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认识副舟骨痛综合征的临床及X线表现。方法收集本院16例(18足)副舟骨痛综合征病例,行足部常规正斜位片并局部透视下点片。结果Ⅱ型副舟骨占77.8%(14/18),主要表现副舟骨与舟骨形成假关节,关节面骨质毛糙,部分出现低密度小囊状透亮影,骨质增白硬化,相对应假性关节面模糊,不光整,关节间隙不等宽;Ⅰ、Ⅲ型骨质无明显特异性,仅软组织肿胀为主。结论通过X线检查可了解副舟骨的类型同时可观察骨质情况,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副舟骨由舟骨结节次级骨化中心发育而来,成人症状性副舟骨主要表现为中足内侧红肿、压痛,足外翻、跖屈、行走及运动时疼痛加重。X线摄片可以诊断,骨扫描可以与撕脱骨折鉴别。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单纯副舟骨切除,Kidner及改良术式以及副舟骨-舟骨融合等。本文对近年关于症状性副舟骨诊断、治疗的文献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副舟骨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3.
1 病历报告 患者,女,41岁,主因右踝扭伤而去所在镇医院就诊,摄右趾跗骨X线片,报告为:右舟骨骨折给予右足石膏托固定2d后,因右足疼痛加剧而来本医院就诊.查:右足伸侧可见10cm×7cm的青紫区,广泛压痛.镇医院X线片示副舟骨与舟骨触面略显粗糙,根据患足受伤机制考虑:引起舟骨骨折的可能性不大,复查双侧趾跗骨X线片示,双侧均有副舟骨,对称,所以诊断舟骨骨折不成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及评定改良单纯副舟骨切除术治疗痛性足副舟骨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疗效评定标准评定15例痛性副舟骨患者用改良单纯副舟骨切除术治疗并随访3~18个月的优良率。结果:优14足,良3足,可1足,优良率94.4%。结论:改良单纯副舟骨切除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在恢复胫后肌腱对足纵弓的维持作用上更具优势,是治疗痛性足副舟骨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5.
李伟  潘显明  权毅  刘金标  谢美明  范凌 《四川医学》2013,(12):1825-1827
目的 观察及评价副舟骨切除术加带线锚钉胫后肌腱重建治疗副舟源性平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年5月~2011年6月,16例(22足)副舟骨源性平足症患者,采用副舟骨切除术加带线锚钉胫后肌腱重建治疗;采用中足AOFAS评分评定手术疗效,根据术前术后X线片了解平足恢复情况,评估患者症状缓解程度及活动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9.6个月(时间3~24个月),患者足部症状完全消失16足,症状大部分缓解6足.结论 副舟骨切除加带线锚钉胫后肌腱重建治疗副舟骨源性平足症,患者症状缓解明显,内侧纵弓有明显恢复,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肖帆  瞿兴崇  方祖怡 《西部医学》2014,(8):1038-1040
目的 探讨改良Kidner手术在治疗痛性副舟骨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7例经半年以上保守治疗无效的合并扁平足痛性副舟骨患者,行改良Kidner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25例,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21.5个月,术后患者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明显好转.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标准,由术前平均(45.8士6.4)分提高至术后平均(85.7±5.7)分(P<0.05).结论 改良Kidner手术在治疗痛性副舟骨中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足副舟骨是发生在足舟骨结节第二化骨中心的先天异常,踝扭伤或跑跳过度常可损伤足副舟骨;足副舟骨损伤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可造成病情迁延不愈,需要通过手术切除足副舟骨以达到治愈的目的.近年来我院对22例足副舟骨损伤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本文就术后康复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足副舟状骨,又称副舟骨、足舟骨副骨或先天性足副舟骨,是人体足部最大的副骨。近年来,足部外伤发病率逐渐增加。足副舟状骨与骨折的鉴别诊断是临床治疗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保护医患双方权益的重要措施。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常规行双足正斜位X线片患者12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副舟骨痛综合征的X线平片、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28例(32足)经过典型临床表现及X线平片、CT证实的副舟骨痛综合征均摄患足常规正斜位片,其中12例摄双足对比,20例CT冠状位平扫。结果:软组织改变表现局部软组织隆起、肿胀24足;副舟骨改变表现硬化、增生、毛糙19足,囊变9足,碎裂3足;舟骨面硬化、增生、毛糙13足,副舟骨与舟骨融合4足,副舟骨与舟骨间隙增宽3足,舟骨肥大2足。结论:X线平片结合典型临床表现对副舟骨痛综合征可作出正确诊断,CT有重要补充价值。  相似文献   

10.
