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转录因子-κB(NF-κB)是炎症介质表达的主要转录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是参与介导痉挛血管壁炎症反应中起关键作用的黏附分子。我们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上观察基底动脉形态学改变及其与NF-κB、ICAM-1活性表达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围术期心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方法30例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病人分为两组,试验组(浅低温下阻断主动脉)16例与对照组(中度低温阻断主动脉)14例。分别于CPB前、CPB后30min留取右心房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心肌细胞上ICAM-1和VCAM-1的表达。结果与CPB前比较较,两组CPB后心肌细胞上ICAM-1和VCAM.1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CPB后ICAM-1和VCAM-1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对心肌细胞上黏附分子的影响较停跳手术少,减轻了术后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一种重要的炎性介质,也是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是炎性反应的早期启动因子,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等黏附分子表达上调,ICAM-1通过识别炎性细胞上相应的配体来介导炎性细胞向局部组织募集,促进炎性反应的发生。异丙酚是广泛用于临床的静脉麻醉药,可通过抑制炎性反应减轻细胞损伤,但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拟评价异丙酚预先给药对TNF-α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单核细胞(U937细胞)对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转分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 将HK-2细胞与人单核细胞系U937细胞共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HK-2细胞形态;Western印迹、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连蛋白(FN)、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BCECF-AM荧光染色法测定单核细胞黏附;流式细胞仪法检测HK-2细胞表面分子ICAM-1表达;基因芯片筛选HK-2细胞基因变化;利用信号阻断剂阻断基因芯片筛选出的信号通路,进一步验证单核细胞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分子机制。 结果 单核细胞可直接诱导HK-2细胞发生形态变化,减少HK-2细胞E-cadherin表达(均P < 0.05),并上调α-SMA、FN表达(均P < 0.05)。应用CD18抗体阻断CD18-ICAM-1可抑制单核细胞黏附及其诱导的HK-2细胞形态变化。基因芯片结果显示,NF-κB信号通路分子CC亚族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白细胞介素(IL)2、IL-8、脂磷壁酸(LTA)及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表达明显增加(均P < 0.05)。NF-κB信号阻断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能显著抑制HK-2细胞形态变化及表面ICAM-1表达,抑制单核细胞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结论 单核细胞通过CD18分子与HK-2细胞表面ICAM-1结合,从而启动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特定基因转录,最终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转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阻断IgG-FcγR结合的短肽tg19320对粒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以及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提纯活动期血管炎患者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 IgG。以多肽固相合成tg19320。分离健康人新鲜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分别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健康人IgG、ANCA IgG及ANCA IgG+tg19320处理HUVEC,用细胞直接计数法检测粒细胞与内皮细胞间的黏附率;应用Western印迹及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HUVEC ICAM-1蛋白和mRNA表达;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可溶性ICAM-1(sICAM-1)的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HUVEC磷酸化核因子κB抑制物(p-IκB)的表达。 结果 ANCA IgG显著上调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间的黏附率(P < 0.05),但ANCA IgG+tg19320组较ANCA IgG组黏附率显著降低(P < 0.05)。ANCA IgG组与健康人IgG组相比,HUVEC ICAM-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 < 0.05)。tg19320分别从mRNA和蛋白水平阻断ANCA对ICAM-1的作用(P < 0.05),并显著降低ANCA IgG引起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sICAM水平增高(P < 0.05)。ANCA IgG增加HUVEC p-IκB表达,tg19320显著降低p-IκB的表达。 结论 tg19320通过抑制IκB磷酸化进而干预NF-κB活化;抑制ANCA IgG对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间黏附的促进作用,并阻断ICAM-1上调表达。短肽tg19320对原发性小血管炎具有体外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抗风湿药青藤碱对UUO小鼠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炎症介质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肾间质纤维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采用小鼠单侧输尿管结扎(UUO)模型,用不同剂量青藤碱进行干预,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蒙诺作为对照。肾脏病理用HE和Masson染色;肾组织α-SMA表达采用免疫组化;ICAM-1蛋白质表达采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MCP-1基因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结果:UUO模型组小鼠肾间质纤维化程度以及肾组织α-SMA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增高,肾小管间质中炎细胞浸润亦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强;青藤碱各治疗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α-SMA和ICAM-1蛋白、MCP-1基因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组;蒙诺治疗亦可显著降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和肾组织α-SMA的表达,但对于炎细胞浸润和炎症因子抑制作用显著较青藤碱弱。而且未见其具有抑制ICAM-1表达的作用。结论:抗风湿药青藤碱可显著抑制肾间质纤维化和肌成纤维细胞的积聚,可能与其显著抑制肾组织炎症因子的表达及炎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7.
