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张慧敏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0):127-127
护生在药物过敏试验操作时,易出现假阳性结果,针对这一情况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药物过敏试验是临床工作中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护理操作之一,其准确的结果判定为药物的正确应用提供可靠依据,是医生合理用药的前提.为此本文着重讨论护士的责任心对药物过敏试验假阳性结果的影响.目的:探讨临床工作中护士的责任心与药物过敏试验结果判定准确性间的关系对降低药物过敏试验假阳性的影响.方法:对31例作过敏试验疑似阳性住院患者分别采取重新配置试敏液,重新做过敏试验或做盐水对照方法.结果:31例疑似阳性患者中19例重新判定为阴性.结论:临床工作中,加强护士的责任心,可有效降低药物过敏试验假阳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4.
5.
杨立新  林淑梅  刘红  王艳艳 《吉林医学》2010,(26):4548-4548
目的:探讨临床工作中护士的责任心与药物过敏试验结果判定准确性间的关系对降低药物过敏试验假阳性的影响。方法:对31例作过敏试验疑似阳性住院患者分别采取重新配置试敏液,重新做过敏试验或做盐水对照方法。结果:31例疑似阳性患者中19例重新判定为阴性。结论:临床工作中,加强护士的责任心,可有效降低药物过敏试验假阳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高娟  马春华 《辽宁医学院学报》2006,27(3):F0003-F0003
我们在2000年8月设计了“延时观察法”对无全身症状的TAT皮试疑似阳性患者,在作生理盐水对照下进行延时观察做为甲组.在此基础上又单独用延时观察法做为乙组,对患者TAT皮试结果进行真假阳性的判定,对判为假阳性者应用TAT预防注射.截止2004年10月共完成688例,无1例患者发生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7.
破伤风抗毒素(TAT),在外伤中常用,是预防破伤风的特效药,由于临床应用,皮试假阳性偏高,使药物的应用受到限制。我们在长期的临床应用中摸索出一点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刘晓云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1):150-151,153
目的 探讨皮内试验假阳性与心理因素的关联.方法 2010年4月~2011年4月对36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比较研究,其中,实验组180例,在皮试前后及整个皮试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和心理干预,密切观察皮试反应,询问皮试前后异样感,对阳性主诉进行认真分析和辨别;对照组180例,按常规进行皮试,20 min后按阳性主诉范围逐一询问患者,并观察局部及全身反应.对两组患者皮试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实验组皮试假阳性率为4.4%,对照组假阳性率为11.1%,两组皮试结果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护士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责任心、注意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做好患者思想解释工作、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并对皮试阳性主诉加以综合分析和辨别,能够有效降低皮试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9.
病例资料 2009年8月~11月,我科对10000例患儿做药物过敏试验,其中男6500例,女3500例,年龄1个月~5岁,胖形7800例,瘦形2200例,皮内注射部位均在患儿前臂下段二分之一处内侧,青霉素皮试7560例,头孢菌素类2440例。  相似文献   

10.
减轻皮内注射疼痛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内注射法是将小剂量药液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 ,用来作各种药物过敏试验和预防接种的方法。一般多取前臂掌侧下 1/ 3段 ,因为该处的皮肤较薄 ,颜色较浅 ,易于注射和观察。但是此处分布有丰富的感觉末梢 ,故对药物刺激引起的疼痛特别敏感 ,许多患者因为皮试疼痛而影响情绪。为了减轻病人皮内注射的疼痛 ,现将常规的方法作了如下改进。1 注射方法  取病人前臂掌侧下段 ,按常规消毒皮肤。取1mL注射器抽取药液 ,然后嘱病人用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前臂 ,离针刺的地方 2cm处 ,并用拇指加力按压 ,同时按皮内注射法持针刺入皮内。待药液注入 ,…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50例婴幼儿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肤点刺过敏试验的结果分析,发现经皮肤点刺试验校正后,皮内试验有高达到70%的假阳性,而20名自称高敏体质患儿进行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肤点刺试验发现阳性2例,阳性率(10%)并不高于正常人群,提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肤点刺过敏试验的准确率高于传统的皮内试验,且能大大减少患儿的痛苦,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王玉兰  叶兰美  苏凤仙 《吉林医学》2010,(35):6573-6574
目的:探讨改良药物过敏试验皮内注射操作方法。方法:将400例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分别采用传统的和改良的皮内注射方法,对注射效果进行对照。结果:改良皮内注射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疼痛程度却明显低于传统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改良式皮内注射方法不仅能提高注射成功率,还能有效减轻患者注射时的疼痛。  相似文献   

