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芪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旦学报(医学版)》2002,29(4):255-258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Ps)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功能和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及其表达的影响.方法STZ按55 mg/kg一次腹腔注射以制备糖尿病动物模型,糖尿病大鼠分为糖尿病未治疗组(DM-C)、APS治疗组(DM-APS)和胰岛素治疗组(DM-INS),另设正常对照组(C),实验持续9周.结果DM-APS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肾重/体重低于DM-C组(P<0.05),类似于DM-INS组.DM-APS组肾组织内TGF-β1的含量低于DM-C组(P<0.05),其表达也低于DM-C组(P<0.01).结论APS能通过下调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内TGF-β1的蛋白含量及其mRNA的过度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肾脏的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伊贝沙坦(Irbesartan,Irb)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组、糖尿病肾病(DN)组、Irb治疗(DNI)组。腹腔注射STZ诱导糖尿病模型,观察治疗后第4、8、12周血糖、体重、尿白蛋白排泄量(24hUalb)、尿总蛋白排泄量(24hUpro)的变化,并观察12周时肌酐清除率(Ccr)、肾小球硬化程度(GS)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肾皮质CT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DN组24hUalb、24hUpro的排泄量较N组明显增加(P<0.01),Ccr明显增高(P<0.01),DNI组24hUalb、24hUpro和Ccr较DN组显著减少(P<0.01)。DN组肾小球硬化程度较N组增高(P<0.01),Irb可显著减轻肾小球硬化程度(P<0.01)。DN组肾皮质CTGF和TGF-β1的表达较N组增高(P<0.01),Irb能明显抑制两者的表达(P<0.05,P<0.01)。另外,肾皮质CTGF的表达与TGF-β1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早期应用Irb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有肾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糖尿病大鼠肾皮质CT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唐灵  张木勋 《华夏医学》2002,15(6):726-729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对糖尿病SD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建成链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模型。设正常组(N组,6只,糖尿病非治疗组(DM组,8只),糖尿病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DG组,8只)。6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血糖,体重,24h尿蛋白排泄,肾重等生化指标,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肾脏TGF-β1,C-fos的表达及肾脏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DM组相比,DG组肾脏肥大指数及24h尿蛋白排泄量(P<0.01,<0.05),肾组织TGF-β1表达(P<0.01)及C-fos表达(P<0.05)均明显减少,同时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改变亦减轻。结论:GbE对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MP-2和IV-C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的表达及其与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C组)和糖尿病模型组(DM组),用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于第4周、第8周分批处死大鼠,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检测肾组织中MMP-2及IV-C的表达,同时检测蛋白尿及肾功能等。结果:DM组与NC组比较,MMP-2的表达显著减少(第4周P<0.05,第8周P<0.01),IV-C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同时,MMP-2及IV-C表达的改变分别与UAER升高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肾组织中的MMP-2及IV-C的表达改变与糖尿病肾脏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健肾冲剂对慢性肾衰竭(CRF)大鼠残肾组织中TGF-β1、ET-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5/6肾切除法复制大鼠CRF模型,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病理对照组、保肾康组、洛汀新组、健肾冲剂组、正常组,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残肾组织中TGF-β1、ET-1mRNA表达水平。结果:正常组肾组织中TGF-β1、ET-1mRNA表达最弱(P<0.01),病理对照组肾组织中TGF-β1、ET-1mRNA表达最明显(P<0.01),健肾冲剂组肾组织中TGF-β1、ET-1mRNA表达较保肾康组及洛汀新组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健肾冲剂可能是通过下调肾脏组织中TGF-β1、ET-1mRNA表达而改善CRF大鼠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葡萄子原花青素(GSPE)对糖尿病大鼠肾保护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尾静脉注射0.1%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糖尿病GSPE治疗组[GSPE组,GSPE 250mg/(kg·d)],另设正常对照组(C组)。24周后采血测定空腹血糖(FPG)、尿素氮(BUN)、肌酐(SCr)、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并观察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改变。应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和质谱鉴定方法比较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蛋白质的差异表达。结果 GSPE组AGEs、BUN、SCr水平较DM组降低(P<0.05),GSPE组肾组织病理改变较DM组改善。