CD40在大鼠腹膜间皮细胞的表达及其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腹膜间皮细胞CD40的表达。调节因素及其活化后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分泌的相关性。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腹膜间皮细胞,用IFN-γ,TNF-α,IL-1刺激24h,通过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及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分析间皮细胞CD40表达。通过CD40单克隆抗体(CD40mAb)活化间皮细胞CD40,用FACS检测分析间皮细胞ICAM-1的表达。结果 间皮细胞结构性表达低水平的CD40。IFN-γ,IL-1可显著增加间皮细胞表面CD40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而以IFN-γ增幅最大,TNF-α对间皮细胞CD40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增加作用。用IFN-γ增加间皮细胞CD40表达的同时,加入CD40mAb活化CD40受体可显著增强间皮细胞ICAM-1的表达。结论 腹膜间皮细胞功能性表达CD40,其与腹腔中阳性CD40配体(CD40L^ )细胞相互作用。可能在腹腔局部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其结果对于限制炎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密切相关.多种炎症因子及刺激通过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对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产生影响.在炎症阶段、肝硬化期和肿瘤期,细胞间黏附分子-1通过不同表达对细胞产生不同作用,促进肿瘤的发生与转移.细胞间黏附分子-1对AFP阴性或可疑阳性的肝细胞癌有早期诊断意义,是评估肝癌转移及预后的生物标记.许多治疗肝癌的新方法基于在不同层面对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进而产生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9.
核因子κB抑制剂对缺血再灌注皮瓣TNF-α和ICAM-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I/R)期间,皮瓣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1CAM-1)表达及核因子κB(NF—κB)活性抑制剂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7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I/R组(B组)及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处理组(C组)。制备右下腹岛状皮瓣I/R模型。C组于再灌注前及早期,各静脉注射PDTC 300mg/kg。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皮瓣再灌注2、6h TNFα、ICAM-1 mRNA表达。测定再灌注12h皮瓣髓过氧化物酶活性(MPO)并行组织学观察。结果B组再灌注2、6h TNF—α、ICAM-1表达较A组明显增加(P〈0.01)。C组再灌注2、6hTNF—α、ICAM-1表达明显低于B组(P〈0.01,P〈0.05);再灌注12h,组织MPO活性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水肿情况明显减轻。结论再灌注早期炎症介质表达增加在皮瓣I/R损伤中起重要作用。NF—κB抑制剂可下调TNF—α和ICAM-1转录表达,明显减轻皮瓣I/R损伤。  相似文献   

10.