庄杰  吴仕龙  王国平 《现代实用医学》2013,25(6):625-626,721
目的分析足副舟骨撞击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足副舟骨撞击综合征患者65例,就临床表现及x线、CT及MR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足副舟骨痛综合征中二型副舟骨主要X线、CT表现除副舟骨周围软组织肿胀外,副舟骨与舟骨联合面骨质毛糙,部分表现低密度小囊状透亮影,骨质增白硬化,相对应关节面模糊,不光整,关节间隙不等宽,副舟骨小碎裂骨片,MRI均可见副舟骨及舟骨不同程度骨髓水肿、软骨下骨坏死。结论根据典型的临床征状及影像学表现对副舟骨撞击综合征可作出正确诊断,特别是MRI检查,可以明显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刘浩宗 《中外医疗》2014,33(7):100-101
目的探讨副舟骨切除+趾(母)长屈肌腱转移术治疗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继发ⅡA期胫后肌肌腱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继发ⅡA期胫后肌肌腱功能不全20例,进行副舟骨切除+趾f母)长屈肌腱转移术治疗,观察病人治疗后足与踝关节进行相关评估。结果术后20例病人均获随访12~36个月,病人在缓解足和踝部疲劳感、疼痛及政策穿鞋上有显著的改善。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对病人治疗前后进行评分。术前总评为(46.24±2.16)分,术后为(84.46±1.64)分。手术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x线检查相关指标手术前后有显著改变,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副舟骨切除+趾(母)长屈肌腱转移术治疗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继发ⅡA期胫后肌肌腱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2.
手舟骨骨折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舟骨骨折占腕骨骨折的 6 0 %~ 70 % ,在腕部骨折中仅次于桡骨远端骨折。尽管对舟骨骨折诊治已有百年的实践 ,但许多方面仍存在分歧。由于舟骨在腕部力学机制中的重要性及在青年男性中的高发率 ,舟骨损伤的诊治就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1 损伤机制在尸体上应用腕关节背屈复制了舟骨损伤机制 :舟骨近极在背屈 95°到 10 0°被桡骨固定 ,头状骨和月骨自尺侧 ,桡月韧带和桡舟头韧带自掌侧固定[1] ,同时舟骨远极可自由通过腕骨向背侧移位 ,导致骨折。2 诊  断警惕是早期诊断的关键 ,所以 ,当一个青年男性有坠落在手上的病史以及鼻咽窝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腕舟骨骨折误诊误治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对 1 68例腕舟骨骨折中诊治失误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早期漏诊和误诊 1 8例 (37.5 % ) ,其中初诊占 1 4例 ,复诊占 4例 ;患者自误 9例(1 8.7% ) ;未及时处理和处理不当 2 1例 (43 .7% ) ,其中固定不可靠 7例 ,固定时间不足 7例 ,固定远端过长影响掌指关节功能 5例 ,无骨折按骨折固定 2例。结论 腕舟骨骨折诊治失误率较高 ,提高诊断水平、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 ,是预防诊治失误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提供腕舟骨疾病和不明显骨折早期X线诊断的影像解剖学资料,以防漏诊。方法:收集了300例成人腕部正位X线照片,并对腕舟骨纹理的走行、形态和分布的特点,在X线平片上进行观察分析和分类。结果:发现腕舟骨纹理的走行、形态及分布特点有二种类型,本将其分为A型和B型骨纹理,A型纹理97例(32.3%),B型纹理203例(67.7%)。结论:熟悉舟骨各型骨纹理的影像解剖特点,对舟骨疾病及不明显骨折的X线诊断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跟骨截骨联合kidner手术治疗副舟骨源性平足症患者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副舟骨源性平足症患者30例,均接受跟骨截骨联合kidner手术治疗,治疗后进行6个月随访,比较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30例副舟骨源性平足症患者在术前的T1M1角(16.5±1.9)°、TCA角(20.7±2.4)°、Meary’s角(10.6±1.6)°、Pitch角(13.2±0.9)°、Kite角(42.6±1.6)°、VAS(5.2±1.0)分和Maryland足功能评分(46.9±4.3)分,患者末次随访的T1M1角(8.6±1.6)°、TCA角(11.1±1.6)°、Meary’s角(4.6±0.9)°、Pitch角(22.7±2.1)°、Kite角(37.7±0.9)°、VAS评分(2.1±0.7)分和Maryland足功能评分(92.0±1.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种方法的临床治疗安全性相对较高,所有副舟骨源性平足症患者的切口位置均为Ⅰ期愈合。结论:采用跟骨截骨联合kidner手术方法,可以...