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典型虚寒证的辨证统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虚寒证候的辨证规律。方法 通过用 4 0个辨证因子对 2 0例典型虚寒证患者及 10例正常人评分 ,对评分结果从证候与辨证因子、五脏阳虚定位分析、五脏证候组合、证候轻重程度等多角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个辨证因子与虚寒证的关系较密切 ,五脏虚寒定位、五脏证候组合、证候轻重程度可见某些规律。结论 对虚寒证从定性、定量、定位、主证、兼证、程度、案例等多角度进行辨证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虚寒证的基因表达谱规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1个虚寒家系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深层次地探索虚寒证的先天 (遗传 )背景。方法 用 4 0项虚寒证量表调查 1个 3代 15人的虚寒证家系和 10例正常人 ,将积分分为 4类分析 ,评定典型虚寒证、虚寒证体质和非虚寒证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得到第 1张虚寒证家族图谱 ,典型虚寒证患者与家系内、外正常人在虚寒证证候定性、定量 ;虚寒证主症定性、定量积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家族性虚寒证与基因表达的关系拟有多基因遗传类似显性寒冷表型的趋势 ,为深入虚寒证的基因组研究开拓了新路  相似文献   

3.
从辨证论治的 3点不足 ,前瞻现代数理思维的重要性 ,引进前沿生物科技的必要性 ;从虚寒证的研究基础和寒的本义论述了虚寒证现代研究的优势 ;对于虚寒证等中医复杂证候的研究 ,必须多学科的交叉 ,尤其是目前可利用的利器 :基因芯片、生物信息等 ,可望从虚寒证的基因组研究切入 ,突破“证”的瓶颈  相似文献   

4.
一个家系虚寒证的基因表达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虚寒证的差异基因表达谱。方法选择1个家系虚寒证进行基因芯片实验,并通过GO、KEGG、BioCarta等数据库对结果进行信息挖掘。结果获得差异基因表达谱79条,其中GO数据库能登陆的有23条,通过KEGG、BioCarta信息挖掘发现与15条通路相关。结论从家系角度开展中医证候研究具有积极意义,虚寒证以代谢基因表达异常为主体,同时也影响了代谢通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家系虚寒证与非家系虚寒证在宏观证候及微观基因表达的异同。方法:利用Array Tools和FatiGO等生物信息学软件挖掘基因表达谱数据,获得差异基因、差异功能类及差异分子通路。结果:家系虚寒证和非家系虚寒证在宏观证候和临床表现上没有显著差别,但基因表达水平上显著不同,家系虚寒证和非家系虚寒证差异表达的基因分别有136条和138条,其中只有2条相同,分别为NM003370、NM005252;家系虚寒证组差异功能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和能量代谢密切相关,而非家系虚寒证组差异功能分布比较广泛;家系虚寒证的差异通路有3条,而非家系虚寒证组差异通路有8条,二者没有相同的差异通路。结论:家系虚寒证和非家系虚寒证差异表达的基因种类、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影响的功能及通路都不相同。对家系虚寒证的基因表达谱分析只能适用于该家系病因分析,对非家系虚寒证的发生机制还需相关的实验研究。但可借鉴研究家系虚寒证基因表达谱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近10年虚寒证文献的统计分析,了解虚寒证的症状分布特点和客观化研究的现状.方法 收集1996~2006年中医、中西医结合期刊中涉及虚寒证研究的文献,对其描述的症状和客观指标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结果 文献中诊断标准以作者自己拟定为主,参考其他诊断标准者少.两者症状分布存在一定差异;虚寒证客观化指标研究分散,以研究单个或多个指标为主.结论 四肢发冷、困倦乏力、畏寒怕冷、大便溏稀四个症状可能对虚寒证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虚寒证的诊断标准和客观化研究思路和方法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冷应激即低温环境下对虚寒证人群线粒体呼吸链模块中线粒体膜电位功能的影响,从能量代谢角度探讨虚寒证的可能发生机制。