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高龄患者全髋置换术中的麻醉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老年人行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逐渐增多,因心肺功能难以估计,且常伴有全身性疾病,术中创伤刺激大、出血多、多需用骨水泥等特点,故髋关节置换手术要求麻醉起效快、安全、维持时间长及术后镇痛效果好.笔者自1998年7月~2007年4月,对高龄全髋置换手术患者105例的术中麻醉处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高龄患者常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肺功能障碍,接受人工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手术风险较大。为确保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选择适当的麻醉及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至关重要。本研究拟评价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高龄患者术后采用持续硬膜外罗哌卡因、芬太尼及氟哌啶混合液镇痛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老年病人全髋置换术的麻醉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髋置换术是老年病人的常见手术。鉴于老年人的生理变化和全髋置换手术的特点,麻醉处理有一定特殊性。本文总结我院50例老年病人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全髋置换术的麻醉体会。  相似文献   

4.
全髋关节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54髋)股骨颈骨折患者,男22例,女31例,年龄52—89岁(平均71岁),分别行全髋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随访1—9年,平均5.4年。对其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术后失血、输血总量、有无并发症、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等作比较。结果全髋置换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半髋置换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输血总量、住院时间长短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1);术后并发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半髋置换患者术后大腿痛明显多于全髋置换(P〈0.05);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半髋和全髋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是满意的,对身体条件好,术后活动较多的或较为年轻的患者宜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5.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12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手术方法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预后及价值。方法对12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分别采用内固定、半髋置换及全髋置换手术。结果内固定组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均为最低,但卧床时间最长,并发症和二次手术率最高,术后功能最差;全髋置换组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和手术翻修率低,术后功能最好,但手术创伤大,对患者一般情况要求高;半髋置换手术创伤比全髋置换稍小,但并发症及手术翻修率较高,术后功能比全髋置换差。结论全髋置换治疗一般情况较好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江门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71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全髋置换组35例和半髋置换组36例。全髋置换组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半髋置换组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全髋置换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多于半髋置换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也短于半髋置换组;全髋置换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为91.43%,半髋置换组优良率为77.7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早期并发症总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但全髋置换组远期并发症低于半髋置换组。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各有优缺点,作者结果符合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江门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71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全髋置换组35例和半髋置换组36例。全髋置换组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半髋置换组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髋置换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多于半髋置换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也短于半髋置换组;全髋置换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为91.43%,半髋置换组优良率为77.7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早期并发症总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但全髋置换组远期并发症低于半髋置换组。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各有优缺点,作者结果符合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8.
高龄患者行全髋置换术时,通常伴有心、肺、脑等疾病,选择合理的麻醉方法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之一.本文就50例高龄患者行全髋置换术采用罗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CSEA)的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高龄(≥80岁)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4年3月93例行关节置换术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年龄80~96岁,平均84.5岁。关节置换方法有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和全髋置换。对住院期间合并症、并发症和其它相关重要指标进行记录。结果本组术前77例(82.8%)有合并症,其中心脑血管系统疾患最常见。术后16例发生并发症,其中神经精神系统(5例)和心血管系统(5例)为高发。住院期间死亡1例。结论积极的围手术期评估和处理是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成功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疗效分析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目的 :评价老年人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临床疗效 ,探讨有关假体选择、并发症、手术时机把握等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 1995~ 2 0 0 2年收治的 62例 70岁以上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应用髋关节置换的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随访 2 2~ 96个月 ,按照Harris[1] 评分标准进行评估显示 ,本组优良率为 83 .9%。全髋置换组明显优于半髋组 ,优良率为 93 .9% ,半髋组则为 46.2 %。结论 :(1)在并存症得到控制稳定后 ,及时地根据病人伤前生活质量来选择全髋或半髋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 ;(2 )强调术中注意观察及处理麻醉开始、扩髓与灌注骨水泥这三个时段病情的变化 ;(3 )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病人术前不适宜牵引。  相似文献   

