊娠妇女血浆中CGRP含量.结果CGRP水平妊娠组较正常育龄妇女略有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PIH组较妊娠组和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1);轻、中和重度PIH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中CGRP的减少在PIH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测定CGRP含量变化可为PIH的病情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HtrA1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HtrA1丝氨酸蛋白醇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7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研究组)和30例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不同孕周外周血中HtrA1丝氨酸蛋白酶、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结果 HtrA1丝氨酸蛋白酶在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清中有表达,并随妊娠周数的增加HtrA1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有两个低谷,且重度子痫前期组与对照组相比HtrA1在孕28~32周时已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x2=8.00,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孕晚期HtrA1、转化生长因子β1两因子的表达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差异(x2分别为5.00、5.03,均P<0.05),HtrA1显著降低,转化生长因子β1显著升高.结论 HtrA1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中可能有重要作用,参与胎盘浅着床,有望成为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发展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中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检测对孕中晚期深静脉血栓(DVT)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9月于本院产科建立完整产前检查档案并计划分娩的孕中晚期DVT孕妇48例(DVT组)和健康孕妇54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TAT、PIC、TM、tPA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生DVT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ROC曲线,确定最佳截断点和预测效能。结果:DVT组孕晚期PLT低于孕中期,FIB、PT、TAT、PIC、TM、tPAI-C值高于孕中期(P<0.05),对照组孕中期和孕晚期上述各指标无差异(P>0.05);DVT组孕晚期、孕中期FIB、PT低于对照组,TAT、PIC、TM、tPAI-C值高于对照组(均P<0.05)。TAT、PIC、TM、tPAI-C值是孕中晚期孕妇发生DVT独立影响因素(P<0.05)。PIC、TM、tPAI-C联合检测对孕中晚期孕妇发生DVT的预测价值最高(P<0.05)。结论:TAT、PIC、TM、tPAI-C为影响孕中晚期DVT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联合检测可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尿蛋白成分与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关系。方法以18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仅有高血压40例,轻度子痫前期89例,重度子痫前期56例;选取同期110例正常孕晚期孕妇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孕妇血清脂联素水平,同时检测尿蛋白成分,比较两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尿蛋白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轻度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大分子尿蛋白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病情加重有增加趋势(P〈0.05);妊高征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并随着病情加重有明显的下降趋势(P〈0.05)。结论妊高征孕妇尿蛋白成分与血清脂联素水平密切相关,对判断患者病情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孕晚期妊娠高血压孕妇凝血功能检测结果的价值。方法对2017年7月-2019年5月来院的孕晚期(28~40周)孕妇进行回顾性筛选,共选出健康孕妇97名、妊娠高血压孕妇52名、轻度子痫前期孕妇65名、重度子痫前期孕妇33名,依次纳入对照组、妊娠高血压组、轻度子痫组、重度子痫组,统计各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prothromb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rinogen concentration,FIB)、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D二聚体(D-Dimer,D-D)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随着妊娠期高血压病情不断发展,各组APTT、PT、FIB、D-D检测结果变化显著,其中APTT、PT水平下降,FIB和D-D结果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T检测结果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正常孕妇相比,孕晚期妊娠高血压孕妇血液中的凝血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变化,处于相对高凝状态,动态观察凝血指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亚临床甲减孕妇孕晚期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妊娠合并亚临床甲减孕妇280例为亚临床甲减组,同期规律孕检的正常妊娠女性280例为对照组。于孕晚期(孕34~36周)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仪观察全天(24h)、白天(6:00-10:00)和夜间(22:00-次日6:00)血压。结果:亚临床甲减组促甲状腺素(TSH)和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低于对照组,24h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收缩压变异系数(SCV)、舒张压变异系数(DCV)、收缩压标准差(SSD)以及舒张压标准差(DSD),白天及夜间的SBP、DBP、SCV、DCV、SSD、DSD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亚临床甲减组24h的SBP、DBP、SCV、24hDCV、SSD、DSD均与TSH呈正相关(P<0.05),SBP、SCV、SSD、DSD均与FT3呈负相关(P<0.05)。结论:妊娠合并亚临床甲减孕妇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高,血压及血压变异性较高,血压波动程度较大,临床应予以关注并及时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妊娠晚期孕妇的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QSI)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到北京世纪坛医院产科孕晚期孕妇进行睡眠和抑郁状况调查,运用χ2检验、非参数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孕晚期妇女睡眠状况的因素。结果:孕晚期孕妇的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0.0%,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抑郁筛查阳性的孕妇发生睡眠障碍的风险是抑郁筛查阴性孕妇的10.542倍(OR=10.542,P<0.001),丈夫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的孕妇发生睡眠障碍的风险是丈夫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下的孕妇的0.182倍(OR=0.182,P=0.003)。结论:孕妇在孕晚期睡眠障碍的发生比例较高,可能与孕妇自身的抑郁状况及丈夫的文化程度有关,应运用相应的心理护理和知识教育等改善孕晚期妇女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6.
