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9年3月至1994年10月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18例。CT测量骨化块厚度3 ̄9mm,椎管矢状径2.5 ̄10.9mm,椎管矢状面狭窄率为29% ̄85%,平均48.3%。术后随访0.5 ̄3a,疗效优良率达100%。认为后纵韧带骨化块的机械性压迫和骨化段交界处的间盘退变和不稳是引起脊髓病的重要原因。本术式可达到减压和稳定目的,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安全面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前后路术式的对比与适应证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其椎管狭窄率>50%的病例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影像学检查得到:两组患者椎管矢状径与颈椎术前曲度差异不显著,但术后前路组较后路组明显偏大;骨化物范围组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 对于骨化范围较小(<3个节段)患者,宜选取前路手术;后路手术适用于骨化范围≥3个节段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对2490例颈椎X线片申筛查38例OPLL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OPLL中国人患病率约为1.53%,标准的颈椎侧位平片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依其影像表现可分为4型(连续型、节段型、局限型、混合型),均伴有颈椎退行性改变,有不同程度的钩突关节增生硬化,椎管测量能够明确骨性椎管矢状径狭窄率与临床表现关系,并有助于OPLL与脊髓型颈椎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管狭窄率与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症的关系。方法利用cT测量20例黄韧带骨化合并上关节突肥大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椎管狭窄矢状径、椎管矢状径、椎管狭窄面积、椎管面积,计算椎管矢状径狭窄率、椎管面积狭窄率;按照改良JOA评分对每位患者的神经损害功能进行评价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椎管矢状径狭窄率、椎管面积狭窄率与改良JOA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椎管矢状径狭窄率、椎管面积狭窄率可以反映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狭窄程度,且与神经损害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X线和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昕  王丽琴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2):1113-1115
目的:探讨X线平片和CT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影像特征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在X线平片和CT影像学上有特征性的表现。X线平片可分为4个类型:①连续型;②间断型;③局灶型;④混合型。CT表现为椭圆形,横条形,山丘形,覃伞形,三角形;并通过测量骨化的厚度计算椎管狭窄率。结论:X线平片和CT检查技术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X线和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来24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X线和CT表现。24例均摄立位或坐位正侧位X线片,21例做了CT扫描,两种检查方法各有优点,应相互补充。结果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了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X线和CT表现。①后纵韧带骨化的形态;②后纵韧带骨化的厚度与宽度;③后纵韧带骨化与椎管狭窄的关系;④后纵韧带骨化与临床症状的关系。结论X线正侧位片是后纵韧带骨化的首选筛选方法,CT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作为X线片检查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后纵韧带骨化的CT表现:①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形态;②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厚度、宽度及颈椎管狭窄率。CT螺旋扫描是诊断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理想检查方法,有助于发现引起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对制订手术治疗方案和评价预后均有重要意义。同时探讨其他影像检查方法在诊断本病上与CT的比较。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5例行颈椎椎管扩大术的病人,其中4例为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椎管的平均矢状径都在14mm以下;另1例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病人。5例都有脊髓压迫症状。手术采用“双开门加植骨”的方式,在椎板之间植入自体肋骨。手术后椎管矢状径增加3.2~3.8mm,椎管平均面积增加44.2~85.7mm~2,比原来面积增加63~83%。平均随访时间15.2个月,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都恢复了原来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倪良军  薛建昌  苏勇 《农垦医学》2008,30(2):110-111
目的:探讨螺CT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致椎管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CT确诊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致椎管狭窄的螺旋CT影像学改变.结果:后纵韧带的骨化在椎体后缘表现为致密的高密度影,正中位42例,占70%;偏外侧18例占30%;厚度3~8mm.累及范围:累及单个椎体36例,占60%;累及2个以上椎体24例,占40%;其中合并椎管侧隐窝、椎间孔狭窄34例.结论:螺旋CT是诊断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致椎管狭窄简便、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指导临床正确诊断及制订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椎管狭窄症的病因之一,好发于颈椎,胸、腰椎发病率相对较低。由于后纵韧带骨化,使椎管狭窄或直接压迫脊髓.临床症状和体征与脊髓型颈椎病相似,报道中发现的病例大多是在“颈椎病”的X线检查中确诊。颈心综合征是由颈椎疾病所致的以心血管疾病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临床上有些颈椎病可以导致类似心绞痛的心前区疼痛而长期误诊为冠心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对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磁共振成像(MR)与手术结果做回顾性对照研究。MIR对间盘突出最具特征性改变是髓核形态上的变化。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破裂、神经根受压及黄韧带肥厚与手术符合率分别为:98.2%,88.8%、46.4%及64.4%。突出间盘中变性的发生率为71%。并测量了有椎管狭窄的骨性椎管矢状径和硬膜囊矢状径,提出在MRI上硬膜囊矢状径≤10mm时可考虑有椎管狭窄。  相似文献   