11.
85岁以上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方式选择及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85岁以上患者初次髋关节置换的手术体会,分别比较全髋与半髋置换、生物型半髋与骨水泥型半髋假体的不同疗效。方法对48例患者行髋关节置换,其中全髋置换14例,半髋置换34例(生物型23例,骨水泥型11例)。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术后随访行Harris评分及X线评估。结果全髋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高于半髋组。术后3个月时半髋与全髋组及生物型半髋与骨水泥型半髋组间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3例3个月后失访,共35例获最终随访,平均随访28(6~78)个月,最终随访时全髋组与半髋组Harris评分为(87.9±6.2)分与(82.4±5.8)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无假体松动、感染病例。结论 85岁以上患者同样可以考虑全髋关节置换,生物型与骨水泥型置换疗效相似但生物型假体更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半髋与全髋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femoral neck fracture, FNF)的临床结果。[方法] 2017年3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FNF患者90例,抽签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半髋组(hemiarthroplasty, HA)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髋组(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半髋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输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长均显著少于全髋组(P0.05),但是,两组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以上,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Harris评分、伸-屈ROM和内旋-外旋ROM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4、8、12个月时,全髋组的Harris评分、伸-屈ROM和内旋-外旋ROM均显著优于半髋组(P0.05)。影像方面,半髋组双侧肢体长度差显著小于全髋组(P0.05),但两组在偏-心距与髋臼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髋组假体下沉2例、髋臼磨损3例、异位骨化1例,总发生率13.33%;而全髋组仅1例,为假体下沉,总发生率2.2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均取得良好效果,相比之下全髋置换的临床结果优于半髋置换。  相似文献   

13.
李钧 《男科学报》2007,13(12):1147-1147
因骨髓脂肪细胞栓塞肺部血管导致术中突发心血管意外是全髋、膝关节置换手术、髓内钉手术、脊椎手术中的一种致命并发症。肺动脉高压导致的右心室后负荷加重,对于麻醉处理是一项挑战,选择肺血管舒张可能是一种适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为研究西地那非对肺部栓塞后心血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66,自引:0,他引:66  
目的了解、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价值和选择。方法从1990年1月~1996年12月住院治疗的股骨颈骨折病例中,选择年龄、性别、随访时间均相仿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54例,全髋置换术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两种术式的住院时间相仿,早期并发症均较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的中、远期并发症、再手术率较高,全髋置换组手术创伤。假体费用较大,随访功能优良率较高。结论全髋置换术适合于55岁以上、有移位的头下型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适合高龄或全身情况较差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半髋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总结2005年以来获得随访的19例行半髋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进行Harris评分和并发症收集。结果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半髋置换手术具有一定的风险,但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后恢复快,活动早,治疗效果比较理想。结论半髋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仍不失为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全髋关节置换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8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全髋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43例)和半髋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4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全髋组长(多)于半髋组(P 0. 05)。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全髋组高于半髋组(P 0. 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全髋组低于半髋组(P 0. 05)。两组住院时间、输血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各有优劣,需把握合适的适应证,根据患者的身体条件和对术后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腰硬联合麻醉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既发挥了腰麻作用迅速、肌松完全的特点,又通过硬膜外给药延长麻醉作用时间。对于高龄患者,如术前无明显心肺功能不全,只要用药和操作得当。术中可以较好地维持呼吸循环稳定^[1]。我们将其选择性用于高龄髋及下肢骨科手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全髋置换在治疗老年人移位性股骨颈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对2003年6月-2008年5月收治的95例65岁以上新鲜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随访研究,比较闭合复位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全髋置换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年和3年的功能评价、并发症以及二次手术率方面的差异.[结果]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6个月.闭合复位内固定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均为最低(P<0.05),但卧床时间最长,并发症和手术翻修率最高,术后3年随访功能最差.全髋置换术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和手术翻修率低,术后髋关节功能最好,但手术创伤较大,对患者身体一般状况要求较高.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手术创伤比全髋置换稍小,但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翻修率较高,术后功能比全髋置换差.[结论]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股骨颈股骨老年患者共120例,上述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在全身麻醉或者持续硬膜外麻醉下实施手术,健侧卧位,后侧入路,采用关节置换常规技术,观察组植入人工半髋关节生物型假体,对照组植入人工全髋关节生物型假体。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情况;两组患者随访结束时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全髋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均具有良好疗效,但后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髋膝四关节同时置换治疗晚期强直性脊柱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髋膝四关节同时置换治疗晚期强直性脊柱炎髋膝关节高度屈曲强直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全身麻醉下一期双侧髋膝四关节行关节置换手术,术中术后监控各项指标及时调整,指导置换术后的关节功能康复。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术后3个月,患者完全站立行走。结论髋膝四关节一期置换是治疗晚期强直性脊柱炎髋膝屈曲强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