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吗啡硬膜外单次注射联合PCIA在混合痔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混合痔手术病人60例ASAI~Ⅱ级,随机分为罗哌卡因+PCIA术后镇痛组(A组)和罗哌卡因+吗啡单次硬膜外注射联合PCIA术后镇痛组(B组),每组30例。手术的麻醉方式均采用腰硬联合一点法麻醉,平面控制在T。o。A组病人于手术结束时予0.2%罗哌卡因6ml硬膜外腔推注后,拔出硬膜外导管,接静脉镇痛泵行自控镇痛(PCIA)。B组病人于手术结束时予0.2%罗哌卡因+吗啡2mg共6ml硬膜外腔推注后,拔出硬膜外导管,接静脉镇痛泵行自控镇痛(PCIA)。镇痛泵泵注速度为2ml/h,自控剂量为0.5ml,锁定时间为15min。观察记录两组术后6、12、24、48h的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VAS评分较B组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不良反应情况为皮肤瘙痒0例,恶心呕吐2例,尿潴留l例,眩晕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B组为皮肤瘙痒2例,恶心呕吐1例,尿潴留2例,眩晕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吗啡硬膜外单次注射联合PCIA在混合痔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辅助硬膜外麻醉对抗内脏牵拉反应的药物效果。方法:120例ASAI~Ⅱ级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在切皮前,A组给予静脉推注氯胺酮0.5mg/kg加咪唑安定0.05mg/kg,B组静脉推注曲马多0.15mg/kg加咪唑安定0.05mg/kg,C组静脉推注氟哌啶0.05mg/kg加哌替啶1.0mg/kg。结果:A、B组对抗牵拉反应的效果明显优于C组(P<0.05)。结论:氯胺酮或曲马多复合咪啶安定辅助硬膜外麻醉,镇静适度,基本消除内脏牵拉反应,对呼吸循环无明显抑制,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86例异位妊娠破裂手术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颖  骆龙坤 《黑龙江医学》2008,32(3):196-198
目的通过对86例异位妊娠破裂手术的麻醉处理总结,探讨此类手术最佳的麻醉选择及管理方法。方法病人进入手术室前尽可能输乳酸林格溶液500~1500mL。A组(81例):持续硬脊膜外阻滞,试验量为1.5%利多卡因0~5mL,5min后如无全脊麻征象,根据可能的出血量及循环稳定情况酌情分次给予1.0%。1.5%利多卡因+0.5%~0.75%罗哌卡因5.0~10mL;B组(5例):局麻+静吸复合全麻,麻醉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02~0.03mg/kg、依托咪酯0.1~0.2mg/kg、阿曲库胺0.8~1.0mg/kg、芬太尼1.0~2.0μg/kg,术中以低浓度异氟醚、少量芬太尼、充足的维库溴铵维持麻醉。分别记录A组给予试验量后5min(T1)和给予全量后5min(T2)的血压、心率数值;B组诱导完毕(T1)及插管结束(T2)时的血压、心率数值;A组硬外阻滞不全加静脉辅助药者例数;两组血压下降20%以上者的例数;各组输血的例数。结果A组T1时间点血压下降幅度较B组同一时间点明显加大,心率上升亦较明显;硬膜外阻滞不全加静脉辅助药者42例;A组血压下降20%以上者15例(占32%),需辅助呼吸者12例;B组血压下降20%以上者1例(占20%);A组输血11例,B组输血3例(自体输血2例)。结论异位妊娠破裂手术选用硬膜外阻滞生命体征变化较明显,对重度休克病人局麻+静吸复合全麻相对更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氢溴酸高乌甲素用于丙泊酚无痛人流术中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160例20~55岁早孕女性随机分成静脉推注氢溴酸高乌甲素+丙泊酚组(A组)和单纯静脉推注丙泊酚组(B组),观察两组麻醉中生命体征、术中及术后镇痛、丙泊酚用量、清醒时间等。结果两组术中及术后镇痛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氢溴酸高乌甲素在丙泊酚无痛人流术中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观察食管癌24例,肺癌8例手术病人静脉复合麻醉加硬膜外阻滞后体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方法:患者32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单纯静脉复合麻醉组(A组),静脉复合加胸段硬膜外阻滞组(B组),术中观察收缩压,舒张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并在术中不同时间采血用荧光分光法测定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放免法测定血管紧张素(AngⅡ),结果:手术开始30min和气管拔管后10min A组血浆中NE明显增高(P<0.05),B组未出现此现象。AngⅡ观察亦同上。结论:硬膜外阻滞加静脉复合麻醉可明显减少胸科手术中创伤所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0.3%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乳腺癌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50例ASAI~Ⅱ级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甲磺酸罗哌卡因组(A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各25例。