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板栗林下种植天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丙灵  杨长群 《中药材》1999,22(9):435-436
板栗林间作天麻,为天麻生长提供了森林环境,栽天麻也垦抚了林地,提高土壤养分,双方互相促进。试验结果板栗增产12%,天麻增收19.8%。  相似文献   

2.
天麻Gastrodia elata B1有四个变型:原变型(红天麻)G elata f elata、绿天麻G.elata f,viridis、乌天麻G.elata f.glanca和黄天麻G.elata f.flavida目前我国的商品天麻大部分是红天麻,少部分为乌天麻。天麻的球茎作为补脑、镇静、安眠的良药,迄今已有两千年历史。但进行人工栽培、变野生为家栽,迄今才48年。我们在天麻无性繁殖、有性繁殖的基础上进行杂交育种,在我国首次培育并审(认)定天麻杂交品种一鄂天麻二号,即红天麻与乌天麻杂交品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采自西藏林芝地区波密县古乡镇的普通栽培和有机栽培天麻与野生天麻中天麻素、氨基酸、总黄酮的含量,为评定选择天麻的最佳栽培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测定天麻中天麻素含量;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天麻中氨基酸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天麻中总黄酮含量.结果:野生天麻天麻素含量最高,有机栽培天麻的氨基酸和总黄酮含量高于野生天麻和普通栽培天麻.结论:有机栽培天麻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适宜红天麻伴栽的蜜环菌菌株,该研究通过对不同产区伴栽天麻的蜜环菌菌株的分离鉴定、蜜环菌菌株的生长特征比较及伴栽天麻实验,筛选出了1株适宜红天麻伴栽的高卢蜜环菌菌株。收集4个天麻产区伴栽天麻使用的菌材,分离菌材上的蜜环菌菌株(G、Y、S、H),采用形态学鉴定与系统发育树相结合的方法,对蜜环菌菌株进行鉴定,确定栽培天麻常用的蜜环菌菌株种类;基于课题组的前期研究对蜜环菌菌株蔗糖酶基因型进行鉴定,以确定蜜环菌菌株的基因型特征;通过对蜜环菌菌株菌索生长速度、直径、干重及多糖含量的测定确定蜜环菌菌株的生长特征;结合蜜环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蔗糖酶基因型特征,选择了2株不同的菌株进行天麻伴栽实验,测定天麻产量、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含量,筛选出最适合红天麻伴栽的菌株。该研究发现4株蜜环菌菌株均为高卢蜜环菌Armillaria gallica;同一蔗糖酶基因型的菌株G、H菌索总长度、生长速度、直径、分支数、干重和多糖含量均高于同一蔗糖酶基因型的菌株S、Y;分别使用菌株H、S伴栽天麻,发现使用生长速度更快、分支数更多的菌株H伴栽天麻的产量为6.528 kg·m-2、天麻素和对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栽培条件对无土袋栽天麻种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了无土培养基不同配方对袋栽天麻天麻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观察了海拔、萌发菌种类等因素对天麻种麻质量的影响。结果:无土培养基最佳配方比为叶2:枝2:菌种1。树叶是影响天麻种麻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树叶是影响无土袋栽天麻种麻质量的主要因素,大白栓菌是一种优良的萌发菌。  相似文献   

6.
野生天麻与栽培天麻药理作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野生和栽培天麻的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自主活动检测、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和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试验观察药物的镇静催眠作用。结果:野生和栽培天麻高剂量对小鼠自主活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明显增加戊巴比妥钠的阈下睡眠个数和显著延长睡眠时间。两种天麻的低剂量组和的各项检测指标均无明显改变。天麻高低两剂量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但在用药剂量相等的条件下,野生天麻与栽培天麻的作用则无明显差异。结论:栽培天麻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与野生天麻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栽培条件对无土袋栽天麻种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栽培条件对无土袋栽天麻种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了无土培养基不同配方对袋栽天麻天麻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观察了海拔、萌发菌种类等因素对天麻种麻质量的影响。结果:无土培养基最佳配方比为叶2:枝2:菌种1。树叶是影响天麻种麻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树叶是影响无土袋栽天麻种麻质量的主要因素,大白栓菌是一种优良的萌发菌。  相似文献   