方法先从学生中选出正常对照组及典型虚寒证组,再分别从二组中随机选出20例组成被试组,分别置于寒冷环境(约-4~5℃)30min和室温环境(23~25℃)20min,采集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线粒体膜电位的含量。结果二组证型间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规律为正常对照组虚寒证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低温条件下,虚寒证组膜电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室温条件下,膜电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应激状态下,虚寒证组线粒体膜电位变化较小,说明虚寒证组体内线粒体膜电位功能存在异常。这也可能是虚寒证人群畏寒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一个典型虚寒证家族的体温及植物神经系数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一个典型虚寒证家族的体温以及植物性神经平衡状态,深入研究其先天(遗传)背景的分子生物学表征,用40项虚寒证量表评定该家族成员和对照组的虚寒证症状:积分在19分以下者为非虚寒证,20—49分为虚寒证,50分以上为典型虚寒证。然后测定舌下、腘等7处温度,以及唾液量、血压、呼吸和脉搏间隔等指标,并运用植物神经系数等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该家族的典型虚寒证患者和虚寒证患者的虚寒证症状定量同对照组比较均达到极显著性差异(P<0.001)。非虚寒证家族成员与对照组比较也在总症状与虚寒证症状2个指标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该家族的全体成员、虚寒证患者以及非虚寒证个体与对照组比较,植物神经系数值均达到极显著性差异(P<0.001)。家族中虚寒证患者比非虚寒证个体的植物神经系数值略低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除左腘温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右腘温有一定程度低下外,其他5处温度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讨论:上述结果初步表明本文所研究的对象确为典型虚寒证家族。对虚寒证的研究引入经典遗传学家系调查方法以及适宜的当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在家族性聚集的基础上探讨其分子生物学机制,不失为该证研究的一个良好切入口。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几种虚寒性出血证动物的造模方法,寻找适宜的虚寒性出血证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大黄、龙胆草、中药复方、大黄联合利血平及苦降泻下、饮食失节加劳倦过度法造模分别给药造成虚寒模型,再结合放血法造成虚寒性出血证动物模型。结果采用大黄利血平加放血造模法,虚寒体征明显,血常规四项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周期较短,症状明显,适合用于虚寒性出血证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虚寒证是中医临床常见证候之一,对虚寒动物模型的研究一直是中医药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但虚寒模型的不确定及对其认识的不统一,严重影响了对虚寒证实质的深入研究及对药物的深入研究。因此,文章对虚寒动物模型的系统研究和客观评价意义重大,为虚寒动物模型实质研究及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基于本课题组5年来研究结果,结合临床观察,采用病理学、药理学、数理分析等手段,对虚寒模型的制定进行了系统研究。初步确立虚寒动物模型指标核心圈,建立虚寒状态指标评价体系;继而阐释不同造模方法诱导虚寒动物模型的个性特点;并对虚寒动物模型的相关应用进行展望。文章通过对虚寒动物模型的评价研究,为中药性效研究奠定状态基础,为中医证候模型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正虚邪实是病证的本质。证的基本要素包括病位、病性、病因及邪正交争的态势。正气的虚损,不外阴(精)虚、阳(气)虚、(宗)气盛、血虚、津液虚;邪气的类别,不外寒型、热型、风型、湿型、郁型。在新的病证结合体系中,强调辨病在先,辩证在后。即先用理化方法检测微观指标,确定病名;再审病程,定邪正,以脏腑定病位,审察邪正斗争的态势,确定证型。这种辨病辩证模式有利于揭示证的本质,建立证的微观辩证体系,寻找到治疗疾病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12.