炎症反应是糖尿病肾病(DN)发生的重要环节,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表达增加是导致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肾组织的两个重要因素。近年来发现霉酚酸酯(MMF)有抗炎作用,所以在理论上可以用于包含糖尿病肾病在内的一些非移植性疾病的治疗。本研究的目的主要在于探讨MMF对糖尿病大鼠肾脏ICAM-1和MCP-1m RNA表达的影响及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Egr-1在失血性休克复苏(HS/R)后肝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利用Egr-1野生型(WT)和基因封闭型(KO)小鼠复制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取肝组织,RT-PCR法测定肝组织中TNF-α、IL-6、G-CSF、ICAM-1 mRNA的表达变化.通过检测肝组织中MPO的含量、血清ALT水平和组织学检查,评估肝脏炎症细胞浸润和损伤程度.结果失血性休克2.5 h+复苏4 h后,Egr-1 KO小鼠肝组织中TNF-α、IL-6、G-CSF、ICAM-1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Egr-1WT组;Egr-1 KO组失血性休克复苏后肝组织炎性浸润和损伤程度减轻,表现为血清ALT水平低,肝组织中MPO含量低,病理损伤轻.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转录因子Egr-1参与了失血性休克复苏后肝脏炎症反应基因表达的调节,在失血性休克复苏后的肝脏损伤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对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在促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作用下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其相关核转录途径的影响。方法 用HK-2细胞作靶细胞,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和Northern杂交观察ICAM-1的蛋白和基因的表达,以电泳迁移率变动法测定转录因子kB(NFkB)和激活蛋白1(AP-1)的活性。结果 TNFα呈剂量依赖地诱导HK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氯沙坦对尿酸性肾病大鼠血清尿酸、尿素氮、肌酐、尿蛋白以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肾脏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别给予右侧肾脏切除术后大鼠氧嗪酸钾或者联合别嘌呤醇或者联合氯沙坦灌胃8周,监测上述指标变化情况,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各组大鼠肾脏MCP-1和ICAM-1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 别嘌呤醇和氯沙坦均有效降低血清尿酸水平(P〈0.01),改善肾功能(P〈0.05).肾切除联合氧嗪酸钾灌胃组大鼠肾脏组织MCP-1和ICAM-1明显高于单纯肾切除组(P〈0.01),别嘌呤醇和氯沙坦均能减少氧嗪酸钾所致的上述基因表达的增加(P〈0.01).结论 MCP-1和ICAM-1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参与高尿酸血症加速肾脏病进展过程,氯沙坦可能通过抑制尿酸所致的炎症反应而延缓肾脏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腹膜间皮细胞ICAM-1和整合素β1表达的变化,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腹膜转移的可能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8月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26例(腹腔镜组)和同期行开腹胃癌根治术的20例(开腹组)患者,根据手术进程分3个时相(手术开始、手术2h及4h)取右上腹膜,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腹膜间皮细胞ICAM-1和整合素β1的表达。结果随手术时间的延长,腹腔镜组与开腹组腹膜间皮细胞ICAM-1和整合素β1的阳性表达均呈逐渐增强趋势。其中手术4h时两组整合素β1的阳性表达与本组手术开始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黏附分子的阳性表达在3个手术时相中,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没有增强腹膜间皮细胞ICAM-1和整合素β1的表达。腹腔镜胃癌手术可能并未通过改变腹膜间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而促进胃癌的腹膜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组织的表达及其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以同龄雄性正常血压大鼠(WKY)和SHR为研究对象,分别于10周龄和28周龄检测两种大鼠尾动脉压、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等;留取肾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法检测ICAM-1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并作分析。结果:与同龄WKY大鼠比较,SHR尾动脉压和24h尿蛋白定量明显增高(P〈0.05和P〈0.05);与12周龄SHR比较,28周龄SHR尾动脉压和24h尿蛋白定量明显增加(P〈0.05和P〈0.05)。SHR组肾组织ICAM-1蛋白及mRNA表达较同龄WKY增强(P〈0.05),28周龄SHR较10周龄SHR表达增强(P〈0.05),ICAM-1表达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SHR出现蛋白尿时,肾组织ICAM-1表达增强,炎症参与了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霉酚酸酯(MMF)在糖尿病肾组织中发挥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MMF治疗2型糖尿病大鼠,观察肾组织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及转录因子(NF)-KBp65、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变化;不同浓度的霉酚酸干预高糖环境下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测定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及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变化。