12.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后纵韧带的异常骨化,可导致椎管狭窄和脊髓、神经根压迫,最终引起神经功能障碍。颈椎OPLL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而严重的颈椎OPLL需要手术治疗,解除脊髓压迫,改善患者症状,防止患者症状进一步加重。通过影像学检查以及其他检查可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判断预后,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防止术中、术后并发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影响颈椎OPLL的预后因素较多,如术前的神经功能状态、脊髓压迫比率、磁共振成像的脊髓信号强度等级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DISH)与后纵韧带骨化(OPLL)并存病例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能力。方法:收集DISH与OPLL并存患者20例,男18例,女2例。年龄39~78岁,平均54.4岁。20例均行X线检查,其中1例行体层摄影,4例行CT扫描,5例行MRI扫描。结果:DISH以脊椎前、外侧缘的骨化及脊椎以外韧带和肌腱插入部的增生为特征。后纵韧带骨化影像学表现为椎体后方带状高密度影,与椎体后缘之间有透亮间隙,有不同程度椎管狭窄。结论:DISH与OPLL并存者可能具有因退变易发生异位骨化或钙化的素质。应合理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4.
Zhang L  Ying M  Dang GT  Wang C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5):3193-3196
目的研究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出现脊髓型颈椎病高发倾向的发病机制以及这两种疾病的内在联系。方法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行手术治疗的68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其颈椎侧位x线片上进行颈椎管测量,并计算颈椎椎管矢状径比值。其中男性23例,女性45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50.0岁。将测量的411例正常人颈椎侧位x线片椎管矢状径结果作为对照组,两组进行比较。结果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组其颈椎椎管矢状径比值平均值男性为0.781,女性为0.807;而正常对照组其颈椎椎管矢状径比值平均值男性为0.874,女性为0.968。两组相比,无论男女,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组其颈椎椎管矢状径比值为C3~C7节段均低于其相应的正常对照组(均P〈0.05)。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组有27.9%出现发育性颈椎管狭窄,高于正常人中可以有10%出现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比例。结论与正常人群相比,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更加易于出现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相似文献   

15.
俞阳  范海泉  陈铭  黄宏杰 《重庆医学》2013,(22):2616-2618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中使用脊柱内固定系统-椎板成型系统(ARCH钢板)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6月至2011年9月,本科在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中采用ARCH钢板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60.5岁,临床疗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进行评分及影像学检查评估。结果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均得到改善,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39%,椎管扩大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1例发生再关门现象或颈椎反曲畸形。结论对于OPLL,ARCH钢板在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中的使用,能有效减少再关门可能,术后颈部轴性症状少,近期疗效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16.
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实验和临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9例,颈椎管狭窄症5例,后纵韧带骨化7例.其中行“单开门”术15例,“双开门”术6例.获平均28.3个月随访,其平均改善率84.6%.另取10具颈椎标本先后行“单开门”和“双开门”手术,术前,术后分别行CT扫描,测量.通过对椎管面积,矢径的分析表明:“单开门”术的椎管面积和矢径约大于“双开门”术(P<0.01或P<0.05).结合临床应用,我们认为“单开门”式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是一种椎管扩大率高、操作较简单、能有效预防脊髓损伤的优良术式.  相似文献   

17.
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26例报告叶君健,李良庆,林元泽,蔡华秀,朱维钦,许卫红关键词颈椎管狭窄症,后纵韧带骨化症,椎管成形术颈椎管狭窄症可因发育性或外伤性颈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所致。传统的椎板切除术虽可解除近期症状,远期则可因颈椎后部骨性结...  相似文献   

18.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the pa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简称OPLL)在临床上不多见,但它可引起颈椎椎管狭窄,导致高位颈脊髓损害,甚至发生慢性进行性痉挛性四肢瘫。人们对颈推后纵韧带骨化的认识较晚,直到1960年才由日本学者Tsukimoto首先报告1例,以后Suzuki(1961)、Koizum(1962)、Yokoi(1963)、Kambara(1964)等相继对之进行了报道。由于日本人的发生率高,本症曾被称为“日本人病”。1964年正式定名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后路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3月至2008年3月采用后路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治疗20例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对其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访8 个月~3年,平均20个月.按JOA疗效评定标准,平均改善率为70%,优10例,良7例,可2例,差1例.未发生椎动脉或神经根损伤、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后路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能有效改善颈椎管狭窄,避免全椎板切除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描述28例脊髓型颈椎病的X线平片表现和其中16例椎管造影表现,应用单纯矢状径直接测量法测量C4-7颈椎椎管矢状径,证实26例〈13mm,颈椎这矢状径小,或(和)骨质增生,韧带骨化钙化夺迫颈髓,及脊髓造影反映颈髓后压征象呈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及狭窄,局限性前后缘压迹将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