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生隐球菌各变种、血清型与基因型的关系。方法 新生隐球菌标准株10株、新生隐球菌荚膜缺陷株CAP10以及临床分离株19株,采用变性梯度胶电泳(DGGE)结合DNA序列分析,对以上菌株的28S rDNA片段进行研究。结果 经过DGGE和DNA序列分析,所有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A、D型)具有一致的基因带型和序列,格特变种(B、C型)具有不同于新生变种的独特一致的带型和序列;AD型的基因型和序列与格特变种完全相同,新生隐球菌荚膜缺陷株CAP10(D型)的基因型类同于新生变种;19株临床分离菌在DGGE上可分为2型,17株与A、D型完全相同,2株与B、C型相同。结论 DGGE结合DNA序列分析,对于探讨新生隐球菌各变种、血清型的基因型特征、关系具有重要价值;我国非艾滋病隐球菌病感染以新生变种为主,AD型在系统发育上更类同于格特变种,而不是新生变种;本研究不支持A血清型为新生变种以外的新变种即grubii变种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电泳核型(EK,即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分离染色体大小的DNA的带型)已用于描述医学上重要酵母菌的种间及种内菌株特征。已经发现实验室保存的各株白念珠菌EK变异很大,其同源染色体中一条明显变异而另一条固定不  相似文献   

3.
新生隐球菌根据传统的分类方法和以往的观点,血清型AD型新生隐球菌一直被视为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但事实上,AD型新生隐球菌无论在地区分布、致病特征等方面,均与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中的A型和D型有明显不同[2,3].本文采用变性梯度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和核酸序列分析,首次发现新生隐球菌AD型28S rDNA基因型与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的A、D型不同,而与新生隐球菌格特变种B、C型完全一致,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新生隐球菌是临床上重要的致病真菌,在免疫缺陷的患者如艾滋病患者中引起播散性脑膜炎。新生隐球菌有两个变种,并分为5个血清型。文献报道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的血清型为A、D和AD型,在CGB培养基上不生长;格特变种的血清型为B和C型,能够在CGB培养基上生长。作者报告了3株来自鸽排泄物,能在CGB培养基上生长,血清型为A或D型的新生隐球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bcl-2蛋白在蕈样肉芽肿(MF)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对13例MFbcl-2蛋白的表达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8例肿瘤细胞表达bcl-2(+~2+)不同临床分期的MFbcl-2蛋白阳性率之宰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肿瘤细胞bcl-2蛋白表达强度与MF临床分期不相关(P均〈0.05)。结论 提示bcl-2蛋白表达与MF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新生隐球菌随机扩增DNA指纹分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用随机引物扩增新生隐球菌临床和环境分离株的DNA ,观察DNA指纹与血清型的关系 ,探索新生隐球菌基因分型标准。方法 采用 3种不同寡核苷酸重复序列 [CN1(GTG) 5、CN2(GACA) 4和CN3(GATA) 4]为引物 ,对从临床和鸽粪中分离到的 2 4株血清A型和 8株四种血清型的新生隐球菌标准株的DNA进行扩增 ,根据扩增产物的电泳带型来对比DNA指纹和血清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2 4株临床和鸽粪分离的血清A型株中 ,2 0株产生和标准株完全相似的DNA带型 ,1株与标准D型DNA带型相似。 3株的PCR指纹与血清A、B、C、D型均不相同。 2株B型和 2株C型产生几乎完全一致的DNA指纹带型。结论 ①大多数血清A型新生隐球菌菌株具有相似DNA指纹带型。②血清B型和C型 (gattii变种 )的DNA带型不易区别。③相同血清型不同的株可能有不同的DNA指纹带型。④PCR法用于新生隐球菌菌株鉴定是一种快速、方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新生隐球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当机体免疫力减低时就可能侵犯人体,引起严重的隐球菌病,特别是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死亡率极高。隐球菌属包括17个种7个变种,然而能够致病的只有新生隐球菌及其变种,且以血清型A型最常见。我们以A型新生隐球菌标准菌为实验菌株,构建了质粒克隆库,这是进一步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如在核酸水平探索致病机理,建立快速诊断方法等。一、材料和方法(一)菌株和质粒:①A型新生隐球菌标准株D48由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本研究室保藏;②质粒PUC18及宿主菌JM103由复旦大学遗传学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不0种临床少见酵母致病力的大小,体外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高低以及电泳核型的差异。方法 用经环磷酰胺和氢化可的松联合免疫抑制的习为感染模型,分别用105中酵母攻击,然后观察其存活期,并计数重要脏器中酵母的CFU;用微量稀释法测定这些酵母对氟康唑和酮康唑的MIC值,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确定这些酵母的电泳核型。结果 不同酵母的致病力大小不同,但均低于白念珠菌,对两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 酵  相似文献   

