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横纹肌溶解症(RM)在儿科临床上并非少见,其病因较为复杂,包括挤压外伤、感染、中毒、代谢紊乱、剧烈运动等[1-3]。重症病例可引发急性肾功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多脏器功能障碍等,往往需按急重症处理。现将我院儿科2013年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1年8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确诊的17例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 17例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患者中同时存在感染者11例(64.7%),曾应用药物者3例(17.6%)。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受累肌肉疼痛、肿胀、尿色改变、少尿或无尿,均有血清肌酸激酶升高。其并发症中急性肾衰竭发生率高,为58.8%。治疗包括补液、碱化尿液、减少肌肉损伤及并发症处理,必要时行肾脏替代治疗。病死率为5.9%,存活患者的肾功能恢复或维持正常。结论早期诊断并及时、正确地治疗可使存活者的肾功能恢复或维持正常。 相似文献
3.
横纹肌溶解症的诊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肌病,泛指任何肌肉疾病的一般性术语,肌病可是先天遗传或后天获得的,可发生于出生时或成人后。肌痛,指肌肉疼痛或无力,不伴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肌炎,指肌肉疼痛或无力症状,伴CK升高。横纹肌溶解,指肌肉疼痛或无力症状,伴CK显著升高,高于正常上限的10倍,常有肌红蛋白尿。 相似文献
4.
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横纹肌细胞损伤致细胞膜完整性改变,细胞内物质崩解后释放入细胞外液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据病因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RM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发生率为4%~33%[1]。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率逐渐提高。本文综合近年文献,就非创伤性RM(nontraumatic rhabdomyolysis,NRM)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防治作一概述,以指导临床工作和科学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EIR)的临床表现及MRI征象,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提高早期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实验室确诊的5例EIR的临床表现及MRI征象.结果:5例患者为短时间内大量运动或搬重物后起病,均有肌肉酸痛、无力,尿色深,肌酸激酶、尿肌红蛋白升高,其中双侧大、小腿受累1例,仅双侧大腿受累4例,受... 相似文献
6.
横纹肌溶解症是指可逆或不可逆的横纹肌细胞受损后,致使细胞内的物质释放入血,最后从尿液中排出的一种疾病.2005年,我科收治1例患者,该患者因一氧化碳中毒后神志不清,肌肉长时间压迫,横纹肌细胞溶解而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经过3个月的系统治疗与精心护理,患者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7.
1 病例报告例1:患者男,18岁,因5 km体能训练后双下肢肌肉酸痛、腰痛2 d入院.患者入院前2 d参加5 km体能训练后3 h出现双下肢肌肉酸痛、腰痛、腹胀,经休息症状无好转,逐渐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样物质来诊. 相似文献
8.
吴淑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5(3)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8岁,因运动后出现棕色尿液2d入院.患者于3d前连续做俯卧撑175个,次日出现酱油色尿液,在某卫生所化验尿常规蛋白++,感觉四肢酸痛,双止肢度肿胀,并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50岁,因双侧臀部肿痛、尿少2d由外院转入我院。患者于2d前饮用白酒及啤酒共500ml后昏睡约24h,醒后出现双侧臀部持续性胀痛,伴双下肢麻木、乏力及发热,体温最高39%,酒后共排出酱油色尿约20ml,遂到当地医院就诊。检查血K^+4.9mmol/L,BUN21.37mmol/L,Cr399μmol/L;给予抗感染、利尿、补液及对症支持治疗后,次日复查血K^+6.4mmol/LALT573.3U/L、AST3685.4U/L,BUN28.2mmol/L,Cr521.2μmol/L;即转本院。既往有饮酒史10余年,肝炎病史,无类似病史。入院查体:T36.2℃,P88次/min,R20次/min,BP116/70mmHg(1mmHg:0.133kPa)。神清,急性痛苦面容,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软,无压痛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肝区轻度叩击痛,双侧臀部肿胀,局部张力增高,皮温升高,压痛明显, 相似文献
10.
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的诊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是指运动后肌纤维崩解断裂导致肌细胞内容物释放入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以肌痛、乏力、肌肉肿胀、深色尿及血中肌细胞内容物(特别是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的含量增高为临床特征。严重的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可并发急性肾衰竭、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甚至危及生命。早期积极静脉补液、及时血液净化治疗可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本病大多预后较好,如出现严重并发症死亡率明显升高。在军事训练及体育运动中应注意防治。 相似文献
11.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RM)是指由于运动、感染、挤压等多种原因导致的横纹肌损伤,细胞膜破坏,释放大量肌红蛋白(myoglobin,Mb)、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ese,LDH)和电解质等细胞内容物进入外周血的综合征[1]。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exertional rhabdomyolysis,ER)是指运动后出现肌肉疼痛、“可乐色”尿等症状,特征性表现是CK、Mb升高,其严重并发症为肾功能衰竭[2]。本文报告1例运动性横纹肌溶解并发急性肝肾功能衰竭的病例。 相似文献
12.
横纹肌溶解症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7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横纹肌溶解症(RM)是指可逆或不可逆的骨骼肌损伤使细胞膜完整性改变,细胞内物质如蛋白、酶、离子等物质释放入血,表现为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增高,高尿酸、高钾、高磷、低钙,血和尿中出现大量的肌红蛋白。横纹肌溶解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现将该科救治的17例横纹肌溶解致 相似文献
13.
横纹肌溶解症致急性肾功能衰竭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青松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4):676-677
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病情凶险,其治疗一直是人们重视的课题.现将我院1995年6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26例RM所致ARF患者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25例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发病特点以及预后。方法:总结分析25例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资料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发病人群以青年男性为主,尤其是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的患者;运动、热射病、挤压、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均可导致横纹肌溶解,本组病例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占48.0%;起病急,病程短;均有血肌酸激酶增高,平均值为38 642U.L-1;多数病例伴急性肾衰竭(72.0%);88.0%的患者好转或痊愈,肾功能恢复正常或发病前水平,12.0%的患者死亡,死亡病例肌酸激酶显著高于好转病例。结论:横纹肌溶解症是一种可由运动等多种原因所致的急性疾病,均有肌酸激酶增高,常合并急性肾衰竭。及时诊治大多数可好转或痊愈,少数病情严重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5.
16.
17.
加深对横纹肌溶解症的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横纹肌溶解症(1"habdomyolysis)是由于挤压、运动、高热、药物、炎症等原因所致横纹肌破坏和崩解,导致肌酸激酶、肌红蛋白等肌细胞内的成分进入细胞外液及血循环,引起内环境紊乱、急性肾衰竭等组织器官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18.
19.
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症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横纹肌(骨骼肌)细胞受损、溶解。使细胞膜的完整性改变,细胞内物质释放入血,最后从尿中排出。其直接后果是肌细胞内容物外漏至细胞外液及血液循环中,并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并发症,有时病情凶险。预后差。由于RM致ARF的发病率为20%~33%,而且RM在ARF的发病原因中大约占10%~15%,此外其他非创伤性因素5倍于创伤性因素,所以创伤性RM往往被临床工作者所忽视。随着人们对创伤性因素造成RM的认识不断深入,对创伤性RM所致ARF的发病机制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肾衰竭合并柯萨奇病毒感染致重症横纹肌溶解症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萨奇病毒感染病情轻重不一,隐性感染者无症状,轻者类似感冒,重者可引起心肌炎、脑炎、脑膜炎、肺炎、溶血性贫血、肝炎等多种病变,甚至多脏器损害,病死率甚高。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则比较少见,我们于2004年12月诊冶了1例慢性肾衰竭合并柯萨奇病毒感染致横纹肌溶解症和肾功能急剧减退患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