DM组与C组比较差异表达的蛋白点25个,其中蛋白SSP No.1252经鉴定为谷胱甘肽转硫酶Mu亚型(GSTM);GSTM在DM组表达较C组上调,在GSPE组治疗后回调(P<0.05)。结论GSPE可能通过下调GSTM表达而起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组瘦素治疗对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血浆胃促生长素水平及胃壁组织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SPF级近交系雄性健康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 n=8)、糖尿病组(DM, n=6)、糖尿病瘦素治疗组(DM-LEP, n=6)和糖尿病瘦素治疗饮食配对组(DM-PF, n=6)。瘦素按4mg/kg皮下注射。观察治疗前后各组大鼠进食量、体重及血糖、胰岛素、瘦素、胃促生长素水平以及瘦素在脂肪组织和胃促生长素在胃壁组织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瘦素治疗后,DM-LEP组大鼠摄食量显著低于DM组(P<0.05),血糖水平显著低于DM组和DM-PF组(P均<0.05),但与NC组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1);DM-LEP组和DM组及DM-PF组相比,血清瘦素水平及其脂肪组织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但仍低于NC组(P<0.05);DM-LEP组血浆胃促生长素及其胃壁组织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DM组和DM-PF组(P均<0.05),但仍高于NC组(P<0.05)。结论:瘦素可降低STZ大鼠血浆胃促生长素及其胃壁组织mRNA的表达水平,且此作用与其抑制摄食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干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氧化损伤的影响及相关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80只,体重(2.54±0.45)kg,其中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10只作为空白加高剂量黄芪甲苷组,其余60只则用于STZ模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以6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诱导,造模后1周开始测血糖,剔除血糖低于13.9 mmol/L的大鼠。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模型对照组和模型加黄芪甲苷高中低(120 mg/kg、60 mg/kg、30 mg/kg)治疗组。每2周收集代谢数据,给药6周后处死。测定体重肾脏指数,血糖情况以及大鼠血清ROS及SOD情况,观察患侧肾脏组织病理,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 Western blot)检测TGF-β/Smad信号通路相关信号分子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肾重及肾脏指数最大,而治疗组大鼠肾重及肾脏指数明显减小(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大鼠(P<0.05)。实验各组大鼠血糖在0周时无明显差别。黄芪甲苷治疗组血糖值低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芪甲苷可降低模型大鼠患侧肾脏组织纤维化病变,呈剂量依赖性下调TGF-β1、TβRⅠ、TβRⅡ、Smad4、Smad2/3、P-Smad2/3、α-SMA、Collagen Ⅰ、Ⅲ、Ⅳ的蛋白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上调Smad7的蛋白表达。结论(1) SD大鼠单次腹腔大剂量注射STZ建立致糖尿病肾病模型;(2)黄芪甲苷可通过降低ROS水平,升高SOD活性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氧化损伤起到一定的缓解;(3)黄芪甲苷可通过下调大鼠肾脏TGF-β/Smad信号通路的表达而改善大鼠的胞外基质堆积而保护肾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丹芪合剂和依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结构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维素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组)、依那普利治疗组(E组)以及丹芪合剂治疗组(Y组)。尾静脉注射链脲菌素(STZ)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12周处死大鼠,生化方法测血糖、血肌酐、胆固醇、甘油三脂及24h尿蛋白量,计算肾脏指数(KI);HE染色光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TGF-β1、FN的表达;RT-PCR检测肾组织VEGF 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糖尿病大鼠KI、血糖、血肌酐、胆固醇、甘油三脂、24h尿蛋白量均显著增高并出现蛋白尿,E组和Y组大鼠除血糖、KI外均显著低于D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正常。肾组织中TGF—β1几乎没有阳性染色,FN有少量表达,而DN时,TGF-β1和FN表达都显著增加(P〈0.01),E组和Y组大鼠,FN和TGF—β1表达下调(P〈0.01)。RT—PCR结果提示,与C组相比,D组VEGF mRNA明显上调(P〈0.05),而E组和Y组大鼠较D组表达减少。结论:依那普利和丹芪合剂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肾组织中VEGF mRNA有关。  相似文献   

10.
黄芪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胰岛素信号转导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PS)对 2 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胰岛素信号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组(DM组)和糖尿病黄芪多糖治疗组(DM+APS组),5周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处死动物取血测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肾组织中胰岛素受体(InsR)、胰岛素受体底物 1(IRS 1)、磷脂酰肌醇3 激酶(PI3K)表达水平。结果:DM组体重水平高于 Control组和DM+APS组,差别有显著性(P<0.01);DM组和DM+APS组血糖水平均高于 Control组(P<0.01),DM+APS组血糖水平低于DM组(P<0.01);各组间血胰岛素水平差别无显著性(P> 0. 05); DM组肾组织 InsR、IRS 1、PI3K的表达水平均低于Control组和DM+APS组(P<0.05)。结论:黄芪多糖可降低 2 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提高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 InsR、IRS 1、PI3K水平,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信号转导有关。  相似文献   

11.