结果MMF治疗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大鼠肾功能,伴肾小球NF-KBp65活性明显下降,NGF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显著减轻。霉酚酸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ICAM-1、MCP-1和NGF高表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MMF很可能通过降低NF-KB活性,间接抑制炎性因子表达、炎症细胞浸润。霉酚酸对高糖环境下肾小球系膜细胞ICAM-1、MCP-1和NGF的高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以及用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抑制核转录因子-kB(NF—KB)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用Wistar大鼠建立STZ诱导的糖尿病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纽(DM组)、糖尿病PDTC干预组(DP组),8周末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肾组织中ICAM—1含量;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管成纤维细胞(NRK),葡萄糖孵育下分6组:正常对照组、高糖1组、高糖2组合葡萄糖分别为5.6、15和30mmol/L,干预1~3组在葡萄糖30mmo/L基础上分别加入PDTC5、10、20μmol/L。24h、48h后采用RT—PCR及免疫细胞化学(ICC)法检测各组的ICAM-1表达情况。结果:8周末,DIM纽肾组织ICAM~1表达较NC组明显增高,DP组较DM组明显下降,但仍高于NC组。各组NRK细胞中,与正常组相比,高糖各组ICAM-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呈刺量时间依赖性;而不同浓度PDTC干预后,ICAM-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且与PDTC呈剂量时间依赖性。结论:无论在体内或体外实验中,抑制NF—kB可降低I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脏不停跳与心脏停搏手术对心肌核转录因子κB(NF-κB)转录活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组Ⅰ:行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组Ⅱ:行常规体外循环手术(灌注冷晶体心脏停搏液)。两组患者均于心内操作前、后取右心房壁心肌组织检测NF-κB转录活性、ICAM-1表达水平,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分别于术前、主动脉开放或心内操作完成后1、24、48和72h测定两组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后组Ⅰ NF-κB转录活性、ICAM-1表达水平较术前无显著变化,组Ⅱ NF-κB转录活性较术前升高(P〈0.01);术后NF-κB转录活性组Ⅱ显著高于组Ⅰ(P〈0.01)。术后两组血清cTnI、CK-MB水平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1),主动脉开放后/心内操作完成后各时点,组Ⅱ均显著高于组Ⅰ(P〈0.01)。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组Ⅰ术后心肌超微结构无明显变化,组Ⅱ心肌损伤变化显著。结论 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术后短期内心肌NF-κB转录活性、ICAM-1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减轻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由NF-κB激活而引起的心肌炎性反应,有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移植后再灌注早期核转录因子-kB(NF-kB)活性和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缺血预处理的保护机理。方法 建立大鼠肝脏移植模型,供肝在林格液中保存2h,实验分假手术组、对照组和缺血预处理组(IP组)3组,IP组于供肝切取前夹闭第一肝门10min,然后开放10min。分别于移植再灌注后1、2、4及6h抽血进行肝酶学检查,切取肝脏作NF-kB活性、TNF—α和ICAM-1表达的测定。结果 IP组肝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及IP组再灌注后移植物的NF-kB活性明显增强,且在1、2h达高峰,4h后减弱,TNF—α和ICAM-1表达也随之增加;同对照组相比,IP组的NF-kB活性降低,并且在1、2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和ICAM-1表达亦降低。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于供肝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再灌注早期NF-kB的活性,减少了TNF—α和ICAM-1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了移植物再灌注早期的炎症反应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2(CORM-2)对严重烧伤小鼠肝脏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假伤组(模拟烧伤)、假伤+CORM-2组、烧伤组、烧伤+CORM-2组及烧伤+二甲亚砜(DMSO)组,每组9只。假伤+CORM-2组除伤后使用CORM-2以外,其他处理同假伤组。烧伤+CORM-2组及烧伤+DMSO组除伤后分别使用CORM-2、DMSO外,其余处理同烧伤组。于伤后24h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水平,肝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及核因子KB(NF-kB)活性,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蛋白的表达;检测各组小鼠肝窦内皮细胞(HSEC)经各自血清刺激后对中性粒细胞(PMN)的黏附作用。结果 与假伤组比较,烧伤组小鼠血清ALT、AST的水平[(398±34)、(122±22)U/L]及肝组织MPO活性、肝组织ICAM-1和VCAM-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烧伤组比较,烧伤+CORM-2组上述情况明显改善,且NF-kB活性下降。与假伤组比较,烧伤组小鼠HSEC对PMN的黏附作用增强;烧伤+CORM-2组该作用明显弱于烧伤组(P〈0.05)。结论 外源性CORM-2能明显抑制肝组织NF-kB活性,减少ICAM-l、VCAM-l蛋白的表达水平,减轻严重烧伤后组织中白细胞滞留,改善肝功能,可有效减轻肝脏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