9.
20011088 线性IgA大疱病基底膜带自身抗体的靶抗原异质性/张学军(安徽医大附一院皮肤)…//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33(5).-342~344 线性IgA大疱病(LABD)是一种以粘膜和皮肤基底膜带(BMZ)IgA型自身抗体线状沉积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疱病(SABD)。为进一步阐明LABD靶抗原的特性与其他SABD相关抗原的关系,采用热分离法提取真表皮抗原,免疫印迹检测11例中IgA型和IgG型BMZ-Ab靶抗原分布情况。结果9例血清中IgA型BMZ-Ab可分别与真、表皮抗原结…  相似文献   

10.
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即Down’s syn-drome),为常染色体异常性疾病(染色体核型多为47,XY或47,XX+21)。1846年由Seguim首先介绍,1866年英国医生再次报道后称Down’s综合征,1959年法国kejeune证实染色体异常为21体,故称21-三体综合征。新生儿发生率为1/600~800,占小儿染色体病的70%~80%。染色体核型常表现为四类:(1)标准型:47,XX(XY),+21占92.5%;(2)46,XX(XY)/47,XX(XY),+21嵌合型占2.0%;(3)21号染色体与D/G组易位型占4.0%;(4)嵌合易位型较少见。嵌合型先天愚型临床上罕见[1,2,3],张伟等报道484例先天愚型中嵌合型先天愚型仅…  相似文献   

11.
最近,作者等从一非AIDS又无免疫缺陷的新生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有首次分离出一株尿素酶阴性新生隐球菌,经与尿素酶阳性的新生隐球菌和尿素酶阳性的白念珠菌反复对照,并经动物实验证明,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和线医院情报室联机检索,国际上未见类似报告。  相似文献   

12.
新生隐球菌cap60荚膜缺陷株转化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构建新生隐球菌荚膜缺陷株cap60的转化系统。方法与结果:(1)在新生隐球菌的荚膜缺陷株cap60中利用5-氟乳清乳(5-FOA)反选择法筛选到一个尿嘧啶合成基因突变株。(2)利用带有以新生隐球菌ura5基因为选择标记的质粒载体pCntell-d通过电转化法和化学转化法成功地转化该ura5突变株。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标准血清型菌株,采用生化鉴别培养与血清学验证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对中国致病性新型隐球菌的血清型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从全国共九个地区收集新型隐球菌菌株,经过系统的真菌学鉴定,其中的60株被确定为新型隐球菌株。分型结果表明,中国致病性新型隐球菌血清型的最大特点为缺乏C型,作者由此提出C型可能是中国以至整个亚洲地区的“缺乏型”,并得出以下结论:在中国(1)A型占大多数;(2)D型少见;(3)可见AD型及U型,(4)有一定比例的B型,但缺乏C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核糖体基因内间隔区(IGS)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用于快速鉴定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格鲁比变种和格特隐球菌。方法 选取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IGS中变异度最高的Ⅰ区(IGS1)为靶点,经ClustalW2多重比对,并结合Oligo6软件在不同序列位点设计针对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格鲁比变种和格特隐球菌的引物用于多重PCR分析。通过51株新生隐球菌(VNⅠ-VNⅣ和VNB基因型)和41株格特隐球菌(VGⅠ-VGⅣ基因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并将该方法与已报道的CGB显色培养和采用特异性引物GPA1A、CLA4D和SOD1gattii扩增格鲁比变种、新生变种和格特隐球菌的单一引物PCR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基于IGS的多重PCR分析成功鉴定所有92株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对其他常见致病酵母的扩增均阴性,显示所设计引物较高的特异性;已报道的基于GPA1A和CLA4D引物PCR分别在鉴定2株和1株格特隐球菌时出现假阳性结果;CGB培养基在鉴定1株格鲁比变种和1株新生变种时出现假阳性结果。上述方法在鉴定时均未出现假阴性结果。结论 建立的多重PCR可快速准确地鉴定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格鲁比变种、AD杂合子和格特隐球菌,且优于已报道的单一引物PCR 或CGB显色培养法。  相似文献   