米永杰  李健  刘卫华 《西部医学》2011,23(5):803-806
目的测定糖尿病肾病中活性TGF-β1的水平,研究阻断TSP-1介导的TGF-β1活化能否延缓糖尿病肾病的纤维化进程。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肾病组(DM组)、多肽干预组(DT组,给予人工合成多肽LSKL 100μg/d),每组10只。每隔4周,测定24小时尿蛋白、血肌酐;16周取肾标本,行病理组织检查,ELISA法检测肾组织中活性及总体TGF-β1的水平,免疫组化检测TSP-1及TGF-β1的表达。结果 DT组24小时尿蛋白、血肌酐明显低于DM组(P〈0.01),肾组织病理改变也明显较轻;DM组、DT组与NC组相比,肾组织总体TGF-β1、活性TGF-β1水平明显增高;DT组与DM组相比,总体TGF-β1含量差别不明显(P〉0.05),但活性TGF-β1含量明显下降,差别显著(P〈0.05)。NC组肾组织TSP-l无阳性表达、TGF-β1少量表达,而DT组与DM组两者的阳性表达面积显著增强;DT组与DM组TSP-l、TGF-β1阳性表达差别不明显(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发病进程中,TSP-1是活化TGF-β1的重要因子,阻断TSP-1介导的TGF-β1活化,能延缓肾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葡萄糖转运体-4(GLU-4)蛋白表达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血清胰岛素以及胰岛形态的影响。方法 STZ腹腔注射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28只,存活26只。成模大鼠随机分为4个组:DM对照组(diabetic control group)、低剂量黄连素(Berberine,BBR)治疗组(40 mg/kg)、中剂量BBR治疗组(80 mg/kg)、高剂量BBR治疗组(180 mg/kg)。另选择8只健康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各组按剂量黄连素每天灌胃8周后,测血糖及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β)指数;HE染色检测胰岛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胰腺组织胰岛中胰岛素( INS)及GLUT-4蛋白抗原的表达水平。结果⑴DM对照组的空腹血糖( FBG)、空腹胰岛素( FINS)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01);BBR低、中、高剂量治疗组糖尿病大鼠FBG、FINS均有所下降,高剂量组降FBG、FINS效果更明显( P <0.01);⑵DM对照组的ISI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01);BBR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的ISI均较DM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01);高剂量组ISI升高更明显( P <0.01);⑶DM对照组的GLUT-4蛋白抗原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05);低、中、高剂量组GLU-4呈逐步升高趋势,其中高剂量治疗组GLUT-4蛋白抗原较DM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01);⑷DM对照组的INS蛋白抗原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05);低、中、高剂量组INS呈逐步升高趋势,其中高剂量组INS蛋白抗原较DM对照组显著升高( P<0.01)。结论经过黄连素治疗后,2型糖尿病大鼠的FBG有所下降,胰岛素分泌有一定的提高,尤为高剂量(180 mg/kg)组明显;2型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亦得到改善;高剂量组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胰岛β细胞中胰岛素GLUT-4蛋白增加,提示黄连素可能通过GLUT-4途径促进了组织中葡萄糖的利?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TRβⅠ在不同病变阶段主动型海曼肾炎(AHN)大鼠肾组织内的表达情况,进而探讨TGF-β1在ANH病变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提取SD大鼠肾近曲小管的抗原FxlA,建立免疫SD大鼠AHN,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第4、6、8及12周分别处死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GF-β1、TRβⅠ在不同病变阶段,AHN大鼠肾组织内的表达情况,用计算机图像 分析系统比较上述成分在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肾组织内的相对含量。结果:自AHN诱发后第4周开始,随大鼠尿蛋白的升高,TGF-β1、TRβⅠ在大鼠肾组织内的表达即开始上调,至第8周达最高峰,第12周有所下调,定量测得TGF-β1、TRβⅠ在大鼠肾组织内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GF-β1、TRβⅠ在不同病变阶段AHN大鼠肾组织内的表达均上调。TGF-β1可能通过刺激肾小球上皮细胞分泌过量的细胞外基质(ECM),使AHN大鼠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的ECM的含量增加,提示TGF-β1在AHN病变的发生及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博莱霉素(BLM)致肺纤维化大鼠模型,分离纯化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AM),用RT-PCR及图像分析方法,对不同时期AM以及肺组织释放的TGF-β1进行动态观察。结果:BLM组AM和肺组织中TGF-β1 mRNA第3天即明显增加(P<0.05和P>0.05),第7天达到高峰(P<0.01),第14-28天逐渐下降,便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GF-β1 mRNA在正常大鼠及肺纤维化大鼠中均有表达,后者表达明显高于前者,肺纤维化大鼠肺内TGF-β1 mRNA可能主要来源于AM。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管肾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5只SPF级SD雄性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12只)、糖尿病组(DM组,11只)和糖尿病氯沙坦治疗组(DL组,12只)。应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后,对DL组应用氯沙坦灌胃治疗,其余2组灌等量蒸馏水。8周后,将35只大鼠一次性处死,取其肾脏,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MP-2、MMP-9及TIMP-1的表达情况。同时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肌酐、尿素氮、肌酐清除率及尿白蛋白排泄率。结果:DM组大鼠肾组织MMP-2、MMP-9的表达较C组明显下调(P〈0.01),经氯沙坦治疗后的DL组表达明显上调(P〈0.01)。但仍低于C组(P〈0.01);DM组大鼠肾组织TIMP-1的表达较C组明显上调(P〈0.01),经氯沙坦治疗后的DL组表达明显下调(P〈0.01),但仍高于C组(P〈0.01)。DM和DL两组间血糖、HbAlc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DL组指标值较DM组有所下降(P〈0.05或P〈0.01)。结论:MMP-2、MMP-9、TIMP-1的表达变化与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降解减少相关,可能促进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氟沙坦可能通过干预这种表达变化减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血管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 缬沙坦干预组(DV组).观察各组大鼠的血糖、体重、Hb1Ac,于8周时用RT-PCR和Westem blot的方法检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血管组织中MCP-1的表达的变化.结果:DM和DV组大鼠体重较NC组明显降低(均P<0.01),DM和DV组间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糖无显著性差异(P>0.05);DM和DV组大鼠血管组织中MCP-1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NC组(均P<0.01),而DV组明显低于DM组(P<0.01);DM和DV组大鼠血管组织中MCP-1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NC组(均P<0.01),而DV组明显低于DM组(P<0.01).结论:糖尿病SD大鼠血管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明显增加,缬沙坦通过降低血管组织炎症因子MCP-1表达,对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起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7.