8.
天麻胶丸种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提高天麻种子的发芽率和原球茎的生长速度。方法 将天麻种子、营养物质及天麻种子萌发菌一起包埋在海藻酸钠胶丸中进行播种。结果 天麻种子用海藻酸钠包埋成胶丸后,其中以胶丸中加入营养及03号萌发菌处理的效果最佳,培养75 d种子发芽率可达56.65%,原球茎和营养繁殖茎大小为4.63 mm×1.36 mm;而用03号菌叶的对照仅为38.71%和2.93 mm×0.89 mm。同时,播种120 d以后,胶丸中发芽原球茎生长的营繁茎仍继续生长,而对照已萎缩。结论 天麻种子用海藻酸钠包埋成胶丸后,可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及原球茎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9.
天麻是一种治疗眩晕病的重要药材,野生天麻一般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山区,要求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生产区域或产量都受到很大限制。近年来,由于过度采挖人药,野生天麻日渐减少,药材十分紧缺。市场上常见的假天麻有紫茉莉根、大丽菊块根、芭蕉芋地下茎、马铃薯等,这些植物根茎形:状与天麻药十分相似,有时真假难辨,需要掌握要领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天麻生长地生态因子对天麻素含量的影响,探讨土壤生态因子与天麻品质的关系;方法:选择天麻采收期采集不同产地的野生和栽培天麻及其生长地土壤样本,检测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有机质含量、金属元素含量、土壤酸碱度及天麻素含量,分析这些生态因子与天麻素含量的关系。结果:在采集样本中,野生和栽培天麻生长地土壤中细菌总数及细菌/真菌比值与天麻素含量总体趋势都呈负相关(P<0.05或P<0.01或P<0.001),真菌总数与天麻素含量总体趋势都呈正相关(P<0.05或P<0.01或P<0.001);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天麻素含量分别在野生或栽培样本群内呈正相关(P<0.05或P<0.01或P<0.001);土壤pH值与天麻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散点图大致以pH6.0为峰值,呈典型的抛物线型趋势分布;土壤中Cu元素和Zn元素分别在个别样本群中与天麻素含量呈相关系数达到0.4以上,但tr值检验没有显著性。结论:天麻生长地土壤细菌/真菌构成状况、有机质含量和pH值很可能是影响天麻品质的重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1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天麻中L-焦谷氨酸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郝小燕  谭宁华 《中草药》2000,31(2):94-95
应用HPLC法对没来源和加工方法不同的天麻Gastrodia elata Bl,中L-焦谷氨酸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L-焦谷氨酸在天麻中的含量因产地、栽培方法和加工方法的不同而有差异。野生比家种、鲜品比干品的L-焦谷氨酸含量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复壮已退化的蜜环菌,恢复其促进天麻生长及天麻素积累的作用.方法 将相同来源的蜜环菌Arrmillearia mellea野生菌种、该野生菌种连续无性繁殖退化的后代菌种以及退化后复壮的黹种接种到同一品种的天麻Gastrodia elata上进行栽培试验,测定大麻的生物产量和天麻素质量分数.结果 野生菌种组与退化菌种组相比较、复壮菌种组与退化菌种组相比较在天麻产量、天麻素质量分数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采用诱导子实体方法可以使退化的蜜环菌复壮,其促进天麻生长、天麻素积累的作用也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3.
天麻不同变异类型药材中天麻素含量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四种天麻不同变异类型药材中天麻素的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四种天麻不同变异类型中天麻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乌天麻1.440%,绿天麻1.697%,黄天麻0.904%,红天麻1.519%。结论以乌天麻和绿天麻作为重点保护和种植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不同营养液对天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组织培养筛选出的培养基基本成分,制成的营养液作肥料,研究对天麻质量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营养液对天麻营养元素,天麻素和游离氨基酸等含量均有影响,并从中选出了组成1/2MS培养基的大量和微量元素是最佳的施肥配方。  相似文献   