15.
新生隐球菌变种问ITS序列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真菌核糖体基L大1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学分析来研究新生隐球菌上海变种的地位及变种问ITS序列的差异.方法 采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对12株新生隐球菌不同变种标准株的ITS片段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结合基因库等数据库中11株新生隐球菌标准株的ITS序列,用CLUSTAL W1.83软件多重比对分析序列的差别,MEGA3.1软件处理数据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 新生隐球菌变种之间ITS序列存在明显差异,存在6种亚型;gattii变种ITS序列存在4种亚型.中国发现的新生隐球菌上海变种S8012与gattii变种在表型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均存在显著的差异,但仍属于变种内差异.结论 我国发现的上海变种S8012归入gattii变种的ITSC型,原gattii变种RV20186归人gattii变种的ITSF型.  相似文献   

16.
A 65-year-old Japanese male with cutaneous localized cryptococcosis, which was developed as an erythematous infiltrated plaque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face, was reported. The biopsy specimen taken from the lesion showed a granulomatous change with many spores in the dermis. Culture of the biopsy specimen gave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serotype D. There were no cryptococcal infections in the other organs. The skin lesion was improved by a systemic administration of miconazole. This patient was unusual since the cryptococcal lesion was limited to the skin, nevertheless he was under a severe cellular immunity deficiency. The reason for this may be that the infected C. neoformans strain belonged to serotype 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隐球菌不同变种在原发性小鼠新生隐球菌皮肤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按照我们建立的原发性皮肤隐球菌感染模型的方法,将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标准野生株B3501与格特变种标准株ATCC32609分别皮内接种于免疫抑制与非抑制的BALB/c小鼠,皮损真菌培养与组织病理检查确证感染。观察2种隐球菌感染的病程,比较皮损形成与消退的平均时间。结果:2种变种的新生隐球菌皮下接种于BALB/c小鼠后,可以在免疫抑制与非抑制的BALB/c小鼠皮肤上产生丘疹、结节、溃疡、传染性软疣样皮损,皮损可以自愈,真菌培养与病理确证为隐球菌感染。2种菌株只在免疫正常小鼠的皮损形成时间上存在差异。结论:新生变种与格特变种的新生隐球菌均可以造成BALB/c小鼠相似的皮肤感染。推测2种变种对原发性皮肤感染的致病力可能无差异,新生变种发病较多可能与其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8.
新生隐球菌生物膜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生隐球菌生物膜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卡泊芬净的体外敏感性。方法采用标准微量稀释法测定上述4种抗真菌药物对20株新生隐球菌悬浮状态与生物膜状态的最低抑菌浓度(MIC),MIC结果判定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XTT,2,3-bis(2-methoxy-4-nitro-5-sulfophenyl)-2H-tetrazolium-5-carboxanilide inner salt]-降解法。结果悬浮新生隐球菌20株均对两性霉素B敏感(<1μg/mL),3株对氟康唑耐药(>64μg/mL);1株对伊曲康唑耐药;20株均对卡泊芬净耐药。而生物膜新生隐球菌显示:在20株中,除4株对两性霉素B敏感外,其余各株均对两性霉素B耐药。20株菌均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耐药,远远高于耐药浓度。对卡泊芬净,均高于其耐药浓度。结论标准微量稀释法结合四甲基偶氮唑盐(XTT)-降解法测定新生隐球菌生物膜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其结果具有可重复性和一致性的特点;新生隐球菌生物膜的明显降低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新生隐球菌L型致病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稳定新生隐球菌L型感染小鼠后,部分脑组织中出现长丝体和巨形体。病原分离,新生隐球菌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病理学检查,各脏器主要表现为间质性炎症。我们认为:①新生隐球菌L型致病的特征性表现为间质性炎症;②隐球菌性肉芽肿的形成可能与病灶处新生隐球菌变异成L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