13.
青霉素的副作用主要是过敏反应,尤其是过敏性休克,如不及时抢救,能致病人死亡。所以做好药物过敏试验尤为重要。但是,在临床上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出现药物过敏试验假阳性反应,使病人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或者由于更换药物使病人的费用大大增加。现将临床工作中有可能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改进皮内注射法,减轻患者的疼痛。方法选择无感觉障碍的志愿者作皮肤试验,针尖斜面向下(反向法)平行于皮肤快速刺入1mm(约为针尖斜面的2/3),然后压紧针栓推药至所需剂量。每一种皮试液均使用反向和传统(针尖斜面向上)两种皮试方法,作为自身对照组,比较疼痛程度。结果反向法疼痛低于传统法的249处,占77.8%;差别不明显的55处,占17.1%;反向法疼痛高于传统法的16处,占5%。结论反向法皮试结果准确,疼痛程度低于传统法。  相似文献   

15.
变应原皮内检测试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引起变应性疾病的主要过敏原,减少误诊或漏诊。方法:采用北京协医诊断试剂厂生产的30种变应原进行皮内检测试验。对263例患者的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屋尘190例(72.43%),尘螨181例(68.82%);多价昆虫155例(58.25%)。结论:屋尘、尘螨、多价昆虫是最突出的过敏原。  相似文献   

16.
付能荣  李红  胡兆恕  来平英  贺生 《吉林医学》2010,31(14):2014-2015
目的:探讨成功进行皮内注射的方法。方法:随机整群抽出120例被试者,分别采用传统的和新的皮内注射方法,进行自身对照。结果:新的皮内注射方法一次注射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疼痛程度明显低于传统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额外损伤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采用针尖斜面与皮肤呈10°~40°角进针能提高注射成功率,减轻注射时的疼痛,减少额外损伤。  相似文献   

17.
皮内注射法常用于药物过敏试验及预防接种。皮内注射药量一般较少,但拔针时常发现针眼处有少量药液溢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药物的剂量,影响药物的作用效果,也造成患者感觉不舒适。为了使药液安全、足量地注射到患者体内,在长期临床工作中笔者总结出了防止皮内注射拔针时药液外溢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皮肤划痕症对皮内试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皮肤划痕症是皮内试验查找过敏原的禁忌。为观察皮肤划痕症对皮内试验的影响 ,我们于 1999- 0 3~1999- 0 9连续随机选择了皮肤划痕症及非皮肤划痕症患者 ,进行溶酶皮内试验观察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随机选择了门诊皮肤划痕症患者 40例 ,其中男 18例 ,女 2 2例。非皮肤划痕症的其它过敏性患者5 0例 ,其中男 2 1例 ,女 2 9例为Ⅰ组 ,进行溶酶皮内试验。同时又随机选择了溶酶皮试阳性反应的病例 44例和溶酶阴性反应的病例 48例为Ⅱ组 ,观察皮肤划痕情况。1.2 试验方法 溶酶皮试 :前臂局部皮肤用 75 %酒精消…  相似文献   

19.
浅谈皮内试验与过敏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用药安全避免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方法:对皮试结果判断为阴性的6235例中发生速发过敏反应5例的试验结果分析。结果:皮试20min观察结果:皮丘都无增大,红晕<0.8cm,无自觉症状,但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经过细心观察、积极抢救,患者都脱离危险。结论:过敏感试验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提升药物过敏试验的操作质量,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合理规避护理风险,体现人文关怀精神。方法:通过临床实践经验研讨,查阅大量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反复进行操作比较,提出经验性的评析。结果:陈述了药物过敏试验品种须序列化、序列操作规程化、试验理论法规化、流程管理人性化以及三段式1毫升注射器抽吸首配法、无痛、微痛注射法、皮肤消毒液的甄别的探讨。结论:强化药物过敏试验的质量管理并有机融会人文关怀元素不仅保障了病人的用药安全,还增进了护患关系,提供了依法行医的依据;操作环节中的改进方法打破了教科书的思路,促进了专业技能的精、准与科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