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离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的应用可行性。方法 60例上肢中小手术患儿,随机分复合组和分离组。复合组氯胺酮分离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分离组单纯氯胺酮分离麻醉观察麻醉效果,对比生命体征BP、SPO2、HR的变化、麻醉效果、术毕清醒时间及程度。结果复合组患儿麻醉效果,患儿苏醒状况明显优于分离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分离组。结论氯胺酮分离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方式,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安全可靠,麻醉效果完善,患儿苏醒迅速,适合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上肢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组,B组为单纯氯胺酮麻醉组。观察两组患儿术前、切皮时、术毕之SBP、DBP、HR、RR、SpO,;氯胺酮的用量;清醒时间(手术结束至患儿睁眼、能应答之时间);术后恶心、呕吐、躁动、哭闹等发生情况。结果B组切皮时SBP、DBP、HR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也明显高于A组同时点(P〈O.05)。氯胺酮用量A组明显少于B组(P〈0.05),术毕清醒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P〈0.05)。术后躁动及恶心、呕吐B组均明显多于A组(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是有效的和安全的,不仅可减少术中氯胺酮用量从而减少其不良反应、加快患儿苏醒,而且可降低术后躁动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小儿上肢手术麻醉120例,随机分成二组,各60例。A组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组,B组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组。观察二组手术的麻醉效果,麻醉前及手术中HR、MAP、RR、SpO2变化,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毕苏醒时间。结果 B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手术中A组HR、MAP、RR与B组相比较明显增加(P<0.05),且呼吸抑制发生率也明显高于B组;A组苏醒时间为(28.8±6.3)min,B组苏醒时间为(5.7±2.3)min,明显短于A组(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效果确切,对呼吸和循环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术毕苏醒迅速,是小儿上肢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爱香  马传根  宋冬梅 《重庆医学》2011,40(24):2441-2442
目的研究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应用的麻醉效果及苏醒质量。方法择期上肢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B组和K组。B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K组采用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术前(T1)、手术切皮时(T2)、手术开始30 min(T3)各时点血压、心率,记录两组患儿氯胺酮用量、术后疼痛出现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术中体动、苏醒时躁动及术后嗜睡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儿术中心率、血压明显较K组稳定,氯胺酮用量明显减少(P<0.05),苏醒时间缩短(P<0.05),术中体动、苏醒时躁动、术后嗜睡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K组(P<0.05),术后镇痛时间较K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可为小儿上肢手术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有利于患儿循环稳定,并可减少麻醉药用量,提高患儿术后苏醒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镇静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麻醉观察.方法 选择小儿上肢手术80例,根据患儿手术部位选择肌间沟或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手术开始辅以丙泊酚镇静,术中持续监测患儿生命征,观察麻醉效果,术后苏醒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 全部患儿术中生命征平稳,有3例改插管全麻,余手术均在臂丛麻醉复合丙泊酚下顺利完成,苏醒期无躁动,术后不良反应少,术者及患儿满意度高.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镇静应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效果确切,呼吸、循环平稳,对机体影响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应用的麻醉效果及苏醒质量.方法 将40例择期上肢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B组(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和K组(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术前(T1)、手术切皮时(T2)、手术开始30 min(T3)各时点血压、心率,记录两组患儿氯胺酮用量、术后疼痛出现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术中体动、苏醒时躁动及术后嗜睡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儿术中心率、血压明显较K组稳定,氯胺酮用量明显减少(P<0.05),苏醒时间缩短(P<0.05),术中体动、苏醒时躁动、术后嗜睡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K组(P<0.05),术后镇痛时间较K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 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可为小儿上肢手术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有利于患儿循环稳定,并可减少麻醉药用量,提高患儿术后苏醒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宋晓华 《中原医刊》2011,(12):81-82