西那普利对梗阻性肾病大鼠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翔  马骥  杨海春  朱蔚钰  顾勇  林善锬 《上海医学》2001,24(7):424-427,F002
目的:从蛋白质水平研究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梗阻性肾病中所起的作用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西那普利(Cilazapril)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除对照组(C组)外的所有成年SD大鼠均接受单侧输尿管结扎术(UUO),术前24h起治疗组(A组)每日予Cilazapril(10mg/kgday)灌胃,B组与C组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共15d。采用图象分析仪检测结扎侧肾(OK)小管肾间质的面积及纤维连接蛋白(FN)和I型胶原的含量,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染色计算增殖细胞数。TGFβ1则利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杂交两种方法检测。结果:C组肾间质的TGFβ1蛋白几乎不表达,而B组表达较强,同时B组的肾间质面积,FN,I型胶原水平及增细胞数均显著增加(P<0.05),而A组使用Cilazapril后可使其TGFβ1的蛋白表达下降到B组的1/4.61,肾间质面积及FN,I型胶原含量也显著减少(P<0.05)。结论:TGFβ1蛋白水平表达增加很可能是梗阻性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而Cilazapril由于能使其表达减少从而对梗阻侧肾脏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黄芪多糖保护胰岛β细胞改善大鼠2型糖尿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APS)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和数量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T2DM模型组和APS治疗组,每组8只.T2DM模型组大鼠采用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构建T2DM模型,APS治疗组给予APS治疗(每天700 mg/kg,APS含量70%).药物干预8周后处死大鼠,取血测量大鼠的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取胰腺组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特征,并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并计数胰岛β细胞.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2DM模型组大鼠的FBG、TG和LDL-C升高,HDL-C、FINS和HOMA-β降低(P<0.05);与T2DM模型组比较,APS治疗组大鼠的FBG、TG和LDL-C降低(P<0.05),FINS和HOMA-β升高(P<0.05).(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2DM模型组大鼠的胰岛萎缩,伴有颗粒脱失及空泡变性现象,并且胰岛内β细胞的数量减少(P<0.05);与T2DM模型组比较,APS治疗组大鼠的胰岛体积增大,颗粒脱失和空泡变性现象有所改善,胰岛肉β细胞的数量增加(P<0.05).结论 APS能够改善T2DM大鼠的糖脂代谢,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保护T2DM大鼠胰岛β细胞,进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糖尿病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纯种雄性Wistar大鼠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在糖尿病成模的第4周末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糖尿病组TGF-β1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病与TGF-β1mRNA的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芪贞降糖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大鼠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探讨其改善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链尿佐菌素腹腔注射方法复制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选取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芪贞降糖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灌胃给药8周,检测各组大鼠尿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和白蛋白含量。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的损伤程度,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和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type Ⅰ receptor,TGF-βRⅠ)的表达分布。RT-PCR检测肾组织TGF-β1、TGF-βRⅠ、Smad3和Smad7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TGF-β1、TGF-βRⅠ、Smad3、p-Smad3、Smad7和p-Smad7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尿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及白蛋白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肾组织损伤明显,TGF-β1和TGFβ-RⅠ表达增加;TGF-β1、TGF-βRⅠ、Smad3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Smad7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TGF-β1、TGF-βRⅠ、Smad3和p-Smad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Smad7和p-Smad7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芪贞降糖颗粒组上述指标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逆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贞降糖颗粒能够改善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的损伤程度,其机制可能与调控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