硬膜外穿刺部位均为T2、3间隙,每组硬膜外首剂量均为1%利多卡因3ml(试验量),随后A组分次加入0.3%甲磺酸罗哌卡因8-10ml,B组加入0.25%布比卡因8-10ml。评定麻醉期间的镇痛效果及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情况,记录感觉阻滞达Tl~T8平面时间、生命体征变化,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A组用药16.8±4.5ml,B组用药15.8±3.8ml。A、B组起效时间分别为8、41±4.5分钟,9.51±4.9分钟;阻滞范围分别为T1~T8,T2~T8;运动阻滞完全恢复时间分别为90.5±5,5分钟,130.6±6、4分钟;手术时间分别为2.4±0.5小时,2.4±0、3小时。两组运动滞阻完全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心率麻醉前后有变化,其中心率变化B组〉A组(P〈0.05)。结论:0.3%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乳腺癌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对比。方法:对80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进行分组,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B组采用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恢复时间、术后有无并发症。结果: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3.3±3.0)min,高于B组(50.5±2.1)min,差异显著(P〈0.05);A组平均恢复时问为(3.2±1.6)d,低于B组(6.5±1.2)d,差异显著(P〈0.05);A组术后并发症概率12.5%,少于B组(35%),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进行比较,腹腔镜疝修补术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0.15%左旋布比卡因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侧卧位下肢骨科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侧卧位下肢骨科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CSEA组(A组,35例),硬膜外麻醉(EA)组(B组,35例)。A组先行硬膜外穿刺,继以针实施脑麻,脑脊液流出后,将腰麻针斜面向患侧,以大约0.3ml/s的速度注入0.15%左旋布比卡因6~8ml后置入硬膜外导管,使阻滞平面上界控制在第9~12胸椎。B组实施硬膜外穿刺置管后,给予2%利多卡因5ml为试验量,确定导管在硬膜外腔,追加0.5%左旋布比卡因12ml。结果A组感觉阻滞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显著高于B组(P〈0.01,P〈0.05)。骨性操作期间VAS比较,A组低于B组(P〈0.05)。两组改良Bromag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组组内患侧与健侧VAS及Bromag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低血压发生率为15%,高于A组(P〈0.05)。结论0.15%左旋布比卡因轻比重CSEA老年患者侧卧位下肢骨科手术麻醉效果优于EA,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复合咪达唑仑与硬膜外麻醉复合丙泊芬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行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的90例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5例,A组行硬膜外麻醉复合咪达唑仑,B组行硬膜外麻醉复合丙泊芬。比较两组患儿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等的变化,以及麻醉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躁动等指标。结果A组患儿的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注药2 min后B组患儿BP及P均有所下降,3 min后约稍有回升,但是始终维持在正常偏低的水平;A组患儿于手术醒后出现复视、呕吐、兴奋及哭闹现象;B组患儿在手术中安静且无明显躁动,麻醉效果也明显优于A组。结论丙泊芬静脉复合麻醉能让患儿迅速入睡、迅速苏醒,且醒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效果较好,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氢溴酸高乌甲素复合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氢溴酸高乌甲素复合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ASAⅠ~Ⅱ级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芬太尼1.0mg加格拉斯琼3mg;B组:芬太尼0.7mg加氢溴酸高乌甲素16mg和格拉斯琼3mg。两组均以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按2.0ml/h速度使用一次性微量连续输液器静脉持续镇痛48h。