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X线、CT、MRI、超声对II型痛性足副舟骨(PANB)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确诊的45侧II型PANB的X线、CT、MRI以及超声影像诊断资料,比较四者诊断PANB的敏感度及测量准确性。结果:X线、CT、MRI、超声诊断II型PANB的敏感度分别为68.9%(31/45)、88.9%(40/45)、 95.6%(43/45)、91.1%(41/45)。X线的敏感度低于CT、MRI及超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MRI及超声诊断II型PANB敏感度较高,三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X线、CT、MRI、超声对诊断阳性患者副骨最大径值测量结果分别为(11.5±6.6)mm、(9.5±7.3)mm、(9.3±7.1)mm、(11.8±6.8)mm,四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X线检查诊断II型PANB敏感度相对不足;CT敏感度高但对软组织成像效果欠佳;MRI敏感度最高,且可以显示骨髓水肿和软组织病变,应用价值高但价格昂贵;超声诊断敏感度高,可显示副骨、纤维连接处和软组织病变,可进行动态多角度扫查,且经济方便,可作为首选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副流感嗜血杆菌的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副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分泌物进行培养,采用APINH鉴定卡和ATBNH药敏条进行细菌鉴定和抗生素试验,β-内酰氨酶试验采用Cefinase纸片法。结果:呼吸道感染患儿咽部嗜血杆菌共检出121株,其中副流感嗜血杆菌50株,占嗜血杆菌的41.4%。8个生物型中,以Ⅱ、Ⅲ型为主,Ⅱ型占副流感嗜血杆菌的22.0%,Ⅲ型占副流感嗜血杆菌的32.0%。检测菌株对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4.0%和62.0%,检出β-内酰胺酶11株,产酶率为22.0%。结论:上呼吸道感染副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型以Ⅱ、Ⅲ型为主。对副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感染应首选头孢噻肟、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对产酶菌株的抗生素使用,临床应考虑复方阿莫西林或联合用药,以使抗生素的使用合理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副舟骨和髂骨在Cotton截骨术中植骨对儿童柔韧性平足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3月在北京同仁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伴有副舟骨痛及前足内翻的柔韧性平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Cotton截骨术。根据Cotton截骨植骨来源不同, 将患者分为髂骨植骨组和副舟骨植骨组。其中髂骨组共12例(19足), 其中男9例, 女3例, 年龄M(Q1, Q3)为11(11, 12)岁, 随访36(6, 48)个月;副舟骨组共9例(16足), 其中男6例, 女3例, 年龄11(11, 11)岁, 随访12(6, 17)个月。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影像学资料, 包括足正位X线片距骨第1跖骨角(T1MT)、距舟覆盖角(TNCA), 距骨跟骨角(TCA), 侧位距骨第1跖骨角(Meary角)、跟骨倾斜角(Pitch角), 距骨跟骨角(Kite角), 内侧楔骨关节面夹角(CAA)及跟骨长轴位的后足力线角(HAA)。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评分(AOFAS),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Maryland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足部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相似文献   

19.
腕舟状骨骨折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腕舟骨骨折是腕部最常见的骨折,有资料统计占腕骨骨折的71.2%。由于骨折后近端血运受阻,常出现骨折不愈合,近端坏死,后期严重影响腕关节功能。由于腕舟骨在腕部的特殊位置,在临床上诊断常被延误,  相似文献   

20.
腰椎副突横断面形态的MSCT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副突在MSCT横断面上的形态特征,提高对腰椎副突的认识。方法利用多层螺旋CT进行薄层扫描,观察40例成人副突,对其进行形态学分型,测量其基底宽、高度、基底—横突末端距(基端距)及倾斜角;并分析其分布特点。结果腰椎副突可分5型,Ⅰ型(乳头状)占20.5%(82/400), Ⅱ型(长舌状)占24.8%(99/400), Ⅲ型(锥状)占12.3%(49/400),Ⅳ型(残痕状)占15.0%(60/400),Ⅴ型(无副突结构)占27.5%(110/400)。Ⅴ型80%位于L4和L5(88/110,);各型副突及其指标在性别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腰椎副突可以在MSCT横断面上清晰显示,且形态多样;正确认识副突形态,为在活体上进行腰神经后内侧支骨纤维管的影像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