郭振球 《山西中医》2003,19(1):42-43
根据李时珍药证辨治学思想体系,采用临床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的新药肝纤维。研究结果表明,肝纤宁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与其抑制贮脂细胞及胶原合成,改善肝内微循环,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增强自身免疫功能,保持细胞膜稳定性,抗肝细胞坏死等有关,是治疗本病肝郁血瘀,脾虚湿滞证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风病阴虚阳亢证与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关系,以从微观角度寻求中风病证候的辨证依据。方法 应用证候辨证量化诊断方法对151例经CT或MRI确诊为缺血性中风始发态的患者进行量化评分,将其分为阴虚阳亢证和非阴虚阳亢证两组,同时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测定本病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ET含节,并进行对照。结果 两组ET含量均升高,与健康人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阴虚阳亢证组ET含量较非阴虚阳亢证组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中风阴虚阳亢证与ET有密切关系,可作为该病早期微观辨证分型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寻天灸疗法防治虚寒型哮喘的最佳穴位组合及药物配伍。方法将554例虚寒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A组(虚寒药+虚寒穴组)138例、B组(虚寒药+常规穴组)138例、C组(常规药+虚寒穴组)139例和D组(常规药+常规穴组)139例,以哮喘临床症状评分、哮喘控制测试表(ACT)和哮喘生存质量评定表(AQLQ)为观察指标,进行两因素(穴位、药物)和两水平(常规、虚寒)的2×2析因设计研究。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6.4%,B组为93.5%,C组为94.2%,D组为83.5%,4组患者组间疗效经秩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总有效率与B组、C组和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总有效率与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评分与B组、C组和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评分与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治疗后ACT评分及AQLQ各项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后ACT评分及AQLQ各项评分与B组、C组和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治疗后ACT评分及AQLQ各项评分与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灸疗法防治虚寒型哮喘患者总有效率以虚寒药+虚寒穴组最高,药物和穴位两者具有交互作用,虚寒穴位配合虚寒药物可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哮喘发作,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在彭州小鱼洞乡义诊中,采用自拟寒证、肾阳虚证量表调查了299例就诊病例,发现高寒环境是寒证(肾阳虚证)发生的重要诱因,其症状体征的分布状态在病因、病位、病性、病势上均有其地域的特点,集中表现为肢冷、畏寒、冷痛等,并多伴见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咳喘、胃脘痞满等肺系和脾系症状。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滑膜炎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是临床常见病,病程长、治疗难、易反复,最后导致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质量。RA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是由于风、寒、湿邪入侵,导致气血凝滞,经络痹阻而引起的肢体关节病变。往往寒热错杂、虚实同见、痰瘀互结,病程缠绵难愈。近年来滑膜细胞成为中药治疗RA的主要靶向,许多中药通过调节相关因子的表达及分泌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滑膜细胞达到治疗RA的目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如何选择辨证所需症状。方法:以中风数据中的气虚证为例。首先,分别采用卡方、似然比、logistic回归等三种方法选择症状与衡量贡献度;并使用决策树分类器,通过交叉验证,评价所选择症状的分类错误率。其次,直接以最小化分类错误率为目标进行症状选择。结果:使用以上四种方法得到的症状及其分类错误率有所不同,前三种方法的分类错误率均高于最小错误率。结论:选择辨证所需症状,应该以最小化分类错误率为目标。  相似文献   

18.
廖怀章  孙江波  刘绪银 《中医正骨》2010,22(12):16-20,22
目的:探讨湖南邵阳地区汉族人群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按事先确定的病例选择标准选择患者,对其进行辨证分析,所得结果采用统计软件进行频次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①464例患者共有83种症状和异常舌脉,其中腰背酸软、腰背酸痛、肢酸软痛、腰背冷、疲乏少力、动作迟缓、反应迟钝、齿松、健忘、目干涩、面色萎黄、舌质淡红、舌质暗红、舌有瘀斑、舌苔薄白、舌苔少、脉细弱、脉弦、脉细涩聚为1类,其余为2类。②对各复合证候进行聚类分析:阳虚血瘀、阳虚寒凝、阴虚髓亏、阴虚血瘀、阳气滞血瘀、气虚血瘀聚为1类,其余为2类。③男性患者较早出现湿阻、寒湿、阳虚证,女性患者较早出现气滞与阴虚证。④对脏腑定位进行聚类分析,肾、肝肾、脾肾为1类,其余为2类。⑤主要证候出现频次依次是:肝肾(包括心)阴虚血瘀105例、阴虚髓亏81例,肾(包括脾、肺、肝、心)阳虚髓亏73例、气虚血瘀73例、阳虚血瘀51例,痰湿瘀阻27例,气滞血瘀54例。结论:湖南邵阳地区汉族人群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候以虚、瘀为主,病位主要是肾、肝、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四逆散合方辨治杂病的思路与方法。方法:解读方药如诠释用药要点、剖析方药配伍、权衡用量比例,合方思路如气郁证与心热证、心阳虚证、心血虚证、心阴虚证、肝热证、肝寒证、肝血虚证、肝阴虚证、脾胃郁热证、脾胃虚寒证、脾胃气阴两虚证、肺热证、肺寒证、肺阴虚证、肺气阴两虚证、肾虚不固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阴阳俱虚证等相兼,医案助读如四逆散与肾气丸合方辨治围绝经期综合征、与桂枝加附子汤合方辨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结果:四逆散是《伤寒杂病论》中辨治气郁证的重要基础方,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结论:运用四逆散不能仅局限于某一病变部位或症状表现,只要审明病变证机是气郁,即可以法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