比较两组镇痛效果,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嗜睡、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8h镇痛效果均满意,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别无显著意义,但B组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嗜睡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1)。结论:氢溴酸高乌甲素复合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安全有效,可减少芬太尼用量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廖晏华  丁智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7):67-67,102
目的探讨单次阈下剂量氯胺酮辅助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足月妊娠无其他合并症、无胎儿宫内窘迫的择期剖宫产12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60例,复合组硬膜外阻滞完善后静脉单次推注氯胺酮(0.4~1.0)mg,kg;对照组静脉单次推注生理盐水5mL。结果复合组娩出胎儿、腹腔探查、关腹时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单次阈下剂量氯胺酮辅助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时产妇无牵拉疼痛,产妇对手术耐受良好、舒适度高,对新生儿(1~5分)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在剖宫产术中使用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孙凯  董铁立 《中原医刊》2011,(13):62-63
目的探讨缩宫素对两种麻醉方式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择期子宫肌瘤剔除手术者随机分为两组:静脉全麻组20例,采用咪达唑仑、舒芬太尼、顺阿曲库铵、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硬膜外麻醉组20例,选择第2~3腰椎穿刺置管,注入2%利多卡因加1.19%甲磺酸罗哌卡因混合液16ml,观察记录麻醉前5min、麻醉后5min、缩宫素注射后1rain的生命体征:心率(HR)、无创血压(NIBP)、脉氧饱和度(SpO2)。结果两组缩宫素注射后血压下降,但连续硬膜外麻醉组血压下降显著(P〈0.01)。结论缩宫素在静脉全麻下对子宫肌瘤剔除患者血液动力学影响小于连续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3.
王世扬 《海南医学》2009,20(7):69-70
目的观察0.25%盐酸罗赈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乳腺癌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40例ASAⅠ-Ⅱ级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盐酸罗哌卡因组(A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各20例。硬膜外穿刺部位均为T4—5间隙,每组硬膜外首剂量均为1.33%利多卡因3ml(试验量),随后两组分别分次加入0.25%盐酸罗哌卡因和0.25%布比卡因8-10ml。评定麻醉起效时间及镇痛效果、术后运动阻滞完全恢复情况、生命体征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A、B两组起效时间分别为(8.40±4.5)min,(130.6±6.5)min;两组运动完全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SpO2、血压、心率注药前后有变化(P〈0.01),而A组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其中心率变化B组〉A组(P〈0.05)。结论0.25%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管内复合麻醉时硬膜外注入液体对麻醉阻滞平面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60例ASAⅠ-Ⅱ级行下肢手术的患者选用椎管内复合麻醉,随机分为布比卡因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及不注液对照组(C组),每组20例,待腰麻30min后硬膜外注入上述各液10ml,观察硬膜外注液对麻醉阻滞平面的影响。结果硬膜外注液后A、B组30min内麻醉阻滞平面较前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及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麻30min后硬膜外注液可引起麻醉阻滞平面上升,并进一步推断硬膜外腔注入局麻药引起麻醉阻滞平面上升的机制是由于局麻药与硬膜外压力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微泵持续给药的合适浓度和速度,观察其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择腹部手术病人400例分为A、B、C、D4组,根据不同手术选择硬膜外穿刺部位。其中A、B、C组为实验组,D组为对照组。各组试验剂量均为3ml,5min无脊麻现象出现后,A组2%利多卡因、B组0.5%布比卡因、C组2%利多卡因和0.75%布比卡因1:1比例的混合液。A、B、C组均于试验剂量后即用微泵持续给药,先以1ml/1min速度注入,10~12min后改为4~6ml/h.直至术毕。D组于试验剂量后再追加10~12ml,以后每隔40~60min追加局麻药4~6ml,直至术毕。