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胃大部切除术后103例胃镜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103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镜检查结果,结果提示因胃大部切除后胃空肠吻合、肠道改道使十二指肠液返流入残胃(79.6%),引起残胃炎、吻合口炎最多(65%),其次为吻合口溃疡(36%)。严格掌握胃次全切除术的适应证是十分重要的,术后适当使用胃肠动力药物,对防止十二指肠液返流造成残胃吻合口的损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吴炳权  贾杰 《浙江临床医学》2005,7(10):1032-1032
胃大部切除术是外科治疗胃癌、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常用方法.术后残胃并发多种病变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本院1997年7月至2004年6月胃镜检查9038例,其中胃大部切除术后86例,占0.95%.现将该86例残胃胃镜检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延迟(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emptying,FDGE)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0年2月至2004年2月218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FDGE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FDGE发生率4.13%,一般发生于术后6—12d,9例均经非手术治愈,15d恢复1例,16d恢复1例、18d恢复2例、21d恢复3例、27d恢复2例。结论FDGE由多种因素诱发,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FDGE的可靠方法,采用非手术疗法包括心理治疗、营养支持、适当应用胃动力药物及激素等,避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1 病历摘要 男,68岁.因乏力、下腹部隐痛、大便不规则6个月,腹部胀痛伴食欲不振、睡眠不佳1个月,以腹痛原因待查入院.12年前因十二指肠溃疡反复出血而行胃大部切除、胃肠吻合手术.术后情况良好.入院时查体:面色苍白,明显消瘦,血压略偏高,心肺正常,下腹部双侧有压痛,肝脾不肿大,可疑有腹水.肛门指检发现盆腔底部组织,特别是直肠膀胱之间的隐窝部分十分坚硬,触之可引起中度的疼痛.血液化验报告提示重度贫血,大便隐血试验强阳性.  相似文献   

5.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的外科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GSC)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诊治残胃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GSC与原手术方式关系、临床表现、外科治疗方式及治疗效果等。结果残胃340例发生GSC 17例(5.00%);毕罗氏-Ⅱ术后GSC发生率高于毕罗氏-Ⅰ(手术P<0.05);出现症状距确诊平均(5.45±4.12)月;7例行根治术、4例单纯残胃全切除、2例残胃全切除联合其他腹部脏器切除、3例行姑息性手术、1例行探查术。全部病例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无重大并发症,剖腹探查术1例存活4个月,1例残胃全切除联合其他腹部脏器切除者手术后8月死于脑血管意外;3例姑息性切除患者术后分别于术后1~3年死亡;7例行根治术、4例单纯残胃全切除、2例残胃全切联合其他腹部脏器切除患者1年后全部生存,目前最长超5年。结论胃大部切除手术后GSC发生率较高,因此应严格控制手术指征,重建方式应尽量选用毕罗氏-Ⅰ式,术后定期胃镜检查,手术仍然是GSC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本文近5年来有完整的病历资料记载的与毕罗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相关的腹内疝即胃肠吻合口后疝6例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水肿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对26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水肿病人,从心理护理;胃管的观察与护理;输食管的观察与护理,静脉导管的观察与护理,预防肺部感染的观察与护理,治疗的观察与护理等6个方面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26例吻合口水肿病人,经7至36天的治疗和精心护理干预,吻合口水肿消失,梗阻解除,病人痊愈。结论:科学的护理,认真的病情观察,及时有效的处理,对促进病人早日康复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残胃排空延迟综合征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例残胃排空延迟综合征的诊断治疗经验。结果:5例残胃排空延迟综合征均治愈。结论:残胃排空延迟综合征的诊断主要靠病史体征,辅以胃镜和X线钡餐检查。非手术处理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我院从2004年1月~12月对1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病人采用红霉素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取得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本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35~71岁,平均年龄45岁。均为胃大部切除病人,一般于术后4天进流质食物后发生胃排空障碍,听诊肠鸣音消失,并经造影证实。  相似文献   

10.
杜正宙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0):1113-1113
残胃可以发生多种并发症,而且作为一种特殊的癌前状态,现已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本院自2000年以来,对胃大部切除后患者均进行常规胃镜检查,现将2000年5月至2009年12月胃大部切除后残胃患者120例检查结果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n,Hp)感染的情况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发生较多的并发症,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我院自2002年1月-2007年1月共检查16508例,其中有129例胃大部切除术后病人(良性胃病),现对其内镜观察结果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张瑜 《浙江临床医学》2005,7(10):1096-1096
近年来,关于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的报道越来越多.本院1985至2003年施行935例(男548例、女387例)胃大部分切除术,13例发生胃排空障碍.现对该症的发病原因及诊治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19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临床与内镜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内镜表现,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病变的影响。方法将本院1984年4月至2008年10月检出的1195例残胃患者按毕Ⅰ式和毕Ⅱ式进行分组,对其临床症状、内镜表现、病理结果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发生率高达98.08%,毕Ⅱ式术后残胃及吻合口炎(90.77%)、胆汁反流(71.59%)、残胃原发癌(4.55%)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毕Ⅰ式(51.15%、34.48%、1.72%),P〈0.01,残胃及吻合口溃疡发生率则是毕Ⅰ式(28.45%)明显高于毕Ⅱ式(16.73%),P〈0.01,其余残胃病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大部切除术是治疗胃恶性肿瘤、消化性溃疡及其严重并发症的主要方法,毕Ⅱ式较毕Ⅰ式术后更易发生并发症;近年来,残胃病变发病率有下降趋势;定期复查内镜及病理是防治残胃病变尤其是残胃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胃大部切除术后出血是指手术后住院期间一般术后1月以内出现的出血并发症,我院1971年1月-2001年12月共行胃大部切除术942例,术后出血23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2005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对3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进行观察,2例发生肺部并发症,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0例胃大部切除患者,男23例,女7例,25~65岁。术前心肺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其中胃癌21例,胃出知9例。通过术后1~3d观察,发现3例有血氧饱  相似文献   

17.
1892年Braun倡用输入、输出空肠袢间侧侧吻合,以纠正“长袢”胃、空肠吻合的缺点,至今这一术式仍被沿用于防治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某些并发症。笔者复习有关文献并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1 十二指肠残端破裂主要见于十二指肠溃疡行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高流量十二指肠残端瘘多与输入袢梗阻有关。如术中十二指肠残端关闭困难,应行十二指肠造口。对残端缝闭不满意者,可加做Braun吻合,从而减轻十二指肠残端所承受的压力,降低十二指肠残端破裂的发生率。高流量十二指肠残端瘘再次手术时除行残端造口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1992年1月至2005年12月40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残胃排空障碍的32例病人进行病因及临床分析.结果 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为8%,均发生于手术3~14 d.所有病例经保守治疗,2~5周内治愈.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术后胃肠道运动的改变及吻合口水肿可能是主要原因,而高龄、营养不良、水电解质失衡,腹腔感染则是诱因.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采取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9.
胃大部切除术后内疝一例及文献复习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姜家宝病例介绍男性,66岁。5大前突然发生腹痛,呕111:l次,个飞则问,打扮(’k排他.尿色深b\因腹痛加l1”1”6年ZU2U八卜动19犹年间谈场清在个院5什4人部切除。毕氏B式手术。查体:体型...  相似文献   

20.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症(PGS)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6例胃大部切除术后PG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除1例重症患者经胃空肠造瘘术行肠内营养治愈,其余均在3周内恢复。结论: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可靠的方法;采用非手术疗法包括营养支持、胃动力药、中医针灸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