目的观察基础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小儿上肢手术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行臂丛神经阻滞,B组为单凭氯胺酮和丙泊酚静脉麻醉。结果两组平均动脉压均有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心率波动显著小于B组(P〈0.05),与B组比较A组术后苏醒时间短,术后呕吐和躁动发生率低(P〈0.05)。结论基础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是小儿上肢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上肢手术患儿,将其分为丙泊酚、七氟醚和氯胺酮组进行麻醉,对比麻醉效果。结果:丙泊酚组患者与其他两组患者比较,术后呕吐和躁动发生率较低,术后苏醒时间短;丙泊酚组患者MAP与麻醉前比较均有一定的降低,且七氟醚组患儿变化不明显,而氯胺酮组患儿MAP有不同程度提升。结论: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和丙泊酚静脉麻醉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周围神经刺激器(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or,PNS)联合小剂量丙泊酚用于小儿上肢手术观察其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120 例上肢手术患儿,随机均分为2组.A组(PNS臂丛阻滞加丙泊酚组):予氯胺酮1 mg·kg-1静脉基础麻醉后,以Winnie法定位前、中斜角肌间隙,PNS辅助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0.5%盐酸利多卡因,0.2%罗哌卡因0.8 ml·kg-1,总量不超过20 ml),术中静脉泵入丙泊酚32.6~41.8 μg·kg-1·min-1;B组(氯胺酮加丙泊酚组):予丙泊酚1~1.5 mg·kg-1,氯胺酮2 mg·kg-1静脉注射.继之以微泵持续静脉注射丙泊酚41.7~50 μg·kg-1·min-1,氯胺酮33.4~41.7 μg·kg-1·min-1.观察2组生命体征,麻醉起效、苏醒时间,手术时间,麻醉药用量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别,但A组患儿苏醒时间明显较B组短,麻醉药用量也小于B组(P<0.05),A组术后恶心、呕吐、躁动等发生明显少于B组(P<0.01).结论 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应用PNS臂丛阻滞复合小剂量丙泊酚安全可行、副作用小、麻醉恢复快、可控性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应用,对呼吸循环功能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50例行上肢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氯胺酮基础麻醉后,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组(A组,n=25),臂丛阻滞成功后注入0.25%罗哌卡因0.5ml/kg,术中以氯胺酮-丙泊酚持续静注;单纯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组(B组,n=25),术中氯胺酮-丙泊酚持续静注。结果:术中A组循环、呼吸功能较B组稳定(P〈0.05);肢体不良自主运动,喉痉挛等不良反应较B组少(P〈0.05);A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1);术后A组苏醒较快且平稳。恢复期精神症状少,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可减少氯胺酮用量从而减少其不良反应,使患儿在麻醉手术期间呼吸循环更平稳,家长及医护人员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合舒芬太尼臂丛麻醉对学龄前儿童麻醉苏醒期情绪行为干预的效果,术后恶心,呕吐,躁动哭闹等发生情况.方法60例上肢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B组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组,A组为臂丛神经复合芬太尼麻醉组.各组患儿入室后主麻医生态度和蔼地与患儿交流、鼓励.开放静脉后基础麻醉,咪哇安定0.1mg/kg静脉注射.结果两组苏醒比较有显著差异性,两组Ramsay镇静评分、躁动评分及情绪化哭闹现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舒分太尼苏醒优于氯胺酮.舒芬太尼在学龄前儿童中苏期有较好的镇静作用.患儿安静配合、体动少.随访恶梦少、情绪化现象少.小儿肌间沟、腋路显露清晰,臂丛神经阻滞操作相对简便,所以我们将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上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丙泊酚全麻下罗哌卡因单次骶管阻滞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应用的麻醉效果及苏醒质量。方法:选择择期下腹部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成2组:丙泊酚全麻下骶管阻滞组(A组)和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组(B组);A组用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B组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记录术前(T1)、手术切皮时(T2)、手术开始30 min(T3)各时点血压、心率;观察比较2组患儿氯胺酮用量、停药后苏醒时间、苏醒时躁动及术后嗜睡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儿血流动力学比较稳定,B组患儿术中血压、心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A组苏醒时间明显较B组快(P<0.05),氯胺酮用量、术后嗜睡、苏醒时烦躁均少于B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效果可靠,生命体征平稳,术后苏醒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60例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Ⅰ组(神经刺激仪引导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组)和Ⅱ组(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组).记录两组患儿术前、手术切皮时、手术开始后30 min各时点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两组患儿术中丙泊酚、芬太尼用量、停药后苏醒时间及苏醒期躁动评分.神经刺激仪引导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安全有效,且可以提高患儿的麻醉质量和术后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4.
60例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Ⅰ组(神经刺激仪引导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组)和Ⅱ组(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组)。记录两组患儿术前、手术切皮时、手术开始后30 min各时点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两组患儿术中丙泊酚、芬太尼用量、停药后苏醒时间及苏醒期躁动评分。神经刺激仪引导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安全有效,且可以提高患儿的麻醉质量和术后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5.