15.
葛正龙  周鹤峰  邵敏 《中草药》2005,36(7):1062-1065
目的研究野生天麻总DNA对马铃薯的转化,分析马铃薯转化植株中野生天麻的药用成分天麻素。方法采用浸苗法将野生天麻总DNA导入马铃薯试管苗,通过紫外扫描法、PCR扩增筛选转化植株,对转化植株进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蛋白分析,通过TLC法检测天麻素。结果(1)在200株转化的马铃薯中有21株的紫外扫描图谱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且在220 nm有明显吸收峰。(2)5株经PCR扩增出野生天麻抗真菌蛋白(GAFP)基因。(3)转基因马铃薯与正常马铃薯的蛋白表达有明显差异,并且在转基因马铃薯中有一条与GAFP相同的条带。而正常马铃薯中无此条带。(4)通过薄层色谱法检测出3株转基因马铃薯表达野生天麻的有效药用成分天麻素。结论采用浸苗法进行外源总DNA导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提高天麻产量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能俊 《中药材》1995,18(10):489-492
本文报道以有性繁殖为主线的天麻栽培方法,是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地高辛对心肌酶类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地高辛的应用对心肌酶类的影响。方法: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测定血清地高辛浓度,用连续监测法测定心肌酶类,对地高辛使用组与未使用组进行分组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地高辛使用组与对照组间心肌酶类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且各酶类活力随血清地高辛浓度(SDCs)的升高而上升,与SDCs的相关系数在0.2328~0.5837之间。结论:地高辛的应用可使心肌酶类活力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贵州省野生和栽培共24个天麻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构建其SSR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天麻基因组DNA,采用NTSYSpc软件进行UPGMA聚类分析和遗传相似度分析.结果 改良的CTAB法能够获得纯度和浓度较高的天麻基因组DNA,PCR扩增获得较清晰的SSR指纹图谱,UPGMA聚类可...  相似文献   

19.
曾勇  蔡传涛  刘贵周  文平 《中草药》2011,42(10):2097-2103
目的对天麻Gastrodia elata物候期和蒴果进行研究,为克服天麻种性退化,培育优良种子,提供优质种源。方法采用完全区组试验设计的方法,进行室内盆栽试验,分析了各栽培措施对两种天麻物候期和蒴果的影响。结果从物候期看,3个种麻栽培时间中,12月栽培的红、绿天麻的现蕾期、开花期、结果期持续时间长(红天麻分别为12.50、9.80、7.25 d,绿天麻分别为12.80、10.75、7.00 d),种子成熟时间短(红天麻为19.50 d,绿天麻为18.50 d);3个种麻分级中,一、二级红、绿天麻的各物候期持续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从蒴果上看,现蕾初期不打尖时,3个种麻栽培时间中,12月栽培的红、绿天麻蒴果质量好,红天麻蒴果数、蒴果质量和种子生命力分别为66.50个/株、28.18 g/株、87.88%;绿天麻蒴果数、蒴果质量和种子生命力分别为63.00个/株、20.09 g/株、78.40%;3个种麻分级中,一级红天麻的蒴果质量最好(蒴果数为96.29个/株,蒴果质量达50.21 g/株),三级绿天麻的蒴果质量最差(蒴果数为40.00个/株,蒴果质量为14.90 g/株)。结论在贵州西北地区,以一级红天麻,一、二级绿天麻作种,并于12月进行栽培,现蕾初期不采用打尖处理时,可以获得优质的天麻蒴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天麻主产区资源质量.方法 收集不同产区天麻资源,测定天麻农艺性状指标和有效成分含量,分析其相关性,综合评价各产区天麻质量.结果 叙永红天麻的平均质量最大,黎平乌天麻的麻长最长,赫章安乐溪红天麻的平均麻宽最大,朱昌红天麻的平均长宽比值最大,赫章安乐溪红天麻的麻厚最大,赫章双营乌天麻的箭芽长度最长,黔南贵定红天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