叶思思  童燕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0):4687-4690
目的:探讨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在评价孕妇高凝状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41例健康孕妇在早孕期、中孕期和晚孕期的TPO、MPV、抗凝血酶-3(AT-3)、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血小板聚集率(PAR)水平,计算孕妇各指标的阳性率,并分析TPO、MPV和其余指标间的相关性;同时选取30例健康非孕妇女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妊娠组中孕期TPO和MPV显著高于早孕期和对照组,晚孕期二者水平显著高于中孕期(P<0.01);中孕期AT-Ⅲ、FIB、D-D和PAR水平与早孕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晚孕期FIB、D-D和PAR水平显著高于中孕期,AT-Ⅲ水平显著低于中孕期(P<0.001)。TPO与MPV呈显著正相关;TPO和MPV与AT-Ⅲ呈显著负相关,与FIB、D-D和PAR呈显著正相关(P<0.01)。中孕期TPO、MPV、AT-Ⅲ、FIB、D-D、PAR和TPO+MPV阳性率显著高于早孕期,晚孕期各指标阳性率均显著高于中孕期(P<0.01)。中孕期和晚孕期TPO、MPV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AT-Ⅲ、D-D和PAR阳性率,不同孕期TPO+MPV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其余4个指标的阳性率(P<0.01)。结论:TPO和MPV可能是导致孕妇血液高凝状态的更重要因素,联合测定TPO和MPV在监测孕妇围产期高凝状态的发展和预防血栓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中、晚期母体血清甲胎蛋白(AFP)、肌酸激酶(CK)测定及影像学检查对于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3月在本院产科行剖宫产术分娩的前置胎盘单胎妊娠孕妇80例,依据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分为胎盘植入组36例及非植入组44例。另选取有前置胎盘高危因素且分娩方式为剖宫产分娩的单胎妊娠孕妇54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孕中期、孕晚期母体血清AFP、CK值,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磁共振(MRI)检查结果。结果:孕中、孕晚期植入组AFP均高于非植入组和对照组(P<0.05);孕晚期CK在各组间均无差异(P>0.05)。经ROC曲线分析,孕中期AFP诊断临界值为55.1μg/L,曲线下面积为0.75;孕晚期AFP诊断临界值为276.5μg/L,曲线下面积为0.81。孕中晚期AFP值、彩色多普勒超声及MRI检查结果联合诊断灵敏度为94.4%,特异度为88.6%,均高于单项检测。结论:在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诊断中,孕中期及孕晚期母体血清AFP值检测具有一定的意义,影像学联合血清AFP值能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优于单项指标检测,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柏燕铭  徐芳菲 《中国校医》2022,36(7):522-524+540
目的 调查妊娠晚期孕妇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后期采用针对性心理疏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20年6—12月产科门诊223例妊娠晚期孕妇(孕周>28周),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年龄、教育程度、个人经济收入、工作状态、家族遗传史、初产情况),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妊娠晚期孕妇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223例妊娠晚期孕妇焦虑发生率为38.57%,抑郁发生率为29.15%。焦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中及以下学历、个人月收入小于5 000元、无业、家族遗传史、不良孕史及初产是妊娠晚期孕妇焦虑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抑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中及以下学历、个人月收入小于5 000元、无业、家族遗传史、不良孕史是妊娠晚期孕妇抑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妊娠晚期孕妇整体焦虑及抑郁发生率较高,临床应为孕产妇提供心理保健服务,采用针对性心理评估,尽可能提升分娩体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妊娠晚期母体外周血与胎儿脐血间淋巴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的表达,探讨妊娠期母体与胎儿在免疫功能方面的差异。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ICP及正常妊娠妇女外周血及脐血间淋巴细胞凋亡率;以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检测两组孕妇外周血及脐血间淋巴细胞上Fas、FasL、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正常妊娠组脐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外周血(P<0.05),脐血淋巴细胞上Fas、FasL的表达显著低于母体外周血淋巴细胞(P<0.05),而Bcl-2在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ICP组脐血淋巴细胞凋亡率亦明显高于外周血(P<0.05),脐血淋巴细胞上Fas、Bcl-2的表达显著低于母体外周血淋巴细胞(P<0.05),FasL在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妊娠晚期外周血与脐血间淋巴细胞的凋亡及其调控基因的表达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可能在维持妊娠期免疫耐受的稳定性及移植物抗宿主的排斥反应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