潘再韩 《吉林医学》2012,33(23):4947-4948
目的:探讨基础麻醉并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和意义。方法:将患儿上肢择期手术80例,分为A组和B组两组,A组:氯胺酮加咪唑安定并臂丛神经阻滞;B组:氯胺酮加咪唑安定,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氯胺酮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A组麻醉效果满意,氯胺酮的用量少,心率明显慢于B组,没有严重的呼吸抑制病例发生,术后的烦躁、嗜睡、哭闹不安等现象明显少于B组,术后30 min苏醒率为100%。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加氯胺酮基本麻醉是小儿外科上肢手术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罗利民 《中外医疗》2011,30(9):10-11
目的突破小儿上肢手术传统上常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1],探讨曲马多丙泊酚复合罗哌卡因臂丛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对28例小儿上肢手术中采用曲马多丙泊酚复合罗哌卡因臂丛阻滞麻醉,术中对一系列经常性指标进行观测。结果术后各例均表现正常,无一例患儿出现情绪焦躁,深度睡眠等情况。结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复合曲马多丙泊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婴幼儿上肢手术具有镇静、镇痛效果好,呼吸、循环平稳,全麻苏醒迅速,麻醉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性高、可行性强的婴幼儿上肢手术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臂丛神经阻滞加地塞米松与丙泊酚静脉麻醉联合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麻醉方法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小儿上肢手术麻醉540例,随机分成A、B、C三组,各180例。A组为氯胺酮静脉麻醉组,B组为臂丛神经阻滞与丙泊酚静脉麻醉联合应用组。C组为臂丛神经阻滞加地塞米松与丙泊酚静脉麻醉联合应用组。结果:B、C两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手术开始后0、5、10、15分钟,A组HR、MAP与B、C两组相比较明显增加(P〈0.05),且呼吸抑制也明显高于B、C两组;A组苏醒时间为58.8±6.3分钟,B、C两组苏醒时间均为5.7±2.3分钟。A组苏醒时间明显长于B、C两组(P〈0.05)。A组术后2小时、5小时FLACC疼痛评分分别为1分、2分,B、C两组术后12小时、24小时FLACC疼痛评分均为1分、2分。C组术后48小时FLACC疼痛评分1分。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加地塞米松与丙泊酚静脉麻醉联合应用小儿上肢手术.除具备苏醒迅速、对呼吸和循环影响小的特点外,最重要的是延长了麻醉时间,是小儿上肢手术当今最理想的麻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马薇涛  王春晓 《广东医学》2008,29(10):1680-1681
目的观察比较氯胺酮静脉麻醉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的效果、麻醉后复苏时间,麻醉后并发症。方法40例择期上肢手术的患儿,年龄3~7岁,ASAⅠ~Ⅱ级,手术时间30~90 min,随机分为两组,B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K组: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B组使用0.375%罗哌卡因0.5 ml/kg神经阻滞,丙泊酚2~4 mg/(kg·h)维持镇静;K组使用丙泊酚2~6 mg/(kg·h),氯胺酮2~6 mg/(kg·h)静脉麻醉维持,两组手术过程如患儿出现体动或哭闹即追加氯胺酮1 mg/kg静脉推注,观察记录麻醉前后两组生命体征,麻醉结束后两组患儿苏醒时间,疼痛出现时间,术后麻醉并发症恶心、呕吐及烦躁的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手术过程麻醉药物用量。结果麻醉手术过程的情况:B组整个手术过程各项生命指标平稳,患儿无明显躁动。K组在麻醉诱导期,手术过程中出现体动、心率明显增快、血压升高等波动发生率高,且B组氯胺酮用量(50±15)mg明显少于K组(130±45)mg;麻醉复苏情况:B组患儿(25±9)min较K组患儿(110±65)min短;术后B组镇痛时间(6.1±3.9)h较K组(3.8±2.1)h长;恶心呕吐发生率B组(5±2.1)%较K组(21±3.5)%低。结论在神经刺激定位仪辅助下,小儿上肢手术可以在镇静条件下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定位准确,麻醉复苏快,0.375%罗哌卡因作为神经阻滞药物能够提供满意的麻醉和较长时间术后镇痛,同时相应的麻醉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分析氯胺酮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基础麻醉分别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30例行上肢肢瘢痕挛缩整形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组(A组,n=15),氯胺酮基础麻醉后,臂丛阻滞成功后注入1%利多卡因1mL/kg,术中按需追加氯胺酮0.3~0.5 mg/kg静脉推注;单纯氯胺酮麻醉组(B组,n=15),术中持续静脉微量泵注氯胺酮2 mg∕(kg.h)维持麻醉。结果 术中A组循环、呼吸功能较B组稳定(P<0.05);肢体不良自主运动,喉痉挛等不良反应较B组少(P<0.05); 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1);术后A组苏醒较快且平稳。恢复期精神症状少,与 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 小儿上肢手术应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亚麻氯胺酮基础麻醉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氯胺酮麻醉)组和实验(臂丛麻醉)组.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和并发症.结果实验组麻醉效果好,并发症少.结论超声引导腋路臂丛阻滞的效果确切,术中麻醉药用量小,术毕苏醒快,并发症少,可安全用于小儿上肢手术,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