结果:各组的麻醉效果及阻滞范围无明显差别,但A、B、C各组于试验剂量后的整个手术麻醉过程中血压、心率较平稳,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硬膜外微泵连续给药方法简单、有效,麻醉效果满意,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高血压老年病人行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血压调控作用。方法择期行LC术合并高血压的老年患者238例,ASAⅠ-Ⅲ级,随机分为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GEA)组和气管内插管全麻(GA)组,每组119例。GEA组于诱导前取T9Ⅷ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2%利多卡因3—4ml,确定有麻醉平面后诱导,两组全麻诱导用乙托醚酯0.2~0.3mg/kg,异丙酚1.5~2mg/kg,维库溴铵0.1~0.15mg/kg和芬太尼2ug/kg静脉诱导。术中间断静注咪唑安定、芬太尼和维库溴铵并吸入0.5%~2.5%异氟醚维持麻醉,GEA组于手术开始前10min硬膜外给予1.6%利多卡因6—8ml。监测并记录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心率(HR)、血压(SBP/DBP)。记录手术中两组的用药量、手术结束自主呼吸恢复时间(min)、拔管时间(min)、完全清醒时间(min)及术中知晓、术后躁动情况。结果GEA组病人苏醒快,拔管早,围手期生命体征平稳,全麻药用量和术后躁动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高血压老年病人LC血压平稳,循环稳定,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沈晓燕 《当代医学》2009,15(6):78-79
目的观察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ASAⅠ-Ⅲ级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A组)和全凭静脉全身麻醉组(B组).每组30例,术中监测病人BP、HR.ECO、SP02结果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A组)在手术中的各个时点MAP和HR的变化与全凭静脉全身麻醉组(B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胆囊切除手术可减轻病人应激反应.循环较稳定,是一种较好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静脉复合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患者及单纯静脉复合麻醉患者催醒效果及副作用。方法:160例患者,分成两组,A组静脉复合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病例80例,B组单纯静脉复合麻醉病例80例,两组根据术后病情需要,分次予小剂量纳洛酮催醒,观察清醒及拔管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清醒及拔管时间A组均较B组显著缩短(P<0.01),A组未见不良反应。B组部分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纳洛酮用于硬膜外复合全麻醉催醒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麻醉前输液对腰硬联合麻醉后低血压的影响。方法:9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羟乙基淀粉组),于麻醉前30min内静脉输入羟乙基淀粉500ml;B组(乳酸林格液组),于麻醉前30min内静脉输入乳酸林格液500ml;C组(对照组)麻醉前开放静脉,不输液。分别记录患者术前禁食禁饮时间;测定麻醉前30min,麻醉后5min、10min、15min和30min的血压,并记录手术时间及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后10min、15min低血压的发生例数显著低于B组(P〈0.01),A组麻醉后5min、10min、15min低血压的发生例数显著低于C组(P〈0.01,P〈0.05),B组麻醉后15min低血压的发生例数显著低于C组(P〈0.01);由于使用升压药物,麻醉后30min三组低血压发生较少。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前输入一定量的液体可有效预防麻醉后血压下降,输入羟乙基淀粉的效果优于乳酸林格液。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镇痛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3组。A组:应用舒芬太尼100mg+氟哌利多5mg+生理盐水配至100ml,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B组:应用布比卡因150mg+舒芬太尼40mg+氟哌利多5mg+生理盐水配至100ml,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C组:应用布比卡因150mg+吗啡4mg+氟哌利多5mg+生理盐水配至100ml,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结果C组与A组、B组比较,各时段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段Ramsay评分C组高于A组、B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经静脉或硬膜外用于患者术后自控镇痛均可取得安全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